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上智之二《远犹》05 苏颂-《智囊里的管理学》

  苏颂:北宋“职场尊重天花板”!奏事必双禀

  苏颂当宰相时,哲宗还是个小孩子,朝堂大事基本都由宣仁太后拍板。大臣们上奏时,也只盯着太后说话,哲宗偶尔插句话,要么没人接茬,要么假装没听见,活生生把小皇帝当成了“背景板”。

  但苏颂不一样:每次跟宣仁太后汇报完工作,他总会特意再跟哲宗禀一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小皇帝说清楚;要是太后有什么指示,苏颂也会招呼其他大臣“都低下头认真听”,还会特意补一句“这是太后和陛下共同知晓的安排”,从没把哲宗晾在一边。

  后来朝廷要贬谪元佑时期的老臣,御史周秩想趁机搞事情,连苏颂一起弹劾,说他“跟元佑旧臣走得近”。结果哲宗直接护短:“苏颂懂君臣规矩,知道谁是天下的主人,你们别随便议论这位老臣!”一句话把弹劾压了下去。

  【管理智慧】

  一、苏颂的“尊重逻辑”:不是装样子,是“怕年轻上级被架空,守职场根本规矩”

  苏颂反复跟哲宗禀事,不是“没事找事”,更不是“讨好小孩”,而是精准掐住了“职场最容易被忽略的坑——哪怕上级暂时没实权、年纪小,也不能忽视他的存在,否则就是坏了‘君臣\/上下级’的根本规矩”。拆开来,这背后藏着三个现代职场都能用的“尊重智慧”:

  1.先认“上级的身份”:不管他有没有实权,身份摆在那,就得尊重

  苏颂没因为哲宗“年幼、听太后的”就把他当空气——职场里也是这样:哪怕你部门的年轻领导暂时放权给资深同事,你也不能跳过领导直接找同事定事;哪怕新老板刚上任、还在熟悉业务,你汇报工作也得先跟老板说,不能觉得“他不懂,找老员工就行”。就像现在公司里,刚毕业的小李当部门经理,老员工老吴总跳过他找总监对接,小李表面不说,心里早就记着:“老吴根本不把我当领导”,后来有晋升机会,小李直接没推荐老吴。

  2.再护“上级的权威”:不仅自己尊重,还带动别人一起尊重

  苏颂不仅自己跟哲宗禀事,还让其他大臣“俯伏听宣谕”——这不是“逼大家装样子”,是帮哲宗建立“皇帝的权威”:让所有人知道“哪怕太后做主,最终拍板的还是皇帝,没人能把他当透明人”。这就像职场里,新领导第一次主持会议,你不仅认真听,还会主动说“刚才领导说的这点很重要,咱们记下来”,带动其他同事重视领导的话;要是有人打断领导,你还会补一句“先听领导把话说完”——帮领导立威,比你自己表现好更能让领导记你人情。

  3.最后避“上级被架空的风险”:现在不忽视,以后才不会被清算

  苏颂怕的不是“哲宗现在生气”,是“哲宗长大掌权后,觉得‘当年你们都不把我放眼里’,回头清算大家”。职场里也是这样:年轻领导现在没实权,不代表以后一直没有;新老板现在不懂业务,不代表以后一直不懂。要是你现在总跳过他,等他站稳脚跟,大概率会觉得“你当年不尊重我”,给你穿小鞋。就像某公司的小张,当年跳过新老板找副总做事,后来新老板成了副总,小张每次申请资源都被卡,后悔都来不及。

  二、当代“苏颂式尊重”案例:不忽视年轻\/新上级,反而被器重

  苏颂这种“不欺少年穷、不忽新上级”的操作,现在职场里用好了,哪怕遇到“年轻领导、新老板”,也能靠“懂规矩、会尊重”赢信任——比“只靠能力硬闯”靠谱多了。

  案例1:新领导年轻没经验,主管“双汇报”,反而被委以重任

  某广告公司的小王,刚从大学毕业就被提拔为客户部经理(因为他拿下了一个大单子),手下的主管老郑比他大10岁,业务比他熟。其他同事都觉得“小王懂啥,有事找老郑就行”,每次对接客户方案,都直接找老郑定,把小王晾在一边。

