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白话明太祖实录》

  洪武十五年(4079年)十一月初一丙午日,任命鲁道为国子监助教,赏赐他成套的衣服、靴子和袜子。

  鲁道,是思南人,起初被授予宣慰司经历的职位,宣慰使田大雅向朝廷举荐他,特地征召他担任助教。

  金吾后卫所镇抚傅让跟随(军队)征讨云南,回来后,(皇帝)赏赐给他三匹织有金色花纹的精美丝织品,丝帛的赏赐也是这么多。

  傅让,是傅友德的儿子。

  增设了七十六名内使。

  设置云南盐课提举司,以及其下属的盐课司。

  凡是兰州、盐井等地,每年征收大引盐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多引。

  丁未日,按不同等级赏赐在京城的官吏以及京城百姓冬至节的钱财。

  庚戌日,确定磨勘司与在京各部门的文书移送制度。

  凡是五军都督府、亲军指挥使司以及在京城的各卫指挥使司,都由经历司发文(进行公文往来);六部则由主事厅(发文);都察院则由监察御史(发文);大理寺则由左右寺(发文);有事情就向磨勘司发文,磨勘司回复(核查结果)。

  断事官、审刑司有事情,就直接和他们联系。

  辛亥日,皇上晓谕都御史赵仁说:‘最近让秀才担任试佥事这一官职,去考察治理各个府、州、县。’

  这些都是刚刚任职的人,朕将要观察他们的才能,应该让各个按察司查访他们所做的事情,到年底分类上奏,以此作为降职或升职(的依据)。

  癸丑日,冬至,皇帝因为皇后去世,穿着素服在几筵殿祭祀完毕后,穿着常服到奉天殿,百官穿着常服,行五拜礼。

  甲寅日,赐给故元来降的平章月鲁帖木儿及其下属官员两千四百四十锭钞。

  丙辰日,朝廷命令用钞代替给天下卫所军士发放的月盐。

  当时西安卫千户宋寿掌管河东盐六千四百多斤,分给士兵,却私自侵占了三千二百多斤。

  事情传到皇帝那里,皇帝命令户部全部按照盐的价格发给盐钞,以免有关部门从中作奸。

  于是户部商议决定,京城卫所的军士仍然给予食盐,外地卫所则用钞币来代替(食盐)。

  丁巳日,皇上对五军都督府的大臣说:‘近来福建行都司以及建宁左卫的守御官员不遵守朝廷的命令,擅自役使军士伐木,修建城楼,接着私自营造居住的房屋,极其奢侈浪费。’

  富裕的士兵被责令交钱以免除劳役,贫穷的士兵则不停地服繁重的劳役。

  现在士兵愤怒不平来上诉,我已经下令让司法部门将他逮捕审问了。

  五军都督府应该张榜告知天下都司,从今往后如果不是奉了命令,不得擅自兴建营造工程,私自役使军士。

  违反规定的人,有的事情被发觉,有的被查访到他们的情况,一定会对他们治罪,削除他们的官职。

  任命高逊志为吏部试右侍郎,张来仪为太常寺丞。

  来仪最初名叫羽,后来以字行世。

  任命上海县儒学训导顾彧为户部左侍郎,这是由于给事中张惠的推荐。

  戊午日,仿照宋朝的制度设置殿阁学士。任命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

  邵质不久因为某事被降职为试监察御史。

  庚申日。重新规定太仆寺所属的牧监为正九品。

  皇帝敕谕山西都指挥使司说:“近来振武卫指挥桑桂犯罪,你们讨论拟定依法处置,非常符合公正。

  然而考虑到他多年来勤勉辛劳,刚刚触犯法律,不忍心施加刑罚,特别宽宥他,使他恢复官职。

  那些被牵连逮捕囚禁的人,(朝廷)的赦令一到,就全部释放了他们。

  只有妄自称为老实大王的人,将其诛杀,用来警戒后来的人。

  原元朝达鲁花赤康彻里帖木儿等八百四十人从辽东前来归附,皇帝命令为他们提供衣服和粮食,赐给他们不同数量的绮帛。

  辛酉日,天上出现了五彩的云彩。年老的儒者鲍恂等四个人被征召来到京城。

  在此之前,礼部主事刘镛举荐鲍恂、余诠、张绅、张长年,说他们都是精通经学的老儒,通晓治国的根本纲领,可以充当顾问,于是朝廷派使者通过驿站传召他们。

  到了这个时候,鲍恂、余诠、张长年三个人先到了京城,鲍恂八十多岁了,余诠、张长年也都七十多岁了。

  皇帝见到他后非常高兴,赐给他座位,向他咨询政事。

  一天,皇帝召见三人,任命他们为文华殿大学士。

  鲍恂等人极力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

  皇帝告诉他们说:‘因为你们年纪大了,所以授予你们这个职位,是希望你们能辅佐教导太子。’

  我免去你们的早朝,你们可以等到日头偏西的时候再入朝,从容地陪我聊天,不久后我就会让你们告老还乡,以终余年,这样才不会辜负你们平生所学,而你们的家乡也会感到光荣。”

  你为什么要推辞呢?

