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捷智之一《灵变》31 张浚-《智囊里的管理学》

  张浚:南宋“辨伪稳局智者”!用“截诏易诏 以赏安众”破伪谋,以巧计固后方

  建炎初年,宋高宗前往钱塘,留下张浚(忠献是其谥号)在平江府坐镇后方。当时汤东野(字安德,丹阳人)正好担任当地守将,一天听说有赦免诏书即将送达,心里起了疑心,立刻跑去禀报张浚。

  张浚说:“赶紧派精明能干的下属前去查看,延缓驿使的行程,先把诏书取回来。”汤东野派官员打开诏书一看,果然是伪造的。大家考虑到诏书不能宣读,但事情已经传开,士兵们急于盼着赏赐,担心引发动乱,又来和张浚商量对策。

  张浚说:“现在立刻打开府库拿出钱财,摆出要发放赏赐的样子。”随即把伪诏藏起来,暗中取出旧时府中收藏的皇帝登基赦免诏书,放在车驾中,亲自到城门楼上迎接“诏书”,当众宣读并张贴出来,接着立刻拆掉了城楼上的台阶,下令禁止任何人擅自登上城楼。同时,按照皇帝郊外祭祀赏赐的标准,向士兵和百姓发放金银布帛。

  这样一来,人心渐渐稳定下来,张浚随后才制定并实施了后续的重大计策。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辨伪稳局,关键在“截伪易真 以赏安众,以‘快速止损 虚实结合’断乱源”

  张浚能在伪诏危机中稳住后方,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伪诏若宣必乱、士兵盼赏易躁’的痛点,先果断截住伪诏避免扩散,再用真诏替代、钱财安抚的组合拳,既扭转舆论导向,又稳住民众情绪,从根源上化解动乱风险”,可拆解为两层:

  1.阻断伪诏危害:“截诏验伪 藏伪易真”,快速止损

  他明白,伪诏一旦宣读,极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引发人心惶惶。于是先派人截诏验明真伪,避免消息失控;再用真实的旧诏替代伪诏,既符合民众对“诏书”的认知,又巧妙掩盖了伪诏事件,切断了动乱的导火索。

  2.稳住民心士气:“示赏散财 严控局势”,巩固稳定

  他清楚,士兵和百姓的核心诉求是“获得赏赐”,若愿望落空,即便没有伪诏也可能生乱。于是先开库示赏,用实际行动兑现“赦免 赏赐”的预期;再拆城楼台阶严控现场,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双管齐下稳住人心,为后续谋划争取时间。

  二、核心启示:遇“伪信息扩散、民心躁动”危机,别慌乱,用“快速止损 虚实结合”破局

  张浚的智慧,对应对虚假信息危机、群体躁动、舆论失控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虚假信息危机:先“阻断扩散”,再“以真代假”

  若遭遇虚假信息传播(如职场谣言、行业虚假公告、社会不实消息),别急于辩解。可像张浚那样,先采取措施阻断信息进一步扩散(如删除不实内容、限制传播渠道);再发布真实、权威的信息替代虚假内容,用明确的事实扭转舆论导向,避免人心动摇。

  - 稳住群体躁动情绪:“兑现预期 严控风险”,双管齐下

  面对因期待落空引发的群体躁动(如员工盼福利落空、消费者盼优惠未兑现),别拖延敷衍。可学张浚“示赏散财”的思路,先拿出实际利益安抚情绪(如提前发放部分福利、兑现承诺的优惠);再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如明确纪律、规范秩序),防止情绪失控升级,为后续彻底解决问题铺垫。

  - 危机处置的关键:“快准狠 抓核心诉求”

  张浚从截诏、验伪、易诏到散财,每一步都快速果断,且始终围绕“稳住民心”的核心诉求。这启示我们:遇到危机,不能犹豫不决,要第一时间找准核心矛盾(如民众的诉求、信息的真伪),用“快速止损 精准应对”的方式,以最低成本化解风险,巩固局面。

  简单说就是:“遇到虚假信息扩散、民心躁动的危机,慌乱和拖延只会加剧风险。不如先果断阻断虚假信息,用真实信息和实际利益稳住人心,再逐步推进后续对策,既能快速化解当下危机,又能牢牢掌控局势——这才是高效的稳局智慧。”

  【原文】张浚

  建炎初,驾幸钱塘,而留张忠献于平江为后镇。时汤东野安德广,丹阳人。适为守将,一日闻有赦令当至,心疑之,走白张公。公曰:“亟遣吏属解事者往视,缓驿骑而先取以归。”汤遣官发视,乃伪诏也。度不可宣,而事已彰灼,卒徒急于望赐,惧有变,复谋之张公。公曰:“今便发库钱,示行赏之意。”乃屏伪诏,而阴取故府所藏登极赦书置舆中,迎登谯门,读而张之,即去其阶。禁,无敢辄登者。而散给金帛如郊赉时。于是人情略定,乃决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