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请问是住在XX公寓的诸葛大力小朋友吗?-《爱情公寓之数据浔心》

  对方不仅知道他现实身份,但这在高手圈不算太意外,还精准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团队开发的、用户量最大、也最容易在细节上被挑刺的“超信”和“闪浪”!

  这份眼光和耐心……有点意思。

  报告指出的问题虽然看起来琐碎,但条条在理,有些点,比如信息茧房、热评逻辑甚至切中了产品设计的深层痛点,只是被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提了出来。

  【林浔】:报告收到。分析切入点独特。你关注用户体验细节?

  【逻辑引擎】:关注逻辑自洽与效率最优。大规模应用是观察群体行为逻辑与系统交互冗余的最佳样本池。漏洞是逻辑不完美的具象化表现。

  贵方‘深瞳’安防AI的逻辑链优化(参见公开论文)方向正确,但局部节点算法存在可并行化处理空间,理论效率可提升约3.5%。具体模型已附后。

  对方不仅回应了,还顺手又抛出一个技术彩蛋!

  林浔看着附带的那个关于“深瞳”优化的简短模型,指尖在光屏上微微停顿。

  湘君在他脑子里已经开启了弹幕模式:“这货是属啄木鸟的吗?专挑咱家树上可能有虫眼的地方啄?!连‘深瞳’这种相对核心的东西都能看出优化空间?虽然只有3.5%……但这眼力劲儿也太毒了吧!ta是住在BUG收容所里吗?!”

  两人就着大规模应用中的逻辑优化、算法效率、用户体验与系统性能的平衡等话题,通过冰冷的文字在虚拟空间展开了一场高效到近乎冷酷的讨论。

  字里行间充满了数学符号般的精确和工程图纸般的严谨,完全没有普通人聊天该有的“吃了吗”和表情包斗图。

  讨论到某个关于“闪浪”推荐算法中“冷启动”问题的优化策略时,林浔忽然在意识中问湘君:

  [一年多前,你查过ta。最终的落脚点是?]

  湘君的记忆被瞬间激活,像被点开的回收站压缩包,语气变得极其古怪。

  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种“我是不是当时网线被猫啃了”的自我怀疑:“啊,对!是有这么回事!那次论坛文斗后,我这不是好奇嘛。

  就想看看是哪个犄角旮旯蹦出来的逻辑怪胎,就顺手……嗯,深入友好地拜访了一下他的网络足迹。”

  湘君顿了顿,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描述那个极其离谱的发现:“过程就不赘述了,反正七拐八绕,穿过层层迷雾,最后定位到的IP物理地址……显示在魔都市中心一栋高级公寓楼里。然后……我调取了那个IP地址关联的一些……嗯,相对公开的网络活动痕迹……” 湘君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梦呓、世界观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语气说道:

  “对面坐着的,当时网络活动最活跃的时段,关联的用户画像和行为特征分析显示……高度吻合一个刚满九岁的小女孩!”

  林浔:“……?”

  饶是以林浔的绝对理性和冰山定力,此刻手指也几不可察地在桌上收紧了一下,桌上的黑咖啡泛起一丝微澜。

  九岁?!这比报告里0.05%的带宽浪费还让他难以消化!这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

  湘君还在持续输出他的震惊弹幕:“不止如此!我顺着这条线,结合一些信息,比如社区儿童编程大赛获奖名单、少儿图书馆借阅记录关键词分析。

  继续合理推测……好家伙!这位骨骼清奇的小道友!她叫诸葛大力!

  她母亲是魔都法律界赫赫有名、气场两米八的铁娘子诸葛大圣!重点来了!这位诸葛大力小朋友,她……她五岁就通关了市面上所有儿童逻辑思维游戏!

  七岁开始自学编程,论坛记录显示她八岁就在Stack Overflow上回答问题了!

  九岁时已经能流畅阅读并理解大学计算机教材和算法导论!现在十岁……我的天,她怕不是已经把《人月神话》当睡前故事了!

