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敢在“庆功时哭”,才是算得远!
姚崇担任灵武道大总管时,张柬之等人正谋划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张)。姚崇刚好从驻军之地回来,就参与了这个秘密计划,后来因功被封为梁县侯。
武则天被迁到上阳宫后,唐中宗带着文武百官去问候她的日常起居。张柬之等五位功臣(五公)都在互相庆祝,唯独姚崇哭了。张柬之等人说:“现在哪是哭的时候啊?恐怕你的灾祸要从这开始了。”姚崇说:“之前参与讨伐逆贼,算不上多大功劳;但我侍奉武则天很久了,现在离别旧主而哭,是做臣子的最后一点气节。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后来张柬之等五位王爷都被害死,只有姚崇逃过了一劫。
冯梦龙点评:哭与笑的背后,藏着不同的祸福逻辑
武则天被迁走,五公庆祝而姚崇哭;就像当年董卓被诛杀,百姓唱歌跳舞,蔡邕却独自叹息。两件事看似相似,结果却祸福相反,核心原因在于:武则天是曾掌权的君主,董卓是乱政的奸臣;姚崇的哭是出于公心,蔡邕的叹是出于私念(蔡邕曾受董卓提拔)。
不过要说明的是,蔡邕的叹息,是平时受恩后的真心流露;而姚崇的哭,更多是为了避免灾祸的长远盘算。姚崇早就料到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还在朝中,日后一定会报复,可惜张柬之等人没听他的提醒。唉,姚崇真是太有智慧了!
【管理智慧】
一、姚崇“哭旧主”的真相:不是念旧情,是精准拆“权力雷”
姚崇这一哭,看似“拎不清”,实则是把“权力交替期”的坑算得门儿清——五王忙着庆功,等于把“我们是政变核心”的标签贴在脑门上,可新皇帝中宗心里慌啊:这群人能扳倒武后,以后会不会扳倒我?武三思也盯着呢:不除了这五个“刺头”,自己没法掌权。而姚崇的哭,刚好把自己从“功臣团”里摘了出来,等于递了两颗定心丸。
1.给新领导递“无野心丸”:我不是“政变功臣”,只是“守本分的臣”
五王庆功,传递的信号是“我们帮你拿下江山,你得给我们更多权”;姚崇哭旧主,传递的是“我没把自己当‘定策大功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连旧主都不忘,更不会反你”。对刚上位的中宗来说,最怕的就是“功臣抱团要权”,五王刚好撞在枪口上;姚崇的“示弱 守本分”,反而让中宗觉得“这人安全,不用防”。
这就像现在公司换cEo,有人跟着新cEo搞掉老cEo后,天天拍胸脯“要不是我,您哪能这么顺利上位”,结果新cEo转头就把他调去边缘部门——怕他以后拿“功劳”要挟;而有人虽然参与了交接,却帮老cEo整理好办公用品,没说一句坏话,新cEo反而觉得“这人靠谱,不会落井下石”,把核心业务交给他。
2.给潜在对手递“非敌人丸”:我没跟五王绑死,不用先搞我
姚崇知道武三思肯定会报复五王——毕竟五王扳倒了武后的势力,武三思要掌权,就得先除这五个“眼中钉”。要是他跟着五王一起庆功,就成了“五王同伙”,武三思清算时肯定连他一起收拾;可他哭旧主,等于跟五王“划清界限”:我跟他们不是一伙的,我只是按本分做事。武三思自然就把他从“必除名单”里划掉了。
就像职场里两个团队争权,A团队把b团队 leader 搞走了,A团队成员天天庆祝,结果大老板怕A团队太膨胀,找理由把A团队核心全调走;而有人虽然在A团队,却没跟着庆祝,还帮b团队 leader 交接了工作,大老板觉得“这人没跟A团队绑死,不偏激”,最后只有他留在了核心岗。
二、评注的“扎心对比”:同样“反套路”,为啥姚崇活了、蔡邕死了?
