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敢拒“额外赏赐”,才是真守规矩!
富弼(封郑国公)担任枢密使时,正赶上宋英宗即位。英宗给大臣们颁发赏赐,富弼已经跪拜接受了,后来英宗又额外特意加赏了他一份。富弼坚决推辞。
太后派小太监去跟富弼说:“这是皇上特意额外给你的赏赐,就收下吧。”富弼却回答:“大臣要是接受了例外的赏赐,万一以后皇上想做例外的事(不按规矩来的事),那用什么理由去阻止他呢?”最终还是推辞没接受。
冯梦龙点评:拒的是“例外”,护的是“规矩底线”
富弼不是嫌赏赐少,也不是故意跟皇上唱反调,而是看透了“例外”背后的隐患——今天大臣接受了“例外赏赐”,看似是小事,却等于默认了“可以不按规矩来”;明天皇上可能就会借着“例外”的由头,做不合制度的决策,到时候再想阻止就难了。
就像现在职场或生活里,有人觉得“偶尔破次例没关系”,却没意识到“第一次例外”就是打破规矩的开始。富弼的智慧,在于他守住了“不搞特殊”的底线,从源头避免了规矩被破坏的可能。
【管理智慧】
一、富弼的“拒例外逻辑”:不是嫌赏少,是怕“破例一次,规矩全碎”
富弼拒赏,绝不是“装清高”,而是精准掐住了“规矩的命门——例外是规矩的缺口,开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他怕的不是“自己多拿一份钱”,是怕自己开了“例外受赏”的头,以后皇上就会觉得“例外没问题”,慢慢把朝堂的规矩全搅乱——这放到现在,就是“职场\/企业里的‘防破窗第一人’”,比“见好处就上”的人,更懂护着长远的规矩。
1.例外是“破窗第一锤”:你敢收例外赏,皇上就敢搞例外事
富弼最清楚:规矩就像窗户,一旦有一个人砸破个小口子(收例外赏),后面就会有人跟着砸(皇上搞例外决策),最后整个窗户都会碎(规矩全废)。就像公司里的考勤制度,要是老板给某个员工开“例外迟到不扣钱”的口子,其他员工就会觉得“凭啥他能例外”,慢慢都开始迟到,最后考勤制度就成了摆设。
2.大臣是“规矩标杆”:自己守不住,就别指望别人守
富弼知道,大臣是朝堂的“规矩标杆”——连大臣都不按规矩来,收额外赏赐,下面的官员、老百姓就会跟着学,皇上也会没了“守规矩的约束”。这就像企业里的管理层,要是总监敢“例外报销私人费用”,下面的主管、员工就会跟着“凑发票骗报销”,最后财务制度全乱套。
二、当代“富弼式拒例外”案例:不贪特殊好处,守住团队规矩
富弼这种“不碰例外、护规矩”的思路,现在不管是职场做事、企业管理,还是团队协作,用好了都能“防住规矩的缺口”——比“贪小便宜、破大规矩”的人,少踩太多坑。
案例1:部门主管拒“例外奖金”,保住薪酬制度
某科技公司年底发奖金,按制度每个人的奖金是“绩效分x底薪系数”,部门主管老林的绩效是全公司第一,已经按制度领了10万奖金。cEo觉得老林功劳大,想额外再给5万“突出贡献奖”,私下找老林说:“这是我特意给你的,其他人不知道,你收下就行。”
老林却拒绝了:“cEo,谢谢您认可,但这钱我不能要。咱们今年刚定了‘绩效奖金制度’,要是我开了‘额外领奖’的头,以后其他主管、员工要是觉得自己功劳大,也来要额外奖金,您给不给?不给就会觉得您偏心,给了制度就废了。不如明年把‘突出贡献’加到绩效体系里,明着评、明着奖,大家都服。”
cEo听了觉得在理,没再给额外奖金,反而第二年优化了绩效制度,把“突出贡献”设为明确奖项。年底发奖时,没人再争“额外好处”,大家都按制度比业绩——这就是富弼“拒例外赏”的现代版:不贪特殊好处,把“例外”变成“明规则”,比偷偷破例更能服众。
案例2:hR经理拒“例外入职”,守住招聘流程
某公司老板的亲戚想进市场部,没通过笔试和面试(专业能力不达标),老板找hR经理小谢说:“这是我亲戚,你通融一下,走个‘例外入职’,先放团队里跟着学,以后再补考核。”
