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言:明代“平息哗变”智者!三言两语劝退闹事士兵,凭“利害拆解”稳局势
张嘉言在广州担任司理时,海边设有总兵、参将、游击等军官,每个军官手下都有几千名防守士兵,士兵每天能领三分银子的口粮。但参将、游击的士兵每年要长途跋涉外出巡逻,而总兵管辖的士兵,总借口“坐镇防守”从不远行。
每过三五年修船时,参将、游击手下的士兵,每天只能领一半口粮;就算不修船,只要不出巡逻,口粮也会减三分之一,省下的钱都存起来当修船费用。唯独总兵的士兵口粮一分不少,修船时还得另外向民间筹集费用。这种惯例沿袭了很久,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突然有巡道向军门(军事长官)上报,想以后稍微削减总兵手下士兵的口粮,留存下来当修船费。军门刚好和总兵有矛盾,就仓促同意了。这一下可炸了锅,总兵的士兵们集体哗变,他们知道张嘉言是院道的亲信,能传话,就直接冲到他的大堂前闹事。
张嘉言神色镇定,让手下叫五六名带头的士兵上台阶说明情况。结果所有士兵都跟着往前涌,张嘉言立马呵斥他们退下:“吵吵嚷嚷的,根本没法听人说话!”士兵们只好退下去。当时雨下得很大,士兵们的衣服全湿透了,张嘉言也不管,只让那六个人好好说。
这六个人絮絮叨叨,说以前从来没有减口粮的先例。张嘉言回应:“这事我也知道,但你们完全不出巡逻,上司想削减你们口粮也不奇怪。你们想不减也可以,不过这对你们未必是好事。”
他话锋一转:“从现在起,上司要是让你们和参将、游击的士兵每年轮流外出巡逻,你们能不去吗?要是去了,你们就得按参将、游击士兵的标准,口粮减半!”(用坏处吓唬他们)“你们现在争着保住的口粮,到时候根本轮不到你们享,反而会被来替换你们的参将、游击士兵得到。”
接着又给他们指好处:“为啥不听从稍微减一点口粮?这样你们每年还能继续当‘大将军手下的兵’,不用外出巡逻,多划算!”(用好处吸引他们)“你们好好想想!”
这六个人低头说不出话,只恳求:“希望大人帮忙转达,体恤我们的难处。”张嘉言问:“你们叫什么名字?”几个人互相看着不敢说。张嘉言骂道:“你们不说名字,上司问我‘谁来跟你告状’,我怎么回答?尽管说,我自有安排。”六人才各自报了姓名,张嘉言记下后说:“你们回去转告其他人:这事我会处理,绝对不许再闹事!要是你们还敢哗变,你们六个人的名字都在这,上司会把你们砍头的!”
