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得情》33黄霸&李崇
黄霸&李崇:古代“亲情测谎大师”!靠本能辨亲,三破夺子奇案
亲子血缘藏在本能的牵挂里,黄霸、陈祥、李崇三位官员,正是看透了这一点,用“反向测试”的方式,让亲生父母的本能反应成为最有力的证据,轻松戳穿夺子骗局。
黄霸:“抢子测试”辨亲娘,本能反应露真相
颍川有户富裕人家,兄弟俩同住一个院子,妻子们同时怀孕。嫂子怀孕时意外伤了胎,没能保住孩子,而弟媳生下了一个男孩。嫂子心生歹念,偷偷把弟媳的孩子偷走了。
两家为了争夺孩子,打了三年官司,州郡各级官府都没能断清。后来案子上报到丞相黄霸那里,黄霸让人把孩子抱来,放在两个妇人中间,让差役抱着孩子站在离她们各十步远的地方,然后呵斥道:“你们自己过来抢,抢到就是谁的。”
嫂子一听,立刻冲上去使劲抢孩子,下手又急又狠,孩子疼得大哭;弟媳则吓得不敢用力,生怕抢的时候伤了孩子,只能松开手,看着孩子哭,心里又疼又难过。
黄霸见状立刻说:“这孩子是弟媳的!”他当场质问嫂子,嫂子无法抵赖,只能承认了偷孩子的罪行。
冯梦龙点评:陈祥判断惠州争孩子的事与此类似。
陈祥:“溺子逼亲”破骗局,母爱本能藏不住
陈祥审理惠州“争子案”的手法,和黄霸如出一辙。陈祥担任惠州知州时,当地有两户人家是邻居,户主是姐妹俩。姐姐一直没能怀孕,有一天,妹妹生下了一个儿子,巧的是,姐姐的小妾同时生下了一个女儿。
姐姐动了歪心思,谎称小妾生的是儿子,还在夜里放火烧了妹妹家旁边的房子,趁着混乱把妹妹的儿子偷回了自己家。妹妹发现后,去姐姐家要孩子,姐姐不肯给。
妹妹把姐姐告到官府,可没有证据,案子一直僵持。陈祥假装自言自语:“看来只有杀了这孩子,才能了结这场纠纷!”他让人在大堂下放了一个装满水的大瓮,然后把两个妇人叫来,说:“我这就把孩子淹死,彻底解决你们的争执!”
其实陈祥早就偷偷吩咐一个差役看好孩子,然后呵斥手下假装要把孩子扔进瓮里,还赶紧把两个妇人赶出去。妹妹一看“孩子要被淹死”,当场哭喊着冲上去抢救,却被拦住,急得摔倒在大堂下;而姐姐却毫不在意,转身就走了。
陈祥当即判决把孩子还给妹妹,还杖打了姐姐和她的小妾,整个州的人都称赞他断案如神。
李崇:“丧子测试”辨亲父,真情假意立可判
寿春县有个叫苟泰的人,他三岁的儿子被强盗抢走,好几年都不知道下落。后来苟泰偶然发现孩子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就立刻写了状纸告到官府。
苟泰和赵奉伯都声称孩子是自己的,还各自找了邻居作证,郡县官府都没法判断。李崇下令把两个父亲和孩子分开关押在三个地方,故意长时间不去审问。
突然有一天,李崇秘密派人分别告诉苟泰和赵奉伯:“你们的儿子昨天突然生病死了。”苟泰一听,当场放声大哭,悲痛得无法自控;而赵奉伯只是叹了叹气,没什么特别悲伤的反应。
李崇通过两人的反应,立刻判断出谁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把孩子还给了苟泰。他又审问赵奉伯为什么要冒认别人的孩子,赵奉伯坦白说:“我之前也丢了一个儿子,所以就想随便认一个孩子当自己的。”
【管理智慧】
三位官员的厉害,在于“不纠结‘证据有无’,专抓‘亲情本能’”
换别的官员,可能会因为“无证无据”束手无策;但黄霸、陈祥、李崇不一样——他们看透“血缘亲情藏在本能里,装不出来”:亲娘怕抢伤孩子,亲妹怕孩子被淹,亲爹怕孩子夭折,这些本能的牵挂骗不了人;而抢孩子的、不管孩子死活的,说到底是把孩子当“战利品”,没有真心的疼爱。靠一个简单的测试,就让真情和假意立见分晓,比任何证据都管用。
一、核心逻辑:破解“夺子纠纷”,别陷“证据困局”,要“抓‘亲情本能’定真伪”
三位官员能断案,核心是抓住了“亲子亲情的本质——本能牵挂”:
1.亲生父母的核心反应:怕孩子受伤害:无论是黄霸案里“怕抢伤孩子松手”,还是陈祥案里“怕孩子被淹拼命抢救”,或是李崇案里“怕孩子夭折悲痛欲绝”,都是亲生父母对孩子本能的保护欲,这种情感无法伪装;
2.夺子者的致命破绽:只想要“孩子”,不关心“孩子安危”:抢孩子的嫂子、不管孩子死活的姐姐、假装悲伤的赵奉伯,他们在乎的是“占有孩子”这个结果,而非孩子本身的安危,遇到危险时的冷漠反应,恰恰暴露了谎言。
