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术智之一《委蛇》15 王戎-《智囊里的管理学》

  王戎:西晋“先知先觉”智者!精准避祸,用远见保全自身

  王戎的堂弟王敦,名气很大,但王戎却很讨厌他(旁边批注:有先见之明)。每次王敦来拜访,王戎总是借口生病不见他。

  孙秀当年担任琅琊郡小吏时,想让王戎的堂弟王衍给他评定一个好的人品等级(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评级,关乎仕途)。王衍打算拒绝,王戎却劝他给孙秀评了等级(旁边批注:更有先见之明)。

  后来孙秀得势掌权,过去和他有旧怨的人都被诛杀,而王戎和王衍却因为当初的举动,都得以保全。

  冯梦龙点评:为了维护自己的虚名而拒绝别人,最终可能给自己招来实实在在的灾祸。从这件事就能看出,王衍比不上王戎的地方。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避祸保身,关键在“识人心 知局势,以务实弃虚名”

  王戎能在乱世中精准避祸,核心逻辑是“看透人性本质、预判局势走向”的生存智慧,可拆解为两层:

  1.精准识人:透过表象看本质,提前规避隐患

  他不被王敦的“高名”迷惑,看清其内在的危险性,知道此人日后可能引发祸乱,因此用“托病不见”的方式刻意疏远,从根源上切断被牵连的可能;同时看清孙秀虽当下卑微,但有潜在的崛起之势,明白“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为未来铺路。

  2.务实弃虚:不贪虚名,以小让步换大安全

  他深知魏晋乱世中,“虚名”毫无价值,“生存”才是根本。面对孙秀求品,王衍执着于“不愿给小吏评级”的虚名,而王戎则清醒地选择“务实让步”——劝王衍给孙秀评级,看似是“屈从”,实则是用微小的“虚名让步”,为自己和家族换取了未来的安全保障,避免了因“拒人于微时”而招来杀身之祸。

  二、核心启示:乱世\/复杂环境中,别贪虚,用“识人预判 务实妥协”保安全

  王戎的避祸智慧,对职场生存、人际相处、危机预判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职场识人:擦亮眼睛,远离“高危”之人

  若在工作中遇到“名气大但品行差”“野心勃勃却不择手段”的人(如同事、合作方),别被其表面光环迷惑。可像王戎疏远王敦那样,刻意保持距离,不与其深度绑定——比如不参与对方主导的有风险项目,不私下建立过密关系,避免对方倒台时被牵连;同时关注那些“当下平凡但有潜力、品行可靠”的人,适当给予帮助,为未来积累人脉资本。

  - 人际相处:放下“面子执念”,务实让步避祸

  面对他人的合理请求(哪怕对方当下身份卑微),别为了“面子”“虚名”轻易拒绝。可像王戎劝王衍那样,适当妥协——比如新人向你请教问题,别因“身份差距”而敷衍,认真指导可能为你赢得未来的助力;面对暂时不如你的人求助,别因“怕掉价”而拒绝,小小的善意可能在未来成为你的“救命稻草”。

  - 复杂环境生存:预判局势,提前布局保安全

  身处动荡或规则多变的环境(如公司转型期、行业洗牌期),要像王戎那样有“预判意识”——提前观察趋势,看清哪些人和事可能成为隐患,提前规避;同时主动做一些“低投入、高回报”的铺垫,比如维护好关键人脉,不轻易树敌,用务实的小举动,为自己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争取稳定的生存空间。

  简单说就是:“在复杂危险的环境里,别被虚名、面子困住。要学会精准识人,远离潜在风险;放下执念,该让步时就让步,用微小的妥协换取长远的安全。真正的生存智慧,不是逞强耍横,而是看清局势、务实避祸,在乱世中稳稳守住自己。”

  【原文】王戎

  戎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边批:先见。每候戎,辄托疾不见。孙秀为琅琊郡吏,求品于戎从弟衍。衍将不许,戎劝品之。边批:更先见。及秀得志,有夙怨者皆被诛,而戎、衍并获济焉。

  借人虚名,输我实祸,此便知衍不及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