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缉事厂权责初定,朝堂暗流汹涌-《我在大奉加点成道祖》

  寅时三刻,养心殿内烛火摇曳。年轻的天子负手立于鎏金御案前,案上摊开的明黄绢布墨迹未干。窗外细雨初歇,琉璃瓦上残留的水珠在宫灯映照下泛着细碎的光芒。司礼监掌印太监躬身侍立在一旁,屏息凝神。

  苏明远。天子指尖轻叩绢布上墨迹未干的名字,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朕欲设缉事厂,专司稽查百官。此职干系重大,卿可愿担此重任?

  苏明远跪在冰凉的金砖地面上,垂首应道:臣才疏学浅,恐负圣恩。

  不必过谦。天子转身,明黄色的龙袍在烛光下流转着暗纹,魏渊举荐你,必有其道理。朕记得,三年前殿试时,你曾论刑赏之本,在于劝善惩恶

  陛下圣明,竟还记得臣当年妄言。苏明远心中微震。那日殿试场景历历在目,年轻的天子高坐龙椅,而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武进士。

  不是妄言。天子目光深邃,缉事厂初立,需得刚正不阿之人执掌。朕予你先斩后奏之权,但望你莫负朕望。

  臣,领旨。苏明远叩首,额角触及冰凉的金砖。这一拜,拜的是皇恩浩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辰时正,朝阳初升。苏明远手持圣旨走出宫门,绯色官服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早有消息灵通的官员候在宫门外,见他出来纷纷上前道贺。

  恭喜苏佥事...不,现在该称苏提督了。兵部侍郎笑着拱手,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苏明远还礼:侍郎大人言重了,不过是替陛下分忧罢了。

  回衙门的路上,苏明远明显感觉到各方视线的变化。路遇的官员态度愈发恭敬,但恭敬之下藏着多少真心实意,却值得玩味。

  衙门值房内,魏渊正在等他。老人坐在紫檀木太师椅上,手捧青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面容。

  魏渊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圣旨下来了?

  苏明远躬身行礼后坐下:承蒙魏公举荐。

  不是举荐,是推你入火坑。魏渊放下茶盏,目光锐利,缉事厂这个位置,看似风光,实则是众矢之的。你可知为何选你?

  请魏公明示。

  因为你是孤臣。魏渊缓缓道,在朝中无党无派,与各方势力无牵无挂。陛下需要这样一把刀,一把不会偏袒任何人的快刀。

  苏明远沉默片刻:下官明白了。

  不明白。魏渊摇头,你可知赵太师昨日在府中宴请了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苏明远心中一凛。都察院掌风纪,若与太师府联手,缉事厂今后举步维艰。

  还有,魏渊继续道,永昌侯世子前日娶了兵部尚书的外甥女。

  联姻结党,这是朝中常态。苏明远指尖轻叩桌面:看来下官这个缉事厂提督,还没上任就先成了靶子。

  是活靶子。魏渊意味深长地道,不过,靶子若是够硬,射来的箭反而能成为助力。

  接下来的日子,苏明远开始着手组建缉事厂。衙门选址在皇城西南角的原武库司旧址,这里远离六部衙门,独处一隅,正合稽查之需。

  修缮衙门的工程进行得并不顺利。工部以物料短缺为由拖延工期,户部在拨银时诸多掣肘。苏明远心知这是有人暗中作梗,却不动声色,自掏腰包先垫付了修缮费用。

  这日午后,苏明远正在查验修缮进度,忽见孙毅匆匆而来。

  提督,刚收到消息,赵太师门生、刑部郎中王大人今日在醉仙楼宴请工部官员。

  苏明远放下手中的图纸:可探得所为何事?

  似是商议明年工程拨款之事。孙毅压低声音,但席间多次提及缉事厂,言语间颇多微词。

  知道了。苏明远目光扫过正在施工的衙门,传令下去,明日我亲自去工部催要物料。

  次日清晨,苏明远带着一队缉事厂校尉来到工部门前。守门的差役见他们服饰特殊,不敢怠慢,急忙进去通传。

  工部侍郎慢悠悠地出来,皮笑肉不笑地道:苏提督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侍郎大人客气。苏明远还礼,本官此来,是为缉事衙门修缮之事。不知工部何时能拨付所需物料?

  这个嘛...侍郎捋须沉吟,近来各地都在兴修水利,物料确实紧张。不如提督再等些时日?

  苏明远微微一笑:若是寻常工程,等等也无妨。但缉事厂奉旨设立,延误工期恐怕不好向陛下交代。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陛下御批的工单,请侍郎过目。

  侍郎接过文书,看到上面的朱批,脸色微变:这个...下官即刻去催办。

  有劳侍郎。苏明远拱手,另外,本官听闻工部库中现存有上等青砖十万块,楠木三百根,不知可否先拨付缉事厂使用?

  侍郎额头见汗:提督消息灵通...下官这就去安排。

  走出工部衙门,孙毅低声道:提督如何得知工部库存?

  苏明远目光深远:缉事厂若是连这点消息都打探不到,又如何稽查百官?

  一月后,缉事衙门修缮完毕。青砖灰瓦的衙门庄严肃穆,门前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属官衙役陆续到任,其中多是魏渊暗中安排的可靠人手。

  开衙第一日,苏明远将全体属官召集至正堂。堂上悬挂着明镜高悬的匾额,两旁立柱刻着稽查奸邪不避权贵,肃清吏治以正朝纲的对联。

  诸位。苏明远扫视堂下众人,缉事厂受皇命而立,肩负稽查百官之责。本官在此立下三条规矩:一不徇私,二不枉法,三不畏权。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属官们齐声应诺,但苏明远心知,这些人中有多少真心办事,多少别有用心,尚需时日观察。

  果然,没过几日就出了纰漏。一名缉事厂校尉在查案时收受贿赂,被人当场拿住。苏明远下令严惩,将其杖责一百,革职查办。

  此事在朝中引起不小震动。都察院有御史弹劾苏明远执法过严,但天子却下旨褒奖,称正该如此。

  这日散朝后,赵太师在宫门外苏明远。

  苏提督近来风头正盛啊。太师笑容可掬,听说缉事厂办案雷厉风行,连都察院都要让三分。

  太师言重了。苏明远躬身行礼,下官不过是依法办事。

  法理不外乎人情。太师意味深长地道,苏提督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莫要因小失大。

  回衙门的路上,苏明远反复品味太师的话。这是拉拢,更是警告。看来缉事厂的存在,已经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深夜,苏明远独坐值房,案上摊开着一份密报。据线人消息,赵太师近日与边镇将领书信往来频繁,其中或有蹊跷。

  烛火摇曳,在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苏明远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