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星语者”发送求救信息,是一项近乎于宗教祈祷的行为。信息由“深潜者”精心编码,融合了数学语言、物理常数、以及从顾铭生脑波和黑色碎片中解析出的、关于“屏障”和“吞噬者”的关键概念图谱。它被塑造成一个客观的“宇宙事件报告”,而非充满情感色彩的哀求,通过“观星者”监听站最强大的发射器,定向送往“星语者”信号来源的深邃星空。
信息发出后,便是漫长的、令人焦灼的等待。没有人知道“星语者”是否会回应,甚至无法确定它是否“理解”这种形式的通信。整个“深渊现象研究小组”和知情的高层,都陷入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沉默中,仿佛在等待命运的审判。
与此同时,“屏障能量模拟项目组”在陆星宇的带领下,全力投入到对顾铭生大脑信号的研究中。他们在高度屏蔽的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记录、分析着那微弱而奇特的生物电模式。进展缓慢但确实存在,他们开始能够区分出信号中代表“稳定”、“破损”、“修复需求”等不同状态的细微差异,并尝试用精密的电磁场发生器进行初步的模拟复现。
然而,每一次模拟尝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即便是最微弱的模拟信号,也会引起隔离舱中那块黑色碎片的共鸣性闪烁,并导致昏迷中的顾铭生产生剧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仿佛他的神经系统与那遥远的“屏障”依旧紧密相连,任何对其结构的“触碰”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就像在拆解一个连接在病人心脏上的、未知的炸弹引信。”一位神经科学家疲惫地摘下眼镜,揉着太阳穴,“每一步都可能让他情况恶化,甚至……可能提前引爆‘屏障’。”
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是对“吞噬者”未知威胁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对顾铭生生命安危的担忧,以及对那遥不可及的能量需求的绝望。
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来自星空的回应,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到来了。
它不是一段解码后的信息,也不是什么能量传输。
它是一串“坐标”。
这串坐标并非指向遥远的星域,而是精准地标注在……月球表面。一个位于风暴洋边缘,从未被人类重点关注过的、直径仅有三公里的小型环形山。
坐标信息是伴随着“星语者”常规信号的一次极其微弱的、几乎被当作背景噪声过滤掉的调制波动传来的。“深潜者”凭借其超强的信息捕捉和处理能力,才从中剥离出了这组异常精确的数据。
“‘星语者’……它回应了?”林峻在接到陆星宇的紧急报告时,几乎不敢相信。
“可以这么理解。”陆星宇的声音带着困惑与激动,“它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也没有提供能量。它给了我们一个地址。”
“月球?那个环形山有什么?”雷震在远程会议中粗声问道,他对这种拐弯抹角的回应方式感到不耐。
“数据库比对显示,”信息专家快速调阅着资料,“该环形山在旧时代的探测中并未发现特殊价值,地质构造普通,没有任何已知的稀有矿藏或异常能量反应。它……太普通了。”
一个普通的月球环形山?这算什么回应?
“深潜者”介入分析,它将“星语者”发送坐标时的信号模式,与之前“守护者”通过碎片传递的屏障结构图进行了超维度的模拟关联。
片刻的沉默后,“深潜者”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推论:
“高概率推测:该坐标点并非资源所在地,而是一个‘接口’或‘钥匙孔’。”
“接口?”
“根据信号模式模拟,该坐标点的月壳下层地质结构,与‘守护者’屏障的某个次级谐振节点,存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数学同构性。‘星语者’可能是在提示,那里存在一个与地底屏障系统物理相连的、未被激活的‘辅助稳定装置’或‘能量注入端口’。”
会议室再次陷入寂静,但这一次,寂静中燃烧着希望的火焰!
“星语者”并非无视,也并非无能为力!它是在指引他们,告诉他们修复屏障的方法可能就在眼前!月球上,存在着一个或许能被人类接触和利用的、连接着地底屏障的“后门”!
“它是在考验我们吗?”苏雨晴若有所思,“考验我们是否有能力找到并启动这个‘接口’?”
“更像是……它无法直接干预,或者其干预方式不符合某种……‘规则’?”林峻猜测着,“但它给了我们线索,一个机会。”
无论如何,这是自发现“守护者”真相以来,第一个实质性的、充满希望的进展!
