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段明的猛攻,萧衍展现出灵活的身法,一一将其避开。
见段明拿不下萧衍,魏东当即上前去帮忙,两人联手之下,萧衍很快招架不住,高呼:
“快住手,我认输了!”
刘患闻言,当即道:“好了,都住手,听我说。”
魏东和萧衍立刻收手,段明还想再打,却被魏东拦了下来。
“你干嘛?”段明怒喝道。
魏东淡淡回道:“大头领走之前说了,他不在,听刘长史的,你要违背命令吗?”
段明想起顾冒确实说过这话,加上萧衍已经停手,便挥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生闷气。
刘患见状看向萧衍:“萧监军话虽说得不好听,但却是肺腑之言。”
“我相信你是真心想帮我们的,不过你若是以为帮我们一把,我们便会对你效忠,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萧衍闻言却不失落,回道:“刘长史通透,不过话不要说得太满,今后会发生什么还难说得很。”
“所以就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萧监军也要帮我们?”刘患再度问道。
“这是自然,请刘长史下令。”萧衍正色道。
刘患颔首,看向段明:
“段校尉,眼下大敌将至,万事以破敌为先,你也不想等大头领回来却发现云门郡在我们手中丢了吧?”
段明仍旧不爽,但还是回道:“刘长史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刘患点头,随即对众人分析起战事来:“我们虽多了一位凝丹,但敌人仍不可小觑。”
“我认为当务之急还是以守城为主,不可擅自野战。”
萧衍闻言有些失落,看来他的加入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黄巾军依旧选择守势。
他明白刘患这是心有顾虑,不肯将精锐交到他手中所致。
段明和魏东都赞同这个方案,先防守一波,等后续援兵到了再进攻不迟。
另一边,韦煜看着身后的两万大军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不久前,他收到顾冒南下的消息后便开始蠢蠢欲动。
奈何无论是韩贵还是罗飞,都不赞同他发兵。
直到韦懿带着五百精锐赶来,并传达韦一笑的命令,他才得以发两万兵。
“三公子,前面就是云门郡。根据斥候探查,黄巾贼放弃了县城的防守,把兵力集中在郡治武宪城内。”
韦懿的声音传来,韦煜微微颔首,并不意外。
这种情况,他们之前早就讨论过,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不过,当韦煜轻易攻取第一座县城时,他的内心依旧充满成就感。
时间继续向前,就在韦煜到达武宪城的前一夜,黄巾军又迎来一个好消息:苏照也凝丹了。
“老苏,早知道九原是你的机缘之地,当初就该让你去守九原城的。”段明调侃道。
苏照微微一笑,想起那天傍晚他在城头观赏夕阳,一时入迷,等回过神来才发现他已凝丹时的喜悦。
于是他有感而发:“你说的不错。”
段明闻言笑道:“那是自然,想当初大头领问我时,我可是强烈赞同你去代替我的。就冲这,你不得请我喝两杯?”
苏照豪爽地应下:“没问题,等这仗打完就请。”
这时魏东问道:“刘长史,现在我们有四个凝丹了,要不要改变一下作战计划?”
刘患犹豫片刻,回道:“不变。”
众人虽然不解,但无人反对,因为敌人明天就要到了,不是争吵的时候。
另一边,马才再度出使韦家。
韦泽热情地接待了他,待到他寻问起议和条件时,韦泽惭愧道:
“马兄,你说的两郡半家主不接受,他只愿用两郡之地换取云门郡。”
两郡之地正是韩家的底线,所以马才没有犹豫,立即回道:
“两郡就两郡,为了北部三州的和平,我韩家愿意退让。”
韦泽压住上扬的嘴角,说道:
“马兄爽快,我这就去准备韦韩和约,三天后记得带上公章来签字。”
“为何还要等三天,今天不行吗?”马才不解道。
“这是我们家主亲自找卜者算的,我也无权决定。”韦泽回道。
“好吧,我三天后再来。”马才起身离去。
不久后韩栎父子得知此事大为警惕,毕竟三天又三天,很难不让人多想。
可父子两人合计了数个时辰,也没猜出韦家想干什么。
第二天,顾冒收到刘患的求援信。
韩虎知道后大怒,朝顾冒道:
“韦家这是想干什么,说议和的是他们,主动发起战争的又是他们。”
顾冒不语,他在想要不要回援。
他若走了,韩家能挡得住韦家大军吗?他若留下,刘患等人能守住武宪城吗?
