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明智之一《知微》33 申屠蟠-《智囊里的管理学》

  申屠蟠:别跟风凑“过热”的热闹,越火越要留退路

  申屠蟠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汝南的游士范滂等人,经常公开批评朝政,从朝廷公卿到地方官员,都放下身段去巴结他们。太学生们也争相模仿这种风气,觉得 “文学要复兴了,隐居的名士要被重用了”,整个学界都热热闹闹的。

  只有申屠蟠独自叹气:“以前战国的时候,名士们到处议论朝政,各国君王甚至亲自拿着扫帚清扫道路迎接他们,结果最后爆发了秦始皇坑儒烧书的灾祸,现在的情况跟那时候太像了!” 说完他就跑到梁国和砀山之间的深山里躲了起来,靠着大树搭建简陋的屋子,活得跟普通雇工一样低调。

  过了两年,范滂等人果然被卷进 “党锢之祸”,有的被杀,有的被判刑,只有申屠蟠因为早早隐居,完全没被这场灾祸牵连。

  冯梦龙点评:“物极必反” 是铁律,留余地才好掌控局面!

  任何东西贵到极点就会往便宜走,便宜到极点就会往贵走,所有事情都是这个规律。尤其是当一件事被推到 “没法再加重” 的程度时,它的趋势必然会转向 “减轻”—— 就像游士们的声望高到让官员都低头,反而会引发朝廷的忌惮和打压。

  处在局势里的人,如果能经常给自己留 “没用到极致” 的余地,比如不把声望抬到顶点、不把权力用到底,那么后续是收是放都能自己掌控,这才是维持稳定的好办法。申屠蟠就是看透了 “游士热” 已经到了 “极重” 的地步,才提前抽身,避开了 “反趋轻” 的灾祸。

  申屠蟠的智慧,在于不被 “名士受追捧” 的热闹冲昏头,能从历史规律里看出 “热到极致必遭打压” 的风险。他没像太学生那样跟风追捧,反而主动 “降温” 躲起来,这才躲过一劫。

  生活里遇到 “全民追捧的热潮”(比如盲目跟风投资、追热门行业),别着急往里冲;职场上要是遇到 “某个趋势火到没边”(比如某种工作方式被过度推崇),也别把全部精力投进去。记住 “越热越可能有坑”,提前给自己留好退路,才不会被后续的反转砸中。

  【管理智慧】

  一、申屠蟠的“反狂热洞察”:不看“表面热闹”,只盯“物极必反的坑”

  申屠蟠不是反对“批评朝政”,是看穿了“狂热背后的致命风险”——当“骂朝廷”从“表达观点”变成“流量密码”,当所有人都觉得“越激进越能火”,统治者的耐心就会被耗尽,最后必然会用强硬手段“踩刹车”。这就像现在有人觉得“在网上骂平台规则就能博眼球”,结果骂到平台忍不住,直接封号;有人觉得“跟公司硬刚就能涨工资”,结果刚到公司忍无可忍,直接开除——任何事一旦热到“没边”,离凉就不远了。

  当时太学生们只看到“范滂被捧、官员让步”,却没看到“朝廷已经在憋火”;就像现在跟风的人只看到“带头者一时风光”,却没看到“风险正在积累”。申屠蟠的厉害,就是能在“狂欢”里保持清醒,算出“狂热到极致=反噬马上到”。

  当代案例1:职场“吐槽群狂欢”,带头骂公司的全被开,提前退群的躲过一劫

  前几年小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当时公司搞“996”还不给加班费,有个同事带头建了个“吐槽群”,天天在群里骂老板、骂hR,群里很快加了80多个人,大家越骂越嗨,有人甚至说“要集体罢工逼公司涨薪”,还把吐槽截图发去了行业论坛,觉得“人多势众,公司不敢怎么样”。

  小周一开始也在群里,后来越看越不对劲:“群里都开始说要‘罢工’了,这已经不是简单吐槽了,公司肯定会管。”他没声张,悄悄退了群,平时也不再跟人聊“骂公司”的事。

  果然没过一周,hR就查到了吐槽群,带头建群、骂得最狠的3个同事直接被开除,在群里活跃发言的10多个人也被谈话警告,调去了边缘部门。小周因为早就退群、没参与,一点事没有——这跟申屠蟠“躲进山里”一模一样:看出狂热要出事,不跟风、不掺和,提前抽身,就能避坑。

  当代案例2:行业“怼监管博眼球”,博主集体翻车,低调的反而活下来

  前两年直播带货行业刚火,有批博主为了涨粉,天天在直播间“怼监管政策”:说“监管管得太宽,影响我们赚钱”,甚至教粉丝“怎么钻监管漏洞逃税”,还互相攀比“谁骂得更狠”,觉得“骂监管能圈住‘敢说真话’的粉”,粉丝也跟着狂欢,觉得“博主为大家争取权益”。

