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都威郡,赵军大营。
赵兴刚一统整个秦州,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然而他麾下大将崔启明却在此时提醒道:
“主公,魏国近来兵马调动频繁,恐有西侵之意,不可不防啊!”
赵兴闻言略感不快,但考虑到进言的是心腹爱将,便正色道:
“崔将军不必担忧,眼下秋收在即,以顾冒的性格,是不会在此时发兵的。”
崔启明继续劝道:“主公,顾冒乃当世名将,怎么会不懂得出其不意的道理?”
“蜀道难行,若是在我们大军入蜀作战之时魏王领军来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兴惊醒,崔启明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他肃然问道:
“依将军之见,孤当如何应对?”
崔启明回道:“赵王可与韦将军兵分两路。一路入蜀讨伐成王,一路去天河边防备魏国。”
于是赵兴唤来韦博,问他要入蜀还是要防备魏国。
韦博不能决,以考虑为由回去请教郭悠。
郭悠听后叹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家主,赵王这是想要你的命啊!”
韦博听后大惊道:“赵王予我重任,郭先生为何反认为赵王是想害我?”
郭悠解释道:“成王强悍,非家主所能胜;魏王凶猛,亦非家主所能拒。”
“可赵王却让你在这两者中二选一,这不就是硬逼你去送死吗?”
韦博听后瞬间慌,他忙问道:“郭先生,那我该怎么办?”
郭悠思虑片刻回道:“家主可选择领军入蜀,然后故意在道路上拖延。”
“待赵王发使来催促你进军之时,你便以督军不力自请降职。如此,或能活命。”
韦博闻言陷入纠结之中,他既想保住性命,又害怕郭悠猜测有误以至于平白丢了现在到手的富贵。
郭悠见状,心中暗叹一声,没有再劝。
活命的方法他已经给了,韦博能不能抓住那就是他的事,反正他已经仁至义尽。
次日,韦博找到赵王,自请入蜀伐成。
赵王答应了,并给他留下两万人马,但是却带走了他从大邺带来的一半精锐以及两名凝丹。
至于骆斌这位成丹,更是早早就打上赵王的标签。
对此,韦博心里是想拒绝的,但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他还是识趣地表示顺从。
于是,赵王领兵回防,韦博则率军入蜀。
……
魏永初元年九月一日,魏东领兵五万,从山阳郡东河县渡过天河,奔袭秦州北原郡。
北原郡守将赵泰为了打击魏军士气、给援兵争取时间,主动邀请魏东阵前单挑。
魏东欣然应允,双方大战不到二十回合便赵泰便被魏东斩于马下。
守将身亡,赵军士气衰落,魏东趁胜出击,轻松大败赵军。
九月五日,北原全郡归魏,魏东悄然晋升成丹。
与此同时,消息传到赵王耳中,赵兴大恨之下立誓必取魏东项上首级。
待赵兴情绪稳定之后,崔启明上前进言道:
“主公,魏王狡诈。之前又有黄贼和项贼的人前往邺城求援,西河不可不防啊!”
赵兴思索道:“崔将军的意思是魏王会领兵偷袭西河仓?”
崔启明点头,骆斌则质疑道:“魏国兵力虽多,但北方的胡人、南边的陈青尧都需要留下不少的兵力防备。”
“再排除掉魏东带领五万人马,魏国又还能剩下多少兵马?”
“崔将军,若魏王与魏东分兵,那他带的兵马岂不是比魏东都还少?”
“这有何不可?”崔启明平静地反问道。
骆斌闻言便欲反驳,但赵王出言打断了他:
“骆将军,攻打秦州这么大的事,魏王不可能不亲自出手。若他不去打西河仓,那你觉得他会在哪?”
“就藏在魏东的大军之中。”骆斌断言道:“主公,您可还记得魏王的真气军阵吗?”
