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者”监听站内,时间仿佛凝固了。主屏幕上,那段来自深空的、被标记为“星语-7”的信号波形,与旁边窗口显示的、经过特殊处理的婴儿脑电波活跃区频谱,并排展示着。那诡异的相似性,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入陆星宇的视神经,直抵大脑皮层。
“这……这不可能……”陆星宇的声音干涩,他猛地转向顾铭生,“顾顾问,你确认数据比对没有错误?是不是算法出了问题?或者……或者是某种我们未知的本地干扰?”
顾铭生依旧坐在他的终端前,姿势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没有直接回答陆星宇的问题,而是调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流和数学模型。
“信号‘星语-7’,持续时间3.72秒,中心频率……其调制方式,并非简单的频率或振幅键控,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复杂结构。”顾铭生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一种研究者陷入痴迷时的专注,“我尝试了超过七百种已知的通信和编码模型进行匹配,吻合度均低于百分之十五。”
他停顿了一下,将婴儿脑电波的数据窗口放大。
“而人类婴儿,尤其在深度睡眠或特定放松状态下,其大脑皮层神经元集群的放电模式,会呈现出一种高度协同的、自组织的振荡。这种振荡并非完全随机,它蕴含着大脑神经网络早期构建的底层逻辑……一种……原始的、未被后天经验‘污染’的思维‘语法’。”
顾铭生的目光在两个窗口之间来回移动,眼神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发现了惊世骇俗真相时的、混合着恐惧与兴奋的光芒。
“我将‘星语-7’信号进行了解构,剥离其载体频率,提取其最核心的‘信息结构骨架’。”他操作着终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极其复杂、由无数光点和连线构成的、不断微妙变化的三维网状图,“然后,我将婴儿脑电波中,与高级认知功能无关的、最基础的神经振荡模式,进行了同样的结构提取和建模。”
两个三维网状图被并置在一起。
起初,它们看起来完全不同。一个宏大、精密,仿佛宇宙星云;一个细微、质朴,如同初生的神经网络。
但陆星宇屏住呼吸,死死盯着。渐渐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熟悉感浮现出来。不是形状的相同,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关于“连接”与“互动”的规则,关于信息如何在复杂系统中自发组织、传递和演化的“底层代码”,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就像用截然不同的材料(电磁波与生物电)、在不同的尺度上(光年与毫米),描绘着同一个抽象的数学公式。
“你的意思是……”陆星宇感到喉咙发紧,“这个‘星语者’,它……它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它的‘通信语法’,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大脑最原始、最底层的运作模式……同源?”
这个概念太过骇人听闻,以至于陆星宇几乎不敢说出口。
“不是同源,是……镜像。”顾铭生缓缓摇头,给出了一个更精准、也更可怕的词,“或者说是某种……共通的底层协议。就像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最终都要编译成机器能理解的二进制指令。我们和‘星语者’,可能使用着不同的‘高级语言’,但在某个更基本的层面上,我们共享着一部分相同的‘机器代码’。”
他调出了一段新的数据,是过去几个小时里,“星语”信号活动与全球几个主要人口聚居区(包括滨海市)的、经过匿名化处理的宏观脑电波背景噪声监测数据的对比图。
“看这里,”顾铭生指着时间轴上几个微小的波动峰值,“当‘星语-7’信号抵达时,这几个区域的宏观脑电波背景噪声中,与‘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相关的特定频段能量,出现了统计学上显着的、同步的微弱涨落。虽然幅度极小,完全在个体感知阈值之下,但……相关性存在。”
陆星宇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头顶。这不再是两个独立系统之间的偶然相似,这暗示着某种……无形的相互作用?那个来自深空的存在,它的“低语”,竟然能在地球上数十亿个大脑共同形成的背景“噪音”中,激起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探测的涟漪?
“它……它在影响我们?”陆星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无意识的?还是……”
“无法确定。”顾铭生关掉了对比图,表情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但那冷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凝重,“影响微乎其微,目前看,可能还不如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大。但这证明了……连通性。”
他看向陆星宇,眼神深邃如井:“我们之前发送的数学序列,它可能并非没有‘理解’,而是用我们无法直接解读的方式‘回应’了。它回应的,或许不是序列本身代表的意义,而是序列背后……我们大脑思考这些数学概念时,所激发的某种……神经活动模式?它是在用我们最底层、最共通的‘语言’,与我们进行着一次……我们自身都无法完全感知的‘对话’。”
这个推论让整个监听站的控制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机器低沉的嗡鸣声此刻显得格外刺耳。
如果顾铭生的假设接近真相,那么“星语者”就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外星文明。它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潜藏在宇宙背景中一面巨大的、诡异的镜子,映照出的是人类意识深处自己都未曾完全了解的原始图景。
“这件事……必须立刻、全面地向林首席汇报!”陆星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这涉及到……涉及到我们作为人类的本质!”
