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弼&张咏:宋代“铁血能臣”!用狠辣手腕治乱世,以果断胆魄镇宵小
吕公弼是名臣吕夷简的儿子,他治理成都时,执政风格偏向宽松,有人嫌弃他不够威严、做事不果断。
恰巧有个士兵触犯法律,按律应当受杖刑,可这士兵抗拒不服,嚣张地说:“我宁可被剑砍死,也不受杖刑!”吕公弼冷冷回应:“杖刑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用剑自杀是你自己选的。”于是先按规矩打了士兵一顿,之后当场把他斩首,整个军营瞬间变得纪律严明,没人再敢放肆。
张咏:敢斩小吏的“硬核知府”,用雷霆手段树规矩
案例一:一钱斩吏,警示“蚁穴溃堤”
张咏在崇阳县当县令时,有个小吏从钱库出来,张咏看见他鬓角旁边沾了一枚铜钱,追问之下,得知是钱库的钱。张咏下令打他板子,小吏勃然大怒:“一枚铜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居然要打我!你也就敢打我,还能杀了我不成!”
张咏拿起笔写下判词:“一天偷一枚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钱,绳子能锯断木头,水滴能穿透石头,小错不惩终将酿成大祸!”写完亲自提剑走下台阶,把小吏的头砍了下来,随后向州府申报自己的行为,请求弹劾处分。这件事至今还在崇阳县流传。
案例二:怒斩忤逆小吏,震慑顽劣之徒
张咏担任益州知府时,有个小吏冒犯了他,张咏下令给小吏戴上枷锁。小吏怨恨地说:“戴枷锁容易,想摘下来可就难了!”张咏回怼:“要摘下来有什么难的!”当即就在枷锁上把小吏斩了。其他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再也没人敢冒犯他。
案例三:巧断逃犯案,用亲情判善恶
当时有个盗贼杀了耕牛后逃跑,张咏下令允许盗贼自首。官府先把盗贼的母亲抓了起来,可过了十天盗贼也没露面,张咏就把他母亲放了;接着又抓了盗贼的妻子,结果才过了一夜,盗贼就主动投案了。
张咏判决道:“关押他母亲十天,他都不出来;关押他妻子才一夜,他就赶紧来投案。对母亲的倚门期盼如此疏远,对妻子的结发之情却这般深厚,可见其人性情凉薄、重私轻孝!”随即下令在集市上把盗贼斩首。此后,那些犯了罪的人纷纷前来自首,张咏都让他们回去重新务农。
冯梦龙点评:乱世需重典,胆决镇顽劣
要是没有吕公弼、张咏这样果断狠辣的魄力,那些蛮横嚣张的小人,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
袁了凡曾说:“宋代对地方官员的管控比较宽松,官员常常可以做出超出常规的举动,在法律之外处决人犯。所以那些品行不端的官员可能会趁机纵容恶行,但那些有才能的豪杰也往往能借此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顿地方秩序。”
“现在地方官员的权力越来越小,从打十下板子到打一百下板子,还能自行决定;但凡是判处一年以上徒刑的案件,必须向上级申请等待批复,来回审核辩驳,要耗费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这样一来,公文案卷越来越繁杂,监狱里关押的犯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被长时间拖延羁押。”
冯梦龙说:“自从朝廷用吟诗作赋这类雕虫小技选拔官员,又用资历限制人才发展,原本就没有真正选拔出豪杰之士、淘汰品行恶劣之徒,怎么能不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呢?看到这些,我越发怀念汉代治理天下的好办法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治理顽疾,需“宽严相济 果断胆魄”
吕公弼和张咏能镇住地方、整顿秩序,核心是抓住了两个关键:
