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像个巨大的玻璃蜂巢,嗡嗡作响。刚下过雨的湿润气息夹杂着航油味和人流汗味,汪言拉高了黑色卫衣的领子,帽檐压得很低。
他靠在VIP通道出口不远处的金属栏杆上,目光精准地锁定在刚滑行到位不久的那架国航客机上。今天接人,没带助理,连保镖也远远候在车旁。
刘小丽和刘艺菲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通道尽头。尽管都戴着口罩和墨镜,但那身形气质汪言闭着眼也能认出来。刘小丽一身利落的米色风衣,步履匆匆,显是旅途劳顿;
身边的刘艺菲则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浅蓝牛仔裤,长发随意束在脑后,虽也难掩疲惫,露出的颈侧皮肤在晨光下泛着象牙白的光泽,身姿依旧挺拔轻盈。
“汪言哥!”刘艺菲眼尖,远远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时,脚步就轻快了几分,隔着口罩声音都透着雀跃。
汪言迎上去,自然地先从刘小丽手里接过登机箱和随身包:“阿姨,一路辛苦。”
刘小丽摘下墨镜,揉了揉眉心:“还好,就是台北那几天宣传密度太高,有点累。小言你等久了吧?”
“刚到。”汪言简短回应,目光转向刘艺菲。他抬手很轻地在她头顶揉了下,声音低沉却温和:“累坏了?”指尖触碰到她微微汗湿的鬓角。
“嗯…还好!”刘艺菲努力挺直背,语气尽量轻快,但身体还是诚实地悄悄往汪言身边贴了贴,汲取他身上熟悉的暖意和安全感,“就是有点困…在飞机上没睡踏实。”
汪言没说什么,只用另一只手极其自然地环过她的肩膀,虚虚地揽着:“先回家。”
一行人快速穿过喧嚣的人群走向停车场。黑色的奔驰保姆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主路,汇入繁忙的车流。车内冷气开得足,隔绝了外界的躁动。
“妈,待会儿到家你先好好睡一觉。”刘艺菲在座位上放松下来,靠着车窗。
“知道,你也别硬扛,下周就要进组拍《眼睛》最后几场重头戏了。”刘小丽闭着眼靠在椅背上。
汪言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母女俩:“你们这两天就在家休整,什么都别想。阿姨,台湾那边后续如果有媒体追问,统一口径‘私人行程,不谈合作’就行,公司宣传会处理。”
“放心,我知道轻重。”刘小丽应道,她明白汪言指的是在台北怼无语森和李铵的风波。
保姆车稳稳驶入帽儿胡同。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静静矗立,院门口那两株石榴树在雨后显得格外青翠欲滴。汪言帮忙把行李拎进院子,没多做停留。
“好好睡。”汪言站在刘艺菲房门口,看着她换上舒适的睡裙,眼底的青色遮不住。
“知道啦,唠叨。”刘艺菲嗔怪道,走上前,很自然地踮起脚尖。汪言微微俯身,一个轻柔短暂的吻落在她额头,带着抚慰的意味。“醒了给我发消息。”他低声说。
“嗯。”刘艺菲脸颊微红,点点头。
汪言没再停留,转身大步离开院子。车门关上,引擎发动,车子驶向水晶影业。后座上的汪言脸上温和褪去,恢复了惯常的沉静。他拿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刘源,剧本准备好了吗?带到楼下大堂等我。”
半小时后,水晶影业总部大楼。 汪言在楼下接到了文学策划部总监刘源。刘源是个四十出头、看着就很斯文的男人,鼻梁上架着厚厚眼镜,此刻手里紧紧抱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夹。
“汪董!”刘源一见汪言下车,立刻迎上来。
“上车说。”汪言没多话,直接拉开副驾驶的门。司机识趣地升起了后座与前排之间的隔音挡板。
车内空间安静下来。汪言没看刘源,视线望着前方挡风玻璃外流动的街景:“东西呢?”