这就像现在有人争孩子抚养权,光靠口头说“爱孩子”没用,看他平时是否真的关心孩子的冷暖、健康,遇到事时是否优先考虑孩子的安危,本能的选择骗不了人。
二、核心启示:遇“真假情感\/身份纠纷”,别听“口头说”,要“看‘本能反应’辨真心”
三位官员的思路放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生活遇“真假关心”:有人说很关心你,可你生病时,他只嘴上说“多喝热水”,却从不主动帮忙买药照顾;而真正关心你的人,会立刻赶来陪你看病,帮你打理琐事。本能的行动,比口头的关心更真实;
- 职场遇“真假负责”:同事说对项目很负责,可项目出问题时,他第一时间甩锅,从不主动解决;而真正负责的人,会立刻想办法补救,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最能看清一个人的责任心。
简单说就是:“遇到分不清真假的情感或身份,别被口头的话迷惑。看一个人遇到事时的本能反应——真心的人,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安危和利益;假意的人,只会在乎自己的得失。本能反应藏不住真心,也藏不住谎言。”
【原文】黄霸 李崇
颍川有富室,兄弟同居,妇皆怀妊。长妇胎伤,弟妇生男,长妇遂盗取之。争讼三年,州郡不能决。丞相黄霸令走卒抱儿,去两妇各十步,叱令自取。长妇抱持甚急,儿大啼叫;弟妇恐致伤,因而放与,而心甚怀怆。霸曰:“此弟子!”责问乃伏。
陈祥断惠州争子事类此。祥知惠州,郡民有二女嫁为比邻者,姊素不孕,一日妹生子,而姊之妾适同时产女,诡言产子,夜烧妹傍舍,乘乱窃其儿以归。妹觉之,往索,弗予。讼于府,无证。祥佯自语:“必杀此儿事即了耳!”乃置瓮水堂下,引二妇出曰:“吾为汝溺此儿以解汝纷!”密谕一卒谨视儿,而叱左右诈为投儿状,亟逐二妇使出,其妹失声争救不可得,颠仆堂下,而姊竟去不顾。祥即断儿归妹而杖姊、妾,一郡称神。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令二父与儿分禁三处,故久不问。忽一日,密遣人分告二父曰:“君儿昨不幸遇疾暴死。”苟泰闻即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款引云:“先亡一子,姑妄认之。”
黄霸&李崇:古代“亲情测谎大师”!靠本能辨亲,三破夺子奇案
亲子血缘藏在本能的牵挂里,黄霸、陈祥、李崇三位官员,正是看透了这一点,用“反向测试”的方式,让亲生父母的本能反应成为最有力的证据,轻松戳穿夺子骗局。
黄霸:“抢子测试”辨亲娘,本能反应露真相
颍川有户富裕人家,兄弟俩同住一个院子,妻子们同时怀孕。嫂子怀孕时意外伤了胎,没能保住孩子,而弟媳生下了一个男孩。嫂子心生歹念,偷偷把弟媳的孩子偷走了。
两家为了争夺孩子,打了三年官司,州郡各级官府都没能断清。后来案子上报到丞相黄霸那里,黄霸让人把孩子抱来,放在两个妇人中间,让差役抱着孩子站在离她们各十步远的地方,然后呵斥道:“你们自己过来抢,抢到就是谁的。”
嫂子一听,立刻冲上去使劲抢孩子,下手又急又狠,孩子疼得大哭;弟媳则吓得不敢用力,生怕抢的时候伤了孩子,只能松开手,看着孩子哭,心里又疼又难过。
黄霸见状立刻说:“这孩子是弟媳的!”他当场质问嫂子,嫂子无法抵赖,只能承认了偷孩子的罪行。
冯梦龙点评:陈祥判断惠州争孩子的事与此类似。
陈祥:“溺子逼亲”破骗局,母爱本能藏不住
陈祥审理惠州“争子案”的手法,和黄霸如出一辙。陈祥担任惠州知州时,当地有两户人家是邻居,户主是姐妹俩。姐姐一直没能怀孕,有一天,妹妹生下了一个儿子,巧的是,姐姐的小妾同时生下了一个女儿。
姐姐动了歪心思,谎称小妾生的是儿子,还在夜里放火烧了妹妹家旁边的房子,趁着混乱把妹妹的儿子偷回了自己家。妹妹发现后,去姐姐家要孩子,姐姐不肯给。
妹妹把姐姐告到官府,可没有证据,案子一直僵持。陈祥假装自言自语:“看来只有杀了这孩子,才能了结这场纠纷!”他让人在大堂下放了一个装满水的大瓮,然后把两个妇人叫来,说:“我这就把孩子淹死,彻底解决你们的争执!”