评注里拿姚崇和蔡邕对比:董卓被杀时,百姓都欢呼雀跃,只有蔡邕叹气,最后被曹操杀了;姚崇哭武后却活了。为啥?核心差在两点:
1.动机不同:姚崇是“权术自保”,蔡邕是“私人感恩”
姚崇哭武后,不是真的感恩武后,是算准了“这一哭能避祸”,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蔡邕叹气,是真的觉得“董卓对我有恩,他死了我难过”——董卓是祸国殃民的奸臣,蔡邕为他叹气,等于站在了“百姓和朝廷的对立面”,自然会被清算。
就像现在有人帮过你,但他后来做了损害公司利益的事被开除,你要是公开说“他对我挺好的,太可惜了”,就会被当成“跟他一伙的”,连你一起被怀疑;但要是你只帮他交接了工作,没发表评价,别人只会觉得“你只是守本分”,不会牵连你。
2.局势不同:武后是“退位君主”,董卓是“乱臣贼子”
武后虽然退位,但还是“前皇帝”,对着前皇帝哭,符合“臣节”的规矩,没人能说啥;而董卓是“谋逆的奸臣”,为奸臣叹气,就是“不分对错”,肯定会被骂。姚崇选的“哭”,是站在“规矩”这边;蔡邕选的“叹气”,是站在“错误”这边,结局自然不一样。
三、当代“姚崇式避险”案例:别在权力交替期当“出头鸟”,守本分才是王道
姚崇的智慧,放在现在职场、商场,照样能用——核心就是“别在权力变动时太张扬,别跟某一方绑死,守好本分就能避坑”。
案例1:公司并购后,不跟着庆功,反而稳活
甲公司并购乙公司,乙公司老cEo被调走,甲公司团队跟着新cEo(原甲公司高管)一起庆祝“终于拿下乙公司”,还吐槽乙公司老cEo“管理不行,早该换了”。结果半年后,集团怕甲公司团队太膨胀,找理由把甲公司核心成员全调去分公司;而乙公司的小林,虽然跟着新cEo做事,却没跟着庆祝,还帮老cEo整理了乙公司的历史数据,交给新cEo时说“这些是老cEo之前梳理的核心客户资料,对后续业务有帮助”。最后只有小林留在了集团总部的核心岗,还被新cEo提拔为部门经理。
案例2:团队换负责人,不踩老领导,反而被信任
某部门老经理因为业绩不达标被调走,新经理上任,部门里的小王天天跟新经理说“老经理之前的方案全错,我早就觉得有问题”,还主动要“帮新经理清理老经理的人”。结果新经理觉得小王“太偏激,爱搞内斗”,把他调去做后勤;而小张没跟着吐槽,只是把自己手里的项目进度整理好,跟新经理说“之前的项目还有这些细节需要衔接,我会配合您的新方案推进”。后来新经理把重点项目交给小张,还说“你做事稳,不情绪化,靠谱”。
四、核心启示:权力交替期想避坑,记住姚崇的2个“不犯傻”
姚崇能活下来,不是运气好,是没犯两个“致命错”——这两点不管是职场、商场,都能帮你避开“鸟尽弓藏”的坑:
1.不犯傻“跟赢家绑死”:别觉得“抱上大腿就安全”,越绑死越容易被当靶子
五王以为跟着中宗扳倒武后,就能高枕无忧,结果被武三思一锅端;职场里有人以为跟着新领导搞掉老领导,就能升职,结果被新领导当“刺头”清理。记住:权力变动时,别跟某一方贴太近,保持“中立 守本分”,反而更安全。
2.不犯傻“落井下石”:别踩失势的人,哪怕是“敌人”,也别赶尽杀绝
姚崇没跟着踩武后,反而哭了一场;职场里有人没跟着踩老领导,反而帮他交接。落井下石看似能讨好新势力,实则会暴露你的“刻薄”——新势力会想“你今天能踩他,明天就能踩我”,反而会防着你;守着“不踩失势者”的底线,反而能赢来“靠谱”的口碑。
【原文】姚崇
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张柬之等谋诛二张,崇适自屯所还,遂参密议,以功封梁县侯,武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问起居。五公相庆,崇独流涕。柬之等曰:“今岂流涕时耶?恐公祸由此始。”崇曰:“比与讨逆,不足为功,然事夭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后五王被害,而崇独免。
(评:武后迁,五公相庆,崇独流涕。董卓诛,百姓歌舞,邕独惊叹。事同而祸福相反者,武君而卓臣,崇公而邕私也。然惊叹者,平日感恩之真心;流涕者,一时免祸之权术。崇逆知三思犹在;后将噬脐,而无如五王之不听何也。吁,崇真智矣哉!)