“在这里,汪董。”刘源赶紧把黑色公文夹打开,里面躺着两份印刷装订好的剧本文件,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
第一份剧本标题:《爱·人间》。第二份剧本标题:《风声》。
“《爱·人间》按您的要求,在保留核心‘爱与尊严困境’的前提下,已完整本土化改编,背景设定在90年代末至2006年的北京老四合院,主角是京剧团退休夫妇。”
刘源快速汇报,“《风声》剧本则完全基于汪董您的创意和构思,由麦家老师与编剧团队一起优化创作完成。”
汪言拿起《爱·人间》剧本,并没有翻开细看,手指在烫金的标题上摩挲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原始面貌在他脑海中无比清晰——前世2012年横扫欧洲各大电影节的艺术电影神作,金棕榈、金球最佳外语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三连冠。
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份对生命尊严与情感困境的极致探讨……如今,他要它提前出世,并且打上中国的烙印。
不是为了复制,而是为了创造,在华夏的土壤里开出相似却截然不同的花。而它的对手,就是李铵那部披着情色外衣、内里充满争议、即将在明年威尼斯登顶的《色·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风声》则是另一把利器。一部节奏紧张、氛围压抑、歌颂地下工作者忠诚与牺牲的主旋律谍战片。它的作用更直接——在票房市场上狙击《色·戒》。
同样是抗战背景,一个正面刚烈,一个暧昧阴郁;一个歌颂真正的中国女性力量,一个……汪言嘴角勾起一丝冷嘲的弧度。
“审核流程要快。”汪言把剧本放回公文夹,“动用加急通道,确保一周内拿到总局批号。”
“明白!我已经和总局剧本规划处的李处长通过气,他也表示这类题材只要立意积极,过审会优先考虑。”刘源连忙点头。
汪言嗯了一声:“剧本你带回去备份存档。原件给我。”
刘源把公文夹郑重地交到汪言手上。车子这时也刚好停下,外面正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标志性大门。刘源先行下车离开。
汪言拿起装着《爱·人间》剧本的文件袋,独自下车,走进了这座中国电影艺术的最高学府。下午的阳光穿过高大的梧桐树,在红墙碧瓦上投下斑驳光影。他轻车熟路地绕过教学楼群,走向导演系那座略显陈旧的小楼。
田庄庄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汪言敲了敲,推门进去。午后的阳光从老式木窗格斜射进来,照亮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尘埃。
田庄庄正戴着老花镜看一本电影理论书,桌边烟灰缸里几个烟蒂还在冒着最后一丝青烟。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抬头看见汪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汪导?稀客啊,快请坐!”田庄庄起身,动作带着老派文人的温和客气。他是第五代导演中的翘楚,成名作《盗马贼》、《蓝风筝》奠定了其厚重、冷峻、关注人文关怀的作者导演地位,
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只是1992年被禁导10年,开始转向教学,拍片就很少了。
“田老师,打扰您休息了。”汪言坐下。
“客气了,我这儿什么时候都方便。”田庄庄摘下眼镜,搓了搓略有血丝的眼睛。他给汪言倒了杯白开水,“喝水吗?我这儿没好茶。”
“不用麻烦了。”汪言笑笑,直接切入主题,“田老师,我这有部片子的剧本,觉得特别适合您出手。”他将《爱·人间》的文件袋放在田庄庄桌前那本厚厚书上。
“哦?”田庄庄眉头一挑,显然来了兴趣。汪言如今在圈内的地位和眼光是公认的,能让他亲自送上门、还指定导演的剧本,绝非凡品。他拿起文件袋,抽出了剧本。
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间或有楼下不知哪个系学生练声的短暂高音。窗外的蝉鸣仿佛也识趣地安静了一些。田庄庄一开始看,速度还算正常。
渐渐地,他翻页的速度慢了下来。烟灰缸里那半截早就熄灭的烟他忘了扔,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他的表情从平静变得专注,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看到某个段落时,他甚至不由自主地拿起旁边的红笔在空白处做了个标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汪言没催促,只是静静看着窗外梧桐树的影子在办公室地面缓慢移动。他能感受到田庄庄身上那股沉寂已久的、属于创作的能量正在悄然复苏。
终于,田庄庄合上剧本的最后一页,长长地、深不见底地吁了一口气。他把剧本轻轻放在桌上,双手交握在身前,沉默着。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两人细微的呼吸声。
良久,田庄庄才抬头,眼神复杂地看向汪言,里面有惊叹,有疑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战栗般的激动。他开口,声音竟有些沙哑:“你…你哪儿搞来的本子?”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或者说…你脑子里,怎么会装着这样一个故事?”
汪言平静地迎上他的目光:“灵感来源复杂,但核心是我想看到的‘中国人的爱与尊严’。田老师,您看这个故事,有没有兴趣?”
田庄庄没直接回答,手指在剧本封面上重重地点了两下:“好。太好了。故事好,结构好,人物…绝了!陈树棠和林瑞芳…尤其是林瑞芳,这个角色…”他再次摇头,似乎在消化那种震撼,“这种题材,这种深度和艺术探索…你确定找我拍?”
“放眼国内,除了您,我想不出第二个人能把这种克制到极致的、内里却如同火山熔浆的‘中国式情感’拍出味道。”汪言语气笃定。
这话像是一把钥匙,拧动了田庄庄心底某个锈死的阀门。多年未碰导筒的渴望,对这个剧本强烈的艺术共鸣,以及汪言这份毫不掩饰的信任和评价…交织在一起。他眼神里的光芒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属于创作者的火焰。
“……我拍!这活儿我接了!”田庄庄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久违的激昂,“不过,汪言,咱得先讲好!这片子的艺术表达上,你不能干涉我!”这是导演的核心诉求。
“当然。”汪言痛快点头,“我只负责提供剧本和支持。具体怎么拍,演员表演的方向把控,所有艺术创作环节,您说了算。我只要两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说。”
“第一,除了男女主角,其他所有演员人选,包括选角方向,您有绝对的、最终的决定权。第二,时间紧迫,电影必须在2007年7月,最迟7月底完成所有制作,包括后期。”
田庄庄皱起眉思索:“明年7月…那就是差不多一年时间。周期不短,但也不宽裕…可以!挤一挤能做到!为什么这么赶?”
