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徐夫子课堂开课啦-《穿成农家弃女,我有系统风生水起》

  “现在大家拿出草稿本,跟我一起写!”

  徐夏夏指着一幢房子和一条狗,然后又在后面写了“1”。

  “这是‘1’,以后我们算术课上的一,全部用这个1来代替。”

  这多简单啊!

  他们爹娘来了也能学会!

  底下所有人立刻在草稿本上画了一个竖线。

  “两只鹅,两把凳子。”

  徐夏夏说道:“大家跟着我一起写‘2’。”

  这下很多同学都愣住了。

  这个2,不太好写啊,怎么自己写出来和书上不一样?

  “写的不好大家也不要灰心。”

  徐夏夏鼓励道:“课后大家可以和小伙伴们互相学习,今天大家能认识这几个字就行了。”

  学生们的心也定了下来。

  又依次跟着徐夫子学了“3、4、5”的写法和读法。

  徐夏夏教完读写法后,开始提问道:“1还能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的数量?”

  “2、3、4、5呢?大家思考一下后举手回答。”

  很快底下的同学开始举手发言了:

  “1粒米!”

  “一根竹子。”

  “一只碗。”

  “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徐夏夏将手里的东西拿了起来。

  是山上随处可见的竹棍,这是赵安这几天特意做的。

  每个小竹竿都被锯成了一样的长度,大概十厘米左右。

  “大家桌上有五根小竹棍,现在我说哪个数字,大家就将对应的竹子数量摆在桌子右上角,夫子挨个下来查看。”

  “1。”

  底下的学生立刻将一根棍子放在了桌子右上角。

  徐夏夏边走边说道“2”,大家又在原来竹子的基础上加了一根竹子进去。

  等到五个竹子都放完后,徐夏夏也回到了讲台上。

  “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徐夏夏鼓励道:“你们在算术上都有天分,以后定能比镇上的算账先生还要厉害!”

  底下的学生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他们爹娘可不会这么夸他们,只会骂他们一无是处,骂他们连鸭子都赶不好。

  这下得了徐夫子的夸奖,大家学起来也更认真了。

  “现在大家来描写。”

  徐夏夏指着课本说道:“不用担心纸笔不够,尽管往书上描写。”

  描起来简单,照猫画虎就是了。

  但写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徐夏夏给了学生一定书写的空间。

  这头的沈县令看了一眼这节课的其他内容后,悄悄离开了教室。

  他还是等徐夫子教高级算术课的时候再来吧。

  赵安也跟着走了。

  这些内容他早学过了。

  不如回去把家里的活干一下。

  昨日媳妇说要给家里搭暖棚。

  他出门后直接去了伯父家。

  “小安来了。”

  赵伯父和赵伯母正在院里逗着孙子玩。

  “伯父伯母。”赵安打了声招呼后问道:“堂哥和堂弟不在家吗?”

  “他俩今天和里正家的武子一块上山了。”

  赵伯父问道:“家里要做什么吗?”

  “要搭个暖棚。”赵安说道:“夏夏准备冬天的时候种些蔬菜。”

  “冬天还能种活菜?”

  赵伯母好奇道:“之前武子家育苗也都是放在屋里育的,等春天了才栽到地里。这暖棚能行吗?”

  “可以的伯母。”赵安说道:“那我先回去了,堂哥他们回来的时候您跟他们说一声就是。”

  二老摆摆手:“去吧,估计他们也快下来了。”

  毕竟今日上山好像没什么事可以干。

  赵安不知道他们上山去哪了,直接回家先自己干活了。

  这几日他已经从山上砍了不少竹子回来。

  现在将竹子劈成竹片,到时候搭暖棚的时候也方便。

  他说干就干,直接在后院外面的空地上披了起来。

  毕竟媳妇说了,到时候暖棚就搭在这里,他们冬天出门摘菜也方便。

  劈了许久后,也快到中午了。

  赵安放下手里的活,回家做饭去了。

  今天可是徐夫子第一天上任,这饭务必得做丰盛了!

  ......

  “下课!”

  这头徐夏夏的教学也结束了。

  同学们纷纷跟她打招呼:“徐夫子再见!”

  “同学们再见!”

  等教室里的人走的差不多了。

  徐夏夏才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徐夫子,您这讲的也太好了吧!”

  沈时玉从最后一排凑了过来。

  “之前夫子教我算术的时候,我直接从头睡到尾!”

  他姐的课,生动有趣,将生活融入了进来。

  课本上的知识,正是他们平日里接触最多的。

  比如鸡鸭鹅,谁家还没有养个几只啊!

  赵煜云也在旁边点头:“娘亲,虽然这节课我听了几十遍,但好像每一遍都比之前更好了!”

  徐夏夏带着两个孩子往回走,边走边说道:

  “我之前没有教学经验,但干爹想让我将算术教给村里的孩子,那我作为夫子,是不是脑子里有了东西才能去教学生?”

  赵煜云点头道:“娘亲进步飞速!”

  徐夏夏摇了摇头。

  天知道她有多害怕这堂课讲不好。

  除了之前的备课试讲外,她连梦里都是在讲台上度过的。

  这简单的,却是整个数学的入门。

  最简单的反而是最难的!

  起初徐夏夏想直接教孩子们背乘法口诀。

  反正村里的孩子以后很大概率还是会留在村里,日日过着耕地种田的日子。

  但万一呢?

  万一有那么一两个学子,走出村子,走出镇上,甚至去了更远的地方。

  那她从零开始的教育,就有了意义。

  她让学生心中有数,肚里装的是真正的墨水。

  他们以后闯荡天下的时候,虽然不会事事顺遂,但起码在算术这方面,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这就够了!

  为师者,不求桃李满天下。

  只求教过的学生,能将所学毕生熟练运用。

  若再有愿望,那便希望学生可以将自己教授给他们的知识传播出去。

  一棵树的力量有限。

  但若是一阵风吹过,絮子随着风飘向远方,扎根在远离故土的地方。

  他们的絮子又重新飘散。

  至此,桃李满天下才具象化了。

  不是一个人的学子遍布天下,而是万千学子的学子。

  这便是徐夏夏的初衷,也是天下师者最为基础的愿望。

  不求回报,只求自己教过的书,能在某一个不知名的角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