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察智之一《得情》23 李若谷-《智囊里的管理学》

  李若谷:北宋“反套路断案高手”!靠“以殴取证”,拆穿叔叔不认侄的阴谋

  李若谷担任并州知州时,遇到一桩奇葩官司:有个百姓状告自己的叔叔,说叔叔不认他这个侄子,想独吞家里的财产。可案子审了好几次,都因为没有确凿证据,一直没法断案。

  李若谷琢磨了半天,想出个主意,对那个告状的百姓说:“你先回家,去打你叔叔一顿。”百姓虽然纳闷,但还是照做了。结果叔叔果然气冲冲地跑到官府告状,说侄子殴打长辈,忤逆不孝。

  这下李若谷抓住了关键——叔叔既然状告“侄子殴逆”,就等于承认了两人的叔侄关系。李若谷据此认定了叔叔的罪名,不仅判他必须承认侄子的身份,还依法把家产分给了侄子。

  【管理智慧】

  李若谷的厉害,在于“不被‘无证据’困住,会用‘逆向思维’造证据”

  换别的官员,可能会因为“没凭证证明叔侄关系”束手无策;但李若谷不一样——他看透了叔叔“想吞财就不认亲,被欺负就认亲”的自私心理,故意让侄子激怒叔叔,逼叔叔自己跳出来承认叔侄关系。用一个看似“离谱”的办法,把“没证据”变成“有铁证”,轻松破解僵局。

  一、核心逻辑:破解“身份不认纠纷”,别陷“证据困局”,要“抓‘利益驱动下的真实态度’”

  李若谷能断案,核心是抓住了“自私者的行为矛盾”:

  1.叔叔的核心诉求是“吞财”,而非“真不认侄”:只要不影响吞财,叔叔可以否认叔侄关系;但一旦自身利益(被殴打、受伤害)受损,就会本能地以“长辈”身份告状,暴露真实关系;

  2.逆向造证:用“利益冲突”逼真相浮现:既然叔叔会因利益选择性认亲,就故意制造“伤害其利益”的场景,让他为了维权,不得不承认原本想否认的身份,从而拿到“自证关系”的证据。

  这就像现在有人“为了躲债务不认亲戚”,你直接要他认亲他肯定不承认,但如果告诉他“亲戚有笔遗产要分给他”,他大概率会主动认亲——利益面前,真实态度藏不住。

  二、核心启示:遇“对方刻意否认关系\/事实”,别慌,要“用‘利益刺激’逼真相”

  李若谷的思路放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生活遇“亲戚不认债务”:亲戚借了你钱,后来翻脸不认账,没借条没证据。你可以故意说“我最近手头紧,想把你之前借我钱的事跟家里长辈说说,看看能不能缓缓”——他怕长辈知道后丢脸,大概率会主动提“还钱”的事,间接承认借钱事实;

  - 职场遇“同事否认合作成果”:你和同事合作的项目,他想独吞功劳,否认你参与过。你可以说“这个项目里有个细节我没弄明白,打算问问领导怎么处理”——他怕你问领导暴露合作真相,会赶紧拦着,甚至主动承认你也参与了。

  简单说就是:“遇到有人刻意否认事实,别只纠结‘怎么证明’。要找准对方的利益点,用‘影响他利益’的方式,逼他为了自保,主动暴露真实情况,真相自然水落石出。”

  【原文】李若谷

  李若谷守并州,民有讼叔不认其为侄者,欲擅其财,累鞫不实。李令民还家殴其叔,叔果讼侄殴逆,因而正其罪,分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