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胆智之二《识断》11 姜绾-《智囊里的管理学》

  姜绾:明朝“硬核知府”!铁腕整局 敢闯险途,凭实力打通民生水道

  姜绾原本是御史,后来被贬到桂阳州当通判,之后又辗转调任庆远知府。庆远府挨着少数民族地区,之前的知府都懒得好好管,习惯用“以夷制夷”的粗放方式应付,把地方治理得一塌糊涂。姜绾一上任,就彻底革新各项政务,不管是汉族百姓还是少数民族群众,都觉得风气大变,日子有了新模样。

  当时庆远府四周城外全是贼寇的巢穴,闹得人心惶惶。姜绾先出手除掉了贼寇头目,接着挑选精壮青年,教他们打仗的本事。没多长时间,就练出了一支精锐队伍,贼寇作乱的情况渐渐平息了。

  起初,商人的船从柳江开到庆远,负责巡逻的柳江、庆远两个卫所的官兵,表面上说是保护商船,暗地里却借着这个名头捞油水。有一天,姜绾从省里沿着江逆流回庆远,巡逻的官兵故意找借口拦他,还慌慌张张地大喊,说隐蔽的地方藏着贼寇,吓唬姜绾,劝他改走陆路才安全。

  姜绾当场怼回去:“我是这里的知府,要是连我都怕贼寇不敢走水路,这江道还什么时候能正常走?”说完,就指挥自己练出来的民兵在船队左右护卫,自己坐着带伞盖的船,竖起旗帜,把商船串成一串,慢悠悠地沿江前进。结果贼寇压根不敢出来,一行人平安抵达。从这以后,走水路的商人再也不用靠那些官兵“保护”了,水路彻底通畅。

  冯梦龙点评:姜绾下定决心走水路,为百姓带头打通这条航道,固然是对的。但这也需要平日里加强训练(军队\/民兵),让自身的威名足以震慑敌人,这样航行才能安稳顺畅、没有阻碍。如果不是这样,贸然尝试的话,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局“乱象 险局”,关键在“实力打底 担当开路”

  姜绾能镇住贼寇、打通水道,看似靠一时果敢,实则是“硬实力”与“敢担当”的双重作用,核心逻辑有两点:

  1.先攒“底气”,再亮“态度”:他不是盲目冒险,而是先清剿贼首、训练精兵,用实打实的武力压制住贼寇气焰,这是敢走水路的根本底气。要是没有之前练出的精锐民兵,光靠嘴硬硬闯,大概率会栽大跟头;

  2.戳破“利益假象”,以担当破梗阻:巡逻官兵靠“谎称有贼”谋私利,故意把水路说得凶险无比。姜绾看穿了这种把戏,以知府的担当主动带头走水路——既打破了官兵的利益算计,也给商人吃了定心丸,证明水路能安全通行,从根本上打通了民生通道。

  这就像面对被人为制造障碍的难题,光有勇气不够,得先有能镇住场面的实力;光有实力也不行,还得有打破潜规则、为大众谋福利的担当,两者结合才能彻底破局,本质是“实力为根基,担当为利刃”的破局智慧。

  二、核心启示:遇“利益梗阻\/风险困局”,别退缩,用“实力 担当”破局

  姜绾的做法,对现在职场管理、项目攻坚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核心启示有三个:

  - 职场遇“利益潜规则”:若团队里存在“表面合规、暗地谋私”的潜规则(如借“流程”卡项目索好处、靠“保护”名义吃回扣),别纵容妥协。先夯实自身或团队的硬实力(如专业能力、话语权),再以担当者姿态主动打破规则——比如发现下属借审批之名谋私利,可先完善透明流程、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再公开标准,切断利益输送的可能;

  - 项目攻坚遇“风险畏难”:若推进关键项目(如开拓新市场、打通供应链)时,因“有风险”“没人敢试”停滞,别轻易放弃。先做好风险防控(如调研、预案、能力储备),积累实力后,负责人主动带头冲锋——比如要打通一条“风险高”的运输线,可先组建保障团队、做好演练,再亲自带队走一趟,用实际行动证明可行性;

  - 做事的“先后逻辑”:实力先于冒险:任何看似“勇敢”的破局,都得有实力托底。姜绾的“敢走水路”,是建立在“练出精兵、震慑贼寇”的基础上。要是没实力光靠蛮干,就是盲目冒险,大概率会失败;有实力却缺担当,只能看着困局一直存在,成不了事。

  简单说就是:“遇到被利益裹挟的梗阻、因风险而停滞的困局,别当‘缩头乌龟’。先沉下心练硬实力,有了底气后,再拿出担当主动冲锋,才能既打破潜规则,又为众人开辟出畅通的路。实力和担当,缺一个都破不了局。”

  【原文】姜绾

  姜绾以御史谪判桂阳州,历转庆远知府。府边夷,前守率以夷治。绾至,一新庶政,民獠改观。时四境之外皆贼窟。翦其渠魁。乃选健儿教之攻战,无何自成锐兵,贼盗稍息。初,商贩者舟由柳江抵庆远。柳、庆二卫官兵在哨者,阳护之,阴实以为利。绾一日自省溯江归,哨者假以情见迫,遽讙言贼伏隩,訹绾陆行便。绾曰:“吾守也,避贼,此江复何时行邪?”麾民兵左右翼,拥盖树帜,联商舟,倘徉进焉,贼竟不敢出。自是舟行者无所用哨。

  决意江行,为百姓先驱水道,固是。然亦须平日训练,威名足以慑敌,故安流无梗。不然,尝试必无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