姚崇担任灵武道大总管时,张柬之等人正谋划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张)。姚崇刚好从驻军之地回来,就参与了这个秘密计划,后来因功被封为梁县侯。
武则天被迁到上阳宫后,唐中宗带着文武百官去问候她的日常起居。张柬之等五位功臣(五公)都在互相庆祝,唯独姚崇哭了。张柬之等人说:“现在哪是哭的时候啊?恐怕你的灾祸要从这开始了。”姚崇说:“之前参与讨伐逆贼,算不上多大功劳;但我侍奉武则天很久了,现在离别旧主而哭,是做臣子的最后一点气节。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后来张柬之等五位王爷都被害死,只有姚崇逃过了一劫。
冯梦龙点评:哭与笑的背后,藏着不同的祸福逻辑
武则天被迁走,五公庆祝而姚崇哭;就像当年董卓被诛杀,百姓唱歌跳舞,蔡邕却独自叹息。两件事看似相似,结果却祸福相反,核心原因在于:武则天是曾掌权的君主,董卓是乱政的奸臣;姚崇的哭是出于公心,蔡邕的叹是出于私念(蔡邕曾受董卓提拔)。
不过要说明的是,蔡邕的叹息,是平时受恩后的真心流露;而姚崇的哭,更多是为了避免灾祸的长远盘算。姚崇早就料到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还在朝中,日后一定会报复,可惜张柬之等人没听他的提醒。唉,姚崇真是太有智慧了!
【管理智慧】
一、姚崇“哭旧主”的真相:不是念旧情,是精准拆“权力雷”
姚崇这一哭,看似“拎不清”,实则是把“权力交替期”的坑算得门儿清——五王忙着庆功,等于把“我们是政变核心”的标签贴在脑门上,可新皇帝中宗心里慌啊:这群人能扳倒武后,以后会不会扳倒我?武三思也盯着呢:不除了这五个“刺头”,自己没法掌权。而姚崇的哭,刚好把自己从“功臣团”里摘了出来,等于递了两颗定心丸。
1.给新领导递“无野心丸”:我不是“政变功臣”,只是“守本分的臣”
五王庆功,传递的信号是“我们帮你拿下江山,你得给我们更多权”;姚崇哭旧主,传递的是“我没把自己当‘定策大功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连旧主都不忘,更不会反你”。对刚上位的中宗来说,最怕的就是“功臣抱团要权”,五王刚好撞在枪口上;姚崇的“示弱 守本分”,反而让中宗觉得“这人安全,不用防”。
这就像现在公司换cEo,有人跟着新cEo搞掉老cEo后,天天拍胸脯“要不是我,您哪能这么顺利上位”,结果新cEo转头就把他调去边缘部门——怕他以后拿“功劳”要挟;而有人虽然参与了交接,却帮老cEo整理好办公用品,没说一句坏话,新cEo反而觉得“这人靠谱,不会落井下石”,把核心业务交给他。
2.给潜在对手递“非敌人丸”:我没跟五王绑死,不用先搞我
姚崇知道武三思肯定会报复五王——毕竟五王扳倒了武后的势力,武三思要掌权,就得先除这五个“眼中钉”。要是他跟着五王一起庆功,就成了“五王同伙”,武三思清算时肯定连他一起收拾;可他哭旧主,等于跟五王“划清界限”:我跟他们不是一伙的,我只是按本分做事。武三思自然就把他从“必除名单”里划掉了。
就像职场里两个团队争权,A团队把b团队 leader 搞走了,A团队成员天天庆祝,结果大老板怕A团队太膨胀,找理由把A团队核心全调走;而有人虽然在A团队,却没跟着庆祝,还帮b团队 leader 交接了工作,大老板觉得“这人没跟A团队绑死,不偏激”,最后只有他留在了核心岗。
二、评注的“扎心对比”:同样“反套路”,为啥姚崇活了、蔡邕死了?