韩虎见状,不由担忧道:
“顾兄,你不会是想领兵回援吧?”
“不可以吗?”顾冒反问。
“不可以也没必要。”韩虎劝道:“韦家主力一直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没有机会发兵去助韦煜。”
“这说明韦煜麾下的士卒很大可能是征募没多久的新兵,这种水平的军队想来黄巾军应对不难。”
“你若是因此回去,韦家势必会趁机来攻,届时韩家如何能挡?”
“韩家若是挡不住,黄巾军就得独自应对韦家,想来也撑不住。”
顾冒颔首,理就是这个理,只是……
“事到如今,韩家还打算与韦家议和吗?”
韩虎面露尴尬,他本人是想打的,但议和的消息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盼着早点过太平日子,所以还是得继续议和。
见他有些搞不清状况,顾冒只好换一个问法:“你觉得韦家是真心想议和的吗?”
韩虎闻言瞬间惊醒,郑重地朝顾冒施了一礼:“多谢顾兄提醒,我这就去说服诸将进攻韦家。”
当晚顾冒收到消息,韩虎劝战失败。韩栎认为韦家已经在准备议和条约,北面韦家军的进犯或许是一场误会。
最令顾冒气愤的是,有人竟怀疑这是顾冒不想撤离云门郡而撒的谎。
虽然这种说法当场被韩栎批评,但还是传了出来。
现在顾冒走在韩家的清风大营内,总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
聂鹏受不得这个气,当即提议道:
“大头领要不我们回去吧,这地方待不下去了!”
见段明拿不下萧衍,魏东当即上前去帮忙,两人联手之下,萧衍很快招架不住,高呼:
“快住手,我认输了!”
刘患闻言,当即道:“好了,都住手,听我说。”
魏东和萧衍立刻收手,段明还想再打,却被魏东拦了下来。
“你干嘛?”段明怒喝道。
魏东淡淡回道:“大头领走之前说了,他不在,听刘长史的,你要违背命令吗?”
段明想起顾冒确实说过这话,加上萧衍已经停手,便挥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生闷气。
刘患见状看向萧衍:“萧监军话虽说得不好听,但却是肺腑之言。”
“我相信你是真心想帮我们的,不过你若是以为帮我们一把,我们便会对你效忠,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萧衍闻言却不失落,回道:“刘长史通透,不过话不要说得太满,今后会发生什么还难说得很。”
“所以就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萧监军也要帮我们?”刘患再度问道。
“这是自然,请刘长史下令。”萧衍正色道。
刘患颔首,看向段明:
“段校尉,眼下大敌将至,万事以破敌为先,你也不想等大头领回来却发现云门郡在我们手中丢了吧?”
