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周生:宋朝“拆字奇人”!一字断祸福,藏着字形拆解与逻辑推演的智慧
谢石,字润夫,成都人。北宋宣和年间他到京城,靠拆字给人预测祸福。来求他看相的人,随便写一个字,他就能把字拆开分析,预测结果往往特别准,名气传到了皇宫里。
宋徽宗悄悄写了个“朝”字,让宦官拿去试探他。谢石一看字,就盯着宦官说:“这不是您写的!”宦官惊讶地说:“你就光看字说就行。”谢石抬手摸着额头说:“‘朝’字拆开,是‘十月十日’,不是这个月这天生的‘天人’(指皇帝),谁能写出这个字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宦官赶紧回宫禀报。
第二天,谢石被召到后宫花园,徽宗让身边侍从和宫女写字给他看,谢石的分析都有理有据,徽宗赏了他很多东西,还封他为承信郎。从此,各地来求他拆字的人挤破了门。
有个官员,妻子怀孕超过预产期还没生,他写了个“也”字,让丈夫拿去问谢石。当天谢石那里客人很多,他仔细看了字,对官员说:“这是您夫人写的吧?”官员问:“你怎么知道?”谢石说:“‘也’是语气助词,常和焉、哉、乎搭配,所以肯定是您的内助写的。”又问:“您夫人三十一岁了吧?”官员说:“对。”谢石解释:“‘也’字上面像‘三十’,下面是‘一’,合起来就是三十一。”官员又问:“我在这儿做官,想办法调走,能成吗?”谢石说:“这正是麻烦的地方。‘也’字加‘水’是‘池’,加‘马’是‘驰’,现在您想‘池运’却没‘水’,想‘陆驰’却没‘马’,怎么能动呢?而且您夫人的父母兄弟这些至亲,应该都不在了吧?‘也’字加‘人’是‘他’,现在只看到‘也’没看到‘人’,就是这个原因。您家的财产也该散光了吧?‘也’字加‘土’是‘地’,现在没‘土’只有‘也’,是不是这样?”官员说:“确实像你说的,但这些都不是我要问的。我妻子担心怀孕过月,所以来问这个。”谢石说:“肯定怀了十三个月了。‘也’字中间有‘十’,加上两边两竖和下面一横,就是十三。”接着他盯着官员说:“有件事有点奇怪,我本来不想说,但您问的正是这事,我能直说吗?”官员让他说,谢石说:“‘也’字加‘虫’是‘蛇’,您夫人怀的恐怕是蛇妖。不过没看到‘虫’,就不会有害。我懂点小法术,能给您药让夫人验证,不会有痛苦。”官员很惊讶,请谢石到家里,给妻子服药后,果然打下几百条小蛇。京城人更觉得他神了,却没人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本事。
后来谢石拆“春”字,说“秦”字的头太重,压得“日”(指皇帝)没了光彩,这话得罪了宰相秦桧,最后他被流放而死。
南宋建炎年间,有个叫周生的术士擅长相字。宋高宗到了杭州,当时金兵刚骚扰过,人心惶惶。大臣找来周生,有人随便写了个“杭”字给他看。周生说:“恐怕会有警报!”他把“杭”字拆开,右边的一点配在“木”上,就是“兀术”(金兵将领)。没过十天,果然传来兀术南侵的消息。当时赵鼎和秦桧在朝政上意见不合,都想辞职,两人各写了个“退”字给周生看。周生说:“赵鼎一定会走,秦桧一定会留。‘日’代表君主,赵鼎写的‘退’字,‘人’离‘日’很远;秦桧写的‘退’字,‘人’紧紧靠在‘日’下面,而且‘人’字的左笔还斜着连在‘日’上,根基稳固,想退也退不了啊!”后来果然应验了。
以前有人来问科举考试的事,写了个“串”字。术士说:“你不仅乡试能中,会试也能考得很好,因为‘串’字里藏着两个‘中’字!”旁边一个书生也写了个“串”字让他看,术士却说:“你不仅考不上,还会生病。”书生问原因,术士解释:“他是无心写的‘串’,所以按本意解;你是故意写的,‘串’下面加‘心’就是‘患’字,所以会生病。”后来果然如此。