评注里拿姚崇和蔡邕对比:董卓被杀时,百姓都欢呼雀跃,只有蔡邕叹气,最后被曹操杀了;姚崇哭武后却活了。为啥?核心差在两点:
1.动机不同:姚崇是“权术自保”,蔡邕是“私人感恩”
姚崇哭武后,不是真的感恩武后,是算准了“这一哭能避祸”,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蔡邕叹气,是真的觉得“董卓对我有恩,他死了我难过”——董卓是祸国殃民的奸臣,蔡邕为他叹气,等于站在了“百姓和朝廷的对立面”,自然会被清算。
就像现在有人帮过你,但他后来做了损害公司利益的事被开除,你要是公开说“他对我挺好的,太可惜了”,就会被当成“跟他一伙的”,连你一起被怀疑;但要是你只帮他交接了工作,没发表评价,别人只会觉得“你只是守本分”,不会牵连你。
2.局势不同:武后是“退位君主”,董卓是“乱臣贼子”
武后虽然退位,但还是“前皇帝”,对着前皇帝哭,符合“臣节”的规矩,没人能说啥;而董卓是“谋逆的奸臣”,为奸臣叹气,就是“不分对错”,肯定会被骂。姚崇选的“哭”,是站在“规矩”这边;蔡邕选的“叹气”,是站在“错误”这边,结局自然不一样。
三、当代“姚崇式避险”案例:别在权力交替期当“出头鸟”,守本分才是王道
姚崇的智慧,放在现在职场、商场,照样能用——核心就是“别在权力变动时太张扬,别跟某一方绑死,守好本分就能避坑”。
案例1:公司并购后,不跟着庆功,反而稳活
甲公司并购乙公司,乙公司老cEo被调走,甲公司团队跟着新cEo(原甲公司高管)一起庆祝“终于拿下乙公司”,还吐槽乙公司老cEo“管理不行,早该换了”。结果半年后,集团怕甲公司团队太膨胀,找理由把甲公司核心成员全调去分公司;而乙公司的小林,虽然跟着新cEo做事,却没跟着庆祝,还帮老cEo整理了乙公司的历史数据,交给新cEo时说“这些是老cEo之前梳理的核心客户资料,对后续业务有帮助”。最后只有小林留在了集团总部的核心岗,还被新cEo提拔为部门经理。
案例2:团队换负责人,不踩老领导,反而被信任
某部门老经理因为业绩不达标被调走,新经理上任,部门里的小王天天跟新经理说“老经理之前的方案全错,我早就觉得有问题”,还主动要“帮新经理清理老经理的人”。结果新经理觉得小王“太偏激,爱搞内斗”,把他调去做后勤;而小张没跟着吐槽,只是把自己手里的项目进度整理好,跟新经理说“之前的项目还有这些细节需要衔接,我会配合您的新方案推进”。后来新经理把重点项目交给小张,还说“你做事稳,不情绪化,靠谱”。
四、核心启示:权力交替期想避坑,记住姚崇的2个“不犯傻”
姚崇能活下来,不是运气好,是没犯两个“致命错”——这两点不管是职场、商场,都能帮你避开“鸟尽弓藏”的坑:
1.不犯傻“跟赢家绑死”:别觉得“抱上大腿就安全”,越绑死越容易被当靶子
五王以为跟着中宗扳倒武后,就能高枕无忧,结果被武三思一锅端;职场里有人以为跟着新领导搞掉老领导,就能升职,结果被新领导当“刺头”清理。记住:权力变动时,别跟某一方贴太近,保持“中立 守本分”,反而更安全。
2.不犯傻“落井下石”:别踩失势的人,哪怕是“敌人”,也别赶尽杀绝
姚崇没跟着踩武后,反而哭了一场;职场里有人没跟着踩老领导,反而帮他交接。落井下石看似能讨好新势力,实则会暴露你的“刻薄”——新势力会想“你今天能踩他,明天就能踩我”,反而会防着你;守着“不踩失势者”的底线,反而能赢来“靠谱”的口碑。
【原文】姚崇
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张柬之等谋诛二张,崇适自屯所还,遂参密议,以功封梁县侯,武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问起居。五公相庆,崇独流涕。柬之等曰:“今岂流涕时耶?恐公祸由此始。”崇曰:“比与讨逆,不足为功,然事夭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后五王被害,而崇独免。
(评:武后迁,五公相庆,崇独流涕。董卓诛,百姓歌舞,邕独惊叹。事同而祸福相反者,武君而卓臣,崇公而邕私也。然惊叹者,平日感恩之真心;流涕者,一时免祸之权术。崇逆知三思犹在;后将噬脐,而无如五王之不听何也。吁,崇真智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