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再合兵南下助陈-《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

  “我是来做说客的。”

  韩虎知道顾冒一向不喜欢拐弯抹角,故而直接道明来意。

  顾冒闻言并不惊讶,试探道:“以韩兄的身份,能让你做说客的想来就只有国师陈青尧了。”

  “没错,正是他。”韩虎点头道。

  “韩兄不知道,正是因为他派人来捣乱,所以才让我不得不提前出兵的吗?”顾冒问道。

  “当然知道。”韩虎回道:“此事国师虽然做得不地道点,但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顾兄就不想听听国师的要求和报酬吗?”

  “韩兄请讲。”顾冒笑道。

  韩虎整理一下思绪,说道:“眼下我们发兵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可韦一笑却迟迟没有回援,显然他已决定暂时放弃北方。”

  顾冒点头,这件事大家有目共睹。

  韩虎继续道:“韦一笑虽没有回来,但我们也没有像计划中的那样快速夺得他的地盘。”

  “其中顾兄你们受困于粮草,而我韩家则是时常被雷玉成袭扰,至今不过才占了三郡之地。”

  “所以于你我两家而言,最好是你们出兵,我们出粮先合力攻取韦家的地盘,再来商议划分地界的事。”

  “然而这个想法虽好,但前提是国师能在徐州取得大胜,彻底消灭掉韦家并且没有余力北上。”

  “因此国师的想法是你我两家共出兵五万南下,助他大败韦一笑。他则承诺三年之内不出兵北上,任由我们瓜分北部三州。”

  “顾兄,我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你认为呢?”

  “我觉得也行。”顾冒想了想,笑道。

  韩虎大喜,本来他都想好了许多劝顾冒的方式,没想到竟然用不上。

  “顾兄,既然你没有疑议,那咱们快点出兵吧!”韩虎催促道。

  顾冒则问道:

  “韩兄,你我两家合兵五万,不知道我该带多少黄巾军过去呢?”

  韩虎沉吟片刻,回道:“这样,顾兄你带两万精兵,然后粮草补给什么的都交给我,行不?”

  “行倒是行,不过这样一来,韩兄你们不是吃亏了吗?”顾冒犹豫道。

  “无妨,你我兄弟二人谁跟谁。再说,到时候自会有国师补偿我韩家。”韩虎无所谓道。

  “既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顾冒回道。

  当晚,顾冒召集刘患三人,商议出兵南下一事。

  刘患听后大急,连道:“大头领,你怎么就这么答应了呢?”

  “怎么,有问题吗?”顾冒反问。

  一直以来,他们和韩家都合作得挺愉快的,顾冒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韩家条件如此优渥,此中必然有诈。”刘患回道。

  顾冒摇头:“唇亡齿寒,韦一笑不死,韩家是不会害死我的。”

  “可这一次你们就是去致韦一笑于死地的。”刘患悠悠提醒道。

  “刘长史放心,此事我心中自有计较。倒是你们,在我离开后可要管理好新得的八郡之地。”

  顾冒笑道,丝毫不以为意。

  刘患无奈,只得与程杰两人一同领命。

  三日后,大军集结完毕,顾冒领两万黄巾精锐正式南下。

  此次出兵,顾冒一共带了五名都尉,分别是段明、马达、刘耀武、聂鹏以及魏东。

  除了他们外,已经凝丹的孙猛虎也跟着去,林不弃则是被留下来。

  两万精锐行军声势浩大,很快被韦家探子知晓,然后报知雷玉成与方常雄。

  “陈先生,以你之见,黄巾贼这是打算去哪?我们可要拦截,还是回身去夺回山阴三郡?”

  方常雄收到消息后,立即召集众人商议,此事正向陈佩询问意见。

  陈佩还未说话,韦敬才就摇头道:

  “将军,以咱们现在的实力,你说的那两件事,咱们一件都办不到。”

  方常雄闻言脸色一黑,冷冷道:“既然都办不到,那不知韦校尉有何高见?”