“末将大胆猜测,魏王建国之后绝不像谣言说的那样整日荒淫无度,而是厉兵秣马苦练真气军阵。”
“以他的天赋,想必真气军阵的威力又有提升。”
“若是我们因为敌军主将是魏东且只有五万人而起了轻视之心,又或者因害怕魏王会奇袭西河仓而分兵的话,魏王定会给我们一个承受不起的教训。”
赵兴听后沉默,似在权衡什么。
周平见状连忙出来打圆场:“谣言当然不能相信,就像有人还说魏王每天用金锄头种地,用金扁担挑水。”
众人闻言顿时哄笑声一片,面上轻松了不少。
赵兴这才醒悟过来他刚才的表现似有畏惧顾冒的真气军阵之意,心中不由懊恼,继而欣赏起周平这位昔日随手收下的谋士。
他暗下决心,今后必要寻个理由给这家伙升职。
“骆将军,既然你以为魏王藏在军中,那你觉得孤该如何应对?”赵兴诚恳问道。
骆斌回道:“自然是全力以赴、小心应对、逼其现身、战而胜之。”
说到这,他停顿片刻,再次建言道:
“当然崔将军所说也不无道理,所以稳妥起见,应召回韦将军守安西。”
赵兴了然,说到底骆斌还是想拉旧主一把。
对此他表示理解并赞赏,但他不会支持。
“有世子赵艺在,守安西何须韦将军。”赵兴笑道。
赵艺如今已是成丹,精通军事又深得安西民心,所以骆斌纵是想再帮韦博一把也没有借口。
接下来赵兴为了拉拢骆斌,当众宣布执行他的策略。
崔启明虽然不服,但并未再劝。
不久后,得知顾冒发兵向东的韩栎不再犹豫,当即答应与大齐结盟。
经过简单的商讨,双方约定于九月十日共同出兵攻打徐州。
九月七日,得知魏东已经占下北原郡的顾冒不再犹豫,当即领兵三万东渡天河,然后朝西河仓而去。
后知后觉的张墉在九月八日找到顾冒,下拜道:
“魏王,西河仓虽然有粮,但里面所囤之粮草只够三千士卒用半年,并非赵国不可弃的要地。”
顾冒笑道:“此事孤早就知道,但不妨碍孤攻下他。”
张墉闻言还欲再说,顾冒打断道:
“好了,你不再说。孤允你随军,并非是想用你做谋划,而是让你来看看,孤当初并未撒谎,当时真的是在练强军。”
赵兴刚一统整个秦州,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然而他麾下大将崔启明却在此时提醒道:
“主公,魏国近来兵马调动频繁,恐有西侵之意,不可不防啊!”
赵兴闻言略感不快,但考虑到进言的是心腹爱将,便正色道:
“崔将军不必担忧,眼下秋收在即,以顾冒的性格,是不会在此时发兵的。”
崔启明继续劝道:“主公,顾冒乃当世名将,怎么会不懂得出其不意的道理?”
“蜀道难行,若是在我们大军入蜀作战之时魏王领军来袭,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兴惊醒,崔启明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他肃然问道:
“依将军之见,孤当如何应对?”
崔启明回道:“赵王可与韦将军兵分两路。一路入蜀讨伐成王,一路去天河边防备魏国。”
于是赵兴唤来韦博,问他要入蜀还是要防备魏国。
韦博不能决,以考虑为由回去请教郭悠。
郭悠听后叹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家主,赵王这是想要你的命啊!”
韦博听后大惊道:“赵王予我重任,郭先生为何反认为赵王是想害我?”
郭悠解释道:“成王强悍,非家主所能胜;魏王凶猛,亦非家主所能拒。”
“可赵王却让你在这两者中二选一,这不就是硬逼你去送死吗?”
韦博听后瞬间慌,他忙问道:“郭先生,那我该怎么办?”
