第141章 上智之三《通简》29 张辽-《智囊里的管理学》

  张辽:“遇乱别慌神”,越乱越要“稳住核心”

  张辽奉曹操命令驻守长社,刚要出发时,军营里突然有人谋反。夜里士兵们惊慌混乱,还起了火,整个军营都陷入骚动。

  张辽对身边人说:“别慌!肯定不是全营都反了,一定是有人故意制造混乱,想搅得大家人心惶惶而已。”接着他对全军下令:“没谋反的人都坐好别动!”然后自己带着几十个亲信士兵,在军营正中间站定。

  没过多久,就揪出了带头谋反的人,当场把他杀了,混乱很快平息。

  冯梦龙点评:周亚夫、吴汉也靠“稳”控局,纪律严才敢“不动”

  周亚夫带兵征讨七国之乱时,军营里曾在夜里发生骚动。周亚夫坚持躺在床上不起来,过了一会儿骚动自己就平息了。

  吴汉担任大司马时,有次敌人夜里攻打他的军营,军中士兵惊慌失措。吴汉始终躺着不动,士兵们听说吴汉很镇定,就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之后吴汉挑选精锐士兵,趁夜反击,大败敌军。

  这些人用的都是“以静制动”的办法,但如果不是平时军队纪律严格,就算想“不动”,也根本做不到。

  张辽的智慧,在于混乱中先判断“不是全营反叛”,再用“自己稳站中军、下令不动”的方式,切断恐慌蔓延的势头,快速揪出主谋。周亚夫、吴汉也是如此——主帅的“静”能给士兵定心丸,让混乱自消。很多时候,面对突发乱局,越慌越容易出错;先稳住自己、守住核心,才能掌控局面。

  【管理智慧】

  一、张辽的“以静制动逻辑”:不是赌,是“先拆恐慌,再抓核心”

  张辽不跟着乱、不盲目派兵镇压,核心算透了两件事:一是恐慌比谋反更可怕——全营乱起来,就算没反的人也会被裹挟着跑,甚至误打误杀,反而让挑事者得逞;二是首谋才是关键——只要稳住大多数“不反的人”,孤立挑事的核心,很快就能揪出源头,乱局自然解。

  放到现代职场或社区,这个逻辑就是“遇到突发混乱(比如团队传谣言、社区出恐慌),别先跟着慌、别搞‘一刀切’镇压,先稳住‘大多数无辜者’,再抓‘挑事核心’——恐慌一拆,乱局就没了根基”。

  1.先稳“大多数”:别让无辜者被恐慌裹挟

  张辽喊“不反者安坐”,是故意划清“阵营”——让没反的士兵知道“只要不动,就没事”,不用跟着乱逃;反而让谋反的人暴露在“不动的人群”里,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就像职场里,某公司突然传“要裁员50%”,员工们慌着互相打听、偷偷投简历,连正常工作都停了。cEo没急着开全员大会辟谣,反而在部门经理会上说:“裁员是谣言,让大家安心干活,谁再传谣言影响工作,直接处理。” 经理们回去后,各自跟下属说清情况,还安排了“季度奖金提前发”的福利——没几天,谣言就没了,员工也不慌了。

  要是cEo当时慌着开大会,反而会让员工觉得“公司真有事,不然为啥这么紧张”,恐慌只会更严重。张辽的“稳大多数”,本质就是“不给恐慌留传播空间”,让无辜者先定下来,乱局自然缩圈。

  2.再抓“核心”:别跟乱局耗,直接揪挑事源头

  张辽带亲信镇场,是“以不变应万变”——乱局中,只要核心人物(他自己)不动,反而能看清“谁在挑事”;等混乱平息,首谋没了“乱局掩护”,自然无所遁形。

  这就像社区里,有人故意传“小区水质有问题,喝了会生病”,居民们慌着买桶装水,甚至去物业闹事。社区主任没跟着居民一起查水质,反而让保安盯着“谁最先传的消息”,很快查到是某住户因为“物业没解决他家漏水问题”,故意造谣报复。主任找到这人,解决了漏水问题,让他在业主群里澄清,恐慌一下就没了。

