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县学女夫子-《穿成农家弃女,我有系统风生水起》

  “原来是模具。”

  赵煜云看着上面的“定胜”二字,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小拳头。

  “娘亲,我一定会将全天下都打下来的!”

  徐夏夏拍了拍他的肩:“娘信你。”

  若是儿子的梦想是远征战场,那她,定会成为儿子背后最强硬的靠背。

  他想进,想退,都有她兜底。

  -

  吃完饭后赵煜云午睡了一会,便被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了。

  若说叽叽喳喳,倒也形容的不够贴切。

  因为院子里说话的除了他娘的声音外,便是一堆老头的声音。

  只不过各个争先恐后的抢着说话,让还在屋子里睡觉的赵煜云听起来就像麻雀般吵闹。

  “娘亲,”他打着哈欠揉着眼睛出去:“怎么了?”

  徐夏夏对众位夫子歉意的笑了下:“我去看看我儿子。”

  众人立刻点头道:“徐夫子你忙,不用管我们。”

  徐夏夏过去将睡眼朦胧的儿子抱到洗漱的地方,将毛巾放进盆里洗湿,给他擦了把脸。

  热毛巾敷在脸上的感觉太舒服了,赵煜云乖乖的坐在小凳子上,等他娘给他洗完脸后才清醒过来。

  “好了,”徐夏夏拍了拍儿子:“去跟夫子问好。”

  赵煜云朝他娘眨巴了下眼睛,小声疑问道:“夫子怎么都来这里啦?”

  “晚上跟你说。”

  徐夏夏示意儿子快去,要不然外面的目光都快把这个洗漱间戳破了。

  赵煜云出去后挨个跟夫子问了好。

  夫子们脸上都带着笑意:“好好好!”

  徐夏夏又把儿子去学堂的书籍整理好,对着众夫子道:“我跟夫子们一块去吧。”

  言下之意就是应了他们之前所说。

  众人都高兴起来,于是在路过学子的眼中,便呈现出这样的一幕。

  一个身穿粉色绸裙的明艳女子,手中牵着一个蹦蹦跳跳的四岁稚童,母子二人正说说笑笑的在前方走着。

  二人的身后,跟着的竟是学院教算术的夫子!

  于是众人在低头跟夫子问好后,又不约而同的思忖起,这对母子到底是何来头?

  -

  没过半日,所有的学子都知晓了此人的身份。

  院长亲自贴了告示,聘用徐夫子为县学的算术顾问,所享待遇和书院其他夫子一致。

  甚至更更胜一筹。

  只因其他夫子要为学子授课,而徐夫子只用解答学子或者夫子的疑惑即可。

  学生们感到不解的同时,夫子们却是满脸笑容。

  只因徐夫子不知哪来的算术神书,将他们这帮痴迷算术的老头,治的服服气气的。

  至于待遇,那更没什么好说的。

  要不是徐夫子不同意,众夫子都想拜徐夏夏为师。

  但徐夏夏婉拒了所有。

  只跟院长说道:“若是夫子们有不懂的地方,我可以解惑,但我不能日日为学子授课,且还需每日自由出入学堂。”

  这点要求院长自然也应了。

  毕竟人家本就志不在此,帮夫子们解答疑惑,就已经是卖他面子了。

  毕竟徐夫子还有自己的事要做。

  -

  跟院长说好自己的要求后,也到了下学的时间。

  她辞别了众人,在学子们好奇和疑惑的目光中带着儿子回了家。

  沈县令和沈夫人都听她说了此事,纷纷表示赞同。

  沈县令则是道:“科举之路重视文举,算术之道因其隐讳难明,少有人能在此闯出一条路来。若是算术也能有一条坦途大道,那县学的众夫子,以后定也能走出柏清。”

  “不管是农业还是商业,都离不开算术,”徐夏夏笑着道:“我也只不过是借了前人的荫庇,才能成为书院的夫子。”

  “若你不是异世之人,我们还要费不知几百上千年的功夫,才能知晓这些知识。”

  沈县令感叹道:“你和小煜,都是上天赐予我国的福星啊!”

  若是没有她二人,帝王说不定早在数次暗杀中死去,而天下依旧大乱,安定的日子还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乱世中死去的人,又会新增多少都是未知。

  -

  话虽如此,但徐夏夏还是准备做生意。

  夫子一职,其实并不忙碌。

  现在赵安在长安做生意,一时半会不会回来,不如先在这里做个小生意,毕竟不能坐山吃空。

  但是做之前还是得先将屋里堆的书处理了。

  书房里堆着的,是今天临下学前,众夫子将自己疑惑不解之处全部写在了纸上,又装订成册,统统搬上了她的马车。

  这不,得尽快将这些问题回复了,就能空出手来做其他事了。

  于是书房的灯亮了整整一宿。

  -

  第二日,徐夏夏打着哈欠,正准备将儿子送去书院。

  却被沈县令拦住了。

  “快休息去,”沈县令将她赶了回去,还顺道说了她两句:“又不是多么着急的事,何至于一整晚都不睡觉?”

  赵煜云也赶紧道:“娘亲,你快回去吧,今天让外祖父送我去。”

  徐夏夏还从没被爹娘说过一次,也知爹是关心她,于是她笑了笑后就回院子补觉去了。

  而沈县令则是直接将小孙子送去了县学。

  看着书院门口一堆眼巴巴瞧着马车的夫子,他总算是明白了女儿忙碌一整晚也不休息的原因了。

  这些来自现代,总结了上千年古人经验的算术,被县学的夫子接触到,恨不得将所有知识学会。

  沈县令摇了摇头。

  他当时不也是如此吗?

  那些高楼大厦,蜿蜒长龙,空中飞鸟带给他的震撼,不也令他夜不能寐,妄想也给秦国建造出这般盛世吗?

  但这事可不是着急就能行得通的。

  所以他只能先从小事做起,全县六岁以上稚童,不论男女,皆入学堂读书,这是他作为县令,走出的第一步。

  虽然这其中遭遇了很多波折,百姓们的不赞同,甚至有人抗议。

  女子入学有什么用,科举之门从不朝女子开放,就算学了很多知识又有什么用?

  当然,这些对百姓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

  在他们眼中,女子生来就是要嫁去夫家的,就算学再多的知识,也要带去夫家。

  他们现在又出钱又出力,家里还没人干活,他们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