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捷智之一《灵变》17 布商&吴生-《智囊里的管理学》

  布商&吴生:民间“急智脱险高手”!用“缓兵计 突袭”反杀恶人,以巧计保性命

  娄门有两个布商坐船出行,有个北方来的僧人请求搭船,想去昆山。船夫不同意,两个布商因为对方是出家人,就答应了。船到河中间时,胡僧突然拔出刀插在桌子上,凶狠地说:“你们想痛快死还是痛苦死?”两个布商吓得愣住,问:“你要干什么?”僧人道:“我根本不是什么好人,就是想要你们的钱财!赶紧跳进湖里,还能留个全尸。”布商哭着说:“师父让我们吃顿饱饭,死也无憾了。”僧人笑着说:“那就让你们做个饱死鬼!”船夫去煮肉,浇了很多滚烫的肉汁,用大钵子装着,喊布商“肉熟了”。布商应声答应,船夫趁僧人没防备,突然举起装满热肉汁的钵子扣在他头上。僧人被烫得急忙用双手去推钵子,两个布商立刻拔出桌上的刀砍死了他,把尸体扔进湖里,清洗干净船就离开了。

  吴地有个书生借住在寺庙里,发现僧人每次出门,都必定把自己的房门锁得很严实。有一天晚上,僧人忘了锁门,书生就趁机走进了房间。房间弯弯曲曲很深,桌子上放着一个小石磬。书生好奇地敲了一下,旁边的小门突然打开,有个少妇走出来,看到书生后,惊慌地跑了进去。书生也慌忙往外跑,恰巧遇到僧人提着一壶酒从外面回来。僧人见房门没锁,一脸惊愕,问书生刚才看到了什么,书生回答:“什么都没看到。”僧人勃然大怒,拔出刀对着书生说:“你只能死,不能让我的事情败露在别人手里!”书生哭着说:“让我喝醉了,你再砍我的头,这样我就懵懵懂懂没什么感觉了。”僧人答应了。书生假装举杯,说:“厨房里的咸菜请给我一根下酒。”僧人就提着刀走进厨房。书生赶紧脱下布衫塞住酒壶口,酒倒不出来,壶重有十几斤,他悄悄站在门后。等僧人一出来,书生举起酒壶对着他的头猛砸几十下,僧人被砸晕死去。书生询问少妇,才知道她是被僧人谋杀丈夫后强行掳来的。书生分了僧人的财物,打发少妇离开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绝境反杀,关键在“缓兵稳敌 抓隙突袭”,以“示弱麻痹 借物制敌”破死局

  布商和吴生能在必死局面中反杀恶人,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恶人骄纵、放松警惕’的心理,用‘示弱求饶’的缓兵计稳住对方,再抓住对方的疏忽,借助身边物品发动突袭,一击制敌”,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死局本质:硬抗必亡,唯有“麻痹对方”才能争取反击机会

  两人都明白,面对持刀恶人的直接威胁,反抗或辩解只会立刻丧命。此时最关键的是“让对方放下戒备”——通过“求饱餐”“求醉酒”的示弱行为,让恶人觉得“猎物已认命”,产生骄纵心理,从而放松对他们的警惕,为后续反击创造窗口。

  2.以“缓兵 突袭”破局:借日常物品为武器,抓瞬间间隙反杀

  一是“借需求制造间隙”:布商以“吃饱”为由让船夫煮肉,吴生以“要咸菜下酒”为由支开僧人,都是用看似合理的需求,让恶人暂时离开或分心,制造单独行动的机会;二是“借身边物为武器”:船夫用滚烫的肉汁、吴生用装满酒的重壶,都是借助眼前的日常物品,避开与恶人“刀对刀”的硬拼,用出其不意的方式击垮对方,高效反杀。

  二、核心启示:遇“致命威胁、必死绝境”,别慌别硬拼,用“示弱缓兵 借物突袭”破局

  两人的民间智慧,对应对致命威胁、暴力侵害、绝境求生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面对致命威胁:先“示弱认怂”,别硬刚,稳住对方再寻机会

  若遇到持刀抢劫、暴力侵害等致命危机,别盲目反抗或争辩。可像布商、吴生那样,用“求饶、满足对方要求”的方式示弱——比如劫匪要钱,就说“我全给你,只求别伤害我,让我先拿出来”;恶人要动手,就说“我听你的,能不能让我最后做件小事”,用顺从麻痹对方,为后续反击或逃跑争取时间。

  - 寻找反击机会:盯紧“对方疏忽”,借身边物品当武器

  示弱的同时,要时刻观察周围环境和对方的漏洞。比如被人堵在厨房,可随手拿起菜刀、锅铲、滚烫的汤锅;被人逼在房间,可抓起椅子、花瓶、书本等重物,趁对方转身、分心的瞬间(如去拿东西、打电话),突然发动攻击,攻击对方头部、眼睛等要害部位,一击制敌。

  - 绝境求生的关键:“冷静 果断”,别被恐惧冲昏头脑

  布商和吴生能反杀,核心是“临危不乱”——哪怕吓得哭泣,也没忘记谋划反击。这启示我们:遇到绝境别被恐惧支配,先强迫自己冷静,表面顺从,暗中快速思考“如何稳住对方”“身边有什么能利用”“什么时候动手最合适”,一旦找到机会,就果断行动,犹豫只会错失生机。

  简单说就是:“遇到致命绝境,硬拼是下下策。不如先装怂示弱,让恶人放松警惕,再抓住他的疏忽,用身边的东西当武器突然反击,既能保住性命,又能制服恶人——这才是民间最实用的绝境求生智慧。”

  【原文】布商 吴生

  娄门二布商舟行,有北僧来附舟,欲至昆山。舟子不可,二商以佛弟子容之。至河,胡僧拔刀插几上,曰:“汝要好死要恶死?”二子愕曰:“何也?”僧曰:“我本非良士,欲得汝财耳!速跃入湖中,庶可全尸。”二子泣下曰:“师容我饱餐,就死无恨。”笑曰:“容汝作一饱鬼!”舟子为煮肉,多沃以汁,乃以巨钵盛之,呼二子肉已熟。二子应诺,舟子出僧不意,急举肉汁盖其顶,热甚。僧方两手推钵,二子即拔几上刀斩之,掷尸于湖,涤舟而去。

  吴有书生假借僧舍,见僧每出,必锁其房,甚谨。一夕忘锁,生纵步入焉。房甚曲折,几上有小石磬。生戏击之,旁小门忽启,有少妇出,见生,惊而去。生亦仓惶外走。僧适挈酒一壶自外入,见门未钥,愕然,问生适何所见,答曰:“无有。”僧怒,掣刀拟生曰:“可就死,不可令吾事败死他人手!”生泣曰:“容我醉后,公断吾头,庶懵然无觉也。”僧许之。生佯举杯告曰:“庖中盐菜乞一茎。”僧乃持刀入厨。生急脱布衫塞其壶口,酒不泄,重十许斤,潜立门背。伺僧至,连击其首数十下,僧闷绝而死。问少妇,乃谋杀其夫而夺得者,分僧橐而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