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四合院:灵泉水泡茶,娄小娥抢婚》

  易忠海瞪大双眼,难以置信。连他这个八级钳工都没发现的问题,竟被李为民轻易找出。

  “太不可思议了,效率提升这么明显。”

  “李厂长,您是怎么发现的?”杨厂长忍不住问。

  李为民平静地回答:“杨厂长,这其实不难。除了焊接技术,我也研究过钳工相关资料。只要多动脑筋,就能发现问题。之前效率低,是因为思维僵化。”

  杨厂长笑道:“大家听到了吗?李厂长虽然是六级工程师,专长是焊接。在场这么多老钳工都没发现,难道不该反省?不管哪个行业,都要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不能固步自封。”

  “以后大家要以李厂长为榜样,多思考、多创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更好!”

  易忠海脸红地走上前:“杨厂长说得对,我先做检讨!”

  在他的带动下,一车间其他技工纷纷表态反省。

  全程目睹这一切的七级钳工工程师补充道:“杨厂长说得没错,但还少说了一点。”

  “李厂长能一眼看出问题,水平至少是九级钳工。”

  “看他轻描淡写地说只是看了几本钳工书,怕是谦虚了,下的功夫不比焊工少。”

  话音刚落,一号车间顿时议论纷纷。

  就连杨厂长也瞪大了眼睛,满脸不敢相信。

  “九级钳工?怎么可能?”易忠海死死盯着李为民,脸色瞬间凝固。

  九级钳工是什么概念?普通人拼尽全力也只能考到八级。

  而九级钳工堪称国宝,享受国家级待遇。

  易忠海干了一辈子钳工,最终也只是个八级,但即便如此,在厂里依然很受尊重。

  杨厂长笑着鼓掌:“李厂长藏得真深!一边搞焊工研究,还是一名九级钳工。”

  李为民摆摆手,语气平静:“我没到九级水平,只是运气好发现了问题。”

  “李厂长太谦虚了!”一位七级钳工工程师忍不住插话。

  “就按李厂长的方案量产。”杨厂长立刻决定。

  众人应声而散,各自回到岗位。

  随后,李为民跟着杨厂长巡视其他车间,正巧遇到刚到的工艺钳工设备需要调试。

  杨厂长回头问:“李厂长,能给点建议吗?”

  “问题不大。”李为民回答得很干脆。

  说完便快步走向工艺设备区。

  设备区内,钳工们正在努力打磨机器,火星四溅,一片忙碌景象。

  “哟!李厂长怎么来了?”

  工艺车间主任看到他,赶紧跑过来。

  “听你这话,是不欢迎我?”李为民笑着调侃。

  “不敢不敢!”车间主任连连鞠躬。

  心里却想:这位虽然是焊接六级的实验室负责人,怎么对钳工也这么在行?

  这里是钳工车间,不是焊接工段。

  李厂长双手背在身后,专注地观察设备细节,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现场指导?他真的懂钳工技术吗?

  “主任,给我设备图纸,我想了解机械结构。”李为民说道。

  车间主任立刻递上图纸。

  李为民快速看完后,立刻掌握机械构造原理,在众人的注视下准确地进行了调试。

  “杨厂长,技术改造已经完成,可以试运行了。”

  “启动设备!”杨厂长下令。

  随着机器轰鸣,现场响起一片惊叹。

  “天哪!效率提升了不止几倍,运行这么平稳流畅!”

  “没想到李厂长作为焊接专家,钳工技术也这么厉害。”

  “真是让人佩服!”

  车间主任目瞪口呆,像看奇人一样看着李为民。

  杨厂长掩饰不住笑容——设备效率提升意味着任务提前完成有望。

  贾东旭一进门就骂开了:“都是刘海忠、闫埠贵那两个老东西捣乱!”

  秦淮如脸色发白,额头冒汗,仍然心有余悸。

  如果不是聋老太太和易忠海帮忙,贾家差点就被赶出大院了。

  如果真的被赶出去,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现在生活已经很难,如果再失去住处,不仅生计更难维持,家族的名声也会彻底毁掉。

  四合院里十几户人家,为何只有贾家被赶出去?有眼力的人一看就明白,是他们理亏。

  这年月,名声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旦声名败坏,除非远走他乡,否则根本无法立足。

  但离开故土又谈何容易?

  “这次全靠聋老太太和易忠海帮忙。”秦淮如低声对丈夫说。

  贾东旭冷笑:“他们也算好人?你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出手?还不是为了何雨柱那个傻子。”

  “何雨柱已经进去了,你还怀疑什么?”秦淮如眼圈发红。

  “别在我面前装了!”贾东旭语气坚定。

  他心里清楚得很——聋老太太和易忠海愿意帮贾家,都是因为惦记着何雨柱。这两人巴不得他早点死,好让何雨柱和秦淮如在一起。

  聋老太太虽然看不上秦淮如,但架不住何雨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