相传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时,曾微服私访,找一个相字的人,写了个“帛”字让他看。那人立刻跪下,说“死罪!”朱棣惊讶地问原因,那人回答:“‘帛’字是‘皇’字的头、‘帝’字的脚,您一定不是普通人!”后来又有人写“帛”字,那人却说:“‘帛’是‘白巾’,您一定会遭遇丧事!”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拆字断祸福,关键在“字形拆解 场景关联 逻辑推演”
谢石、周生等能靠拆字精准预判,核心逻辑高度一致:
1.精准拆解字形结构:抓住汉字的偏旁、部件拆分重组——比如“朝”拆为“十月十日”,“也”加“虫”为“蛇”,“杭”拆出“兀术”,先从字形中提取关键信息;
2.关联现实场景与需求:结合求测者的身份(如官员、皇帝)、需求(如怀孕、升官、考试),将拆解出的字形信息与具体场景绑定,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谈;
3.叠加逻辑推演验证:不是单一拆字,而是多维度印证——比如从“也”字推年龄、亲人状况、财产情况,再落到怀孕问题上,用连贯逻辑让预判更可信,本质是“字形为表,场景为里,逻辑为脉”的智慧。
二、核心启示:遇“模糊问题\/信息解读”,别盲目,用“拆解要素 关联场景 逻辑闭环”破局
这些拆字奇人的思路,对现在信息分析、问题判断、沟通理解超有借鉴意义:
- 工作遇“模糊需求”:比如客户说“想要一款好用的软件”,别直接开发。先拆解“好用”的要素(流畅、易懂、适配需求),再关联客户的使用场景(办公用、家用、移动端用),最后用逻辑验证(流畅是否满足多任务处理,易懂是否适配老年用户),明确开发方向;
- 学习遇“复杂知识点”:比如理解“市场经济”,先拆解核心要素(供需、价格、竞争),再关联生活场景(买菜时的讨价还价、电商平台的促销),最后用逻辑串联(供需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调节供需),让抽象知识变具体;
- 生活遇“信息判断”:比如看到“某产品热销”的消息,别盲目跟风。先拆解信息要素(销量数据、用户评价、适用人群),再关联自身需求(是否需要、预算多少、使用频率),最后用逻辑验证(热销是否因为营销,评价是否真实),避免冲动消费。
简单说就是:“面对模糊、复杂的问题或信息,别靠直觉瞎判断。关键是先拆解核心要素,再绑定具体场景,最后用逻辑形成闭环,让分析有依据、判断有支撑,避免跑偏或失误。”
【原文】
谢石,润夫,成都人,宣和间至京师,以拆字言人祸福。求相者但随意书一字,即就其字离析而言,无不奇中。名闻九重,上皇因书一“朝”字,令中贵人持往试之。石见字,即端视中贵人曰:“此非观察所书也!”中贵人愕然曰:“但据字言之。”石以手加额曰:“‘朝’字,离之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当谁书也!”一座尽惊。中贵驰奏。
翌日,召至后苑,令左右及宫嫔书字示之,论说俱有精理,锡赍甚厚,补承信郎。缘此四方求相者,其门如市。有朝士,其室怀娠过月,手书一“也”字,令其夫持问。
是日坐客甚众。石详视,谓朝士曰:“此阁中所书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固知是公内助所书。”问:“盛年三十一否?”曰:“是也。”“以‘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也。”“然吾官寄此,当力谋迁动,还可得否?”曰:“正以此为挠耳。盖‘也’字着‘水’则为‘池’,有‘马’则为‘驰’。今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是安可动也。又尊阁父母兄弟近身亲人,皆当无一存者。