  但老郑没这么做:每次跟客户沟通完,他都会先找小王汇报“客户提了三个需求,我初步想了两个方案,您看哪个更符合公司的方向”;开会时,他还会特意说“这个方案是我跟王经理一起讨论的,王经理补充的那个点特别关键,咱们得加上”。

  小王一开始还挺紧张,后来慢慢跟老郑熟悉了,有重要项目都先找老郑商量:“郑哥,这个客户你熟,你帮我多把把关,咱们一起做。” 半年后,公司成立新的大客户部,小王直接推荐老郑当经理——老郑后来跟人说:“不是我能力多强,是我没把年轻领导当透明人,他觉得我懂规矩、尊重他,才愿意给我机会。”——这就是苏颂“奏事必双禀”的现代版:哪怕上级年轻、没经验,也别跳过他,双汇报、多带他,反而能赢信任。

  案例2:老板刚上任,员工“传宣谕”,帮老板立威还赢好感

  某电商公司的新老板老陈,刚从其他行业跳槽过来,对电商业务不太熟,第一次开全员大会时,说“以后咱们要重点做‘私域流量’”,结果下面有人小声嘀咕“啥是私域啊,老板是不是不懂啊”,场面有点尴尬。

  员工小周见状,赶紧站起来说:“老板刚才说的‘私域流量’特别关键,我跟大家解释下:就是把咱们的老客户拉到微信群里,平时发点福利、新品信息,比咱们花钱投广告划算多了。我之前做过类似的,回头我把方案整理下,跟老板汇报后再跟大家同步。” 说完还朝其他同事使了个眼色,大家赶紧点头说“懂了,老板这个方向对”。

  会后老陈特意找小周:“今天谢谢你啊,要是没人帮我圆场,我这新老板的脸都要丢尽了。” 后来老陈熟悉业务后,把“私域流量”的项目交给小周负责,小周不仅涨了工资,还成了老陈的得力助手——这和苏颂“让诸臣俯伏听宣谕”的逻辑一模一样:新上级不懂业务、没威信时,你不仅自己尊重,还帮他带动别人尊重,他肯定会记着你的好。

  三、核心启示:遇到年轻\/新上级,记住苏颂的3个“不糊涂”

  苏颂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糊涂地忽视上级身份、不糊涂地护上级权威、不糊涂地避架空风险”。不管是遇到年轻领导、新老板,还是资深同事暂代职权,想靠“尊重”赢信任,记住这三点:

  1.不糊涂地“跳过上级”:再熟的同事,也得先跟上级汇报

  别觉得“上级不懂、找同事更方便”,哪怕你跟同事定好了方案,也得跟上级说一句“我跟xx商量了个方案,您看行不行”;

  苏颂没跳过哲宗找太后定事,老郑没跳过小王找总监对接,都是因为他们知道:“上级才是最终负责人,跳过他就是不把他放眼里”。

  2.不糊涂地“看轻上级”:再年轻的领导,也得帮他立威

  别觉得“领导年轻,不用太认真”,开会时认真听他说话,主动重复他的重点,有人反驳时帮他圆场;

  苏颂让诸臣听宣谕,小周帮老陈解释“私域流量”,都是帮上级立威——你帮他站稳脚跟,他自然会给你机会。

  3.不糊涂地“图眼前方便”:现在尊重,是为了以后不被清算

  别觉得“上级现在没实权,忽视他也没事”,年轻领导会长大,新老板会熟悉业务,现在不尊重,以后大概率会被穿小鞋;

  苏颂怕哲宗以后清算,老郑怕小王以后记仇,都是算透了“职场长远账”——眼前图方便,不如长远赢信任。

  【原文】苏颂

  苏颂执政时,见哲宗年幼,每大臣奏事,但取决于宣仁,哲宗有言,或无对者;唯颂奏宣仁后,必再禀哲宗,有宣谕,必告诸臣俯伏而听。及贬元祜故宫,御史周秩并劾颂。哲宗曰:“颂知君臣之义,无轻议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