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捷智之三《敏悟》06 文彦博&司马光-《智囊里的管理学》

  文彦博&司马光:神童“应急小能手”!一球一瓮见智慧,藏着顺势破局的玄机

  文彦博:用水取球的“机智小达人”

  文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小伙伴一起玩击球游戏。不小心把球打进了柱子上的小洞里,怎么掏都掏不出来,大家急得没办法。

  文彦博看了看洞口,立刻有了主意,他让人往洞里灌水。水慢慢灌满小洞,球因为浮力浮了上来,轻松就取了出来。

  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果敢小英雄”

  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有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了装满水的大瓮里,一下子就被水淹没了。其他孩子吓得魂飞魄散,全都跑光了。

  司马光却很镇定,他立刻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向大瓮。瓮被砸破,水一下子流了出来,掉进瓮里的小孩也因此获救。

  冯梦龙点评:文彦博和司马光小时候,都凭着过人的应变能力化解了难题——一个用水让球浮出,一个用石头砸破瓮救人,从小就露出了过人的才智,狠狠打脸“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行”的说法。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应急破局,关键在“抓事物本质,用顺势思维解题”

  文彦博和司马光能快速化解危机,核心逻辑如出一辙,关键在两点:

  1.精准抓准“事物特性”:文彦博摸清“球轻能浮于水”的物理特性,司马光掌握“瓮脆可破、水可流出”的本质,不违背事物规律硬来,而是顺着特性找办法;

  2.摒弃“惯性思维”,用简单方案破局:面对“取球”“救人”的难题,他们没纠结“手够不着”“瓮太大”的局限,而是跳出常规——不用手掏球改用水灌,不找人捞人改用石砸,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核心问题,本质是“顺势而为,直击要害”。

  这就像遇到紧急难题,越慌越容易陷入“没办法”的困境;找准事物本质,顺着规律用简单手段突破,反而能快速化解危机。

  二、核心启示:遇“紧急难题\/僵局”,别慌神,用“顺势思维 果断行动”破局

  两位神童的应急思路,对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突发情况超有借鉴意义:

  - 生活遇“突发困境”:比如钥匙掉进狭窄的下水道,别盲目伸手去够。像文彦博那样,利用“磁铁能吸金属”的特性,绑块磁铁吊下去吸附钥匙;遇到水管漏水淹没物品,别只顾着慌,像司马光那样,先关总阀断水(破瓮放水的思路),再处理后续,先解决核心危机;

  - 学习遇“解题僵局”:做数学题卡壳时,别死磕一种解法。比如几何题想不到辅助线,可顺着“图形的对称特性”“已知条件的关联”找突破口;理科实验失败,别盲目重复,先分析“实验材料的特性”“操作步骤的漏洞”,顺着规律调整,更容易成功;

  - 工作遇“紧急任务”:比如项目突发故障导致进度卡壳,别乱了阵脚。像两位神童那样,先抓“故障核心原因”(事物本质),再顺着“解决优先级”果断行动——比如服务器崩溃,先启动备用服务器(破瓮放水保核心),再排查修复原服务器,避免拖延加剧问题。

  简单说就是:“遇到紧急难题,最忌慌神和死磕。关键是摸清事物本质和规律,顺着规律找简单直接的办法,再果断行动。不违背规律、不绕弯路,才能快速破局。”

  【原文】文彦博 司马光

  彦博幼时,与群儿戏。击球,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司马光幼与群儿戏。一儿误堕大水瓮中,已没,群儿惊走。光取石破瓮,遂得出。

  二公应变之才,济人之术,已露一斑。孰谓“小时了了者,大定不佳”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