汪言笑了笑,说道:“我们要赶明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另外,您不想知道我看好的男女主角是谁吗?”现在威尼斯电影节还没有宣布评委会主席是谁,除了汪言这个重生者外没人知道明年张艺谋会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谁?”田庄庄立马来了精神。
“陈树棠——游本昌老师。”
“谁?!”田庄庄以为自己听错了,猛地站起身,“游老爷子?演济公那位?”他随即狠狠一拍大腿,“哎呀!妙!绝妙!这人物就得找这种骨子里透着韧劲儿又有点老派执拗的老戏骨!他今年…我记得得有快八十了吧?精气神还在吗?”
“游老爷子身体硬朗着呢,心气儿比年轻人还足。他最近还跟我说,想演个有挑战性的、不一样的角色。”汪言解释。
他想起前两天打电话去试探口风时,老爷子那带着浓厚上海口音却中气十足的“演!这么好的本子为啥不演!只要导演好,没问题!”的热情。这份热忱令人动容。
“好!好!有他在,这陈树棠就立住一半了!”田庄庄兴奋地来回踱步,“那女一号呢?林瑞芳找谁?这角色可太吃人了!
得有大青衣的韧,有老艺术家的静,还要有那种被病痛一点点吞噬的无助和绝望里的光…”他看向汪言,眼神充满期待和一丝紧张,很怕听到个不对味的名字。
汪言缓缓吐出两个字:“于蓝老师。”
房间里瞬间落针可闻。田庄庄的脚步顿在原地,张着嘴,愣愣地看着汪言,仿佛被施了定身咒。足足过了十几秒,他才猛地倒吸一口凉气,眼眶竟瞬间有些发红。
“……你…你要找我…我妈来演这个?”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于蓝老师,田庄庄的母亲,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人物,塑造过无数经典女性角色,《烈火中永生》中的江雪琴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她已年过八旬,息影多年,安度晚年。
“是。”汪言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只有于蓝老师身上那种经历岁月沉淀的、根植于骨子里的优雅、坚韧和力量感,才能完美诠释林瑞芳这个角色。
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更是您母亲。我相信,有您的执导,加上她的演绎,这部电影会…无与伦比。”
“我妈年纪大了…”田庄庄的声音有些干涩,既心动又担忧,“身体…”
“剧本您也看了,林瑞芳这个角色很多戏份就是在床上、椅上完成的,不会让她过度消耗体力。”汪言早已深思熟虑,
“关键是那份神采和气度,非于蓝老师莫属。我们可以提前请专业的医护团队全程陪护,确保拍摄节奏和于蓝老师的休息。只要她老人家愿意试一下…”
田庄庄站在原地,眼神剧烈地挣扎、思考。最终,那份被剧本点燃的创作激情和对于蓝母亲演技的理解与信心占了上风。他一咬牙:“行!我回去跟我妈说!只要她点头,这角色就是她的了!我亲自去求她!”
他看向汪言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感激,有震撼,也有一种被完全理解的知己感。这个年轻人,竟然如此了解他,了解他的母亲,也如此了解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中国电影。
事情敲定,汪言准备告辞。走到门口,田庄庄忍不住问了一句,带着些许唏嘘和不解:“汪言啊,这么好的故事,这么有深度的片子,你自己为啥不拍?你拍不也手拿把攥?干嘛便宜我这老头子?”
汪言站在门框光影里,回头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真实:“手上项目堆成山。《带上她的眼睛》得看着,《加勒比海盗3》9月还有部分场景要拍,年底要开始筹备全球宣发,还有我们水晶自己的特效基地建设…
明年《蝙蝠侠2:黑暗骑士》也得提前准备。档期排到脚后跟了。这么好的本子,放着可惜,交给您这样懂它的人拍出来,比我拍更好。”
田庄庄看着他年轻却沉稳的脸庞,理解地点点头:“你这肩膀上的担子…唉,行!你放心!这部片子在我这,砸锅卖铁也给你拍好!”