  有个叫老杨的带货博主却没跟风,反而在直播间说“咱们得合规带货,别碰红线”,还主动公示自己的缴税记录。其他博主都笑他“太怂,没流量”。

  结果没过半年,监管部门开始严查直播行业,那些天天怼监管、教逃税的博主,要么被封号,要么被查出偷税漏税,补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罚款;老杨因为“合规经营”,不仅没出事,还被平台推荐为“诚信主播”,流量比以前还多——这就是申屠蟠看透的“物极必反”:越靠“踩线博眼球”,越容易被线绊倒;越冷静合规,越能长久。

  二、申屠蟠的“避祸操作”:不是“怂”,是“留余地”

  有人觉得申屠蟠“躲起来当佣人”是“胆小”,其实他是懂“评注里说的‘留不尽可加之地’”——不把自己绑在“狂热的战车”上,不把姿态摆到“非激进不可”,才能在风险来的时候有退路。就像开车不把油门踩到底,遇到突发情况才能及时刹车;职场不把话说死,遇到变动才能有转圜空间。

  当时范滂等人把“批评朝政”当成“唯一正确”,把自己架到“不骂就是怂”的位置,最后想退都退不了;而申屠蟠不站队、不表态,反而把自己“藏”起来,看似“没存在感”,实则是“把伸缩权握在自己手里”——这不是“逃避”,是“聪明的自保”。

  当代案例:体制内“不跟风站队”,同事卷进派系斗争,他安稳升职

  小梁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单位里有两派:一派跟着王主任,一派跟着李主任,两派天天明争暗斗,互相拆台,底下的人要么选边站,要么被排挤。有人劝小梁“赶紧站王主任这边,他马上要升了”,小梁却没跟风:平时只做好自己的事,两派吵架他不插嘴,两派喊他去“聚餐拉关系”他也找借口推了,把自己活成了“透明人”。

  后来王主任因为“拉帮结派”被查,跟着他的几个同事全被牵连,要么被调走,要么被记过;李主任也因为“互相攻击”被批评,地位不稳。只有小梁因为“没站队、没掺和”,不仅没出事,还因为“工作踏实”被提拔成了科室副主任——这跟申屠蟠“隐居避祸”的逻辑一样:不把自己放进“非此即彼”的狂热派系里,留足余地,反而能在乱局里稳住。

  三、评注扎心真相:凡事别做太满,留余地就是留退路

  评注里冯梦龙说“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意思是:任何东西贵到极致就会变便宜,便宜到极致就会变贵,凡事都是这样;身处局中的人,别把事情做绝、把姿态摆满,留一点“还能调整”的空间,才能自己掌控进退——这是活下去的关键。

  就像现在有人做生意,把所有钱都投进一个项目,没留备用金,结果项目失败就彻底垮了;有人职场里跟领导硬刚,把话说死“我就是对的,你别管”,结果领导记仇,以后再也不提拔他——这些都是“把事做太满”的坑。申屠蟠躲进山里,看似“退到了极致”,实则是为自己留了“全身而退”的余地。

  四、核心启示:遇到“狂热浪潮”,记住申屠蟠的3个“冷静动作”

  1.别被“集体狂欢”带节奏:不管是职场吐槽、行业怼监管,还是网上追热点,只要发现“所有人都在跟风,不跟风就被骂”,先停下来想想“这事儿会不会热到反噬”——申屠蟠没跟着太学生狂欢,就是因为想透了“狂热必遭反噬”;

  2.不把自己架到“没退路”的位置:别为了“博眼球”“站队伍”,把话说死、把事做绝,比如别在群里骂公司骂得最狠,别在网上怼监管怼得最凶,留一点“我没掺和”的余地,风险来的时候才能抽身;

  3.该“藏”的时候别硬撑:如果看出趋势不对,别觉得“躲起来是怂”,像申屠蟠那样“绝迹山林”,像小周那样“退群低调”,像老杨那样“合规经营”——有时候“藏”不是逃避,是为了“活下来”。

  简单说,就是“狂热时别上头,满势时留余地”——申屠蟠在汉末的乱世里靠这招活了下来,现在我们遇到的“职场乱局”“行业波动”,用这招也能避不少坑。

  【原文】申屠蟠

  申屠蟠生于汉末,时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彗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乃绝迹于梁、砀山之间,因树为屋,自同佣人。居二年,滂等果罹党锢,或死或刑,唯蟠超然免于疑论。

  评: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至于极重而不可复加,则其势必反趋于轻。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此持世之善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