小谢没直接答应,反而跟老板说:“老板,不是我不给面子,要是这次开了‘例外入职’的口子,以后其他高管的亲戚、朋友想来,咱们拦不拦?要是都破例,市场部就会变成‘关系户聚集地’,有能力的员工会觉得‘努力没用,不如靠关系’,最后全走了。不如让您亲戚先参加‘岗前培训’,等下次招聘再按流程考,真达标了再进,这样既不破坏制度,也不会让其他人有意见。”
老板听了觉得有道理,让亲戚去培训了,下次招聘时亲戚果然没考过,也没再提入职的事。后来公司招聘一直按流程来,没再出现“关系户”,有能力的员工也都留了下来——这和富弼“拒例外”的逻辑一样:破例看似能解决眼前事,却会砸了长远的规矩,守住流程比卖人情更重要。
三、核心启示:想护规矩不塌,记住富弼的2个“不犯傻”
富弼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贪例外的小好处,不踩规矩的大红线”——他没把“额外赏赐”当成“皇上的偏爱”,反而当成“规矩的考验”。不管是职场做事、企业管理,还是个人选择,想避开“破例毁规矩”的坑,记住这两点:
1.不犯傻“见好处就收”:先想“这例外会不会毁了规矩”
遇到“额外奖金”“例外入职”“特殊待遇”,别先急着开心,先问自己:“我收了\/办了这个例外,以后别人学样怎么办?规矩会不会被打破?” 富弼拒赏、老林拒奖金、小谢拒例外入职,都是因为算透了“例外的代价比好处大”——小便宜一时爽,规矩塌了没人帮你扛。
2.不犯傻“当规矩的‘破窗者’”:自己先守牢,才能要求别人守
不管你是大臣、主管还是hR,都是“规矩的守护者”——你自己敢破规矩,就别指望别人守规矩。富弼作为枢密使,先守住“不例外受赏”的底线,才能在皇上想搞例外时拦住;老林作为主管,先守住“不例外领奖”的底线,才能让员工服制度——规矩是“上行下效”的,你守牢了,下面的人自然不敢乱。
【原文】富弼
富郑公为枢密使。值英宗即位,颁赐大臣。已拜受,又例外特赐。郑公力辞。东朝遣小黄门谕公曰:“此出上例外之赐。”公曰:“大臣例外受赐,万一人主例外作事,何以止之?”辞不受。
富弼(封郑国公)担任枢密使时,正赶上宋英宗即位。英宗给大臣们颁发赏赐,富弼已经跪拜接受了,后来英宗又额外特意加赏了他一份。富弼坚决推辞。
太后派小太监去跟富弼说:“这是皇上特意额外给你的赏赐,就收下吧。”富弼却回答:“大臣要是接受了例外的赏赐,万一以后皇上想做例外的事(不按规矩来的事),那用什么理由去阻止他呢?”最终还是推辞没接受。
冯梦龙点评:拒的是“例外”,护的是“规矩底线”
富弼不是嫌赏赐少,也不是故意跟皇上唱反调,而是看透了“例外”背后的隐患——今天大臣接受了“例外赏赐”,看似是小事,却等于默认了“可以不按规矩来”;明天皇上可能就会借着“例外”的由头,做不合制度的决策,到时候再想阻止就难了。
就像现在职场或生活里,有人觉得“偶尔破次例没关系”,却没意识到“第一次例外”就是打破规矩的开始。富弼的智慧,在于他守住了“不搞特殊”的底线,从源头避免了规矩被破坏的可能。
【管理智慧】
一、富弼的“拒例外逻辑”:不是嫌赏少,是怕“破例一次,规矩全碎”
富弼拒赏,绝不是“装清高”,而是精准掐住了“规矩的命门——例外是规矩的缺口,开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他怕的不是“自己多拿一份钱”,是怕自己开了“例外受赏”的头,以后皇上就会觉得“例外没问题”,慢慢把朝堂的规矩全搅乱——这放到现在,就是“职场\/企业里的‘防破窗第一人’”,比“见好处就上”的人,更懂护着长远的规矩。
1.例外是“破窗第一锤”:你敢收例外赏,皇上就敢搞例外事
富弼最清楚:规矩就像窗户,一旦有一个人砸破个小口子(收例外赏),后面就会有人跟着砸(皇上搞例外决策),最后整个窗户都会碎(规矩全废)。就像公司里的考勤制度,要是老板给某个员工开“例外迟到不扣钱”的口子,其他员工就会觉得“凭啥他能例外”,慢慢都开始迟到,最后考勤制度就成了摆设。
2.大臣是“规矩标杆”:自己守不住,就别指望别人守
