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吴师傅叫到走廊,关上门,将我们的决定告诉了他。吴师傅听着,脸上没有太多惊讶,只是沉默着点了点头,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那里面有一种复杂的情绪。
良久,他才开口,声音带着常年劳作的沙哑,却异常真诚:“我在这行干了十几年,见多了不愿意伺候病人、恨不得把所有事都推给护工的家属,也见多了想请护工却实在请不起的家属……”
他顿了顿,看着我的眼睛,缓缓说道:“像你这样,明明有能力请人,却还愿意自己亲力亲为、不怕脏不怕累的,算头一个。林小姐,你……不容易。”
我把吴师傅的话当做一种最高的褒奖,心里暖融融的,却又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分。
“谢谢您,吴师傅。”我诚恳地说,然后开始给他结算工钱。毕竟是我们临时违约,我坚持给他多算了三天的工资。
吴师傅推辞了一下,见我态度坚决,便收下了。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说道:“林小姐,我今天不急着走。这样,最后这点时间,我再给你从头到尾、仔细地演示一遍所有该做的护理项目,特别是夜间要注意的细节,你再巩固一下。”
我感激不尽,连忙点头。
接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护工又以过来人的口吻提醒道:“还有,你既然打算长期自己陪护,生活上的事也得安排好。你得抽空回家多拿几套换洗衣服,医院里穿的衣服和在家穿的不一样,不讲究漂亮,但一定要方便、耐脏。另外,”他提到了那张矮小的陪护床,“现在天渐渐冷了,陪护床比较矮,贴着地,后半夜总是冷飕飕的,寒气重。你得给自己带床厚被子,最好再铺个垫子,千万不能着凉,你倒下了,他就没人管了。”
他絮絮叨叨的嘱咐,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将那些护理教程上不会写、却至关重要的生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
我们又回了病房。江予安的目光立刻投向我,带着询问和一丝紧张。我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用口型无声地说:“说好了。”
他脸上那种复杂的神情再次浮现——一种如释重负的松懈感,仿佛终于可以从对外人的戒备中解脱出来;但紧接着,那松懈之下又涌起更深的担忧,那是对我的担忧,怕我辛苦,怕我无法承受。我能清晰地读懂他眼中的千言万语。但此刻,箭已在弦上。
吴师傅是个实在人,他不再多言,立刻进入了“最后教学”状态。他一边示意我开始实际操作,一边对江予安语重心长地说:“江先生,林姑娘和我们这些糙汉子可不一样,她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力气不够大,以后帮你翻身、活动,你一定要尽力配合,用巧劲,不能全靠她发力,不然只会徒增她的辛苦,你也受罪。”
江予安看着吴师傅,又看看我,目光沉静,最终郑重地点了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算是承诺。
接下来的时间,吴师傅化身成为最严格的老师。他站在一旁,看着我操作,不时出声指点:
“对,这个穴位多按按,能缓解他久卧的酸胀。”
“这里,腰后面,再垫个小枕头,空出来,透气,舒服。”
“活动他腿的时候,要是突然痉挛了,你别慌,也别用蛮力去压,顺着劲儿,轻轻抚摩,这是正常的。”
“尿袋记得要及时观察、处理,满了就要换,不然逆行感染更麻烦。”
……
他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细节、所有可能遇到的状况,都掰开揉碎,又给我讲解、演示了一遍。
最后,一切交代完毕,吴师傅提起自己简单的行李包,看着我们俩,脸上露出一个近乎慈祥的笑容,他最后对我说了一句,也像是说给江予安听:
“姑娘,我琢磨着,你的决定也是对的。我们护工,再好,也只能帮一时,不可能帮一世。你们是家人,是要长长久久在一起的。我们是外人,做得再周到,终究隔了一层。对病人来讲,这心里的感受,肯定是天差地别的。”
他的话,为我们的决定做了最暖心也最坚实的注脚。
吴师傅朝我们挥了挥手,利落地转身离开了病房,没有再多一丝留恋。
门轻轻合上。
虽然医院不比家里,充斥着消毒水的气味和冰冷的仪器,但此刻,当这个空间里只剩下我们彼此——两个最熟悉的人时,我感到一种真正的、从心底透出来的放松。我意识到,有护工在的时候,不只是江予安觉得别扭,需要紧绷着神经维持尊严,连我也无法完全自在,身边总像有个需要客套的“生人”。
现在,这方寸之地,终于成了我们独处的角落。
已经按照吴师傅指导的流程,给江予安仔细地擦洗过身体。接下来是让他在睡前刷牙。
我起身去卫生间接了半盆水端到床边,然后又熟练地给他的牙刷挤上牙膏,在刷牙杯里接好清水,一并放在他左手边触手可及的床头柜上。
江予安微微侧过头,就着我准备好的水盆,用左手开始刷牙。他的动作因为姿势和只能单手操作而显得有些缓慢和笨拙,但他做得非常认真。
我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他。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他线条清晰的下颌上——那里,几天没刮的胡子已经冒出了青黑色的胡茬,让他原本因为病痛而苍白的脸,增添了几分落寞和憔悴感。
该刮胡子了。 我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件事。这不再是护工日程表上的一项任务,而是“我的”责任清单里,关于让他保持清爽、维护他体面的一部分。
他刷完牙,我递上毛巾让他擦嘴,然后端走水盆。整个流程安静而默契,没有太多言语。
“好了,”我轻声说,帮他调整了一下枕头的位置,“准备休息吧。”