段明仍旧不爽,但还是回道:“刘长史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刘患点头,随即对众人分析起战事来:“我们虽多了一位凝丹,但敌人仍不可小觑。”
“我认为当务之急还是以守城为主,不可擅自野战。”
萧衍闻言有些失落,看来他的加入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黄巾军依旧选择守势。
他明白刘患这是心有顾虑,不肯将精锐交到他手中所致。
段明和魏东都赞同这个方案,先防守一波,等后续援兵到了再进攻不迟。
另一边,韦煜看着身后的两万大军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不久前,他收到顾冒南下的消息后便开始蠢蠢欲动。
奈何无论是韩贵还是罗飞,都不赞同他发兵。
直到韦懿带着五百精锐赶来,并传达韦一笑的命令,他才得以发两万兵。
“三公子,前面就是云门郡。根据斥候探查,黄巾贼放弃了县城的防守,把兵力集中在郡治武宪城内。”
韦懿的声音传来,韦煜微微颔首,并不意外。
这种情况,他们之前早就讨论过,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不过,当韦煜轻易攻取第一座县城时,他的内心依旧充满成就感。
时间继续向前,就在韦煜到达武宪城的前一夜,黄巾军又迎来一个好消息:苏照也凝丹了。
“老苏,早知道九原是你的机缘之地,当初就该让你去守九原城的。”段明调侃道。
苏照微微一笑,想起那天傍晚他在城头观赏夕阳,一时入迷,等回过神来才发现他已凝丹时的喜悦。
于是他有感而发:“你说的不错。”
段明闻言笑道:“那是自然,想当初大头领问我时,我可是强烈赞同你去代替我的。就冲这,你不得请我喝两杯?”
苏照豪爽地应下:“没问题,等这仗打完就请。”
这时魏东问道:“刘长史,现在我们有四个凝丹了,要不要改变一下作战计划?”
刘患犹豫片刻,回道:“不变。”
众人虽然不解,但无人反对,因为敌人明天就要到了,不是争吵的时候。
另一边,马才再度出使韦家。
韦泽热情地接待了他,待到他寻问起议和条件时,韦泽惭愧道:
“马兄,你说的两郡半家主不接受,他只愿用两郡之地换取云门郡。”
两郡之地正是韩家的底线,所以马才没有犹豫,立即回道:
“两郡就两郡,为了北部三州的和平,我韩家愿意退让。”
韦泽压住上扬的嘴角,说道:
“马兄爽快,我这就去准备韦韩和约,三天后记得带上公章来签字。”
“为何还要等三天,今天不行吗?”马才不解道。
“这是我们家主亲自找卜者算的,我也无权决定。”韦泽回道。
“好吧,我三天后再来。”马才起身离去。
不久后韩栎父子得知此事大为警惕,毕竟三天又三天,很难不让人多想。
可父子两人合计了数个时辰,也没猜出韦家想干什么。
第二天,顾冒收到刘患的求援信。
韩虎知道后大怒,朝顾冒道:
“韦家这是想干什么,说议和的是他们,主动发起战争的又是他们。”
顾冒不语,他在想要不要回援。
他若走了,韩家能挡得住韦家大军吗?他若留下,刘患等人能守住武宪城吗?
韩虎见状,不由担忧道:
“顾兄,你不会是想领兵回援吧?”
“不可以吗?”顾冒反问。
“不可以也没必要。”韩虎劝道:“韦家主力一直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没有机会发兵去助韦煜。”
“这说明韦煜麾下的士卒很大可能是征募没多久的新兵,这种水平的军队想来黄巾军应对不难。”
“你若是因此回去,韦家势必会趁机来攻,届时韩家如何能挡?”
“韩家若是挡不住,黄巾军就得独自应对韦家,想来也撑不住。”
顾冒颔首,理就是这个理,只是……
“事到如今,韩家还打算与韦家议和吗?”
韩虎面露尴尬,他本人是想打的,但议和的消息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盼着早点过太平日子,所以还是得继续议和。
见他有些搞不清状况,顾冒只好换一个问法:“你觉得韦家是真心想议和的吗?”
韩虎闻言瞬间惊醒,郑重地朝顾冒施了一礼:“多谢顾兄提醒,我这就去说服诸将进攻韦家。”
当晚顾冒收到消息,韩虎劝战失败。韩栎认为韦家已经在准备议和条约,北面韦家军的进犯或许是一场误会。
最令顾冒气愤的是,有人竟怀疑这是顾冒不想撤离云门郡而撒的谎。
虽然这种说法当场被韩栎批评,但还是传了出来。
现在顾冒走在韩家的清风大营内,总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
聂鹏受不得这个气,当即提议道:
“大头领要不我们回去吧,这地方待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