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术智之三《权奇》12 杨云才-《智囊里的管理学》

  杨云才:明朝“巧思能臣”!暗改砖模增城高,以无痕妙计破经费困局

  杨云才这人特别有心思,每次有工程修缮的活儿,他只稍微把自己的想法暗示给工匠,别人一开始都不知道他想干嘛,等工程完成后,才会佩服他设计的精妙。

  他担任荆州同知的时候,正赶上荆州城扩建改造。当时工程的钱粮预算已经确定下来,可上级官员突然下了公文,要求把城墙再增高两尺左右。监察部门的官员和地方知府、县令商量,打算稍微增加原先的预算来满足增高要求。

  杨云才站出来说:“我有别的办法,不用额外花一分钱。”第二天,他骑马火速赶到烧砖的作坊,让人把制作砖坯的模具拿过来。他看了之后故意发怒:“这模具做的太差了!”说完就把模具全砸了,接着拿出自己设计的模具交给工匠,下令:“就按这个样式做砖!”

  其他人看他新做的模具,觉得和原来的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杨云才在模具内部悄悄增加了两分多的厚度,这样每块砖都比原来厚了一点,累积起来,整个城墙的高度就刚好达到了上级要求增加的两尺。城墙建成后,杨云才把其中的门道说明白,监察部门的官员顿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冯梦龙点评:砖块变厚了,烧砖的工匠却没察觉;城墙增高了,负责工程的官员没多花一分钱。杨云才心思的巧妙,简直能和神明的构思相比。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完成额外任务,关键在“藏巧于拙 暗做调整,以细节改动实现目标”

  杨云才能不增经费完成增高原墙任务,核心逻辑是“精准把控工程细节、以隐性调整替代显性投入”的巧思智慧,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问题本质:额外需求的核心是“目标达成”,而非“增加投入”

  面对“增高原墙”的额外要求,其他人陷入“要增高就必须加预算”的固定思维,而杨云才明白,目标是“城墙增高两尺”,并非一定要通过“追加经费、扩大工程”的方式实现。只要找到能累积高度的关键环节,就能绕开经费难题。

  2.以“无痕调整”破局:聚焦核心物料,在细节处暗做文章

  他抓住城墙建造的核心物料“砖块”,从制作砖坯的模具入手——新模具外观与旧模具一致,避免引发工匠怀疑和上级察觉;通过“每块砖暗增厚度”的细微调整,以“积少成多”的方式,最终实现城墙整体增高的目标。整个过程既没增加经费,又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任务,真正做到“无痕达标”。

  二、核心启示:遇“资源固定 额外需求”,别死磕预算,用“抓关键 巧微调”破局

  杨云才的智慧,对项目执行、资源优化、任务攻坚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项目“资源固定 需求加码”:别盯着预算哭穷,找关键环节做文章

  若项目预算、资源已确定,突然接到额外任务要求(如活动预算不变,需增加宣传效果;产品成本固定,需提升品质),别直接拒绝或抱怨资源不足。可像杨云才那样,找到项目的核心环节微调优化——比如活动宣传预算不变,可将线下传单改为线上精准推送,用“渠道优化”提升效果;产品成本固定,可微调生产工艺,减少边角料浪费,间接提升产品品质,用细节调整实现额外目标。

  - 工作“巧干替代蛮干”:聚焦核心要素,避免“大动干戈”

  面对需要优化或升级的工作,别总想着“推翻重来”。要学会从关键细节切入——比如报表需更精准,不用重新设计表格,可在原有基础上微调数据统计维度;流程需更高效,不用彻底重构流程,可优化关键节点的衔接方式。小调整往往能实现大目标,还能节省时间和资源。

  - 解决问题“藏巧于细节”:避免过度张扬,以“无痕方式”达成目标

  杨云才的妙处在于“不声张、不折腾”,悄悄把事办成。工作中也是如此:若需调整他人负责的环节来达成目标,别直接否定对方的做法,可像他改模具那样,以“优化细节”的名义提出调整建议;若需在现有规则下实现额外突破,别试图打破规则,可在规则允许的细节范围内做文章,既能达成目标,又不会引发矛盾和阻力。

  简单说就是:“遇到资源固定却要完成额外任务的情况,别死磕资源不够,也别想着大动干戈。关键是找到事情的核心环节,通过不起眼的细节微调,积少成多实现目标,既不增加成本,又能悄无声息地把事办妥。”

  【原文】杨云才

  杨云才多心计,每有缮修,略以意指授之,人不知所为,及成,始服其精妙。为荆州同知日,当郡城改拓时,钱谷之额已有成命,而台使者檄下,欲增二尺许。监司谋诸守令,欲稍益故额。云才进曰:“某有别画,不烦费一钱也。”次日驰至陶所,命取其模以献,怒曰:“不佳!”尽碎之,而出己所制模付之,曰:“第如式为之!”诸人视其式,无以异也。然云才实于中阴溢二分许,积之得如所增数。城成,白其故,监司乃大服。

  砖厚而陶者不知,城增而主者不费。心计之妙,侔于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