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老缅的选择-《民国:我有个游戏系统》

  在昆明的翠湖山庄,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部内,气氛异常凝重。

  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迟迟未能制定出来,这让史迪威将军怒不可遏,他的咆哮声响彻整个司令部。

  原来,英伦政府对光复缅甸的热情已经大不如前。他们将三十多万的英印军调往欧洲本土,准备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这一决定,无疑给史迪威将军的作战计划,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更让史迪威将军气愤的是,金陵国府答应给他的十万驻印军队,竟然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当这些士兵光着膀子、赤着脚,只穿着一条裤衩在英帕尔机场,排队走下运输机时。

  史迪威将军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些人根本不是真正的士兵,而是一群从未经过训练的农夫。

  面对这样一群毫无纪律性,以没战斗力的“士兵”,史迪威将军感到无比的无奈和失望。

  要想让他们从简单的口令学起,到能够令行禁止,并拥有一定的战斗力,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而此时的英属印度殖民政府,也已经彻底摆烂。他们以手里兵力不足为借口,拒绝再次出兵缅甸,这使得史迪威将军的作战计划变得更加艰难。

  然而,小鬼子在英帕尔战役中的惨败,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阴影,让他们也对再次主动发起进攻心生畏惧。

  这场惨痛的失败,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冒险,生怕再次重蹈覆辙。

  于是,他们只是希望将龙国远征军困守在缅北地区,来维持现状。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安心地继续疯狂掠夺,中南半岛地区的各种资源,以满足其贪婪的欲望。

  帝国的联合舰队,在与鹰酱太平洋舰队的一系列激烈海战中遭受重创,实力大幅削弱。

  要想迅速恢复帝国舰队的战斗力,再次对鹰酱太平洋航队保持数量上的优势,就急需这里的大量各种矿产资源。

  而位于腊戌的第九集团军则显得异常从容,丝毫不着急。孟雷霆正在滇省积极招募兵员,扩充自己的队伍,为未来可能的大决战而做充分准备。

  滇西地区的龙国少数民族山民,成为了第九集团军招募的优先对象。这些山民与缅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脉相承。

  国内的景颇族,实际上就是缅北的克钦族;崩龙族则对应着缅北的德昂族;而傣族则与掸邦的佤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相对应的民族,不仅在语言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就连生活习俗也大同小异。

  有的地方,双方的寨子仅仅相隔一座山头,彼此之间甚至还沾亲带故。

  第九集团军在招募到,这滇西十万少数民族士兵之后,开始如鱼得水般地深耕着缅北这片土地。

  他们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山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使得军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果敢土司杨文炳,他所领导的少数民族同盟军,更是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崛起并壮大。

  杨文炳不仅得到英伦政府的支持,还拥有第九集团军这座坚实的靠山。

  现如今,他的地位已经变得坚如磐石,无人能够撼动。

  在杨文炳的领导下,各民族的同盟军兵力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之众。

  这股强大的力量,不仅吸引了缅北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甚至,连远在缅西南的若开族和钦族,以及缅东南的克伦族孟族,都纷纷派人前来加入这个民族联盟。

  眼看着这个民族同盟军,日益壮大,老缅人的傀儡政府又开始感到坐立不安。

  昂山很快就意识到,这个日益强大的联盟,对他们老缅人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双方可是千年世仇!昂山绝不容忍这些少数民族成了气候,反过来威胁到老缅人的生存权利。

  他一次又一次地拨通,东洋驻缅司令部的电话。心急如焚地请求东洋军队派兵支援,以协助他围剿这支新兴的武装力量。

  然而,每一次他都得到了木村兵太郎同样的回应。以现帝国在缅甸的兵力薄弱为借口,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木村兵太郎告诉他,需要再稍作等待,等到国内的援军抵达后,就会毫不犹豫地出兵剿灭这股叛乱分子。

  “玛德!”

  他愤怒地扔下手里的电话咒骂道:“这件事情怎么还能再拖延下去?”

  既然东洋人不肯帮忙,那他决定依靠老缅人自身的力量,去解决眼下燃眉的问题。

  于是,他迅速集结了二十多万老缅自由民族军,这支庞大的军队如同一股蝗虫过境,浩浩荡荡地挺进掸邦的山区丛林。

  可当他们真正与那支新兴的武装力量交锋时,才发现自己完全不是对手。

  老缅人世代都生活在缅甸最好的平原地带,以及缅南的沿海地区。这些城市和乡村,在英伦殖民者多年的经营下,已经颇具近现代化色彩。

  相比之下,山地丛林的恶劣环境,对他们来说已是完全陌生。他们的丛林经验和适应能力,都远远不及对方。

  更重要的是,老缅人在西方殖民者的长期统治下,已经被驯化得差不多。他们的战斗力与那支新兴的武装力量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在这掸邦的山地丛林里,被少数民族同盟军,杀得是片甲不留。

  最后,二十多万老缅自由民族军,跑出掸邦山区的只剩五万多人。

  昂山傀儡政府手下的军队数量,满打满算也才五十万人而已。如今近二分之一的军队被歼灭,这让昂山心痛得简直无法自拔!

  不过,他并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将这次的惨败,完全归咎于装备的落后。

  毕竟与同盟军相比,他们所使用的武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同盟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英伦政府的大力援助。而他们呢?用的还是东洋人淘汰下来的那些老掉牙的三八大盖!

  “将军阁下,您难道不觉得,我们被东洋人给欺骗了吗?”

  这时,站在昂山身旁的一个幕僚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您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比不上英伦人给的多!”

  的确,以前英伦殖民者在这里作威作福的时候。虽然他们吃肉,但好歹还会给他们这些老缅人留一口汤喝。

  可如今呢?换了东洋人过来,简直就是连肉带汤一锅端。

  留给他们的究竟还有些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些虚无缥缈的承诺罢了,又或者是把这里的好东西都往自己家里搬!

  “唉!”

  昂山发出一声长叹,满脸愁容地辩解道:“事已至此,再谈这些又有何用?东洋人远比英伦人凶悍得多,你让我如何是好?”

  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对于目前的这个局势,感到束手无策。

  所谓的民族解放、亚洲共荣,不过是一些空洞的口号,根本就是在糊弄人。

  这些说辞与西方殖民者又有何异?他们根本没有把老缅人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

  就在这时,幕僚悄悄地凑到昂山耳边,压低声音说:“要不,我们偷偷去找英伦人谈判吧。东洋人我实在不看好,我们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个主意让昂山有些心动,但他也深知其中的风险。与英伦人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

  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然而,面对东洋人的残暴和压迫,他似乎也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