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捷智之三《敏悟》03 洪钟-《智囊里的管理学》

  洪钟:明朝“天才神童”!四岁悟棋道、写大字,凭智慧获皇帝赏识

  崇仁县的洪钟,四岁的时候跟着父亲洪朝京去京城——他父亲是个训导,这次是任期考核期满进京述职。

  船上,洪朝京和客人下棋,洪钟在旁边认真看了很久,居然看透了棋局的走势,还在一旁指导父亲,连着赢了好几局。等船到了临清,看到牌坊上的大字匾额,洪钟就吵着要笔,照着匾额写字,居然一下就掌握了字体的写法。

  到了京城后,洪钟直接开了个小摊子卖字,京城的人都惊呆了,称他为“神童”。明宪宗听说了这件事,就召见他,让他写字。洪钟就在地上接连写了好几个字。宪宗又让他写“圣寿无疆”四个字,洪钟握着笔半天不动。

  宪宗问:“难道你有不认识的字吗?”洪钟磕头说:“臣不是不认识,只是‘圣寿无疆’这四个字,我不敢在地上写啊!”宪宗特别赞赏他的懂事,立刻让太监搬来桌子,又给了他一个小凳子让他站上去写。洪钟拿起笔一挥而就,写得又快又好。

  宪宗特别高兴,下令让翰林院供给粮食,让他专心读书;还提拔他父亲做国子助教,方便照顾儿子。

  冯梦龙点评:洪钟在弘治庚戌年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可惜他后来得了重病,还没到三十岁就去世了。这难道就是佛家所说的“只修了智慧,却没修福报”吗?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神童出圈,关键在“天赋 分寸感,双商在线破局”

  洪钟能四岁成名、获皇帝重用,核心逻辑是“天赋与情商的双重加持”,可拆解为两层:

  1.天赋为基:超强观察力 快速领悟力,奠定出彩基础

  他的“神童”特质不是凭空来的——看棋能快速悟出行势,看匾额能立刻掌握字体,这背后是远超同龄人的观察力和领悟力。这种天赋让他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技能,快速脱颖而出,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2.情商加分:懂场合、知敬畏,用分寸感打动上位者

  面对皇帝让写“圣寿无疆”,他不盲目下笔,而是以“不敢在地上写”回应,既体现了对皇帝的敬畏,又展现了远超年龄的成熟分寸。这种“懂规矩、知进退”的表现,比单纯的天赋更能打动宪宗,最终获得资源倾斜,为后续发展铺路。

  二、核心启示:有天赋更要懂分寸,用“实力 情商”把握机会

  洪钟的经历,对培养孩子、个人发展、职场表现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天赋变现:别只靠天赋,更要懂“适配场景”

  有天赋是优势,但不懂场合分寸,反而会浪费天赋。比如孩子有绘画天赋,不仅要培养技能,还要教他懂礼仪——像洪钟那样,知道“圣寿无疆”不能写在地上,明白不同场景有不同的行为规范,才能让天赋被正确看待,获得更多机会。

  - 职场表现:实力是底气,情商是敲门砖

  职场中,专业能力(天赋)是立足的根本,但高情商能让你更快获得认可。比如给领导做汇报,不仅要拿出优质方案(实力),还要注意措辞和场合——面对重要决策,不盲目表态,而是考虑领导的立场和需求,像洪钟那样“懂敬畏、知进退”,才能让能力被看见、被重视。

  - 成长发展:天赋需珍惜,更要兼顾“长远根基”

  洪钟的早夭让人惋惜,也提醒我们:天赋之外,健康、品德等“根基”同样重要。不管是培养孩子还是自我发展,不能只追求“早出名、快成功”,还要注重身心成长——比如孩子有学习天赋,别过度消耗,要兼顾休息和品德教育;个人发展中,别只拼能力,也要注重身体保养和人脉积累,才能走得更长远。

  简单说就是:“有天赋是幸运,但只有天赋远远不够。懂场合、知分寸的情商,能让天赋更好地变现;而兼顾长远的根基培养,才能让优势持续发光。实力打底、情商加分、根基稳固,才能在人生路上稳稳抓住机会,走得更远。”

  【原文】洪钟

  崇仁洪钟,生四岁,随父朝京以训导考满之京。舟中朝京与客奕,钟在旁谛观久之,悟其行势,导父累胜。比至临清,见牌坊大字题额,索笔书之,遂得字体。至京师,即设肆鬻字。京师异为神童。宪宗闻之,召见,命书,即地连画数字。又命书“圣寿无疆”四字,钟握笔久之,不动。上曰:“汝容有不识者乎?”钟叩头曰:“臣非不识字,第为此字不敢于地上书耳。”上嘉其言,即命内侍舁几,复以蹋凳立其上,书之,一挥而就。上喜,命翰林给廪读书,其父升国子助教,以便其子。

  按:钟弘治庚戌年十八登进士,策授中书。不幸婴疾,未三十而夭。岂佛家所谓“修慧未修福”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