富弼知道,大臣是朝堂的“规矩标杆”——连大臣都不按规矩来,收额外赏赐,下面的官员、老百姓就会跟着学,皇上也会没了“守规矩的约束”。这就像企业里的管理层,要是总监敢“例外报销私人费用”,下面的主管、员工就会跟着“凑发票骗报销”,最后财务制度全乱套。
二、当代“富弼式拒例外”案例:不贪特殊好处,守住团队规矩
富弼这种“不碰例外、护规矩”的思路,现在不管是职场做事、企业管理,还是团队协作,用好了都能“防住规矩的缺口”——比“贪小便宜、破大规矩”的人,少踩太多坑。
案例1:部门主管拒“例外奖金”,保住薪酬制度
某科技公司年底发奖金,按制度每个人的奖金是“绩效分x底薪系数”,部门主管老林的绩效是全公司第一,已经按制度领了10万奖金。cEo觉得老林功劳大,想额外再给5万“突出贡献奖”,私下找老林说:“这是我特意给你的,其他人不知道,你收下就行。”
老林却拒绝了:“cEo,谢谢您认可,但这钱我不能要。咱们今年刚定了‘绩效奖金制度’,要是我开了‘额外领奖’的头,以后其他主管、员工要是觉得自己功劳大,也来要额外奖金,您给不给?不给就会觉得您偏心,给了制度就废了。不如明年把‘突出贡献’加到绩效体系里,明着评、明着奖,大家都服。”
cEo听了觉得在理,没再给额外奖金,反而第二年优化了绩效制度,把“突出贡献”设为明确奖项。年底发奖时,没人再争“额外好处”,大家都按制度比业绩——这就是富弼“拒例外赏”的现代版:不贪特殊好处,把“例外”变成“明规则”,比偷偷破例更能服众。
案例2:hR经理拒“例外入职”,守住招聘流程
某公司老板的亲戚想进市场部,没通过笔试和面试(专业能力不达标),老板找hR经理小谢说:“这是我亲戚,你通融一下,走个‘例外入职’,先放团队里跟着学,以后再补考核。”
小谢没直接答应,反而跟老板说:“老板,不是我不给面子,要是这次开了‘例外入职’的口子,以后其他高管的亲戚、朋友想来,咱们拦不拦?要是都破例,市场部就会变成‘关系户聚集地’,有能力的员工会觉得‘努力没用,不如靠关系’,最后全走了。不如让您亲戚先参加‘岗前培训’,等下次招聘再按流程考,真达标了再进,这样既不破坏制度,也不会让其他人有意见。”
老板听了觉得有道理,让亲戚去培训了,下次招聘时亲戚果然没考过,也没再提入职的事。后来公司招聘一直按流程来,没再出现“关系户”,有能力的员工也都留了下来——这和富弼“拒例外”的逻辑一样:破例看似能解决眼前事,却会砸了长远的规矩,守住流程比卖人情更重要。
三、核心启示:想护规矩不塌,记住富弼的2个“不犯傻”
富弼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贪例外的小好处,不踩规矩的大红线”——他没把“额外赏赐”当成“皇上的偏爱”,反而当成“规矩的考验”。不管是职场做事、企业管理,还是个人选择,想避开“破例毁规矩”的坑,记住这两点:
1.不犯傻“见好处就收”:先想“这例外会不会毁了规矩”
遇到“额外奖金”“例外入职”“特殊待遇”,别先急着开心,先问自己:“我收了\/办了这个例外,以后别人学样怎么办?规矩会不会被打破?” 富弼拒赏、老林拒奖金、小谢拒例外入职,都是因为算透了“例外的代价比好处大”——小便宜一时爽,规矩塌了没人帮你扛。
2.不犯傻“当规矩的‘破窗者’”:自己先守牢,才能要求别人守
不管你是大臣、主管还是hR,都是“规矩的守护者”——你自己敢破规矩,就别指望别人守规矩。富弼作为枢密使,先守住“不例外受赏”的底线,才能在皇上想搞例外时拦住;老林作为主管,先守住“不例外领奖”的底线,才能让员工服制度——规矩是“上行下效”的,你守牢了,下面的人自然不敢乱。
【原文】富弼
富郑公为枢密使。值英宗即位,颁赐大臣。已拜受,又例外特赐。郑公力辞。东朝遣小黄门谕公曰:“此出上例外之赐。”公曰:“大臣例外受赐,万一人主例外作事,何以止之?”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