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谷&赵昌言:宋朝“治弊狠人”!一个靠“谁受益谁维护”止决堤,一个用“豪家之粮”堵漏洞
安丰县的芍陂(古代水利工程),是孙叔敖修建的,有南北两条水渠,能灌溉上万顷农田。可百姓因为天旱,常在水渠里开荒种地;雨水多的时候,又偷偷挖开水渠堤坝排水,最后水渠没法灌溉,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李若谷任寿春知府时,下了个特别的命令:芍陂堤坝决口时,不调派士兵民工,只让住在堤坝附近、受益于水渠灌溉的百姓来修补。从此,再也没人敢偷偷挖堤坝了——毕竟堤坝坏了,得自己动手修,没人愿意再折腾。
赵昌言:用豪家积粮堵堤,一劳永逸止奸弊
咸平年间,赵昌言任天雄军知府时,当地豪绅家里的粮草堆得满田野都是。当时总有坏人偷偷在官府修的堤坝上挖洞,破坏堤坝谋私利。赵昌言暗中查清了这事,没立刻追究。
有一天,堤坝突然溃决,官吏急得上报。赵昌言立刻下令:赶紧把豪绅家里囤积的粮草运过来,用这些粮草填堤坝。从此,再也没人敢破坏堤坝了——豪绅怕自家粮草被征用,会主动盯着不让人搞破坏;坏人也没了可乘之机。
冯梦龙点评:用李、赵之策,解东南漕运之困
最近东南地区的漕运(粮食运输)问题特别紧急,每年冬天都要筑坝挖河,耗费的人力财力没法计算,尤其是丹阳这一路。查原因才知道,当地百姓每年靠帮官府筑坝、挖河赚“劳务费”,还会层层克扣,所以故意让河道堵塞——筑坝时,先行贿保留一部分坝基不拆;等运粮船过去后,深夜偷偷填土堵河;到冬天河水干涸,官府不得不花钱疏通,他们又能赚一笔。
要是学李若谷、赵昌言的办法:
1. 花一年时间,集中人力财力把河道挖深加宽,彻底疏通;
2. 明确告诉当地居民,以后河道再淤积,就责成附近居民自己清理。
这样一来,常州、镇江一带的漕运负担,或许就能减轻了?
不过也有人说,每年筑坝挖河,不只是民工能赚钱,连官吏也能从中获利——这背后的猫腻,就不是我能说清的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人为弊害”,别只靠官府硬管,要“绑定利益、用弊止弊”
李若谷和赵昌言的高明之处,在于没跟“弊害制造者”硬刚,而是用“利益”让他们主动停止破坏:
- 李若谷:让“受益百姓”修堤坝,把“维护责任”和“自身利益”绑定,百姓从“破坏者”变成“守护者”;
- 赵昌言:用“豪家积粮”堵堤坝,把“豪家利益”和“堤坝安全”绑定,豪绅从“旁观者”变成“监督者”。
这就像现在小区电梯总有人破坏,与其贴标语警告,不如明确“电梯维修费从本单元物业费里扣”——居民怕自己花钱,会主动盯着不让人破坏。
二、核心启示:遇“人为制造的民生难题”,别只堵漏洞,要“重构利益关系”
李、赵二人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社区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健身器材总被损坏,维修费高。可以像李若谷那样,明确“器材周边住户负责日常看管”,坏了先由这几户垫付部分维修费,再申请大修——住户怕花钱,会主动保护器材;
- 乡村道路养护:村里道路总被重型车辆压坏,没人管。可以像赵昌言那样,查清常走重车的商户\/农户,告诉他们“道路坏了,先用你们的货物\/粮食填坑应急”,再组织大家一起修——商户怕损失,会主动限制重车通行;
- 城市河道清淤:城区河道总有人乱倒垃圾,清淤成本高。可以明确“河道两岸的商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河段的清理”,定期检查,没清理干净的要罚款——大家怕罚款,会主动保持河道整洁,还会监督别人不乱倒垃圾。
简单说就是:“人为难题,根源往往是‘破坏成本低、维护无关联’。把‘维护责任’和‘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不用官府天天盯着,难题自然能解决。”
【原文】李若谷 赵昌言
安丰芍陂县,叔敖所创,为南北渠,溉田万顷。民因旱多侵耕其间,雨水溢则盗决之,遂失灌溉之利。李若谷知寿春,下令陂决不得起兵夫,独调濒陂之民使之完筑,自是无盗决者。
天雄军豪家刍麦亘野,时因奸人穴官堤为弊。咸平中,赵昌言为守,廉知其事,未问。一旦堤溃,吏告急,昌言命急取豪家所积,给用塞堤,自是奸息。
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作坝开河,劳费无算,而丹阳一路尤甚。访其由,则居人岁收夫脚盘剥之值,利于阻塞;当起坝时,先用贿存基,俟粮过后,辄于深夜填土,至冬水涸,不得不议疏通。若依李、赵二公之策,竭一年之劳费,深加开浚;晓示居民,后有壅淤,即责成彼处自行捞掘,庶常、镇之间或可息肩乎?或言每岁开塞,不独脚夫利之,即官吏亦利之,此又非愚所敢知也。