其实陈祥早就偷偷吩咐一个差役看好孩子,然后呵斥手下假装要把孩子扔进瓮里,还赶紧把两个妇人赶出去。妹妹一看“孩子要被淹死”,当场哭喊着冲上去抢救,却被拦住,急得摔倒在大堂下;而姐姐却毫不在意,转身就走了。
陈祥当即判决把孩子还给妹妹,还杖打了姐姐和她的小妾,整个州的人都称赞他断案如神。
李崇:“丧子测试”辨亲父,真情假意立可判
寿春县有个叫苟泰的人,他三岁的儿子被强盗抢走,好几年都不知道下落。后来苟泰偶然发现孩子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就立刻写了状纸告到官府。
苟泰和赵奉伯都声称孩子是自己的,还各自找了邻居作证,郡县官府都没法判断。李崇下令把两个父亲和孩子分开关押在三个地方,故意长时间不去审问。
突然有一天,李崇秘密派人分别告诉苟泰和赵奉伯:“你们的儿子昨天突然生病死了。”苟泰一听,当场放声大哭,悲痛得无法自控;而赵奉伯只是叹了叹气,没什么特别悲伤的反应。
李崇通过两人的反应,立刻判断出谁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把孩子还给了苟泰。他又审问赵奉伯为什么要冒认别人的孩子,赵奉伯坦白说:“我之前也丢了一个儿子,所以就想随便认一个孩子当自己的。”
【管理智慧】
三位官员的厉害,在于“不纠结‘证据有无’,专抓‘亲情本能’”
换别的官员,可能会因为“无证无据”束手无策;但黄霸、陈祥、李崇不一样——他们看透“血缘亲情藏在本能里,装不出来”:亲娘怕抢伤孩子,亲妹怕孩子被淹,亲爹怕孩子夭折,这些本能的牵挂骗不了人;而抢孩子的、不管孩子死活的,说到底是把孩子当“战利品”,没有真心的疼爱。靠一个简单的测试,就让真情和假意立见分晓,比任何证据都管用。
一、核心逻辑:破解“夺子纠纷”,别陷“证据困局”,要“抓‘亲情本能’定真伪”
三位官员能断案,核心是抓住了“亲子亲情的本质——本能牵挂”:
1.亲生父母的核心反应:怕孩子受伤害:无论是黄霸案里“怕抢伤孩子松手”,还是陈祥案里“怕孩子被淹拼命抢救”,或是李崇案里“怕孩子夭折悲痛欲绝”,都是亲生父母对孩子本能的保护欲,这种情感无法伪装;
2.夺子者的致命破绽:只想要“孩子”,不关心“孩子安危”:抢孩子的嫂子、不管孩子死活的姐姐、假装悲伤的赵奉伯,他们在乎的是“占有孩子”这个结果,而非孩子本身的安危,遇到危险时的冷漠反应,恰恰暴露了谎言。
这就像现在有人争孩子抚养权,光靠口头说“爱孩子”没用,看他平时是否真的关心孩子的冷暖、健康,遇到事时是否优先考虑孩子的安危,本能的选择骗不了人。
二、核心启示:遇“真假情感\/身份纠纷”,别听“口头说”,要“看‘本能反应’辨真心”
三位官员的思路放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生活遇“真假关心”:有人说很关心你,可你生病时,他只嘴上说“多喝热水”,却从不主动帮忙买药照顾;而真正关心你的人,会立刻赶来陪你看病,帮你打理琐事。本能的行动,比口头的关心更真实;
- 职场遇“真假负责”:同事说对项目很负责,可项目出问题时,他第一时间甩锅,从不主动解决;而真正负责的人,会立刻想办法补救,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最能看清一个人的责任心。
简单说就是:“遇到分不清真假的情感或身份,别被口头的话迷惑。看一个人遇到事时的本能反应——真心的人,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安危和利益;假意的人,只会在乎自己的得失。本能反应藏不住真心,也藏不住谎言。”
【原文】黄霸 李崇
颍川有富室,兄弟同居,妇皆怀妊。长妇胎伤,弟妇生男,长妇遂盗取之。争讼三年,州郡不能决。丞相黄霸令走卒抱儿,去两妇各十步,叱令自取。长妇抱持甚急,儿大啼叫;弟妇恐致伤,因而放与,而心甚怀怆。霸曰:“此弟子!”责问乃伏。
陈祥断惠州争子事类此。祥知惠州,郡民有二女嫁为比邻者,姊素不孕,一日妹生子,而姊之妾适同时产女,诡言产子,夜烧妹傍舍,乘乱窃其儿以归。妹觉之,往索,弗予。讼于府,无证。祥佯自语:“必杀此儿事即了耳!”乃置瓮水堂下,引二妇出曰:“吾为汝溺此儿以解汝纷!”密谕一卒谨视儿,而叱左右诈为投儿状,亟逐二妇使出,其妹失声争救不可得,颠仆堂下,而姊竟去不顾。祥即断儿归妹而杖姊、妾,一郡称神。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令二父与儿分禁三处,故久不问。忽一日,密遣人分告二父曰:“君儿昨不幸遇疾暴死。”苟泰闻即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款引云:“先亡一子,姑妄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