以‘也’字着‘人’,则是‘他’字。今独见‘也’字而不见‘人’故也。又尊阁其家物产亦当荡尽否?以‘也’字着‘土’则为‘地’字。今不见‘土’只见‘也’。俱是否?”曰:“诚如所言。然此皆非所问者。贱室忧怀娠过月,所以问耳。”石曰:“是必十三个月也。以‘也’字中有‘十’字,并两旁二竖下画为十三也。”边批:或三十一,或十三,数而参之以理。石熟视朝士曰:“有一事似涉奇怪,固欲不言,则吾官所问,正决此事。可尽言否?”朝士因请其说。石曰:“‘也’字着‘虫’为‘虵(蛇)’字,今尊阁所娠,殆蛇妖也。然不见虫,则不能为害。谢石亦有薄术,可为吾官以药下验之,无苦也。”朝士大异其说,固请至家,以药投之,果下数百小蛇。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挟何术。
后石拆“春”字,谓“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忤相桧,死于戍。
建炎间,术者周生善相字。车驾至杭。时虏骑惊扰之余,人心危疑。执政呼周生,偶书“杭”字示之。周曰:“惧有警报!”乃拆其字,以右边一点配“木”上即为“兀术”。不旬日,果传兀术南侵。当赵、秦庙谟不协,各欲引退。二公各书“退”字示之。周曰:“赵必去,秦必留。日者君象,赵书‘退’字,‘人’去‘日’远。秦书‘人’字,密附‘日’下,字在左笔下连,而‘人’字左笔斜贯之,踪迹固矣,欲退得乎?”既而皆验。
往年有叩试事者,书“串”字。术者曰:“不特乡闱得隽,南宫亦应高捷,盖以‘串’寓二‘中’字也!”一生在傍,乃亦书“串”字令观。术者曰:“君不独不与宾兴,更当疾。”询其所以,曰:“彼以无心书,故当如字;君以有心书,‘串’下加‘心’,乃‘患’字耳。”已而果然。
相传文皇在燕邸时,尝微行,诣一相字者,写“帛”字令看,其人即跪拜,称“死罪!”王惊问故。对曰:“‘皇’头‘帝’脚,必非常人也!”后有人亦书“帛”字,其人曰:“是为‘白巾’,君必遭丧!”
谢石,字润夫,成都人。北宋宣和年间他到京城,靠拆字给人预测祸福。来求他看相的人,随便写一个字,他就能把字拆开分析,预测结果往往特别准,名气传到了皇宫里。
宋徽宗悄悄写了个“朝”字,让宦官拿去试探他。谢石一看字,就盯着宦官说:“这不是您写的!”宦官惊讶地说:“你就光看字说就行。”谢石抬手摸着额头说:“‘朝’字拆开,是‘十月十日’,不是这个月这天生的‘天人’(指皇帝),谁能写出这个字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宦官赶紧回宫禀报。
第二天,谢石被召到后宫花园,徽宗让身边侍从和宫女写字给他看,谢石的分析都有理有据,徽宗赏了他很多东西,还封他为承信郎。从此,各地来求他拆字的人挤破了门。
有个官员,妻子怀孕超过预产期还没生,他写了个“也”字,让丈夫拿去问谢石。当天谢石那里客人很多,他仔细看了字,对官员说:“这是您夫人写的吧?”官员问:“你怎么知道?”谢石说:“‘也’是语气助词,常和焉、哉、乎搭配,所以肯定是您的内助写的。”又问:“您夫人三十一岁了吧?”官员说:“对。”谢石解释:“‘也’字上面像‘三十’,下面是‘一’,合起来就是三十一。”官员又问:“我在这儿做官,想办法调走,能成吗?”谢石说:“这正是麻烦的地方。‘也’字加‘水’是‘池’,加‘马’是‘驰’,现在您想‘池运’却没‘水’,想‘陆驰’却没‘马’,怎么能动呢?而且您夫人的父母兄弟这些至亲,应该都不在了吧?‘也’字加‘人’是‘他’,现在只看到‘也’没看到‘人’,就是这个原因。您家的财产也该散光了吧?‘也’字加‘土’是‘地’,现在没‘土’只有‘也’,是不是这样?”官员说:“确实像你说的,但这些都不是我要问的。我妻子担心怀孕过月,所以来问这个。”谢石说:“肯定怀了十三个月了。‘也’字中间有‘十’,加上两边两竖和下面一横,就是十三。”接着他盯着官员说:“有件事有点奇怪,我本来不想说,但您问的正是这事,我能直说吗?”官员让他说,谢石说:“‘也’字加‘虫’是‘蛇’,您夫人怀的恐怕是蛇妖。不过没看到‘虫’,就不会有害。我懂点小法术,能给您药让夫人验证,不会有痛苦。”官员很惊讶,请谢石到家里,给妻子服药后,果然打下几百条小蛇。京城人更觉得他神了,却没人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本事。
