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升任副县长-《官途:青云志》

  时光飞逝!

  野马涧环线公路宛如一条乌亮的缎带,终于挣脱群山的束缚,舒展在清溪镇的土地上。通车典礼的喧嚣散去,留下的是车轮碾过新铺沥青发出的沉稳沙沙声,这声音对清溪人而言,是世间最动听的乐章。

  路远升任清溪县副县长的任命正式下达,分管农业农村、交通和扶贫。办公室从清溪镇政府搬到了县府大楼,视野更开阔,担子也更重。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放大的清溪县地图,野马涧环线被用红笔醒目地勾勒出来。地图旁边,是老徐那张穿着旧军装、笑容憨厚的照片,照片前放着一枚崭新的“开路先锋”奖章。

  县里的会议冗长而复杂,文件堆积如山。路远不再是那个可以卷起裤腿、跳进洪水里的镇党委书记。他需要学会在更复杂的棋局中运筹帷幄,平衡各方利益,争取有限的资源。吴明、周海留下的烂摊子触目惊心:被洪水冲毁的基础设施亟待修复,因赵家垄断而荒废的特色产业需要重振,因谣言和动荡而涣散的人心需要凝聚。

  他第一次以副县长身份主持全县交通工作会,议题是“依托野马涧环线,构建清溪县乡村交通网络”。台下坐着各乡镇的书记、镇长,目光各异。有人钦佩,有人观望,也有人藏着不易察觉的抵触——新路通了,意味着资源、项目、乃至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路远没有讲大道理,他调出了一组幻灯片。第一张,是洪水肆虐时,黑石峪村老人孩子蜷缩在屋顶等待救援的照片;第二张,是野马涧隧道贯通时,老徐胸前军功章沾满泥泞的遗照;第三张,是崭新的公路上,茶厂满载新茶的第一辆货车驶向山外的画面。

  “这条路,”路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是用命换来的。它不只是连接山外的血管,更是我们清溪人挺直腰杆的脊梁骨!今天坐在这里,不是讨论怎么分蛋糕,是讨论怎么用这条路,让黑石峪的屋顶不再被洪水威胁,让柳树洼的孩子上学不再翻山越岭,让清溪的每一片茶园、每一处山货,都能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他抛出了具体的规划:以野马涧环线为骨架,分步推进通往所有行政村的硬化路“毛细血管”工程;交通补贴向偏远贫困村倾斜;依托新路,规划“清溪生态茶旅走廊”,将分散的茶园、特色村落、自然景观串联成线…

  会场安静下来。那些复杂的目光中,抵触渐渐被思索取代。路远用血泪铸就的威信和他描绘的、实实在在的蓝图,开始撬动这块板结的土地。

  清溪镇中心小学的钟声依旧准时响起。苏晓棠的课堂,也恢复了往日的书声琅琅。只是她的身影,在讲台上显得更加单薄落寞。

  孩子们似乎也懂事了许多。那个叫狗娃的小男孩(王老汉的孙子),下课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