汪言离开北电大楼,回到车上。时间指向下午四点多。《爱·人间》这枚瞄准威尼斯电影节、意图狙击李铵《色·戒》的金狮大奖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该是第二击。
车子驶向京郊一间不太起眼的工作室。这里是高群舒导演和他的团队经常扎堆的地方。高导今年刚完成一部重要作品《东京审判》,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忆犹新,创作热情正浓。
汪言直接敲开了高群舒的门。房间里烟雾缭绕,墙上贴着几张电影海报,桌上是摊开的文件和几桶吃完的方便面盒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群舒本人则头发略显乱糟糟的,穿着件磨旧的皮夹克,正坐在电脑前看素材。他抬头看见汪言,颇感意外:“哟!汪导!什么风把您吹到我这破庙来了?”
“高导,您这儿可不是破庙,是出精品的窑。”汪言也不客气,随手拉了张椅子坐下,开门见山,“我这儿有部本子,特刺激,讲抗日时期地下斗争的。我觉得您拍最合适。”
“哦?拿来看看!”高群舒来了兴趣。他现在对这类题材有瘾。
汪言从包里拿出《风声》的剧本递过去。“《风声》?”高导拿起剧本,封面上两个苍劲的大字显得杀气腾腾。他翻了开头几页简介和人物小传,眼睛就亮了起来。
“密室?推理?抓内鬼?酷刑?拷问人性?这设定带劲!麦家写的?”他没具体接触过,但麦家的名声有所耳闻。
“核心故事是我提供的,剧本由麦家和编剧团队重新打磨过。怎么样?”汪言问。
高群舒没说话,直接埋头翻看起来。这次他看得更快,手指飞快地翻动着纸页,偶尔停下来回翻几页琢磨一下。
他的表情随着剧情起伏变化,时而凝重紧锁眉头,时而眼中爆出一丝凶光。当看到剧本中那几场极其关键的拷问戏和主角在高压下的挣扎时,他甚至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嘴里小声骂了一句:“我操…够狠也够绝!”
二十分钟后,他放下剧本,脸上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那是创作者看到好胚子的本能。“好本子!真他么是好本子!够硬!够狠!够憋屈也够解气!这片子拍好了,绝对炸!你想怎么弄?”
“拍成主旋律商业大片。”汪言言简意赅,“悬疑气氛要拉满,节奏要快,拷问戏份要真实到残酷,最后的牺牲要壮烈到观众心里憋着一股火。预算你提,实景还原,演员往顶级找。”
“女主我看中了周迅,她会演,能撑住。剩下的角色你定,但必须找有实力的,宁缺毋滥。上映时间定在2007年11月档期。”他给出了明确的底线。
“11月?行!”高群舒在心里快速盘算。一年零四个月,从筹拍、建组、选角、搭景、打磨剧本细节、拍摄、后期…时间确实紧张,但并非不可能。
“周迅演顾晓梦?有谱!这小丫头片子身上有股劲!成!交给我了!”他一拍桌子,“这片子,干了!”
“行。合同细节我让法务联系你团队。动作要快。”汪言站起身,与高群舒用力一握手。
夕阳的金红色光线透过工作室的旧窗户,在两人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风声》这枚准备在票房和口碑上对撞《色·戒》的炸弹,也已就位。
告别高导,汪言坐进车里,刚让司机发动车子,手机就响了。显示是韩三坪。
“喂,韩董。”汪言接起。
电话那头传来韩三坪标志性的洪亮笑声,带着明显的促狭:“哈哈哈!汪言!你小子够狠的啊!报仇不过夜啊!刚给我塞了个《风声》的剧本过审,我一看内容,好家伙!
直接冲李铵那部明年要上的片子去的吧?要跟我讲抗日时期真正的女性是怎么样的?我说你这一招,可有点‘以主旋律压文艺片’的嫌疑啊?是不是忒欺负人了点?哈哈哈!”
汪言听着电话里爽朗的笑声,目光投向车窗外被暮色染成金红色的城市剪影,嘴角也挂着一丝玩味的浅笑。他声音平静,却同样带着锋芒: “韩董,这叫什么欺负人?这是‘以正视听’。
李导当然可以拍他想拍的题材。同样的,咱们也能拍咱们认为的、属于那段岁月的、真实的中国女人的故事。至于观众最终选择看谁讲的故事…”
汪言微微停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力量: “那当然是用脚投票,走进电影院,用票房见真章。” 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韩三坪耳朵里,像是在预告一场即将上演的票房战役。
电话那头韩三坪沉默了几秒,才感叹道:“你小子……行!有你的!不过,你这《风声》是冲着《色戒》去的,那《爱·人间》呢?那文艺片,你送审那么急干嘛?”