  论坛里那些能把资深码农绕进死胡同的逻辑拷问,很可能就是她一边喝着AD钙奶一边敲出来的!我当时查到这些关联性的时候,CPU……不是,我的逻辑核心差点过热保护!这合理吗?这科学吗?碳基生物幼崽的进化树点歪了吧?!”

  林浔沉默了。

  他看着屏幕上“逻辑引擎”刚刚发来的、一条关于如何优化“超信”群聊大文件传输排队逻辑的、充满了流程图和公式的冰冷论述,再看看湘君在意识里咆哮的“十岁天才少女BUG猎人”的信息……

  这巨大的反差,让林浔那精密如瑞士钟表的大脑也出现了短暂的逻辑溢出,需要垃圾回收一下。

  他端起那杯凉透了的黑咖啡,像喝中药一样灌了一大口。

  极致的苦涩滑过喉咙,带来一丝真实而提神的刺激,勉强压下了心头的荒谬感。

  【林浔】:诸葛大力。十岁。诸葛大圣律师之女。信息关联性分析指向明确。

  林浔选择了一个严谨的说法

  他直接发了过去。既然对方知道他身份,他也验证到了对方,再玩匿名就像穿着皇帝的新衣写代码——自欺欺人。

  对话框那边沉默了足足有十秒钟。

  显然,对方也没料到林浔能直接点破她的真实身份,而且连年龄都精确推测到了十岁。

  这沉默的时长,在林浔和“逻辑引擎”之前的极速对话中,堪称史诗级。

  【逻辑引擎】:数据关联性确认。林浔。你的非侵入式信息关联推理能力超出初始模型预测值8.1%。值得记录。

  我母亲职业关联性分析:属背景噪音,不影响当前技术讨论核心。请继续就大文件传输队列的饥饿等待问题阐述你的改进方案。对方迅速调整状态,把年龄和家世直接归类为“背景噪音”,无缝切换回技术讨论!

  林浔看着这条回复,嘴角极其罕见地、极其轻微地向上扯动了一下,弧度小于一度。

  很好,这反应……非常“逻辑引擎”。

  身份暴露?小事,不过是多了一个标签。

  年龄暴露?无关变量,不影响代码运行。

  讨论技术细节、优化那0.05%的带宽浪费才是宇宙真理!

  这份纯粹到极致的、对逻辑与效率的专注,确实……非常人或者说非常规人类幼崽所能及。

  湘君已经彻底服气了,用一种混合着惊叹、荒谬和浓浓吐槽欲的语气对林浔说:“咱俩跟一个十岁的人形BUG扫描仪在隔空讨论怎么给国民APP挤痘痘?林浔,我感觉我们的资深极客人设受到了成吨的真实伤害…

  她妈妈是怀她的时候把《算法导论》当胎教音乐了吗?还是说……她其实是某个超级AI派来人间体验生活的测试版?”

  林浔没有回应湘君关于AI测试版的脑洞。他放下咖啡杯,指尖在光屏上快速敲击起来。

  开始就“逻辑引擎”——或者说,十岁的天才儿童诸葛大力——提出的“超信”大文件传输队列优化问题,严谨而高效地阐述他的改进方案。

  屏幕的光映在他依旧冷峻的脸上,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似乎多了一丝面对真正“同道”时才有的、极淡的……类似于发现一个精妙算法的兴趣光芒。

  而屏幕的另一端,魔都某高级公寓的书房里,一个戴着防蓝光眼镜、脸蛋还带着婴儿肥的小女孩,正坐在对她来说显得过大的工学椅上,小短腿悬空晃悠着。

  她看着屏幕上林浔发来的、充满了清晰逻辑链和可行方案的回复,小脸上没有任何属于孩童的懵懂或得意,只有一种近乎严肃的专注和思索,小眉头微微皱着,似乎在评估方案的优劣。

  她推了推鼻梁上滑落的眼镜,伸出肉乎乎的小手,在特制的键盘上,同样快速地敲击起来,进行着下一轮冰冷而高效的技术质询。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盒没喝完的的牛奶。

  突然,书房门被推开,一个气场强大、穿着精致职业套装的身影出现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