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捷智之一《灵变》36 曹玮&张浚-《智囊里的管理学》

  曹玮&张浚:宋代“反间稳局智者”!用“虚言惑敌 巧施反间”破叛局,以小计定边陲

  曹玮(武穆是其谥号)担任渭州知州时,军纪严明、号令清晰,西夏人都十分畏惧他。一天,他正在召集将领们饮酒,恰逢几千名叛逃的士兵逃往西夏境内。侦察骑兵前来报告,将领们面面相觑,惊慌失色。曹玮却像平时一样谈笑风生,从容地对骑兵说:“这是我故意下令安排的,你别声张!”西夏人听到这话,误以为这些叛兵是来偷袭自己的,于是把他们全部杀了。

  统制郦琼绑架了吕祉,叛变投靠刘豫。张浚(魏公是其谥号)当时正在举办宴会,下属前来禀报此事,满座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张浚却神色不变,继续饮酒直到深夜,随后写了一封蜡封的密信,派遣敢死队员送给郦琼,信中说:“事情如果能成功,就放手去做;如果不能成功,就尽快率领全军回来。”敌军截获了这封信,开始怀疑郦琼的忠诚度,把他的部下分散调遣,让他们备受困苦,边境也因此得以安定。

  冯梦龙点评:这正是冯睢斩杀宫他的智慧。西周的宫他逃到东周,把西周的国情全部泄露了出去。西周君非常愤怒,冯睢说:“我能杀掉宫他。”西周君给了他三十斤黄金。冯睢派人带着黄金和一封信,以慰问的名义送给宫他。东周君得知后,误以为宫他是西周的间谍,就把他杀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反间破叛,关键在“虚言惑敌 借力除患,以‘疑心生隙’断叛路、稳局面”

  曹玮和张浚能不费一兵一卒化解叛乱危机,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敌对阵营多疑、叛徒需获信任’的特点,用‘虚言造势 密信设疑’的方式,引发敌方内部猜忌,借敌人之手清除隐患,既阻断叛乱危害,又稳固自身局势”,可拆解为两层:

  1.曹玮稳边:“虚言定调,借敌除叛”

  他明白,叛卒逃往敌境会壮大对方实力,硬追易引发冲突。于是故意放出“叛卒是我派去的”的谎言,利用西夏人“怕偷袭”的猜忌心理,让其主动斩杀叛卒,既消除了叛卒带来的威胁,又不费吹灰之力削弱了敌方,稳定了边境。

  2.张浚安边:“密信设疑,瓦解叛势”

  他清楚,郦琼叛变后若获得敌方信任,会成为边境大患。于是深夜写密信,故意让敌军截获,用“可成则成,不可则归”的模糊表述,引发敌方对郦琼的怀疑。敌方果然分散其部众,瓦解了叛变势力,边境因此得以安宁。

  二、核心启示:遇“叛徒作乱、敌强我弱”困局,别硬拼,用“反间惑敌 借力破局”解危

  两人的智慧,对应对背叛危机、职场内鬼、博弈对抗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叛徒\/内鬼:用“设疑离间”,借第三方清除隐患

  若遭遇他人背叛(如员工携核心机密跳槽、合作伙伴倒戈投靠对手),别盲目追责。可像曹玮、张浚那样,制造“叛徒是我方卧底”的假象(如故意泄露“假机密”让叛徒带走、发送模糊信息让对手截获),引发对手对叛徒的猜忌,借对手之手打压叛徒,既报背叛之仇,又减少自身损失。

  - 化解敌强我弱的博弈:用“虚言造势”,以最小成本破局

  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如商业竞争中弱势方对抗强势方、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别硬扛。可学“虚言惑敌”的思路,通过释放模糊信号(如“我们已有更强合作方”“有备用方案”),引发对手猜忌或误判,打乱其节奏,为自身争取喘息和反击的机会。

  - 博弈的关键:“抓‘多疑’人性,用‘借势’替代‘蛮干’”

  曹玮和张浚的核心是利用“人性多疑”的弱点,不直接对抗,而是借敌方之力解决问题。这启示我们:遇到难以直接应对的危机,别纠结于“自身实力不足”,而是找准对手的心理软肋,用“设疑、离间”的方式借势破局,往往能以最低成本达成目标。

  简单说就是:“遇到叛徒作乱或敌强我弱的困局,硬拼只会得不偿失。不如用虚言惑敌引发猜忌,借对手之手清除隐患,既瓦解叛势,又稳固局面——这才是应对这类危机的高明思路。”

  【原文】曹玮 张浚

  曹武穆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人惮之。一日方召诸将饮,会有叛卒数千亡奔贼境。候骑报至,诸将相视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曰:“吾命也,汝勿显言!”西人闻,以为袭己,尽杀之。

  统制郦琼缚吕祉,叛归刘豫。张魏公方宴,僚佐报至,满座失色。公色不变,乐饮至夜,乃为蜡书,遣死士持遣琼,言“事可成,成之;不可成,速全军以归。”虏得书,疑琼,分隶其众困苦之,边赖以安。

  此即冯睢杀宫他之智。西周宫他亡之东周,尽以国情输之。西周君大怒。冯睢曰:“臣能杀他。”君予金三十斤。睢使人操金与书问遗宫他云云。东周君杀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