汪言没直接回答,只是笑了笑:“韩董,好饭不怕晚,您到时候就知道了。先不说了,我这儿还有点事。”
车窗外的霓虹亮了起来,勾勒出都市的轮廓。汪言的目光转向车窗外流逝的街景,心里默默加了一句:‘至于威尼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两套剧本,两位导演,一场针对奖项与票房的双线战役,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夏日午后,已经悄然布局完成。他闭上眼,靠在椅背上休息。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运转。
他靠在VIP通道出口不远处的金属栏杆上,目光精准地锁定在刚滑行到位不久的那架国航客机上。今天接人,没带助理,连保镖也远远候在车旁。
刘小丽和刘艺菲的身影终于出现在通道尽头。尽管都戴着口罩和墨镜,但那身形气质汪言闭着眼也能认出来。刘小丽一身利落的米色风衣,步履匆匆,显是旅途劳顿;
身边的刘艺菲则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浅蓝牛仔裤,长发随意束在脑后,虽也难掩疲惫,露出的颈侧皮肤在晨光下泛着象牙白的光泽,身姿依旧挺拔轻盈。
“汪言哥!”刘艺菲眼尖,远远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时,脚步就轻快了几分,隔着口罩声音都透着雀跃。
汪言迎上去,自然地先从刘小丽手里接过登机箱和随身包:“阿姨,一路辛苦。”
刘小丽摘下墨镜,揉了揉眉心:“还好,就是台北那几天宣传密度太高,有点累。小言你等久了吧?”
“刚到。”汪言简短回应,目光转向刘艺菲。他抬手很轻地在她头顶揉了下,声音低沉却温和:“累坏了?”指尖触碰到她微微汗湿的鬓角。
“嗯…还好!”刘艺菲努力挺直背,语气尽量轻快,但身体还是诚实地悄悄往汪言身边贴了贴,汲取他身上熟悉的暖意和安全感,“就是有点困…在飞机上没睡踏实。”
汪言没说什么,只用另一只手极其自然地环过她的肩膀,虚虚地揽着:“先回家。”
一行人快速穿过喧嚣的人群走向停车场。黑色的奔驰保姆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主路,汇入繁忙的车流。车内冷气开得足,隔绝了外界的躁动。
“妈,待会儿到家你先好好睡一觉。”刘艺菲在座位上放松下来,靠着车窗。
“知道,你也别硬扛,下周就要进组拍《眼睛》最后几场重头戏了。”刘小丽闭着眼靠在椅背上。
汪言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母女俩:“你们这两天就在家休整,什么都别想。阿姨,台湾那边后续如果有媒体追问,统一口径‘私人行程,不谈合作’就行,公司宣传会处理。”
“放心,我知道轻重。”刘小丽应道,她明白汪言指的是在台北怼无语森和李铵的风波。
保姆车稳稳驶入帽儿胡同。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静静矗立,院门口那两株石榴树在雨后显得格外青翠欲滴。汪言帮忙把行李拎进院子,没多做停留。
“好好睡。”汪言站在刘艺菲房门口,看着她换上舒适的睡裙,眼底的青色遮不住。
“知道啦,唠叨。”刘艺菲嗔怪道,走上前,很自然地踮起脚尖。汪言微微俯身,一个轻柔短暂的吻落在她额头,带着抚慰的意味。“醒了给我发消息。”他低声说。
“嗯。”刘艺菲脸颊微红,点点头。
汪言没再停留,转身大步离开院子。车门关上,引擎发动,车子驶向水晶影业。后座上的汪言脸上温和褪去,恢复了惯常的沉静。他拿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刘源,剧本准备好了吗?带到楼下大堂等我。”
半小时后,水晶影业总部大楼。 汪言在楼下接到了文学策划部总监刘源。刘源是个四十出头、看着就很斯文的男人,鼻梁上架着厚厚眼镜,此刻手里紧紧抱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夹。
“汪董!”刘源一见汪言下车,立刻迎上来。
“上车说。”汪言没多话,直接拉开副驾驶的门。司机识趣地升起了后座与前排之间的隔音挡板。
车内空间安静下来。汪言没看刘源,视线望着前方挡风玻璃外流动的街景:“东西呢?”