安丰县的芍陂(古代水利工程),是孙叔敖修建的,有南北两条水渠,能灌溉上万顷农田。可百姓因为天旱,常在水渠里开荒种地;雨水多的时候,又偷偷挖开水渠堤坝排水,最后水渠没法灌溉,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李若谷任寿春知府时,下了个特别的命令:芍陂堤坝决口时,不调派士兵民工,只让住在堤坝附近、受益于水渠灌溉的百姓来修补。从此,再也没人敢偷偷挖堤坝了——毕竟堤坝坏了,得自己动手修,没人愿意再折腾。
赵昌言:用豪家积粮堵堤,一劳永逸止奸弊
咸平年间,赵昌言任天雄军知府时,当地豪绅家里的粮草堆得满田野都是。当时总有坏人偷偷在官府修的堤坝上挖洞,破坏堤坝谋私利。赵昌言暗中查清了这事,没立刻追究。
有一天,堤坝突然溃决,官吏急得上报。赵昌言立刻下令:赶紧把豪绅家里囤积的粮草运过来,用这些粮草填堤坝。从此,再也没人敢破坏堤坝了——豪绅怕自家粮草被征用,会主动盯着不让人搞破坏;坏人也没了可乘之机。
冯梦龙点评:用李、赵之策,解东南漕运之困
最近东南地区的漕运(粮食运输)问题特别紧急,每年冬天都要筑坝挖河,耗费的人力财力没法计算,尤其是丹阳这一路。查原因才知道,当地百姓每年靠帮官府筑坝、挖河赚“劳务费”,还会层层克扣,所以故意让河道堵塞——筑坝时,先行贿保留一部分坝基不拆;等运粮船过去后,深夜偷偷填土堵河;到冬天河水干涸,官府不得不花钱疏通,他们又能赚一笔。
要是学李若谷、赵昌言的办法:
1. 花一年时间,集中人力财力把河道挖深加宽,彻底疏通;
2. 明确告诉当地居民,以后河道再淤积,就责成附近居民自己清理。
这样一来,常州、镇江一带的漕运负担,或许就能减轻了?
不过也有人说,每年筑坝挖河,不只是民工能赚钱,连官吏也能从中获利——这背后的猫腻,就不是我能说清的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人为弊害”,别只靠官府硬管,要“绑定利益、用弊止弊”
李若谷和赵昌言的高明之处,在于没跟“弊害制造者”硬刚,而是用“利益”让他们主动停止破坏:
- 李若谷:让“受益百姓”修堤坝,把“维护责任”和“自身利益”绑定,百姓从“破坏者”变成“守护者”;
- 赵昌言:用“豪家积粮”堵堤坝,把“豪家利益”和“堤坝安全”绑定,豪绅从“旁观者”变成“监督者”。
这就像现在小区电梯总有人破坏,与其贴标语警告,不如明确“电梯维修费从本单元物业费里扣”——居民怕自己花钱,会主动盯着不让人破坏。
二、核心启示:遇“人为制造的民生难题”,别只堵漏洞,要“重构利益关系”
李、赵二人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社区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健身器材总被损坏,维修费高。可以像李若谷那样,明确“器材周边住户负责日常看管”,坏了先由这几户垫付部分维修费,再申请大修——住户怕花钱,会主动保护器材;
- 乡村道路养护:村里道路总被重型车辆压坏,没人管。可以像赵昌言那样,查清常走重车的商户\/农户,告诉他们“道路坏了,先用你们的货物\/粮食填坑应急”,再组织大家一起修——商户怕损失,会主动限制重车通行;
- 城市河道清淤:城区河道总有人乱倒垃圾,清淤成本高。可以明确“河道两岸的商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河段的清理”,定期检查,没清理干净的要罚款——大家怕罚款,会主动保持河道整洁,还会监督别人不乱倒垃圾。
简单说就是:“人为难题,根源往往是‘破坏成本低、维护无关联’。把‘维护责任’和‘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不用官府天天盯着,难题自然能解决。”
【原文】李若谷 赵昌言
安丰芍陂县,叔敖所创,为南北渠,溉田万顷。民因旱多侵耕其间,雨水溢则盗决之,遂失灌溉之利。李若谷知寿春,下令陂决不得起兵夫,独调濒陂之民使之完筑,自是无盗决者。
天雄军豪家刍麦亘野,时因奸人穴官堤为弊。咸平中,赵昌言为守,廉知其事,未问。一旦堤溃,吏告急,昌言命急取豪家所积,给用塞堤,自是奸息。
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作坝开河,劳费无算,而丹阳一路尤甚。访其由,则居人岁收夫脚盘剥之值,利于阻塞;当起坝时,先用贿存基,俟粮过后,辄于深夜填土,至冬水涸,不得不议疏通。若依李、赵二公之策,竭一年之劳费,深加开浚;晓示居民,后有壅淤,即责成彼处自行捞掘,庶常、镇之间或可息肩乎?或言每岁开塞,不独脚夫利之,即官吏亦利之,此又非愚所敢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