  要是主任当时跟着居民查水质,反而会让“水质有问题”的谣言显得更真,还抓不到造谣的人,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二、评注的“关键补刀”:能“静”的前提,是平时纪律严

  评注里冯梦龙举了周亚夫、吴汉的例子:周亚夫平七国之乱时,军中半夜惊乱,他躺着不动,没一会儿乱局自定;吴汉当大司马时,敌人夜袭营寨,军中惊扰,他也坚持不动,士兵们见主帅稳,也跟着回岗位,最后吴汉还趁机反杀了敌人。

  这背后藏着一个核心:能“以静制动”,不是主帅“胆子大”,是平时纪律够严——士兵们知道“主帅不动,就是没事”,不会随便乱逃;要是平时军纪松散,主帅再稳,士兵也会跟着乱跑。

  放到现代,这就是“平时立规矩,遇事才不慌”。比如某互联网公司,平时就有“突发舆情处理流程”:谁负责核实消息、谁负责发公告、谁负责安抚员工,都定得清清楚楚。后来公司被竞品造谣“产品有安全隐患”,员工们没慌,按流程走——公关部核实谣言、发澄清声明,部门经理安抚下属,没半天就解决了问题。

  要是这家公司平时没规矩,遇到谣言,员工只会各顾各的,甚至跟着传谣言,反而让问题扩大。张辽、周亚夫的“静”,从来不是“临时装镇定”,是平时纪律严到骨子里,士兵们信主帅、信规矩,才敢“不动”。

  三、当代“张辽式稳场”案例:不慌、不盲从,乱局中抓核心

  不管是职场、社区,还是日常管理,像张辽一样“以静制动”的人,总能轻松化解乱局;而那些“一慌就瞎指挥”的,往往越搞越乱。

  案例1:公司“系统被黑”谣言引发混乱,It主管稳场抓造谣者

  某电商公司大促期间,突然有人传“公司系统被黑客攻击,用户数据要泄露”,客服部被用户问爆,技术部也慌着查系统,连订单处理都停了。

  It主管没慌,先做了两件事:

  1.稳“大多数”:在公司群里说“系统正常,没被攻击,技术部正在查造谣源头,大家正常处理订单,大促期间奖金翻倍”;

  2.抓“核心”:让安全组查“谁最先传的消息”,发现是某技术员工因为“加班太多不满”,故意造谣发泄。主管找到这人,让他在公司群里澄清,还扣了他当月奖金。

  没一小时,公司就恢复正常,大促销量还比预期高了20%——要是主管当时跟着慌,乱查系统,反而会耽误大促,损失更大。

  案例2:社区“燃气泄漏”恐慌,主任稳场核实真相

  某社区突然有人喊“燃气泄漏了,快逃”,居民们慌着往楼下跑,甚至有人挤倒了老人。社区主任没跟着跑,反而先联系燃气公司“查管道是否泄漏”,再让保安在楼下喊:“大家别慌,燃气公司正在查,没确认泄漏前,先在楼下有序等候,别挤!”

  没十分钟,燃气公司回复“管道正常,是某住户忘关燃气灶,味道飘出去了”。主任让那住户关了灶,再跟居民说清情况,大家才安心回家——要是主任当时跟着慌,没核实就组织疏散,反而会让恐慌蔓延,甚至引发踩踏事故。

  四、核心启示:遇到乱局,记住张辽的“三不原则”

  1.不跟着慌:先深呼吸,告诉自己“乱局里,主帅慌了,所有人都会更慌”——像张辽一样,先定住自己,才能定住别人。

  2.不搞“一刀切”:别一乱就“全员开会、全员排查”,先划清“无辜者”和“挑事者”的界限,比如张辽的“不反者安坐”,让大多数人先稳下来,乱局自然缩圈。

  3.不丢“平时规矩”:平时要立好纪律、定好流程(比如公司的舆情流程、社区的应急方案),别等出事了才临时抱佛脚——纪律严,遇事才能“静”得下来。

  【原文】张辽

  张辽受曹公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火起,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曰:“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即得首谋者,杀之。

  评:周亚夫将兵讨七国。军中尝夜惊,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吴汉为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皆还按部。汉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此皆以静制动之术,然非纪律素严,虽欲不动,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