“在这里,汪董。”刘源赶紧把黑色公文夹打开,里面躺着两份印刷装订好的剧本文件,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
第一份剧本标题:《爱·人间》。第二份剧本标题:《风声》。
“《爱·人间》按您的要求,在保留核心‘爱与尊严困境’的前提下,已完整本土化改编,背景设定在90年代末至2006年的北京老四合院,主角是京剧团退休夫妇。”
刘源快速汇报,“《风声》剧本则完全基于汪董您的创意和构思,由麦家老师与编剧团队一起优化创作完成。”
汪言拿起《爱·人间》剧本,并没有翻开细看,手指在烫金的标题上摩挲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原始面貌在他脑海中无比清晰——前世2012年横扫欧洲各大电影节的艺术电影神作,金棕榈、金球最佳外语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三连冠。
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份对生命尊严与情感困境的极致探讨……如今,他要它提前出世,并且打上中国的烙印。
不是为了复制,而是为了创造,在华夏的土壤里开出相似却截然不同的花。而它的对手,就是李铵那部披着情色外衣、内里充满争议、即将在明年威尼斯登顶的《色·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风声》则是另一把利器。一部节奏紧张、氛围压抑、歌颂地下工作者忠诚与牺牲的主旋律谍战片。它的作用更直接——在票房市场上狙击《色·戒》。
同样是抗战背景,一个正面刚烈,一个暧昧阴郁;一个歌颂真正的中国女性力量,一个……汪言嘴角勾起一丝冷嘲的弧度。
“审核流程要快。”汪言把剧本放回公文夹,“动用加急通道,确保一周内拿到总局批号。”
“明白!我已经和总局剧本规划处的李处长通过气,他也表示这类题材只要立意积极,过审会优先考虑。”刘源连忙点头。
汪言嗯了一声:“剧本你带回去备份存档。原件给我。”
刘源把公文夹郑重地交到汪言手上。车子这时也刚好停下,外面正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标志性大门。刘源先行下车离开。
汪言拿起装着《爱·人间》剧本的文件袋,独自下车,走进了这座中国电影艺术的最高学府。下午的阳光穿过高大的梧桐树,在红墙碧瓦上投下斑驳光影。他轻车熟路地绕过教学楼群,走向导演系那座略显陈旧的小楼。
田庄庄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汪言敲了敲,推门进去。午后的阳光从老式木窗格斜射进来,照亮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尘埃。
田庄庄正戴着老花镜看一本电影理论书,桌边烟灰缸里几个烟蒂还在冒着最后一丝青烟。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抬头看见汪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汪导?稀客啊,快请坐!”田庄庄起身,动作带着老派文人的温和客气。他是第五代导演中的翘楚,成名作《盗马贼》、《蓝风筝》奠定了其厚重、冷峻、关注人文关怀的作者导演地位,
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只是1992年被禁导10年,开始转向教学,拍片就很少了。
“田老师,打扰您休息了。”汪言坐下。
“客气了,我这儿什么时候都方便。”田庄庄摘下眼镜,搓了搓略有血丝的眼睛。他给汪言倒了杯白开水,“喝水吗?我这儿没好茶。”
“不用麻烦了。”汪言笑笑,直接切入主题,“田老师,我这有部片子的剧本,觉得特别适合您出手。”他将《爱·人间》的文件袋放在田庄庄桌前那本厚厚书上。
“哦?”田庄庄眉头一挑,显然来了兴趣。汪言如今在圈内的地位和眼光是公认的,能让他亲自送上门、还指定导演的剧本,绝非凡品。他拿起文件袋,抽出了剧本。
办公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间或有楼下不知哪个系学生练声的短暂高音。窗外的蝉鸣仿佛也识趣地安静了一些。田庄庄一开始看,速度还算正常。
渐渐地,他翻页的速度慢了下来。烟灰缸里那半截早就熄灭的烟他忘了扔,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他的表情从平静变得专注,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看到某个段落时,他甚至不由自主地拿起旁边的红笔在空白处做了个标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汪言没催促,只是静静看着窗外梧桐树的影子在办公室地面缓慢移动。他能感受到田庄庄身上那股沉寂已久的、属于创作的能量正在悄然复苏。
终于,田庄庄合上剧本的最后一页,长长地、深不见底地吁了一口气。他把剧本轻轻放在桌上,双手交握在身前,沉默着。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两人细微的呼吸声。
良久,田庄庄才抬头,眼神复杂地看向汪言,里面有惊叹,有疑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战栗般的激动。他开口,声音竟有些沙哑:“你…你哪儿搞来的本子?”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或者说…你脑子里,怎么会装着这样一个故事?”
汪言平静地迎上他的目光:“灵感来源复杂,但核心是我想看到的‘中国人的爱与尊严’。田老师,您看这个故事,有没有兴趣?”
田庄庄没直接回答,手指在剧本封面上重重地点了两下:“好。太好了。故事好,结构好,人物…绝了!陈树棠和林瑞芳…尤其是林瑞芳,这个角色…”他再次摇头,似乎在消化那种震撼,“这种题材,这种深度和艺术探索…你确定找我拍?”
“放眼国内,除了您,我想不出第二个人能把这种克制到极致的、内里却如同火山熔浆的‘中国式情感’拍出味道。”汪言语气笃定。
这话像是一把钥匙,拧动了田庄庄心底某个锈死的阀门。多年未碰导筒的渴望,对这个剧本强烈的艺术共鸣,以及汪言这份毫不掩饰的信任和评价…交织在一起。他眼神里的光芒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属于创作者的火焰。
“……我拍!这活儿我接了!”田庄庄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久违的激昂,“不过,汪言,咱得先讲好!这片子的艺术表达上,你不能干涉我!”这是导演的核心诉求。
“当然。”汪言痛快点头,“我只负责提供剧本和支持。具体怎么拍,演员表演的方向把控,所有艺术创作环节,您说了算。我只要两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说。”
“第一,除了男女主角,其他所有演员人选,包括选角方向,您有绝对的、最终的决定权。第二,时间紧迫,电影必须在2007年7月,最迟7月底完成所有制作,包括后期。”
田庄庄皱起眉思索:“明年7月…那就是差不多一年时间。周期不短,但也不宽裕…可以!挤一挤能做到!为什么这么赶?”
