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的人脉-《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的人脉

  食品厂的工作重新步入正轨,车间的搅拌器嗡嗡作响,工人们各司其职。王超在厂里转了一圈,见一切井然有序,便打算去供销社看看南水牌腐乳的销售情况。

  刚走到厂门口,就看见老陈推着自行车在那儿张望。

  超儿!老陈快步迎上来,正要找你呢。

  陈叔,有事?

  老陈压低声音:老赵让我捎个话,让你今晚去他家吃饭。

  王超心中一动:赵叔没说别的?

  就说要介绍个人给你认识。老陈神秘地笑笑,看样子是个重要人物。

  王超顿时明白了,赵科长这是又要给他引荐官面上的人。丁浩被调离重要岗位,背后肯定有人出了力,现在赵科长要介绍的人,八成就是在这件事上使了劲的。

  行,我知道了,谢谢陈叔传话。

  客气啥。老陈摆摆手,骑上自行车走了。

  王超站在原地,心里盘算开了。赵科长这声叫得亲切,分明是把他当自家子侄看待。这份情谊,他得好好珍惜。

  既然是去赵科长家做客,还要求人办事,这礼物就得精心准备。他回想了一下系统空间里的存货:

  从广州带回来的荔枝蜜和荔枝干,在咱们这边也算难得。秒杀得来的金华火腿,色泽红润,香气扑鼻,绝对是拿得出手的硬货。还有东北黑木耳,品质上乘。给赵老爷子准备的养生酒和奶粉,也是用了心的。

  这些礼物既体面又不算太扎眼,正合适。

  傍晚时分,王超提前下了班。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从空间里取出准备好的礼物,用网兜装好,骑着厂里的自行车往赵科长家去。

  到了赵科长家,开门的是张阿姨。

  小王来了,快进来。张阿姨笑着接过网兜,哎呦,怎么又带这么多东西?

  一点心意,阿姨别嫌弃。王超笑着说。

  赵科长正在客厅陪客人说话,见王超进来,笑着招手:超儿,过来坐。

  沙发上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斯文。

  这位是县革委会办公室的孙副主任。赵科长介绍道,老孙,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王超,南水食品厂的副厂长,年轻有为啊。

  王超连忙上前半步,微微躬身:孙主任好。

  孙副主任站起身,和王超握了握手,态度很和蔼:小王同志,久仰大名。老赵可没少在我面前夸你。

  赵叔过奖了。王超谦逊地说。

  三人落座后,张阿姨端上茶水。

  小王啊,赵科长开口道,这次丁浩调离岗位,孙主任可是出了大力的。

  王超立刻会意,转向孙副主任:多谢孙主任主持公道。

  孙副主任摆摆手:谈不上主持公道,都是分内工作。丁浩同志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组织上也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话虽说得官方,但其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

  说起来,孙副主任话锋一转,你们食品厂那个手摇搅拌器,我有所耳闻。听说效果不错?

  是的孙主任。王超仔细解释道,主要是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我们正在做进一步改进,希望能推广到其他工序。

  嗯,这个思路很好。孙副主任点点头,现在国家提倡技术革新,你们走在了前面。

  赵科长在一旁插话:超儿他们厂现在可是咱们县的先进典型,连地区领导都点名表扬过。

  是吗?孙副主任显得很感兴趣,说来听听。

  王超便把张局长来视察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实际效益。

  不错,确实不错。孙副主任连连点头,小王同志很能干啊。

  都是领导支持,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王超谦逊地说。

  张阿姨过来招呼吃饭,三人移步餐桌。

  席间,赵科长有意无意地提起:老孙,听说轻工处那边还有个副处长的空缺?

  孙副主任看了赵科长一眼,会意地笑了:怎么,老赵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我觉得小王就很合适。赵科长直接说道,年轻,有能力,又在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

  王超心里一跳。轻工处副处长,这可是实权位置,分管全县的轻工业生产。要是能坐上这个位置,对他和食品厂的发展都大有好处。

  孙副主任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问王超:小王同志有什么想法?