六个人吓得脸色发白,连连点头退下。后来商议决定,每个士兵每月减一钱银子的口粮,士兵们居然再也没闹事。
冯梦龙点评: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好处和坏处分得清清楚楚,听的人自然就气消了、心里也顺了。凡是因为削减开支而引发动乱的,都是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士兵哗变”困局,关键在“情绪降温 利害对冲”
张嘉言能快速平息哗变,核心逻辑是“不激化矛盾,用‘坏处警示 好处诱导’让士兵主动放弃对抗”:
1.先稳情绪,控场减势:面对闹事士兵不慌不忙,呵斥无序拥挤、只留带头者沟通,既稳住自身气场,又瓦解了士兵的群体闹事气势,避免冲突升级;
2.再戳痛点,警示风险:点透“不减口粮=要轮流巡逻=口粮减半”的核心逻辑,让士兵意识到“固执对抗的后果更糟”,从“怕损失”的心理出发放弃闹事;
3.最后给利,引导妥协:给出“稍减口粮=不用巡逻=保住稳定待遇”的替代方案,让士兵明白“妥协比对抗更有利”,主动接受减口粮的安排。
二、核心启示:遇“群体不满 冲突激化”,别硬压,用“情绪安抚 利害平衡”破局
这种“先稳后导、利害分明”的思路,对现在应对“团队不满、客户闹事、群体矛盾”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遇“团队因福利削减集体不满”:比如公司要削减加班补贴,员工们怨声载道,别强硬执行。像张嘉言那样:“我知道大家对削减补贴有意见,但现在公司经营压力大,不削减可能要裁员;要是接受补贴微调,公司会把省下的钱投入技能培训,以后大家升职加薪的机会更多,而且不会有裁员风险”,用“风险警示 长远利益”安抚;
- 商业遇“客户因服务缩水集体投诉”:比如公司调整服务套餐,老客户觉得权益受损,集体要求退费,别敷衍。可以说:“我理解大家觉得权益缩水的不满,但要是维持原套餐,公司后续可能无法提供稳定服务;现在我们可以给老客户额外赠送3个月的增值服务,总价值比缩水的权益还高,而且后续服务质量会提升,比直接退费更划算”,用“替代利益 服务保障”化解;
- 生活遇“邻里因公共设施变更集体抗议”:比如小区要改造绿化建停车场,邻居们集体反对,别对立。可以说:“大家担心绿化减少能理解,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也得解决;我们可以调整方案,保留核心绿化区域,停车场采用植草砖,既解决停车问题,又能保留部分绿化,而且以后大家停车更方便,小区房价也可能更稳”,用“折中方案 共同利益”说服。
简单说就是:“面对群体不满引发的冲突,别硬压也别妥协。关键是先稳住情绪、控制场面,再帮大家算清‘对抗的坏处’和‘妥协的好处’,用利害平衡让大家意识到‘妥协是更优选择’,从而主动平息不满,达成共识。”
【原文】张嘉言
张公嘉言司理广州时,边海设有总兵、参、游等官,幕下各数千防兵,每日工食三分。然参、游兵每岁涉远出讯,而总兵官所辖兵,皆借口坐镇不远行。每三年五年修船,其参、游部下兵,止给每日工食之半。即非修船,而仅不出汛也,亦减工食每日三分之一,俱贮为修船之用。独总兵官部下兵毫无所减,当修船时,另凑处于民间。积习已久,彼此视为固然。忽巡道申详军门,欲将总兵官所辖兵,以后稍视裁其工食,留备修船之用。军门适与总兵有隙,乃仓卒允行。各兵哄然而哗,知张公为院道耳目,直逼其堂。张公意色安闲,命呼知事者五六人登阶述其故。众兵俱拥而前,即叱下堂,曰:“人言嚣乱,殊不便听。”众兵乃下。时天雨甚,兵衣尽湿,张公亦不顾,但令此六人者好言之。六人哓哓,称旧无减例。张公曰:“此事我亦与闻,汝等全不出汛,却难怪上人也。汝欲不减亦使得。虽然,亦非汝之利也。上司自今使汝等与参、游兵每岁更迭出汛,汝宁得不往乎?