汪言笑了笑,说道:“我们要赶明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另外,您不想知道我看好的男女主角是谁吗?”现在威尼斯电影节还没有宣布评委会主席是谁,除了汪言这个重生者外没人知道明年张艺谋会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谁?”田庄庄立马来了精神。
“陈树棠——游本昌老师。”
“谁?!”田庄庄以为自己听错了,猛地站起身,“游老爷子?演济公那位?”他随即狠狠一拍大腿,“哎呀!妙!绝妙!这人物就得找这种骨子里透着韧劲儿又有点老派执拗的老戏骨!他今年…我记得得有快八十了吧?精气神还在吗?”
“游老爷子身体硬朗着呢,心气儿比年轻人还足。他最近还跟我说,想演个有挑战性的、不一样的角色。”汪言解释。
他想起前两天打电话去试探口风时,老爷子那带着浓厚上海口音却中气十足的“演!这么好的本子为啥不演!只要导演好,没问题!”的热情。这份热忱令人动容。
“好!好!有他在,这陈树棠就立住一半了!”田庄庄兴奋地来回踱步,“那女一号呢?林瑞芳找谁?这角色可太吃人了!
得有大青衣的韧,有老艺术家的静,还要有那种被病痛一点点吞噬的无助和绝望里的光…”他看向汪言,眼神充满期待和一丝紧张,很怕听到个不对味的名字。
汪言缓缓吐出两个字:“于蓝老师。”
房间里瞬间落针可闻。田庄庄的脚步顿在原地,张着嘴,愣愣地看着汪言,仿佛被施了定身咒。足足过了十几秒,他才猛地倒吸一口凉气,眼眶竟瞬间有些发红。
“……你…你要找我…我妈来演这个?”他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于蓝老师,田庄庄的母亲,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人物,塑造过无数经典女性角色,《烈火中永生》中的江雪琴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她已年过八旬,息影多年,安度晚年。
“是。”汪言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只有于蓝老师身上那种经历岁月沉淀的、根植于骨子里的优雅、坚韧和力量感,才能完美诠释林瑞芳这个角色。
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更是您母亲。我相信,有您的执导,加上她的演绎,这部电影会…无与伦比。”
“我妈年纪大了…”田庄庄的声音有些干涩,既心动又担忧,“身体…”
“剧本您也看了,林瑞芳这个角色很多戏份就是在床上、椅上完成的,不会让她过度消耗体力。”汪言早已深思熟虑,
“关键是那份神采和气度,非于蓝老师莫属。我们可以提前请专业的医护团队全程陪护,确保拍摄节奏和于蓝老师的休息。只要她老人家愿意试一下…”
田庄庄站在原地,眼神剧烈地挣扎、思考。最终,那份被剧本点燃的创作激情和对于蓝母亲演技的理解与信心占了上风。他一咬牙:“行!我回去跟我妈说!只要她点头,这角色就是她的了!我亲自去求她!”
他看向汪言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感激,有震撼,也有一种被完全理解的知己感。这个年轻人,竟然如此了解他,了解他的母亲,也如此了解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中国电影。
事情敲定,汪言准备告辞。走到门口,田庄庄忍不住问了一句,带着些许唏嘘和不解:“汪言啊,这么好的故事,这么有深度的片子,你自己为啥不拍?你拍不也手拿把攥?干嘛便宜我这老头子?”
汪言站在门框光影里,回头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真实:“手上项目堆成山。《带上她的眼睛》得看着,《加勒比海盗3》9月还有部分场景要拍,年底要开始筹备全球宣发,还有我们水晶自己的特效基地建设…
明年《蝙蝠侠2:黑暗骑士》也得提前准备。档期排到脚后跟了。这么好的本子,放着可惜,交给您这样懂它的人拍出来,比我拍更好。”
田庄庄看着他年轻却沉稳的脸庞,理解地点点头:“你这肩膀上的担子…唉,行!你放心!这部片子在我这,砸锅卖铁也给你拍好!”