后来谢石拆“春”字,说“秦”字的头太重,压得“日”(指皇帝)没了光彩,这话得罪了宰相秦桧,最后他被流放而死。
南宋建炎年间,有个叫周生的术士擅长相字。宋高宗到了杭州,当时金兵刚骚扰过,人心惶惶。大臣找来周生,有人随便写了个“杭”字给他看。周生说:“恐怕会有警报!”他把“杭”字拆开,右边的一点配在“木”上,就是“兀术”(金兵将领)。没过十天,果然传来兀术南侵的消息。当时赵鼎和秦桧在朝政上意见不合,都想辞职,两人各写了个“退”字给周生看。周生说:“赵鼎一定会走,秦桧一定会留。‘日’代表君主,赵鼎写的‘退’字,‘人’离‘日’很远;秦桧写的‘退’字,‘人’紧紧靠在‘日’下面,而且‘人’字的左笔还斜着连在‘日’上,根基稳固,想退也退不了啊!”后来果然应验了。
以前有人来问科举考试的事,写了个“串”字。术士说:“你不仅乡试能中,会试也能考得很好,因为‘串’字里藏着两个‘中’字!”旁边一个书生也写了个“串”字让他看,术士却说:“你不仅考不上,还会生病。”书生问原因,术士解释:“他是无心写的‘串’,所以按本意解;你是故意写的,‘串’下面加‘心’就是‘患’字,所以会生病。”后来果然如此。
相传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时,曾微服私访,找一个相字的人,写了个“帛”字让他看。那人立刻跪下,说“死罪!”朱棣惊讶地问原因,那人回答:“‘帛’字是‘皇’字的头、‘帝’字的脚,您一定不是普通人!”后来又有人写“帛”字,那人却说:“‘帛’是‘白巾’,您一定会遭遇丧事!”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拆字断祸福,关键在“字形拆解 场景关联 逻辑推演”
谢石、周生等能靠拆字精准预判,核心逻辑高度一致:
1.精准拆解字形结构:抓住汉字的偏旁、部件拆分重组——比如“朝”拆为“十月十日”,“也”加“虫”为“蛇”,“杭”拆出“兀术”,先从字形中提取关键信息;
2.关联现实场景与需求:结合求测者的身份(如官员、皇帝)、需求(如怀孕、升官、考试),将拆解出的字形信息与具体场景绑定,避免脱离实际的空谈;
3.叠加逻辑推演验证:不是单一拆字,而是多维度印证——比如从“也”字推年龄、亲人状况、财产情况,再落到怀孕问题上,用连贯逻辑让预判更可信,本质是“字形为表,场景为里,逻辑为脉”的智慧。
二、核心启示:遇“模糊问题\/信息解读”,别盲目,用“拆解要素 关联场景 逻辑闭环”破局
这些拆字奇人的思路,对现在信息分析、问题判断、沟通理解超有借鉴意义:
- 工作遇“模糊需求”:比如客户说“想要一款好用的软件”,别直接开发。先拆解“好用”的要素(流畅、易懂、适配需求),再关联客户的使用场景(办公用、家用、移动端用),最后用逻辑验证(流畅是否满足多任务处理,易懂是否适配老年用户),明确开发方向;
- 学习遇“复杂知识点”:比如理解“市场经济”,先拆解核心要素(供需、价格、竞争),再关联生活场景(买菜时的讨价还价、电商平台的促销),最后用逻辑串联(供需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调节供需),让抽象知识变具体;