  鲍恂等人又坚决推辞,第二天,皇帝让他们回到了故乡。

  张绅后来到了这里,被授予陕西鄠县儒学教谕一职。

  鲍恂是嘉兴府崇德县人,曾经向临川的吴澄(谥号文正)学习《易经》,他所着的有《大易传义》等书共若干卷,(这些书)收藏在家里,求学的人尊称他为西溪先生。

  余诠,是安吉人。

  长年,是高邮人。

  张绅,是登州人。

  他们都以学问和品行而受到称赞。

  降职户部左侍郎程昭为云南黑盐井盐课提举司提举,(程昭)因不称职而获罪。

  二十三壬戌日。皇上命令礼部大臣修补整治国子监从前收藏的书板,告谕大臣说:‘古代的先圣先贤着书立说来教导后世之人,留存下来的只有书籍罢了。’

  我每次看书,都觉得很有收获,曾经将这种感受告诉徐达。

  徐达也喜好学习,亲近儒生,还亲自带着书在身边。

  大概读书穷究事理,在日常生活事务之间,自然能够明辨道理,行动也不会出错。

  书籍对人的好处就是这样。

  现在国子监以前收藏的书版大多残缺不全,命令儒生们考订修补,命令工部监督工匠修理整治这些书版,希望(这样做)对求学的人有所帮助。

  甲子日,任命儒士董伦为右春坊右赞善,赐给他冠带。

  乙丑这一天,孝慈皇后去世满一百天了。皇帝停止上朝,用牲畜和甜酒在几筵殿祭奠她。

  这一天,内使监的官员在清晨先将祭祀的仪式设置完毕,纪察司奏请(皇上)穿上白色的衣服,系上黑色犀角装饰的腰带进行祭祀之礼。

  皇帝到香案前表达敬意,不跪拜,太子、亲王都行四拜礼,献帛、献酒完毕,行跪礼,读祝官跪着,读完祝文,皇帝和太子、亲王都起身。

  皇帝为她举行哀悼仪式,在朝的大臣都哭泣,哭声停止之后。

  皇帝像之前一样表达了敬意,太子以下的人又拜了四拜。

  行礼完毕后,皇上回到宫中。

  百官身穿素服,系着黑角带,到中右门等待皇帝的慰问。

  皇帝穿着丧服出来,升座,百官就位跪下,仪礼司官员致辞说:担任某某官职的臣下等人,现在因为孝慈皇后去世一百日,臣下等人按礼应当前来安慰(皇上)。

  俯伏在地磕头,然后起身。

  祭祀完毕以后,太子、亲王又用牺牲和甜酒祭祀孝陵,公侯等大臣陪祭,妃主也到陵墓祭祀,命妇则到几筵殿祭奠。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四时节气以及忌日,太子、亲王祭祀几筵殿和孝陵,都按照这个礼仪进行。

  仍旧以成穆贵妃、永贵妃、汪贵妃配享。

  各王府所派遣到几筵殿祭祀的内官,在殿前的丹墀内按照班次行礼。

  丁卯日,皇帝派遣使者带着诏令去告诉各都指挥使司:“最近我征召天下的秀才到京城,已经命令他们担任按察佥事,派他们到郡县去巡视,考察地方官员施政的得失,以及民众的利益和疾苦。

  他已经接受任命上任了,却没听说他在政事上有什么举措,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推行改革,也不知道他为官是否清正廉洁。

  所以特地命令你们前去询问他们的行为,把实际情况全部报告给朕,不要把好的说成坏的,把不贤的说成贤的,你们要直言相告,不要隐瞒。

  皇上命令户部张榜晓谕两浙、江西的百姓说:‘作为我的百姓,应当知道自己的本分,田赋、劳役,拿出来供奉皇上,这就是你们的本分。’

  如果能够安守自己的本分,就能保护父母妻儿,使家庭昌盛,自身富裕,这样的人就是仁义忠孝的百姓,刑罚又怎么会降临到他们身上呢?

  近来两浙、江西的百姓,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