若往,则汝等且称参、游兵,工食减半矣。边批:怵之以害。汝所争而存者,非汝所能享,而参、游兵之来代者所得也。何不听其稍减,而汝等犹得岁岁称大将军兵乎?边批:欣之以利。汝等试思之!”此六人俯首不能对,唯曰:“愿爷爷转达宽恤。”张公曰:“汝等姓名为谁?”各相顾不肯言。张公骂曰:“汝等不言姓名,上司问我‘谁来禀汝’,何以对之?不妨说来,自有处也。”乃始各言姓名而记之。张公曰:“汝等传语诸人:此事自当有处,甚无哗!诸人而哗,汝之六人者各有姓名,上司皆斩汝首矣!”六人失色,唯唯而退。后议诸兵每月减银一钱,兵竟无哗者。
说得道理透彻,利害分明,不觉气平而心顺矣。凡以减省激变者,皆不善处分之过。
张嘉言在广州担任司理时,海边设有总兵、参将、游击等军官,每个军官手下都有几千名防守士兵,士兵每天能领三分银子的口粮。但参将、游击的士兵每年要长途跋涉外出巡逻,而总兵管辖的士兵,总借口“坐镇防守”从不远行。
每过三五年修船时,参将、游击手下的士兵,每天只能领一半口粮;就算不修船,只要不出巡逻,口粮也会减三分之一,省下的钱都存起来当修船费用。唯独总兵的士兵口粮一分不少,修船时还得另外向民间筹集费用。这种惯例沿袭了很久,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
突然有巡道向军门(军事长官)上报,想以后稍微削减总兵手下士兵的口粮,留存下来当修船费。军门刚好和总兵有矛盾,就仓促同意了。这一下可炸了锅,总兵的士兵们集体哗变,他们知道张嘉言是院道的亲信,能传话,就直接冲到他的大堂前闹事。
张嘉言神色镇定,让手下叫五六名带头的士兵上台阶说明情况。结果所有士兵都跟着往前涌,张嘉言立马呵斥他们退下:“吵吵嚷嚷的,根本没法听人说话!”士兵们只好退下去。当时雨下得很大,士兵们的衣服全湿透了,张嘉言也不管,只让那六个人好好说。
这六个人絮絮叨叨,说以前从来没有减口粮的先例。张嘉言回应:“这事我也知道,但你们完全不出巡逻,上司想削减你们口粮也不奇怪。你们想不减也可以,不过这对你们未必是好事。”
他话锋一转:“从现在起,上司要是让你们和参将、游击的士兵每年轮流外出巡逻,你们能不去吗?要是去了,你们就得按参将、游击士兵的标准,口粮减半!”(用坏处吓唬他们)“你们现在争着保住的口粮,到时候根本轮不到你们享,反而会被来替换你们的参将、游击士兵得到。”
接着又给他们指好处:“为啥不听从稍微减一点口粮?这样你们每年还能继续当‘大将军手下的兵’,不用外出巡逻,多划算!”(用好处吸引他们)“你们好好想想!”
这六个人低头说不出话,只恳求:“希望大人帮忙转达,体恤我们的难处。”张嘉言问:“你们叫什么名字?”几个人互相看着不敢说。张嘉言骂道:“你们不说名字,上司问我‘谁来跟你告状’,我怎么回答?尽管说,我自有安排。”六人才各自报了姓名,张嘉言记下后说:“你们回去转告其他人:这事我会处理,绝对不许再闹事!要是你们还敢哗变,你们六个人的名字都在这,上司会把你们砍头的!”
六个人吓得脸色发白,连连点头退下。后来商议决定,每个士兵每月减一钱银子的口粮,士兵们居然再也没闹事。
冯梦龙点评: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好处和坏处分得清清楚楚,听的人自然就气消了、心里也顺了。凡是因为削减开支而引发动乱的,都是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士兵哗变”困局,关键在“情绪降温 利害对冲”
张嘉言能快速平息哗变,核心逻辑是“不激化矛盾,用‘坏处警示 好处诱导’让士兵主动放弃对抗”:
1.先稳情绪,控场减势:面对闹事士兵不慌不忙,呵斥无序拥挤、只留带头者沟通,既稳住自身气场,又瓦解了士兵的群体闹事气势,避免冲突升级;