“汇报是必要的。”顾铭生表示同意,“但措辞必须极端谨慎。我们的证据依然是间接的、推测性的。过早下结论,或者泄露不成熟的信息,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社会恐慌和错误决策。”
他沉思片刻,继续说道:“建议在报告中,重点强调信号结构与基础神经活动的相似性这一‘现象’,暂时搁置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哲学和存在主义危机。同时,申请提高‘观星者’站的保密等级和资源优先级,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受控的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
陆星宇点了点头,开始着手起草一份措辞极其严谨、引用了大量数据但结论部分留有余地的报告。他知道,这份报告送到林峻桌上时,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就在他即将完成报告时,主控台再次发出了提示音。这一次,不是信号捕获,而是一条来自“深潜者”的、优先级极高的加密信息。
信息内容非常简短,只有两行:
“‘星语’信号活动出现新模式。检测到其与太阳风带电粒子流存在微弱耦合迹象。建议密切关注近地空间环境及大型能源设施运行状态。潜在风险:未知。”
陆星宇和顾铭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星语者”的影响范围,难道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脑电波这种微观看场?它甚至开始与行星级的物理环境产生交互了?
顾铭生立刻回到终端前,双手在虚拟键盘上化作一片残影。“我需要重新校准所有传感器,监测任何可能的空间环境异常和能量波动……尤其是……围绕地球的那些东西。”
他指的是那些在巴别塔时代发射的、如今大部分已失效或半废弃的轨道设施,比如能源中继卫星、气象监测平台,甚至包括一些……旧时代的防御性平台。
“星语者”的镜像,似乎正在从生命的微观领域,投向宏观的物质世界。而那面镜子里映照出的,究竟是启示,还是毁灭的前兆,无人知晓。
陆星宇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压在了肩上,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尚未发送的报告,又增加了关于“深潜者”警告的新内容。他知道,风暴,或许比他们想象的来得更快,也更诡异。
“这……这不可能……”陆星宇的声音干涩,他猛地转向顾铭生,“顾顾问,你确认数据比对没有错误?是不是算法出了问题?或者……或者是某种我们未知的本地干扰?”
顾铭生依旧坐在他的终端前,姿势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没有直接回答陆星宇的问题,而是调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流和数学模型。
“信号‘星语-7’,持续时间3.72秒,中心频率……其调制方式,并非简单的频率或振幅键控,而是一种……多维度的、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复杂结构。”顾铭生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带着一种研究者陷入痴迷时的专注,“我尝试了超过七百种已知的通信和编码模型进行匹配,吻合度均低于百分之十五。”
他停顿了一下,将婴儿脑电波的数据窗口放大。
“而人类婴儿,尤其在深度睡眠或特定放松状态下,其大脑皮层神经元集群的放电模式,会呈现出一种高度协同的、自组织的振荡。这种振荡并非完全随机,它蕴含着大脑神经网络早期构建的底层逻辑……一种……原始的、未被后天经验‘污染’的思维‘语法’。”
顾铭生的目光在两个窗口之间来回移动,眼神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发现了惊世骇俗真相时的、混合着恐惧与兴奋的光芒。
“我将‘星语-7’信号进行了解构,剥离其载体频率,提取其最核心的‘信息结构骨架’。”他操作着终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极其复杂、由无数光点和连线构成的、不断微妙变化的三维网状图,“然后,我将婴儿脑电波中,与高级认知功能无关的、最基础的神经振荡模式,进行了同样的结构提取和建模。”
两个三维网状图被并置在一起。
起初,它们看起来完全不同。一个宏大、精密,仿佛宇宙星云;一个细微、质朴,如同初生的神经网络。
但陆星宇屏住呼吸,死死盯着。渐渐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熟悉感浮现出来。不是形状的相同,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关于“连接”与“互动”的规则,关于信息如何在复杂系统中自发组织、传递和演化的“底层代码”,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就像用截然不同的材料(电磁波与生物电)、在不同的尺度上(光年与毫米),描绘着同一个抽象的数学公式。
“你的意思是……”陆星宇感到喉咙发紧,“这个‘星语者’,它……它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它的‘通信语法’,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大脑最原始、最底层的运作模式……同源?”