汪言离开北电大楼,回到车上。时间指向下午四点多。《爱·人间》这枚瞄准威尼斯电影节、意图狙击李铵《色·戒》的金狮大奖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该是第二击。
车子驶向京郊一间不太起眼的工作室。这里是高群舒导演和他的团队经常扎堆的地方。高导今年刚完成一部重要作品《东京审判》,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忆犹新,创作热情正浓。
汪言直接敲开了高群舒的门。房间里烟雾缭绕,墙上贴着几张电影海报,桌上是摊开的文件和几桶吃完的方便面盒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群舒本人则头发略显乱糟糟的,穿着件磨旧的皮夹克,正坐在电脑前看素材。他抬头看见汪言,颇感意外:“哟!汪导!什么风把您吹到我这破庙来了?”
“高导,您这儿可不是破庙,是出精品的窑。”汪言也不客气,随手拉了张椅子坐下,开门见山,“我这儿有部本子,特刺激,讲抗日时期地下斗争的。我觉得您拍最合适。”
“哦?拿来看看!”高群舒来了兴趣。他现在对这类题材有瘾。
汪言从包里拿出《风声》的剧本递过去。“《风声》?”高导拿起剧本,封面上两个苍劲的大字显得杀气腾腾。他翻了开头几页简介和人物小传,眼睛就亮了起来。
“密室?推理?抓内鬼?酷刑?拷问人性?这设定带劲!麦家写的?”他没具体接触过,但麦家的名声有所耳闻。
“核心故事是我提供的,剧本由麦家和编剧团队重新打磨过。怎么样?”汪言问。
高群舒没说话,直接埋头翻看起来。这次他看得更快,手指飞快地翻动着纸页,偶尔停下来回翻几页琢磨一下。
他的表情随着剧情起伏变化,时而凝重紧锁眉头,时而眼中爆出一丝凶光。当看到剧本中那几场极其关键的拷问戏和主角在高压下的挣扎时,他甚至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嘴里小声骂了一句:“我操…够狠也够绝!”
二十分钟后,他放下剧本,脸上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那是创作者看到好胚子的本能。“好本子!真他么是好本子!够硬!够狠!够憋屈也够解气!这片子拍好了,绝对炸!你想怎么弄?”
“拍成主旋律商业大片。”汪言言简意赅,“悬疑气氛要拉满,节奏要快,拷问戏份要真实到残酷,最后的牺牲要壮烈到观众心里憋着一股火。预算你提,实景还原,演员往顶级找。”
“女主我看中了周迅,她会演,能撑住。剩下的角色你定,但必须找有实力的,宁缺毋滥。上映时间定在2007年11月档期。”他给出了明确的底线。
“11月?行!”高群舒在心里快速盘算。一年零四个月,从筹拍、建组、选角、搭景、打磨剧本细节、拍摄、后期…时间确实紧张,但并非不可能。
“周迅演顾晓梦?有谱!这小丫头片子身上有股劲!成!交给我了!”他一拍桌子,“这片子,干了!”
“行。合同细节我让法务联系你团队。动作要快。”汪言站起身,与高群舒用力一握手。
夕阳的金红色光线透过工作室的旧窗户,在两人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风声》这枚准备在票房和口碑上对撞《色·戒》的炸弹,也已就位。
告别高导,汪言坐进车里,刚让司机发动车子,手机就响了。显示是韩三坪。
“喂,韩董。”汪言接起。
电话那头传来韩三坪标志性的洪亮笑声,带着明显的促狭:“哈哈哈!汪言!你小子够狠的啊!报仇不过夜啊!刚给我塞了个《风声》的剧本过审,我一看内容,好家伙!
直接冲李铵那部明年要上的片子去的吧?要跟我讲抗日时期真正的女性是怎么样的?我说你这一招,可有点‘以主旋律压文艺片’的嫌疑啊?是不是忒欺负人了点?哈哈哈!”
汪言听着电话里爽朗的笑声,目光投向车窗外被暮色染成金红色的城市剪影,嘴角也挂着一丝玩味的浅笑。他声音平静,却同样带着锋芒: “韩董,这叫什么欺负人?这是‘以正视听’。
李导当然可以拍他想拍的题材。同样的,咱们也能拍咱们认为的、属于那段岁月的、真实的中国女人的故事。至于观众最终选择看谁讲的故事…”
汪言微微停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力量: “那当然是用脚投票,走进电影院,用票房见真章。” 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韩三坪耳朵里,像是在预告一场即将上演的票房战役。
电话那头韩三坪沉默了几秒,才感叹道:“你小子……行!有你的!不过,你这《风声》是冲着《色戒》去的,那《爱·人间》呢?那文艺片,你送审那么急干嘛?”
汪言没直接回答,只是笑了笑:“韩董,好饭不怕晚,您到时候就知道了。先不说了,我这儿还有点事。”
车窗外的霓虹亮了起来,勾勒出都市的轮廓。汪言的目光转向车窗外流逝的街景,心里默默加了一句:‘至于威尼斯?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
两套剧本,两位导演,一场针对奖项与票房的双线战役,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夏日午后,已经悄然布局完成。他闭上眼,靠在椅背上休息。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