1.“宽严适度”是治理的核心:吕公弼平时执政宽松,但在面对公然抗法的士兵时,绝不姑息;张咏对小错严惩,是为了以儆效尤,防止小恶酿成大患。治理不是一味宽松或严苛,而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手段,才能服众;
2.“果断胆魄”是立威的关键:面对嚣张跋扈的下属和顽劣的罪犯,两人都不犹豫,当场用雷霆手段处置,既震慑了其他人,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要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根本镇不住那些无视规则的人。
这就像现在管理混乱的团队或地区,光靠温和劝导没用,必须在关键时候拿出魄力,用明确的奖惩和果断的行动树立规则,才能扭转局面,本质是“恩威并施 敢作敢为”的思路。
二、核心启示:遇“顽劣难管\/秩序混乱”,别纵容,用“敢出手 明是非”破局
吕公弼和张咏的治理思路,放现在管理、社会治理等场景中仍有借鉴意义:
- 管理中遇“嚣张跋扈的下属”:如果下属公然违反规则、挑衅权威,别一味忍让,要按制度严肃处理,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让其他人明白规则不可触碰;
- 应对“小错不断的行为”:比如有人频繁犯小错,觉得“无关紧要”,要及时制止并严肃教育,点明“小错积累成大错”的危害,防止风气恶化;
- 治理“秩序混乱的环境”:如果某个区域或群体秩序混乱,要结合实际情况,既要制定明确的规则,也要有执行规则的魄力,对违法违规者严惩不贷,才能逐步恢复秩序。
简单说就是:“面对顽劣难管、秩序混乱的情况,不能心慈手软、纵容放任。要明辨是非,在该出手的时候果断出手,用雷霆手段树立规则权威,才能有效整顿局面。”
【原文】吕公弼 张咏
公弼,夷简子,其治成都,治尚宽,人嫌其少威断。适有营卒犯法,当杖,扞不受,曰:“宁以剑死!”公弼曰:“杖者国法,剑者自请。”为杖而后斩之,军府肃然。
张咏在崇阳,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咏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咏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咏知益州时,尝有小吏忤咏,咏械其颈。吏恚曰:“枷即易,脱即难!”咏曰:“脱亦何难!”即就枷斩之。吏俱悚惧。
若无此等胆决,强横小人,何所不至!
贼有杀耕牛逃亡者,公许自首。拘其母,十日不出,释之;再拘其妻,一宿而来。公断曰:“拘母十夜,留妻一宿,倚门之望何疏!结发之情何厚!”就市斩之。于是首身者继至,并遣归业。
袁了凡曰:“宋世驭守令之宽,每以格外行事,法外杀人。故不肖者或纵其恶,而豪杰亦往往得借以行其志。今守令之权渐消,自笞十至杖百仅得专决,而徒一年以上,必申请待报,往返详驳,经旬累月。于是文案益繁,而狴犴之淹系者亦多矣!”子犹曰:“自雕虫取士,资格困人,原未尝搜豪杰而汰不肖,安得不轻其权乎?吾于是益思汉治之善也。”
吕公弼是名臣吕夷简的儿子,他治理成都时,执政风格偏向宽松,有人嫌弃他不够威严、做事不果断。
恰巧有个士兵触犯法律,按律应当受杖刑,可这士兵抗拒不服,嚣张地说:“我宁可被剑砍死,也不受杖刑!”吕公弼冷冷回应:“杖刑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用剑自杀是你自己选的。”于是先按规矩打了士兵一顿,之后当场把他斩首,整个军营瞬间变得纪律严明,没人再敢放肆。
张咏:敢斩小吏的“硬核知府”,用雷霆手段树规矩
案例一:一钱斩吏,警示“蚁穴溃堤”
张咏在崇阳县当县令时,有个小吏从钱库出来,张咏看见他鬓角旁边沾了一枚铜钱,追问之下,得知是钱库的钱。张咏下令打他板子,小吏勃然大怒:“一枚铜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居然要打我!你也就敢打我,还能杀了我不成!”