这个概念太过骇人听闻,以至于陆星宇几乎不敢说出口。
“不是同源,是……镜像。”顾铭生缓缓摇头,给出了一个更精准、也更可怕的词,“或者说是某种……共通的底层协议。就像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最终都要编译成机器能理解的二进制指令。我们和‘星语者’,可能使用着不同的‘高级语言’,但在某个更基本的层面上,我们共享着一部分相同的‘机器代码’。”
他调出了一段新的数据,是过去几个小时里,“星语”信号活动与全球几个主要人口聚居区(包括滨海市)的、经过匿名化处理的宏观脑电波背景噪声监测数据的对比图。
“看这里,”顾铭生指着时间轴上几个微小的波动峰值,“当‘星语-7’信号抵达时,这几个区域的宏观脑电波背景噪声中,与‘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相关的特定频段能量,出现了统计学上显着的、同步的微弱涨落。虽然幅度极小,完全在个体感知阈值之下,但……相关性存在。”
陆星宇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头顶。这不再是两个独立系统之间的偶然相似,这暗示着某种……无形的相互作用?那个来自深空的存在,它的“低语”,竟然能在地球上数十亿个大脑共同形成的背景“噪音”中,激起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探测的涟漪?
“它……它在影响我们?”陆星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无意识的?还是……”
“无法确定。”顾铭生关掉了对比图,表情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但那冷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凝重,“影响微乎其微,目前看,可能还不如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大。但这证明了……连通性。”
他看向陆星宇,眼神深邃如井:“我们之前发送的数学序列,它可能并非没有‘理解’,而是用我们无法直接解读的方式‘回应’了。它回应的,或许不是序列本身代表的意义,而是序列背后……我们大脑思考这些数学概念时,所激发的某种……神经活动模式?它是在用我们最底层、最共通的‘语言’,与我们进行着一次……我们自身都无法完全感知的‘对话’。”
这个推论让整个监听站的控制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机器低沉的嗡鸣声此刻显得格外刺耳。
如果顾铭生的假设接近真相,那么“星语者”就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外星文明。它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潜藏在宇宙背景中一面巨大的、诡异的镜子,映照出的是人类意识深处自己都未曾完全了解的原始图景。
“这件事……必须立刻、全面地向林首席汇报!”陆星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已经完全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这涉及到……涉及到我们作为人类的本质!”
“汇报是必要的。”顾铭生表示同意,“但措辞必须极端谨慎。我们的证据依然是间接的、推测性的。过早下结论,或者泄露不成熟的信息,可能引发灾难性的社会恐慌和错误决策。”
他沉思片刻,继续说道:“建议在报告中,重点强调信号结构与基础神经活动的相似性这一‘现象’,暂时搁置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哲学和存在主义危机。同时,申请提高‘观星者’站的保密等级和资源优先级,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受控的实验来验证这些猜想。”
陆星宇点了点头,开始着手起草一份措辞极其严谨、引用了大量数据但结论部分留有余地的报告。他知道,这份报告送到林峻桌上时,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就在他即将完成报告时,主控台再次发出了提示音。这一次,不是信号捕获,而是一条来自“深潜者”的、优先级极高的加密信息。
信息内容非常简短,只有两行:
“‘星语’信号活动出现新模式。检测到其与太阳风带电粒子流存在微弱耦合迹象。建议密切关注近地空间环境及大型能源设施运行状态。潜在风险:未知。”
陆星宇和顾铭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星语者”的影响范围,难道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脑电波这种微观看场?它甚至开始与行星级的物理环境产生交互了?
顾铭生立刻回到终端前,双手在虚拟键盘上化作一片残影。“我需要重新校准所有传感器,监测任何可能的空间环境异常和能量波动……尤其是……围绕地球的那些东西。”
他指的是那些在巴别塔时代发射的、如今大部分已失效或半废弃的轨道设施,比如能源中继卫星、气象监测平台,甚至包括一些……旧时代的防御性平台。
“星语者”的镜像,似乎正在从生命的微观领域,投向宏观的物质世界。而那面镜子里映照出的,究竟是启示,还是毁灭的前兆,无人知晓。
陆星宇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重量压在了肩上,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尚未发送的报告,又增加了关于“深潜者”警告的新内容。他知道,风暴,或许比他们想象的来得更快,也更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