- 生活遇“信息判断”:比如看到“某产品热销”的消息,别盲目跟风。先拆解信息要素(销量数据、用户评价、适用人群),再关联自身需求(是否需要、预算多少、使用频率),最后用逻辑验证(热销是否因为营销,评价是否真实),避免冲动消费。
简单说就是:“面对模糊、复杂的问题或信息,别靠直觉瞎判断。关键是先拆解核心要素,再绑定具体场景,最后用逻辑形成闭环,让分析有依据、判断有支撑,避免跑偏或失误。”
【原文】
谢石,润夫,成都人,宣和间至京师,以拆字言人祸福。求相者但随意书一字,即就其字离析而言,无不奇中。名闻九重,上皇因书一“朝”字,令中贵人持往试之。石见字,即端视中贵人曰:“此非观察所书也!”中贵人愕然曰:“但据字言之。”石以手加额曰:“‘朝’字,离之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当谁书也!”一座尽惊。中贵驰奏。
翌日,召至后苑,令左右及宫嫔书字示之,论说俱有精理,锡赍甚厚,补承信郎。缘此四方求相者,其门如市。有朝士,其室怀娠过月,手书一“也”字,令其夫持问。
是日坐客甚众。石详视,谓朝士曰:“此阁中所书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固知是公内助所书。”问:“盛年三十一否?”曰:“是也。”“以‘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也。”“然吾官寄此,当力谋迁动,还可得否?”曰:“正以此为挠耳。盖‘也’字着‘水’则为‘池’,有‘马’则为‘驰’。今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是安可动也。又尊阁父母兄弟近身亲人,皆当无一存者。以‘也’字着‘人’,则是‘他’字。今独见‘也’字而不见‘人’故也。又尊阁其家物产亦当荡尽否?以‘也’字着‘土’则为‘地’字。今不见‘土’只见‘也’。俱是否?”曰:“诚如所言。然此皆非所问者。贱室忧怀娠过月,所以问耳。”石曰:“是必十三个月也。以‘也’字中有‘十’字,并两旁二竖下画为十三也。”边批:或三十一,或十三,数而参之以理。石熟视朝士曰:“有一事似涉奇怪,固欲不言,则吾官所问,正决此事。可尽言否?”朝士因请其说。石曰:“‘也’字着‘虫’为‘虵(蛇)’字,今尊阁所娠,殆蛇妖也。然不见虫,则不能为害。谢石亦有薄术,可为吾官以药下验之,无苦也。”朝士大异其说,固请至家,以药投之,果下数百小蛇。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挟何术。
后石拆“春”字,谓“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忤相桧,死于戍。
建炎间,术者周生善相字。车驾至杭。时虏骑惊扰之余,人心危疑。执政呼周生,偶书“杭”字示之。周曰:“惧有警报!”乃拆其字,以右边一点配“木”上即为“兀术”。不旬日,果传兀术南侵。当赵、秦庙谟不协,各欲引退。二公各书“退”字示之。周曰:“赵必去,秦必留。日者君象,赵书‘退’字,‘人’去‘日’远。秦书‘人’字,密附‘日’下,字在左笔下连,而‘人’字左笔斜贯之,踪迹固矣,欲退得乎?”既而皆验。
往年有叩试事者,书“串”字。术者曰:“不特乡闱得隽,南宫亦应高捷,盖以‘串’寓二‘中’字也!”一生在傍,乃亦书“串”字令观。术者曰:“君不独不与宾兴,更当疾。”询其所以,曰:“彼以无心书,故当如字;君以有心书,‘串’下加‘心’,乃‘患’字耳。”已而果然。
相传文皇在燕邸时,尝微行,诣一相字者,写“帛”字令看,其人即跪拜,称“死罪!”王惊问故。对曰:“‘皇’头‘帝’脚,必非常人也!”后有人亦书“帛”字,其人曰:“是为‘白巾’,君必遭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