郭悠思虑片刻回道:“家主可选择领军入蜀,然后故意在道路上拖延。”
“待赵王发使来催促你进军之时,你便以督军不力自请降职。如此,或能活命。”
韦博闻言陷入纠结之中,他既想保住性命,又害怕郭悠猜测有误以至于平白丢了现在到手的富贵。
郭悠见状,心中暗叹一声,没有再劝。
活命的方法他已经给了,韦博能不能抓住那就是他的事,反正他已经仁至义尽。
次日,韦博找到赵王,自请入蜀伐成。
赵王答应了,并给他留下两万人马,但是却带走了他从大邺带来的一半精锐以及两名凝丹。
至于骆斌这位成丹,更是早早就打上赵王的标签。
对此,韦博心里是想拒绝的,但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他还是识趣地表示顺从。
于是,赵王领兵回防,韦博则率军入蜀。
……
魏永初元年九月一日,魏东领兵五万,从山阳郡东河县渡过天河,奔袭秦州北原郡。
北原郡守将赵泰为了打击魏军士气、给援兵争取时间,主动邀请魏东阵前单挑。
魏东欣然应允,双方大战不到二十回合便赵泰便被魏东斩于马下。
守将身亡,赵军士气衰落,魏东趁胜出击,轻松大败赵军。
九月五日,北原全郡归魏,魏东悄然晋升成丹。
与此同时,消息传到赵王耳中,赵兴大恨之下立誓必取魏东项上首级。
待赵兴情绪稳定之后,崔启明上前进言道:
“主公,魏王狡诈。之前又有黄贼和项贼的人前往邺城求援,西河不可不防啊!”
赵兴思索道:“崔将军的意思是魏王会领兵偷袭西河仓?”
崔启明点头,骆斌则质疑道:“魏国兵力虽多,但北方的胡人、南边的陈青尧都需要留下不少的兵力防备。”
“再排除掉魏东带领五万人马,魏国又还能剩下多少兵马?”
“崔将军,若魏王与魏东分兵,那他带的兵马岂不是比魏东都还少?”
“这有何不可?”崔启明平静地反问道。
骆斌闻言便欲反驳,但赵王出言打断了他:
“骆将军,攻打秦州这么大的事,魏王不可能不亲自出手。若他不去打西河仓,那你觉得他会在哪?”
“就藏在魏东的大军之中。”骆斌断言道:“主公,您可还记得魏王的真气军阵吗?”
“末将大胆猜测,魏王建国之后绝不像谣言说的那样整日荒淫无度,而是厉兵秣马苦练真气军阵。”
“以他的天赋,想必真气军阵的威力又有提升。”
“若是我们因为敌军主将是魏东且只有五万人而起了轻视之心,又或者因害怕魏王会奇袭西河仓而分兵的话,魏王定会给我们一个承受不起的教训。”
赵兴听后沉默,似在权衡什么。
周平见状连忙出来打圆场:“谣言当然不能相信,就像有人还说魏王每天用金锄头种地,用金扁担挑水。”
众人闻言顿时哄笑声一片,面上轻松了不少。
赵兴这才醒悟过来他刚才的表现似有畏惧顾冒的真气军阵之意,心中不由懊恼,继而欣赏起周平这位昔日随手收下的谋士。
他暗下决心,今后必要寻个理由给这家伙升职。
“骆将军,既然你以为魏王藏在军中,那你觉得孤该如何应对?”赵兴诚恳问道。
骆斌回道:“自然是全力以赴、小心应对、逼其现身、战而胜之。”
说到这,他停顿片刻,再次建言道:
“当然崔将军所说也不无道理,所以稳妥起见,应召回韦将军守安西。”
赵兴了然,说到底骆斌还是想拉旧主一把。
对此他表示理解并赞赏,但他不会支持。
“有世子赵艺在,守安西何须韦将军。”赵兴笑道。
赵艺如今已是成丹,精通军事又深得安西民心,所以骆斌纵是想再帮韦博一把也没有借口。
接下来赵兴为了拉拢骆斌,当众宣布执行他的策略。
崔启明虽然不服,但并未再劝。
不久后,得知顾冒发兵向东的韩栎不再犹豫,当即答应与大齐结盟。
经过简单的商讨,双方约定于九月十日共同出兵攻打徐州。
九月七日,得知魏东已经占下北原郡的顾冒不再犹豫,当即领兵三万东渡天河,然后朝西河仓而去。
后知后觉的张墉在九月八日找到顾冒,下拜道:
“魏王,西河仓虽然有粮,但里面所囤之粮草只够三千士卒用半年,并非赵国不可弃的要地。”
顾冒笑道:“此事孤早就知道,但不妨碍孤攻下他。”
张墉闻言还欲再说,顾冒打断道:
“好了,你不再说。孤允你随军,并非是想用你做谋划,而是让你来看看,孤当初并未撒谎,当时真的是在练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