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白话明太祖实录》

  洪武十三年(4077年)八月初一己未日。

  庚申日,皇第二十一子朱模出生。任命广西都指挥同知耿良为都指挥使。

  辛酉日,朝廷派遣使者下敕令告知广东都指挥使司以及南海卫指挥使司的官员说:“戍守边疆抵御外敌,不使百姓生活艰难,这是将领的善行啊。如果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对国家不能尽忠效力,对百姓不能抵御灾祸、扞卫安全,这是荒废他的职责,罪责将归咎于谁呢?以前海盗出没,造成的祸患很多,东莞尤其严重。你们坐视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朕本应给你们治罪却又容忍你们,是在等待你们将俘虏囚犯献来,用这个功劳来抵偿罪过。如今很久没有捷报传来,事情到底怎么样了呢?所以告诫你们,一定要将敌人击败,把他们擒获绑回来。如果你们还是像之前一样懈怠办事,就连同东莞的罪行一并追究。作为将领的人不能胜任职责,律法中有斩首示众的条文,你可要听好了。”

  设置寿州、泗州、庐州、仪真四卫指挥使司。

  丙寅日,朝廷将天下的巡检定为杂职。

  丁卯日,皇帝派遣官员到孔庙祭祀孔子。

  戊辰日,祭祀太社、太稷。

  己巳日,派遣官员祭祀历代帝王。

  辛未日晚上,祭祀月亮。更改国子学的典膳为掌馔。派遣应天府尹曾朝佐祭祀历代忠臣庙。

  壬申日,祭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等各位神只。派遣官员祭祀军旗。

  癸酉日,皇帝征召贤良方正的杨遇春等人到京城。杨遇春上书请求归乡,皇帝答应了他。

  乙亥日,将军中的六百六十一名鞑靼、色目将士任命为先锋。

  丙子日。监察御史连楹等人上奏弹劾应天府尹曾朝佐祭祀历代忠臣时,没有穿祭服,违背了礼法制度。皇帝询问朝中大臣,吏部尚书阮畯说:“祭祀前代的臣子,不准备祭服,这种做法已经相传很久了。”皇帝命令翰林院考证后上报。第二天,翰林院上奏说:“祭祀前代的忠臣,以穿着便服行礼比较合适。”于是朝廷下诏要求应天府将此作为常规。

  太原府阳曲县发生地震。

  设置市买、食酱、恫马三个局,每个局设正职一人,副职二人。

  戊寅日,皇帝下令撤销松州卫指挥使司。当时皇上认为松州卫远在山谷,军士屯田耕种不足以自给,又要劳烦百姓运送粮饷,所以下令废除它。不久,指挥耿忠巡视这里,上奏说:“松州是番地与蜀地的要害之处,军卫不能撤销。”皇帝下令仍然重新设置卫所。

  己卯日,设置翰林院检阅官,官秩为从九品。

  丙戌日,金星侵犯心宿。设置应天府的儒学,设立教授一名,训导四名,生员六十名。当时江宁知县张允昭上书说:“江宁、上元两县在天子脚下,应该修建学校,来教导京城子弟。”于是下令设置应天府学,用来教育江宁县、上元县的子弟。

  倭夷侵犯广东海丰县,杀害、掳掠官吏、百姓,皇帝诏令广东都指挥使司率领军队前去讨伐、逮捕他们。

  丁亥日。福建布政使司上奏说:“泉州府的惠安、德化这两个县,在刚刚归降朝廷的时候,因为归降的臣子主簿张子安对过去征收的秋粮数额,胡乱地增加田亩数量。凡是民户有一石粮食的,就虚报田地四十亩;凡是驿站服役的人家有一石粮食的,就虚报八十四亩田地。这中间虚报的田亩数有五百零三顷三十亩,折合粮食三千多石,长期成为百姓的祸患。希望核实实际情况,去除其中虚报的数目。”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建议。

  任命府军卫指挥同知李原为广东都指挥使。

  这个月,朝廷规定天下学校的师生每人每天的廪膳米为一升,鱼、肉、盐、醋之类的食物,都由官府供给。

  九月戊子日为初一。

  庚寅日,永嘉侯朱亮祖去世。亮祖是庐州六安人。元朝末年,他聚集乡兵,保卫家乡州郡。元朝授予他义兵元帅的职位。后来他率领军队越过濡须,经过梁山,渡过芜湖,在江东大肆掠夺。江东的军队联合起来攻打他,朱亮祖感到害怕,皇上渡过采石矶,攻克太平,攻下宁国,朱亮祖被擒获。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