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捷智之三《敏悟》08 曹冲-《智囊里的管理学》

  曹冲:三国“神童天花板”!五六岁玩转“称重魔法”,藏着转化思维的终极智慧

  曹冲,字仓舒,从小就是“智商开挂”的狠角色,才五六岁就凭着清奇脑洞,搞定了一群成年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

  有一次,孙权给曹操送了一头巨型大象。曹操盯着这庞然大物,好奇心拉满,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重,于是召集手下大臣们头脑风暴。结果一群文武百官你看我、我看你,全傻眼了——大象这么大,哪有这么巨型的秤能直接称?总不能把大象砍成块称吧,也太离谱了!所有人都愁眉苦脸,没一个能想出靠谱方案。

  这时候,才五六岁的曹冲站了出来,一脸淡定地说:“这事儿简单啊!把大象赶到大船上,在船身被水淹没的地方刻个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来,再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船身沉到之前刻的记号位置。最后称一称这些石头的总重量,不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吗?”

  曹操一听,当场拍大腿叫好,赶紧让人按曹冲说的操作,果然轻松算出了大象的重量,对这个小儿子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巨物称重”,关键在“转化替代 化整为零”

  曹冲能轻松搞定成年人都卡壳的难题,核心逻辑就一个:不跟“无法直接称重”的难点死磕,而是用“等效替代”把难题转化为可解决的问题。

  1.抓准“浮力等效”的本质:大象在船上和石头在船上,只要船身下沉的深度一样,两者的重量就相等。这就把“称大象”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转化成了“称石头”这个简单易操作的任务;

  2.用“化整为零”拆解难度:巨象是“整”的,没法直接称重;石头是“散”的,可分块称、汇总算,完美避开了“没有大秤”的局限。本质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可分步解决的问题”的智慧。

  二、核心启示:遇“无从下手的难题”,别死磕,用“转化思维”破局

  曹冲的称重思路,放到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照样好用到爆:

  - 学习遇“复杂知识点”:比如学数学的“不规则图形面积”,别盯着“不规则”发愁。像曹冲那样“转化替代”——用“割补法”把不规则图形分成三角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分别算面积再相加,难题瞬间化解;

  - 工作遇“庞大任务”:比如接手一个“三个月的大型项目”,别被“庞大”吓住。用“化整为零”的思路,把项目拆成“需求调研、方案设计、执行落地、复盘优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再拆成具体小任务,明确责任人与时限,“大项目”就变成了可稳步推进的“小目标”;

  - 生活遇“棘手问题”:比如想知道家里定制衣柜的总容积,没法直接测量。可以像曹冲那样,用书本、纸箱等易测量体积的物品装满衣柜,再汇总这些物品的体积,间接算出衣柜容积——不跟“不规则柜体”硬刚,用“等效替代”轻松搞定。

  简单说就是:“遇到看似‘无解’的难题,最忌钻牛角尖。关键是找到‘等效替代’的路径,把‘大的、难的、无法直接搞的’,转化成‘小的、易的、能分步搞的’,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原文】曹冲

  曹冲字仓舒。自幼聪慧。孙权尝致巨象于曹公。公欲知其斤重,以访群下,莫能得策。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一较可知矣。”冲时仅五六岁,公大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