他顺从地趴好,闭上了眼睛。我看着他下颌那片青茬,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早上洗漱的时候,顺便让他刮下胡子。
良久,他才开口,声音带着常年劳作的沙哑,却异常真诚:“我在这行干了十几年,见多了不愿意伺候病人、恨不得把所有事都推给护工的家属,也见多了想请护工却实在请不起的家属……”
他顿了顿,看着我的眼睛,缓缓说道:“像你这样,明明有能力请人,却还愿意自己亲力亲为、不怕脏不怕累的,算头一个。林小姐,你……不容易。”
我把吴师傅的话当做一种最高的褒奖,心里暖融融的,却又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分。
“谢谢您,吴师傅。”我诚恳地说,然后开始给他结算工钱。毕竟是我们临时违约,我坚持给他多算了三天的工资。
吴师傅推辞了一下,见我态度坚决,便收下了。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说道:“林小姐,我今天不急着走。这样,最后这点时间,我再给你从头到尾、仔细地演示一遍所有该做的护理项目,特别是夜间要注意的细节,你再巩固一下。”
我感激不尽,连忙点头。
接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护工又以过来人的口吻提醒道:“还有,你既然打算长期自己陪护,生活上的事也得安排好。你得抽空回家多拿几套换洗衣服,医院里穿的衣服和在家穿的不一样,不讲究漂亮,但一定要方便、耐脏。另外,”他提到了那张矮小的陪护床,“现在天渐渐冷了,陪护床比较矮,贴着地,后半夜总是冷飕飕的,寒气重。你得给自己带床厚被子,最好再铺个垫子,千万不能着凉,你倒下了,他就没人管了。”
他絮絮叨叨的嘱咐,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将那些护理教程上不会写、却至关重要的生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
我们又回了病房。江予安的目光立刻投向我,带着询问和一丝紧张。我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用口型无声地说:“说好了。”
他脸上那种复杂的神情再次浮现——一种如释重负的松懈感,仿佛终于可以从对外人的戒备中解脱出来;但紧接着,那松懈之下又涌起更深的担忧,那是对我的担忧,怕我辛苦,怕我无法承受。我能清晰地读懂他眼中的千言万语。但此刻,箭已在弦上。
吴师傅是个实在人,他不再多言,立刻进入了“最后教学”状态。他一边示意我开始实际操作,一边对江予安语重心长地说:“江先生,林姑娘和我们这些糙汉子可不一样,她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力气不够大,以后帮你翻身、活动,你一定要尽力配合,用巧劲,不能全靠她发力,不然只会徒增她的辛苦,你也受罪。”
江予安看着吴师傅,又看看我,目光沉静,最终郑重地点了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算是承诺。
接下来的时间,吴师傅化身成为最严格的老师。他站在一旁,看着我操作,不时出声指点:
“对,这个穴位多按按,能缓解他久卧的酸胀。”
“这里,腰后面,再垫个小枕头,空出来,透气,舒服。”
“活动他腿的时候,要是突然痉挛了,你别慌,也别用蛮力去压,顺着劲儿,轻轻抚摩,这是正常的。”
“尿袋记得要及时观察、处理,满了就要换,不然逆行感染更麻烦。”
……
他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细节、所有可能遇到的状况,都掰开揉碎,又给我讲解、演示了一遍。
最后,一切交代完毕,吴师傅提起自己简单的行李包,看着我们俩,脸上露出一个近乎慈祥的笑容,他最后对我说了一句,也像是说给江予安听:
“姑娘,我琢磨着,你的决定也是对的。我们护工,再好,也只能帮一时,不可能帮一世。你们是家人,是要长长久久在一起的。我们是外人,做得再周到,终究隔了一层。对病人来讲,这心里的感受,肯定是天差地别的。”
他的话,为我们的决定做了最暖心也最坚实的注脚。
吴师傅朝我们挥了挥手,利落地转身离开了病房,没有再多一丝留恋。
门轻轻合上。
虽然医院不比家里,充斥着消毒水的气味和冰冷的仪器,但此刻,当这个空间里只剩下我们彼此——两个最熟悉的人时,我感到一种真正的、从心底透出来的放松。我意识到,有护工在的时候,不只是江予安觉得别扭,需要紧绷着神经维持尊严,连我也无法完全自在,身边总像有个需要客套的“生人”。
现在,这方寸之地,终于成了我们独处的角落。
已经按照吴师傅指导的流程,给江予安仔细地擦洗过身体。接下来是让他在睡前刷牙。
我起身去卫生间接了半盆水端到床边,然后又熟练地给他的牙刷挤上牙膏,在刷牙杯里接好清水,一并放在他左手边触手可及的床头柜上。
江予安微微侧过头,就着我准备好的水盆,用左手开始刷牙。他的动作因为姿势和只能单手操作而显得有些缓慢和笨拙,但他做得非常认真。
我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他。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他线条清晰的下颌上——那里,几天没刮的胡子已经冒出了青黑色的胡茬,让他原本因为病痛而苍白的脸,增添了几分落寞和憔悴感。
该刮胡子了。 我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件事。这不再是护工日程表上的一项任务,而是“我的”责任清单里,关于让他保持清爽、维护他体面的一部分。
他刷完牙,我递上毛巾让他擦嘴,然后端走水盆。整个流程安静而默契,没有太多言语。
“好了,”我轻声说,帮他调整了一下枕头的位置,“准备休息吧。”
他顺从地趴好,闭上了眼睛。我看着他下颌那片青茬,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早上洗漱的时候,顺便让他刮下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