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察智之二《诘奸》03 陈霁岩-《智囊里的管理学》

  陈霁岩:明代“细节控督学”!火眼金睛查文书,一招治服奸猾吏

  面对官场文书造假的猫腻,陈霁岩刚上任就凭借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识破吏员的舞弊伎俩,用一次精准追责立下威严,彻底杜绝了文书欺瞒的乱象。

  陈霁岩担任楚中督学(负责监督考核地方教育的官员)时,刚到任,江夏县就送来一千多份文书(古代文书用封套封装,“角”为计量单位)。负责处理文书的书办(吏员),先把文书按“照详”(需要上级审核批复的文书)和“照验”(只需上级查验备案的文书)分成了两堆。

  陈霁岩早就听前辈说过:“之前有些被驳回、需要重新核查(驳提)却难以办结的文书,相关人员一定会趁新官员刚上任、情况不熟的时候,贿赂吏员,把这些棘手文书混在‘照验’文书里蒙混过关,逃避追责。”

  深知其中门道的陈霁岩,当即花了半天时间,亲自一份份检查“照验”堆里的文书。果然,在一堆只需备案的文书中,查出了一份本该被驳回重查的“驳提”文书——是那个书办受了贿赂,故意混进去的。

  陈霁岩不动声色,悄悄记下这份文书的细节,然后让书办仔细检查“照验”文书,告诫他“别敷衍了事,认真查清楚”。书办收了好处,根本没仔细看,直接回复“文书都没问题,没有舞弊情况”。

  这时陈霁岩拿出那份事先记下的“驳提”文书,当场和书办对质。书办瞬间慌了神,无法抵赖。陈霁岩当即下令重打他一顿,治了他的罪,还开除了他的职务。从此以后,再没人敢在“照验”文书里做手脚欺瞒他了。

  【管理智慧】

  陈霁岩的厉害,在于“新官上任不摸鱼,用‘亲力亲为 预判猫腻’拿捏奸猾”

  换别的官员,刚上任可能会对堆积如山的文书犯怵,直接交给吏员处理,给舞弊留下可乘之机;但陈霁岩不一样——他提前摸清官场潜规则,知道吏员会钻“新官不熟流程”的空子。

  他不图省事,亲自核查关键环节的文书,用半天时间的“笨功夫”,精准揪出混在其中的舞弊文书。再通过“先暗记再对质”的策略,让收受贿赂的书办无从抵赖,一次追责就彻底震慑了所有吏员,用细节把控堵住了制度漏洞。

  一、核心逻辑:破解“新官上任遇欺瞒”,别轻信,要“抓‘流程漏洞 亲查关键’”

  陈霁岩能快速立威除弊,核心是抓住了两个关键点:

  1.预判风险:摸清“潜规则”,找准舞弊高发点:新官上任、文书分类时,是吏员钻空子的关键时机,提前知晓这一潜规则,就能针对性防范;

  2.直击要害:亲查关键环节,用“实证”戳穿谎言:不依赖下属汇报,亲自核查易出问题的“照验”文书,拿到舞弊实证后再对质,让对方无法狡辩,追责一击即中。

  这就像现在职场上新官上任,面对复杂的工作流程,不盲目放权给老员工,而是先摸清可能存在的流程漏洞,亲自核查关键环节的工作成果,就能避免被“老油条”欺瞒,快速掌控局面。

  二、核心启示:遇“新环境\/新岗位防欺瞒”,别懈怠,要“靠‘预判风险 亲查细节’立住脚”

  陈霁岩的思路放现在超实用,尤其适合新入职、新上任的场景:

  - 职场新上任\/接新活:先摸潜规则,亲查关键环节

  比如刚接手一个项目,老同事说“之前的资料都没问题,直接用就行”。别全信,先打听项目过往是否有遗留问题,再亲自核查核心数据、关键文档——可能会发现老同事故意隐瞒的漏洞,避免自己背锅;要是负责团队管理,新上任时别轻信下属的工作汇报,抽查几份关键工作成果,能快速识破“摸鱼造假”的情况。

  - 生活遇“委托办事防糊弄”:明确流程,盯紧关键节点

  比如委托中介办理手续,中介说“流程简单,你等着就行”。别放任不管,先问清办理的每一步流程,关键节点(如提交材料、审核环节)亲自确认,避免中介偷懒或隐瞒问题,导致手续办砸。

  - 处理事务防“浑水摸鱼”:聚焦易舞弊环节,抓实证再追责

  比如负责核对账目,知道“报销单据”是易造假的重灾区,就重点核查票据真实性、金额合理性,一旦发现异常单据,先固定证据再和相关人员对质,避免对方狡辩抵赖。

  简单说就是:“不管是新到一个环境,还是接手一项新工作,别因为陌生就放松警惕。先预判可能存在的猫腻和漏洞,对关键环节亲力亲为查细节,拿到实证后再出手,既能避免被欺瞒,还能快速树立威信,把事情掌控在自己手里。”

  【原文】陈霁岩

  陈霁岩为楚中督学。初到任,江夏县送进文书千余角,书办先将“照详”、“照验”分作两处。公夙闻先辈云:“前道有驳提文书难以报完者,必乘后道初到时,贿嘱吏书,从‘照验’中混交。”公乃费半日功,将“照验”文书逐一亲查,中有一件驳提,该吏者混入其中。先暗记之,命书办细查,戒勿草草。书办受贿,径以无弊对。公摘此一件而质之,重责问罪革役。后“照验”文书更不敢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