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明智之四《经务》04 程颢-《智囊里的管理学》

  程颢:北宋“河东民生操盘手”!用富家备物资、提前囤边粮,帮百姓省了七成钱

  北宋时河东路(今山西一带)财政紧张,官府每次要采购物资,都会导致物价暴涨,年年都让百姓苦不堪言。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到任后,没走“官府强买”的老路,而是换了个思路:

  他先算清楚官府每年需要的物资数量,然后找当地有财力的富户,让他们提前储备这些物资,并约定好合理的售价。这样一来,富户能通过储备物资赚到利息,没吃亏;而乡民买物资的花费,比以前直接买暴涨的市价,足足省了七成多(只花原来的十分之二三)。

  当时百姓缴纳的粮食税,还常要转运到边境——自己运过去,路途太远耗费大;在边境当地买粮交差,价格又太高。程颢又找了靠谱的富户,让他们提前去边境郡县采购粮食储备。等缴税时直接用这些储备粮,不仅满足了需求,还大大节省了运输和采购成本。

  冯梦龙点评:用富人却不折腾百姓,关键在“真心换信任”

  程颢能做成这事,核心是“用对了富户,又没坑百姓”——既让富户有收益,又帮百姓省了钱,还解了官府的难题,堪称“三方共赢的大本事”。

  但这背后,更重要的是程颢平时就清廉惠民,真心为百姓做事,早就获得了百姓的信任。要是换个平时就欺压百姓、贪赃枉法的官员,这办法没等推行,骂声就先传开了,根本没人愿意配合。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官购涨价、民税耗钱”,别硬来,要“绑定富户做缓冲”

  河东路的难题,本质是“官府需求太急,没提前规划”——临时采购导致物价涨,临时运粮导致成本高。程颢的破局点,是用“富户”当缓冲,把“临时急需求”变成“提前有准备”:

  1.物资采购:让富户提前储备,用“合理利息”换“稳定物价”,避免官府临时采购哄抬价格;

  2.粮食缴税:让富户提前囤边粮,用“富户的提前动作”换“百姓的运输成本节省”,两边都受益。

  这就像现在社区要采购节日物资,直接临时买容易涨价,不如提前找社区里的超市老板,约定好数量和价格让他提前备货——超市有稳定订单,居民能买到平价物资,社区也省了麻烦。

  二、核心启示:遇“官民利益冲突”,别选边站,要找“共赢的中间力量”

  程颢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社区采购:社区要给老人买慰问品,直接买容易买贵还挑不好。可以像程颢那样,找社区里靠谱的杂货店老板,让他提前按优惠价备好货——老板赚了销量,社区省了钱,老人也能及时拿到慰问品;

  - 乡村农资:村里要统一买种子化肥,临时买容易遇到假货或高价。可以找村里有信誉的种植大户,让他提前批量采购——大户能拿到批发价,村民能买到靠谱农资,还避免了各自采购的麻烦;

  - 企业采购:公司要定期买办公用品,每次零散买又贵又费时间。可以找固定的供应商,约定好长期供货价和储备量——供应商有稳定合作,公司能省成本还提高效率。

  简单说就是:“别总觉得‘官府\/组织需求’和‘百姓\/个人利益’是对立的,找对‘中间力量’(比如富户、商户),提前规划、合理分利,就能把‘冲突’变成‘共赢’。”

  【原文】程颢

  河东路财赋不充,官有科买,则物价腾踊,岁为民患。明道先生度所需,使富家预备,定其价而出之。富室不失息,而乡民所费比旧不过十之二三。民税粟常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先生择富民之可任者,预使购粟边郡,所费大省。

  用富民而不扰,是大经济,亦由廉惠实心,素孚于民故。不然,令未行而谤已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