  “上报,然后静观其变,等待军令。”韦敬才回道。

  方常雄暗怒,刚要发作,就听见陈佩附和道:“韦校尉说得没错,咱们确实该这么做。”

  此言一出,众人愕然之余难免松了口气。黄巾贼确实强大,谁也不想白白去送死。

  “为什么?”方常雄不解,要知道他们虽然让了三郡给黄巾贼,但也是留得有后手的。

  而且在撤出山阴三郡时,各地守军都被他收归于一处,眼下足有两万人。

  反观黄巾贼,一来需要分兵驻守各地,二来顾贼带走了两万精锐。

  因此只要好好谋划,他未必不能带领大军胜个一两场。

  “方将军勿急,眼下顾贼刚走,正是黄巾贼防备严密的时候,我们恐难讨到好处。”陈佩笑着解释道。

  方常雄了然,接着又道:“陈先生,你还没有说黄巾贼南下去干什么?”

  陈佩不答,只是在地图上指了指。

  ……

  “黄巾贼一定是冲我们来的!”

  雷玉成刚收到消息,韦世才便抢在主将开口前断言。

  众人闻言皆露出恍然的神情,然后有人担忧道:“一个韩家就难以招架,现在又多了两万黄巾贼精锐,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那还用说,打不过就只有逃了。”又有人开口,脸上满是不在乎的表情。

  “都闭嘴,听听雷将军怎么说。”韦世才开口,随后一群人看向雷玉成。

  雷玉成细思片刻,回道:“上报给大将军,同时做好南逃的准备。”

  数日后,顾冒与韩虎会合,双方合兵五万。

  “韩兄,此战你父亲不参与吗?”

  顾冒好奇道,他并没有在韩家军中见到韩栎。

  “他不去。”韩虎摇头道。

  顾冒皱眉,问道:“韩家主不去,谁来对付文崇?”

  韩虎不答,笑着看向顾冒。

  “不会是我吧?”顾冒诧异道。

  “没错,顾兄果然聪慧。”韩虎赞道,脸上的表情一点都不像是在开玩笑。

  顾冒面色难看,韩家这是拿他当什么了!

  挡箭牌,还是冤大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此次两家出兵,韩家派的人又多,又负责提供粮草,黄巾军要是不做点什么,又有何脸面与其共分北部。

  想到这,顾冒长叹一声,问道:“韩兄,文崇的实力如何?”

  韩虎如实回道:

  “顾兄放心,文崇虽是宗师,但论实力连吾父都不如。以黄巾军当前的实力,就算不用真气军阵,都能拦下他。”

  顾冒略微松口气,说道:“既如此,那文崇就放心交给我,其余敌人就拜托韩兄了。”

  “这是自然。”韩虎笑道。

  时间流逝,随着联军丝毫不掩饰地直奔南面,越来越多的人猜到韩虎与顾冒的意图。

  徐州,韦一笑的会客厅。

  文崇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质问道:

  “大将军、郭先生,都过去一两个月了,你们要的我都给了,为何还迟迟不动?”

  “现在黄巾贼与韩家马上就要杀过来,一旦让他们与陈奸汇合,我们还怎么赢?”

  郭悠闻言笑道:“文家主勿急,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再给我三日,三日之内必见分晓。”

  “好,就再给你三日。三日之后若再无变化,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文崇放下狠话便走,丝毫没有打听韦家有何计划的打算。

  一来他深知问了也不会有结果,二来则是他不想引起韦一笑的猜疑。

  不久后,一条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三日后韦一笑将发起对陈奸的总攻。

  当晚,陈青尧得知此消息,心中冷笑的同时百思不得其解,韦一笑哪来的信心打败他。

  次日,陈青尧收到消息伪齐渡江北上,试图攻取京州。

  又一日,韦一笑突然召集众将,宣布即刻出兵发起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