2.再戳痛点,警示风险:点透“不减口粮=要轮流巡逻=口粮减半”的核心逻辑,让士兵意识到“固执对抗的后果更糟”,从“怕损失”的心理出发放弃闹事;
3.最后给利,引导妥协:给出“稍减口粮=不用巡逻=保住稳定待遇”的替代方案,让士兵明白“妥协比对抗更有利”,主动接受减口粮的安排。
二、核心启示:遇“群体不满 冲突激化”,别硬压,用“情绪安抚 利害平衡”破局
这种“先稳后导、利害分明”的思路,对现在应对“团队不满、客户闹事、群体矛盾”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遇“团队因福利削减集体不满”:比如公司要削减加班补贴,员工们怨声载道,别强硬执行。像张嘉言那样:“我知道大家对削减补贴有意见,但现在公司经营压力大,不削减可能要裁员;要是接受补贴微调,公司会把省下的钱投入技能培训,以后大家升职加薪的机会更多,而且不会有裁员风险”,用“风险警示 长远利益”安抚;
- 商业遇“客户因服务缩水集体投诉”:比如公司调整服务套餐,老客户觉得权益受损,集体要求退费,别敷衍。可以说:“我理解大家觉得权益缩水的不满,但要是维持原套餐,公司后续可能无法提供稳定服务;现在我们可以给老客户额外赠送3个月的增值服务,总价值比缩水的权益还高,而且后续服务质量会提升,比直接退费更划算”,用“替代利益 服务保障”化解;
- 生活遇“邻里因公共设施变更集体抗议”:比如小区要改造绿化建停车场,邻居们集体反对,别对立。可以说:“大家担心绿化减少能理解,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也得解决;我们可以调整方案,保留核心绿化区域,停车场采用植草砖,既解决停车问题,又能保留部分绿化,而且以后大家停车更方便,小区房价也可能更稳”,用“折中方案 共同利益”说服。
简单说就是:“面对群体不满引发的冲突,别硬压也别妥协。关键是先稳住情绪、控制场面,再帮大家算清‘对抗的坏处’和‘妥协的好处’,用利害平衡让大家意识到‘妥协是更优选择’,从而主动平息不满,达成共识。”
【原文】张嘉言
张公嘉言司理广州时,边海设有总兵、参、游等官,幕下各数千防兵,每日工食三分。然参、游兵每岁涉远出讯,而总兵官所辖兵,皆借口坐镇不远行。每三年五年修船,其参、游部下兵,止给每日工食之半。即非修船,而仅不出汛也,亦减工食每日三分之一,俱贮为修船之用。独总兵官部下兵毫无所减,当修船时,另凑处于民间。积习已久,彼此视为固然。忽巡道申详军门,欲将总兵官所辖兵,以后稍视裁其工食,留备修船之用。军门适与总兵有隙,乃仓卒允行。各兵哄然而哗,知张公为院道耳目,直逼其堂。张公意色安闲,命呼知事者五六人登阶述其故。众兵俱拥而前,即叱下堂,曰:“人言嚣乱,殊不便听。”众兵乃下。时天雨甚,兵衣尽湿,张公亦不顾,但令此六人者好言之。六人哓哓,称旧无减例。张公曰:“此事我亦与闻,汝等全不出汛,却难怪上人也。汝欲不减亦使得。虽然,亦非汝之利也。上司自今使汝等与参、游兵每岁更迭出汛,汝宁得不往乎?若往,则汝等且称参、游兵,工食减半矣。边批:怵之以害。汝所争而存者,非汝所能享,而参、游兵之来代者所得也。何不听其稍减,而汝等犹得岁岁称大将军兵乎?边批:欣之以利。汝等试思之!”此六人俯首不能对,唯曰:“愿爷爷转达宽恤。”张公曰:“汝等姓名为谁?”各相顾不肯言。张公骂曰:“汝等不言姓名,上司问我‘谁来禀汝’,何以对之?不妨说来,自有处也。”乃始各言姓名而记之。张公曰:“汝等传语诸人:此事自当有处,甚无哗!诸人而哗,汝之六人者各有姓名,上司皆斩汝首矣!”六人失色,唯唯而退。后议诸兵每月减银一钱,兵竟无哗者。
说得道理透彻,利害分明,不觉气平而心顺矣。凡以减省激变者,皆不善处分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