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太子继位-《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

  过年之前还发生一件震惊朝野但和王远没有关系的大事情。

  奉天殿内,金砖墁地,蟠龙柱下,景隆帝身穿龙袍坐在御座上面,下面百官垂首站立。

  殿内寂静沉默,太监即将宣布退朝的时候。

  景隆帝忽然抬手,眯着眼睛,犀利的视线横扫下面的百官,威严的声音响起:“今日,朕有一件事情宣布。”

  下面的大臣不明所以,互相低着头看看对方,马上就要过年了,喜庆,陛下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太子的心脏猛然被人攥紧,即使父皇和他早些日子说过这些事情,但还是在即将要宣布的时候,压得喘不过来气。

  景隆帝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他已经迫不及待要看看等他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下面这些官员的反应,笑着说道:“朕决定,即今日起,禅位于太子,命礼部、钦天监即刻勘酌吉期,举行传位大典!”

  轰的一声。

  所有人被吓到,头上的纱帽抖动不停,张大嘴巴发不出声音,反应不及,陛下怎么会这么突然,宣布退位。

  太宰一愣神,回过神之后,立马双膝一跪,结结实实的跪在地上,哭着喊道:“父皇,万万不可呀,此事关乎国本,岂能儿戏!儿臣万死恳请父皇收回成命!”

  父皇的心意已决,执意要如此,说完看着景隆帝流下诚恳的眼泪,至于心里面想的如何,只有他自己心里面清楚了。

  其他的大臣才反应过来,纷纷跪在地上哭着喊着万万不可,请圣上三思。

  “好了,朕心意已决,一个月之后,大年初一,传位大典开始,新皇登基。”

  说完就不管跪在地上的大臣,甩甩衣袖起身离开。

  下面跪着的大臣还在哀嚎,看起来哭的真心实意,其中有几分真心那就不得而知了。

  太子那一派别的官员,面上痛哭流涕,眼中却闪着激动的光芒,他们这一派别的等到新皇登基之后,必定跟着水涨船高。

  苦等二十年,太子终于看见登基的希望,他们这些官员也终于等到这一天。

  他们欢喜,自然有人忧愁。

  站错位的那些官员悔不当初,太子在皇帝心目当中的位置明显就是最高,却被其他的皇子笼络,以为太子撑不到登基的那一天了,纷纷投身其他年轻皇子的怀抱。

  没想到景隆帝竟然提早退位,现在看来真是后悔呀。

  景隆帝在早朝宣布即将退位,由太子继位,震惊朝野。

  过了一个早晨,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连百姓也都知道了,小报上面大肆宣扬这件事情。

  都纷纷不解,景隆帝明显身体还好,怎么会退位这么早。

  王远在会堂等着许学士下早朝给他们这些人开会,气氛舒缓,和其他人闲聊,这些日子,已经在翰林院和他们这些人混熟了,平时都能来聊几句,只是普通同事的关系,

  看见许学士一脸严肃急匆匆的进来,眼神肃穆,完全不像平时的温和。

  王远立马站直身体,心里面纳闷,难不成朝堂有什么大事情发生了吗?和高云恒偷偷对视看了一眼,不敢再闲聊。

  许学士声音低沉,叹了一口气才说道:“今日陛下宣布要退位,陛下心意已决,你们做好手中的工作的同时,也要为这件事情做准备,听安排即可。”

  王远心中一惊,前辈竟然要退位,当太上皇,可是他的身体还很好,看着还能活好几年的,在身体硬朗的时候禅位,这是好还是不好。

  紧接着心里面一松,反正这件事情跟他的关系不大,他又不能上早朝也见不到太子,做好本职工作就行。

  其他人也是惊讶错愕,抬起头不敢置信的看着许学士,紧张的吞咽口水,禅位,鲜少有皇帝主动退位,这种特有的事情竟然让他们这些人赶上了。

  许学士警告的眼神扫过他们这些人:“在翰林院不许议论此事,要是惹火上身,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事情,哼,本官可保不了你们。”

  说完,就甩袖匆匆离去,他作为翰林院的老大,后面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干。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一脸的震惊,隐藏住想要聊八卦的心思,但是眼睛劝不住,眼神来回的瞟。

  这是赵觉眼睛对着王远他们几个来回眨眼,问的:【新皇登基,你说我们有没有资格参加里面的事情,比如帮忙写诏书。】

  眼神瞟了瞟旁边桌子上纸笔。

  魏启瞪了一眼赵觉:【想什么呢,我们只能干一点小事,怎么可能会亲自参与进去。】

  王远轻轻摇头,他觉得赵觉就是异想天开,才刚刚进入翰林院,就想着参与这等大事情,怎么可能。

  他们也就打打下手,帮忙查阅前朝皇帝登基的典章制度、仪式流程,提供一些历史依据和文献支持。

  林侍讲注意到他们的眉眼官司,干咳一声,眼神冷嗖嗖的射向他们,说道:“站着干什么呢,还不赶紧回到位置上去干活。”

  他们立马停止眼神交流,都匆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面,没有平时的说话闲聊,所有人都变得谨慎闭嘴不说话,整个翰林院呈现一种安静的景象。

  最后,真给他们安排查阅前朝皇帝登基仪式古籍的这个活计,作为新朝建立以来的第一个登基仪式,受到全天人的关注,作为首例,还关系到未来皇帝继位的仪式。

  务必办的规规矩矩合乎礼法,最好宣扬国威,震慑其他边疆的小国家,不敢来侵犯。

  再让百姓知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是最好的朝代。

  礼部面临的压力最大,其次是翰林院,都不容易,王远都快忙飞了,一直查查查,最后汇整在一起,交给林侍讲查阅。

  这一个月的时间,朝堂上下一直忙忙碌碌,为这件大事情做准备,翰林院负责起草各类册文、祝文。

  一些重要文件定稿后需要用最工整的书法誊写数份,最后用于颁布天下、存档备查。

  王远的书法被许学士认同,有机会誊抄一遍《即位诏书》。

  不能有一丝错字,旁边有林侍讲看着,他写的非常谨慎。

  最后,小心翼翼的将毛笔放在旁边,完美完成任务。

  “写的还挺好。”

  林侍讲看着王远谨慎地动作,此人还挺细心,不禁开口夸了一句。

  王远心里面感慨,他终于从林侍讲口中听到了一句夸奖的话,这半年,就没听到林侍讲夸过任何一个人。

  自己还是被夸奖的头一个人,虽然林侍讲的语气还是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