  王超斟酌着用词:我年轻,经验不足,还需要多学习。不过如果能有机会为全县的轻工业发展尽一份力,我一定全力以赴。

  这个回答既表达了意愿,又显得谦虚得体。

  孙副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不过这个位置竞争很激烈,还要看组织上的安排。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孙副主任这是愿意帮忙,但事情能不能成,还要看后续运作。

  饭后,王超又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

  赵科长送他到门口,低声说:超儿,孙副主任这边我已经打点过了。不过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该准备的要准备。

  我明白,赵叔。王超感激地说,这次真是多谢您了。

  说这些见外的话。赵科长拍拍他的肩膀,回去吧,有消息我让老陈通知你。

  回家的路上,王超心潮澎湃。如果能当上轻工处副处长,不仅地位提升,能调动的资源也会更多。这对他的事业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台阶。

  不过他也清楚,这事不会那么容易。孙副主任虽然愿意帮忙,但最终决定权在组织。他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第二天到厂里,马主任听说这件事后,比他还要兴奋。

  这可是大好事!马主任激动地说,要是你真能当上这个副处长,咱们厂以后办事就方便多了!

  主任,这事还没准呢。王超倒是很冷静,咱们该干嘛干嘛,别抱太大希望。

  对对对,不能得意忘形。马主任连连点头,不过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要不要我去找找老关系?

  先不用。王超想了想,等赵叔那边有消息再说。

  接下来的几天,王超照常工作,但暗地里已经开始做准备。他整理了自己在食品厂的工作成绩,特别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益,这些都是他竞争这个位置的资本。

  同时,他也在思考如果真的当上这个副处长,该如何开展工作。既要推动全县轻工业的发展,又不能太过冒进,这个度要把握好。

  一周后,老陈又来了。

  超儿,老赵让你明天晚上再去他家一趟。

  有消息了?王超问。

  好像是孙副主任要见你。老陈说,具体的不清楚,你去了就知道。

  王超心里有数了。这应该是要谈具体的事情了。

  这次去赵科长家,王超带的礼物更用心了。除了常规的特产,他还准备了一支不错的钢笔和一个真皮笔记本,都是适合干部使用的办公用品。

  果然,孙副主任也在。

  小王来了。孙副主任的态度比上次更亲切了些,

  三人寒暄几句后,孙副主任切入正题:轻工处副处长这个位置,组织上已经开始考察人选了。你的条件不错,年轻,有文化,又在生产一线干出了成绩。

  谢谢孙主任肯定。王超认真听着。

  不过,孙副主任话锋一转,你的竞争对手也不少。工业局推荐了两个人,商业局也推荐了一个。都是老同志,资历比你深。

  王超心里明白,这是在提醒他资历上的不足。

  资历固然重要,赵科长插话,但也要看能力和成绩。超儿在食品厂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

  这个自然。孙副主任点点头,我已经向有关领导推荐了小王。不过最终能不能成,还要看考察结果。

  孙主任费心了。王超诚恳地说。

  这样吧,孙副主任想了想,下周一有个轻工系统的座谈会,你也来参加。到时候好好表现,给领导留个好印象。

  我一定好好准备。王超连忙答应。

  从赵科长家出来,王超知道,机会真的来了。这个座谈会,就是他的考场。

  回到厂里,他立即开始准备座谈会的发言。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不能太过张扬;既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又不能显得好高骛远。这个分寸,他要好好把握。

  马主任听说后,比他还上心,特意找来几个老同志帮他参谋。

  重点要突出实际效益。张保国建议,咱们的搅拌器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还要注意政策导向。何师傅提醒,现在上面提倡增产节约,这个要体现出来。

  在大家的帮助下,王超准备了一份扎实的发言稿。

  周一早上,他特意穿上了最体面的一套中山装,早早来到会场。

  座谈会上,他认真听着其他厂领导的发言,适时地做着记录。轮到他的时候,他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各位领导,同志们...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

  他重点介绍了食品厂技术革新的经验,用具体数据说明了革新带来的效益,同时也诚恳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整个发言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赢得了在场领导的频频点头。

  发言结束后,主持会议的领导特意多问了他几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

  小王同志很有想法。那位领导最后评价道。

  座谈会结束后,孙副主任走过来,低声对他说:表现不错。

  王超知道,他这场考试,及格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等待。虽然表面上一切如常,但王超能感觉到,厂里人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就连一向严肃的何师傅,见到他时也会多聊几句。

  这天下午,他正在车间检查生产,老陈急匆匆地跑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

  超儿,好消息!任命下来了!

  王超的心猛地一跳。

  第一百一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