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语智之二《善言》06 李忠臣-《智囊里的管理学》

  李忠臣:唐代“反向共情高手”!一句“早该死”救下将军,凭亲情牌破局

  辛京杲因为私人恩怨,用杖刑打死了自己的部下,相关部门上奏朝廷:“辛京杲的罪行应当判处死刑。”皇帝准备批准这个判决。

  这时候李忠臣站出来说:“辛京杲确实早该死了!”皇帝一听特别疑惑,追问他原因。李忠臣答道:“辛京杲的伯父、父亲还有兄弟们,全都在战场上战死了,唯独他活到今天,还好好地活着。所以臣觉得,他早就该和家人一样为国捐躯了(暗指不该因私杀人,但念及家族忠烈,应留一线生机)。”

  皇帝听了这话,心里顿时生出怜悯之情,最终没有处死辛京杲,只是把他降职处分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私刑杀人当死”困局,关键在“反向铺垫 亲情共情”

  李忠臣能让皇帝法外开恩,核心逻辑是“不直接求情,用‘反向定论 家族忠烈叙事’唤醒君主恻隐之心”:

  1.先顺承君主判断,降低抵触情绪:不否定“辛京杲有罪当死”的表面结论,反而顺着说“早该死”,让皇帝愿意听后续解释,避免陷入“为罪人求情”的对立感;

  2.再铺陈家族忠烈,戳中核心共情点:话锋一转,提及辛京杲全家战死、独留其身的背景,将“私刑杀人”的个人过错,与“家族为国尽忠”的大义形成对比,暗示“处死他会辜负其家族的牺牲”;

  3.借“恻隐之心”给台阶:不直接要求“赦免”,而是通过叙事让皇帝主动生出怜悯,既维护了法律的威严(降职而非免罪),又给了君主“体恤忠烈之后”的美名,让决策顺理成章。

  二、核心启示:遇“法理难容 想留生机”,别硬求,用“共情铺垫 价值绑定”破局

  这种“以退为进、借情说理”的思路,对现在应对“职场追责、亲友犯错、法理与人情冲突”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职场遇“同事因重大失误要被开除,确有特殊苦衷”:比如同事因家人重病分心,导致项目重大失误,公司要开除他,别直接说“别开除”。像李忠臣那样:“他这次失误确实该受重罚,换谁都不能忍(顺承结论)。但他家里老人重病住院,这阵子天天熬夜照顾,才精力不集中(共情铺垫)。他之前为公司拿下过好几个大项目,一直是核心骨干(价值绑定),不如给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既警示他人,又不浪费人才”,用共情 价值打动领导;

  - 生活遇“亲友因过失触法,情节较轻但按规定要重罚”:比如亲友因紧急送医闯红灯,按规定要扣12分,别硬找关系。可以说:“他闯红灯确实违反了交规,该受处罚(顺承结论)。但当时是为了送突发重病的老人去医院,情况特别紧急(共情铺垫),而且他平时一直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从来没犯过事(价值绑定),能不能申请从轻处理,比如只罚款不扣分”,用情理 过往表现申请通融;

  - 合作遇“伙伴因疏忽违约,按合同要巨额赔偿,确有客观困难”:比如合作方因自然灾害延误交货,按合同要巨额赔偿,别直接拒绝赔偿。可以说:“按合同约定,你们延误交货确实该赔偿(顺承结论)。但这次是罕见的自然灾害,你们也尽力补救了,而且咱们长期合作以来,你们一直守信尽责(共情 价值绑定),不如把赔偿金额调整为合理范围,后续我们还能继续合作,共赢比追责更有意义”,用共情 长远利益说服对方。

  简单说就是:“面对法理难容但想留生机的情况,别硬求也别否定规则。关键是先顺承规则结论,再通过‘特殊背景铺垫 核心价值绑定’,唤醒对方的共情或对长远利益的考量,让对方主动做出‘从轻处理’的决定,既不违背原则,又能达成目标。”

  【原文】李忠臣

  辛京杲以私杖杀部曲,有司奏:京杲罪当死。上将从之。李忠臣曰:“京杲当死久矣!”上问其故。忠臣曰:“京杲诸父兄弟俱战死,独京杲至今日尚存。故臣以为久当死。”上恻然,乃左迁京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