张咏拿起笔写下判词:“一天偷一枚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钱,绳子能锯断木头,水滴能穿透石头,小错不惩终将酿成大祸!”写完亲自提剑走下台阶,把小吏的头砍了下来,随后向州府申报自己的行为,请求弹劾处分。这件事至今还在崇阳县流传。
案例二:怒斩忤逆小吏,震慑顽劣之徒
张咏担任益州知府时,有个小吏冒犯了他,张咏下令给小吏戴上枷锁。小吏怨恨地说:“戴枷锁容易,想摘下来可就难了!”张咏回怼:“要摘下来有什么难的!”当即就在枷锁上把小吏斩了。其他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再也没人敢冒犯他。
案例三:巧断逃犯案,用亲情判善恶
当时有个盗贼杀了耕牛后逃跑,张咏下令允许盗贼自首。官府先把盗贼的母亲抓了起来,可过了十天盗贼也没露面,张咏就把他母亲放了;接着又抓了盗贼的妻子,结果才过了一夜,盗贼就主动投案了。
张咏判决道:“关押他母亲十天,他都不出来;关押他妻子才一夜,他就赶紧来投案。对母亲的倚门期盼如此疏远,对妻子的结发之情却这般深厚,可见其人性情凉薄、重私轻孝!”随即下令在集市上把盗贼斩首。此后,那些犯了罪的人纷纷前来自首,张咏都让他们回去重新务农。
冯梦龙点评:乱世需重典,胆决镇顽劣
要是没有吕公弼、张咏这样果断狠辣的魄力,那些蛮横嚣张的小人,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
袁了凡曾说:“宋代对地方官员的管控比较宽松,官员常常可以做出超出常规的举动,在法律之外处决人犯。所以那些品行不端的官员可能会趁机纵容恶行,但那些有才能的豪杰也往往能借此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顿地方秩序。”
“现在地方官员的权力越来越小,从打十下板子到打一百下板子,还能自行决定;但凡是判处一年以上徒刑的案件,必须向上级申请等待批复,来回审核辩驳,要耗费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这样一来,公文案卷越来越繁杂,监狱里关押的犯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被长时间拖延羁押。”
冯梦龙说:“自从朝廷用吟诗作赋这类雕虫小技选拔官员,又用资历限制人才发展,原本就没有真正选拔出豪杰之士、淘汰品行恶劣之徒,怎么能不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呢?看到这些,我越发怀念汉代治理天下的好办法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治理顽疾,需“宽严相济 果断胆魄”
吕公弼和张咏能镇住地方、整顿秩序,核心是抓住了两个关键:
1.“宽严适度”是治理的核心:吕公弼平时执政宽松,但在面对公然抗法的士兵时,绝不姑息;张咏对小错严惩,是为了以儆效尤,防止小恶酿成大患。治理不是一味宽松或严苛,而是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手段,才能服众;
2.“果断胆魄”是立威的关键:面对嚣张跋扈的下属和顽劣的罪犯,两人都不犹豫,当场用雷霆手段处置,既震慑了其他人,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要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根本镇不住那些无视规则的人。
这就像现在管理混乱的团队或地区,光靠温和劝导没用,必须在关键时候拿出魄力,用明确的奖惩和果断的行动树立规则,才能扭转局面,本质是“恩威并施 敢作敢为”的思路。
二、核心启示:遇“顽劣难管\/秩序混乱”,别纵容,用“敢出手 明是非”破局
吕公弼和张咏的治理思路,放现在管理、社会治理等场景中仍有借鉴意义:
- 管理中遇“嚣张跋扈的下属”:如果下属公然违反规则、挑衅权威,别一味忍让,要按制度严肃处理,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让其他人明白规则不可触碰;
- 应对“小错不断的行为”:比如有人频繁犯小错,觉得“无关紧要”,要及时制止并严肃教育,点明“小错积累成大错”的危害,防止风气恶化;
- 治理“秩序混乱的环境”:如果某个区域或群体秩序混乱,要结合实际情况,既要制定明确的规则,也要有执行规则的魄力,对违法违规者严惩不贷,才能逐步恢复秩序。
简单说就是:“面对顽劣难管、秩序混乱的情况,不能心慈手软、纵容放任。要明辨是非,在该出手的时候果断出手,用雷霆手段树立规则权威,才能有效整顿局面。”
【原文】吕公弼 张咏
公弼,夷简子,其治成都,治尚宽,人嫌其少威断。适有营卒犯法,当杖,扞不受,曰:“宁以剑死!”公弼曰:“杖者国法,剑者自请。”为杖而后斩之,军府肃然。
张咏在崇阳,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咏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咏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咏知益州时,尝有小吏忤咏,咏械其颈。吏恚曰:“枷即易,脱即难!”咏曰:“脱亦何难!”即就枷斩之。吏俱悚惧。
若无此等胆决,强横小人,何所不至!
贼有杀耕牛逃亡者,公许自首。拘其母,十日不出,释之;再拘其妻,一宿而来。公断曰:“拘母十夜,留妻一宿,倚门之望何疏!结发之情何厚!”就市斩之。于是首身者继至,并遣归业。
袁了凡曰:“宋世驭守令之宽,每以格外行事,法外杀人。故不肖者或纵其恶,而豪杰亦往往得借以行其志。今守令之权渐消,自笞十至杖百仅得专决,而徒一年以上,必申请待报,往返详驳,经旬累月。于是文案益繁,而狴犴之淹系者亦多矣!”子犹曰:“自雕虫取士,资格困人,原未尝搜豪杰而汰不肖,安得不轻其权乎?吾于是益思汉治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