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王伦初施离间计-《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

  看着被顾冒砍成两半的窦璘,段明和苏照莫名地感觉畅快。

  “找几个人,把尸体处理掉。”

  顾冒留下这句话,就去监督义军修建营地去了。

  他今夜要睡兵营,不回城。

  次日,顾冒让人请来刘耀武之父刘喜,说是有要事相商。

  待刘喜坐下后,顾冒直言道:

  “我听刘佰将说鹅城的布店都是你家开的。”

  “没错。”刘喜点头,有些拿不准顾冒的想法。

  “我想和刘老板做笔生意,帮我准备两千条黄色头巾,不知道需要多少钱?”

  刘喜心中一动,这个数字已经说明顾冒要干什么。他想起在义军中担任佰将的儿子,当即拍胸脯道:

  “区区两千条黄色头巾,不值什么钱,就当是我送给义军的礼物。”

  顾冒却不接受,反驳道:“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刘老板要是不收钱,我还怎么找你谈下一笔生意?”

  “那就收10两银子。”刘喜略一思考便出了一个友情价。

  “可以。”顾冒当即答应下来,然后叮嘱道:“记得这些头巾的大小、颜色一定要一样。”

  “没问题,我一定给您办妥了。”刘喜热情不减,继续保证。

  顾冒满意地点点头,谈起下一件生意:

  “你找人设计出一套外形简约美观、经济实用的衣物,一共包含上衣、裤子以及鞋子三件东西。”

  “出成品后先交给我看,到时候自少不了你的好处。”

  刘喜闻言真的惊讶了,顾冒这是想啥呢,不仅免费发头巾,还要免费发衣物!

  他打从心里佩服,于是也答应下来。

  十日后,头巾送到,顾冒发现这头巾够宽够长,心中一喜,又有新的想法产生。

  研究好头巾的使用方法后,顾冒将麾下伍佰主和佰将召集在一起。

  “诸位请看。”顾冒高举黄色头巾,“今后但凡我军训练、巡逻、出兵时,皆需佩戴此物。”

  说到这,顾冒唤来胡萝卜,亲自向众人示范。

  众人看了一遍,又相互拿对方实验,待全部学会后才重新站好。

  “此物除了用作头巾,必要时还可以用于止血。”顾冒说着,又给他们演示一番如何用于止血。

  讲完这两件小事后,顾冒便让他们下去准备,因为明天他要亲自去检查。

  若有不戴头巾者,他以及他的直属上司必定受罚。

  与此同时,刘喜设计的整套衣物也送到了。其样式顾冒挺喜欢的,只是有些贵了,要3两银子一整套。

  他现在没有那么多钱花在这上面,只好先搁置,等有钱了再说。

  时间一晃,转眼二十天过去,顾冒成功打通第五条正脉,他在这段时间捣鼓的另一样东西也做好了。

  “仟将,你找我有什么事?”刘耀武抱拳拱手道。

  顾冒笑道:“耀武来了,你且看此弓,我称之为扼龙弓,其中玄妙,你一试便知。”

  刘耀武闻言看向顾冒手上那奇形怪状的弓,果然从未见过,也不知有何妙用。

  自上次夜袭击败虞军后,经过马达的宣传,顾冒身上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刘耀武虽然不太相信那场夜袭之所以胜利是因为顾冒有神女相助,但心中也认定顾冒非常人也。

  故而面对顾冒的邀请,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扼龙弓,在顾冒的指引下拉弓搭箭。

  这一用力,刘耀武就察觉出此弓与其他弓的区别来——拉满它用的力气比别的弓要小。

  没错,扼龙弓这个名字是顾冒瞎起的,它真正的名字是复合弓。

  顾冒原本打算制造五把的,但最终就只有一把成功,其它全报废了。

  刘耀武在一众手下中真气修为最高,又擅长用弓,所以顾冒决定将此弓赠送给他。

  咻!

  刘耀武松开弓弦,箭矢轻松击穿百步外的靶子,射入靶子后面的木柱上。

  “好弓。”刘耀武由衷地赞了一句,兴奋地对顾冒道:

  “有了此弓,再配合我麾下的百人队,我有七成的把握让凝丹高手有来无回。”

  “那若是将我的亲卫交给你指挥?”顾冒问道。

  “那就是九成。”刘耀武斩钉截铁道:“而且我有十成的把握保住仟将的性命。”

  “好,它从今天开始是你的了。”顾冒指着刘耀武手里的扼龙弓道。

  “谢仟将,属下一定不会辱没它。”刘耀武大喜,心中对顾冒的感激之情简直要溢出来。

  “很好,我相信它会在你手中大放异彩的。”顾冒勉励几句,便打发其离开了。

  当晚,有消息传来。

  在并州丁卓即将被韦家剿灭时,冀州零陵郡守刘道荣拥兵三万自立,并派出麾下校尉薛同领三千精兵袭扰韦家后方。

  薛同采用其麾下伍佰主魏东之策,专袭虞军粮道,导致围剿丁卓的虞军陷入断粮之危,不得不先回军对付薛同。

  面对来势汹汹的虞军,魏东再出奇策。他以一千兵为饵,诈败引虞军五千兵追至狭窄的林间山道,再施以火攻。

  虞军大乱,薛同带剩下两千精兵杀出,大败虞军。

  经此一战,魏东之名传遍幽冀并三州,成为公认的善战之将。

  而虞军的战败也让风元山看到机会,他要趁机夺回古化玉安二县。

  顾冒收到消息后并不赞同现在出兵,他认为韦家虽败,但实力尚存,不是义军所能应付的。

  而且此刻跳出来,很容易被当成那只被儆猴的鸡。

  于是他去信一封,劝诫风元山。

  次日,风元山收到信后唤来王伦商议。

  王伦看了以后,笃定道:“大哥,顾冒一定被韦家收买了。”

  “为什么?”风元山问道。

  “因为韦家忙着集中力量对付丁卓,一雪前耻,绝不会浪费三千兵力守两座小县城。”王伦回道:

  “我敢肯定此时古化玉安两县必然兵力空虚,大哥只要派兵前去必能将之夺回。”

  风元山闻言有些迟疑,王伦见状立即发誓:

  “大哥若是不信,我愿领兵五百进攻古化县。若三日之内不能攻下,便请斩我头颅。”

  风元山心中微动,佯怒道:

  “二弟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我兄弟二人情同手足,攻不下城就攻不下城,我如何能要你的头颅?”

  说到这,他又叹息一声:“我之所以重视顾冒的意见,是因为要用到他手下那批兵。”

  “顾冒现在壮得厉害,麾下屯长都是至少通了四条正脉的好手,佰将刘耀武更是步入奇经层次。”

  “他要是不想打,强行发兵也只是浪费时间。”

  “不过二弟你既然有把握只带五百兵就能攻下古化县,那就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