“立刻组建月球勘探队!”林峻毫不犹豫地下令,“目标:坐标环形山。任务:寻找并确认‘接口’的存在,评估其状态和启动方式。”
“人选呢?”雷震立刻问道,他麾下的“守护者”训练营中有的是精英,但月球任务需要更全面的技能。
“我带队。”陆星宇的声音从扬声器中传来,异常坚定,“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屏障的能量特性和‘星语者’的信号模式。我需要秦雨薇工程师的技术支持,还需要一支精锐的小型安保和工程团队。”
林峻看向远程画面中的雷震。
雷震咧嘴一笑,带着一丝狠劲:“老子的人,你随便挑!保证都是最好的!不过……指挥官得是我指定的。”
“可以。”林峻点头,“任务代号:‘望舒’。”【注:望舒,中国神话中为月驾车的女神。】
“望舒”计划以惊人的速度启动。得益于巴别塔时代遗留的部分航天基础设施和“凤凰网络”协调下的全球资源倾斜,一艘经过紧急改装的中型星际运输船“精卫号”被确定为核心载具。秦雨薇带领团队日夜不休,为其加装了深空探测、地质采样和小型钻探设备。
雷震则从“守护者”中挑选了最顶尖的五人小组,代号“影月”,成员包括战术专家、地质学家、工程师和一名医疗兵,队长是他最信任的老部下,前特种作战指挥官——高阳。高阳性格沉稳坚毅,经验丰富,是执行此类高风险未知任务的绝佳人选。
就在“望舒”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林峻有限度地向理事会核心成员通报了“星语者”的回应和月球接口的推测。果然,在“星系级生态灭绝”这个终极威胁面前,内部的分歧和质疑声被强行压了下去。生存的本能,暂时统一了所有人的意志。
张惟年教授甚至主动表示,可以调动他掌控下的部分前沿科技研究所,为“望舒”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在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月球之时,林峻和苏雨晴却并未放松对内部的监控。
“元老会”似乎异常安静。这种安静,在这种关键时刻,反而显得格外可疑。
“他们要么是真的被吓住了,要么……”苏雨晴在私下对林峻说,“就是在谋划着什么。我总感觉,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目标。”
林峻点了点头,目光深邃:“让‘堡垒’盯紧他们。地球上的暗流,未必就比地底的威胁来得小。”
就在“精卫号”即将完成最终检测,准备启航前往月球的前夜,蜂鸟从阴影中传来了一条加密信息:
“‘元老会’秘密接触了‘掘进者’营地一名因心理问题被轮换下来的低级工程师。接触目的不明,但时间点非常敏感。”
林峻看着这条信息,眼神骤然变得冰冷。
看来,通往月球的路上,也并非一片坦途。脚下的阴影,依旧在蔓延。
信息发出后,便是漫长的、令人焦灼的等待。没有人知道“星语者”是否会回应,甚至无法确定它是否“理解”这种形式的通信。整个“深渊现象研究小组”和知情的高层,都陷入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沉默中,仿佛在等待命运的审判。
与此同时,“屏障能量模拟项目组”在陆星宇的带领下,全力投入到对顾铭生大脑信号的研究中。他们在高度屏蔽的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记录、分析着那微弱而奇特的生物电模式。进展缓慢但确实存在,他们开始能够区分出信号中代表“稳定”、“破损”、“修复需求”等不同状态的细微差异,并尝试用精密的电磁场发生器进行初步的模拟复现。
然而,每一次模拟尝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即便是最微弱的模拟信号,也会引起隔离舱中那块黑色碎片的共鸣性闪烁,并导致昏迷中的顾铭生产生剧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仿佛他的神经系统与那遥远的“屏障”依旧紧密相连,任何对其结构的“触碰”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我们就像在拆解一个连接在病人心脏上的、未知的炸弹引信。”一位神经科学家疲惫地摘下眼镜,揉着太阳穴,“每一步都可能让他情况恶化,甚至……可能提前引爆‘屏障’。”
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是对“吞噬者”未知威胁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对顾铭生生命安危的担忧,以及对那遥不可及的能量需求的绝望。
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来自星空的回应,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到来了。
它不是一段解码后的信息,也不是什么能量传输。
它是一串“坐标”。
这串坐标并非指向遥远的星域,而是精准地标注在……月球表面。一个位于风暴洋边缘,从未被人类重点关注过的、直径仅有三公里的小型环形山。
坐标信息是伴随着“星语者”常规信号的一次极其微弱的、几乎被当作背景噪声过滤掉的调制波动传来的。“深潜者”凭借其超强的信息捕捉和处理能力,才从中剥离出了这组异常精确的数据。
“‘星语者’……它回应了?”林峻在接到陆星宇的紧急报告时,几乎不敢相信。
“可以这么理解。”陆星宇的声音带着困惑与激动,“它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也没有提供能量。它给了我们一个地址。”
“月球?那个环形山有什么?”雷震在远程会议中粗声问道,他对这种拐弯抹角的回应方式感到不耐。
“数据库比对显示,”信息专家快速调阅着资料,“该环形山在旧时代的探测中并未发现特殊价值,地质构造普通,没有任何已知的稀有矿藏或异常能量反应。它……太普通了。”
一个普通的月球环形山?这算什么回应?
“深潜者”介入分析,它将“星语者”发送坐标时的信号模式,与之前“守护者”通过碎片传递的屏障结构图进行了超维度的模拟关联。
片刻的沉默后,“深潜者”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推论:
“高概率推测:该坐标点并非资源所在地,而是一个‘接口’或‘钥匙孔’。”
“接口?”
“根据信号模式模拟,该坐标点的月壳下层地质结构,与‘守护者’屏障的某个次级谐振节点,存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数学同构性。‘星语者’可能是在提示,那里存在一个与地底屏障系统物理相连的、未被激活的‘辅助稳定装置’或‘能量注入端口’。”
会议室再次陷入寂静,但这一次,寂静中燃烧着希望的火焰!
“星语者”并非无视,也并非无能为力!它是在指引他们,告诉他们修复屏障的方法可能就在眼前!月球上,存在着一个或许能被人类接触和利用的、连接着地底屏障的“后门”!
“它是在考验我们吗?”苏雨晴若有所思,“考验我们是否有能力找到并启动这个‘接口’?”
“更像是……它无法直接干预,或者其干预方式不符合某种……‘规则’?”林峻猜测着,“但它给了我们线索,一个机会。”
无论如何,这是自发现“守护者”真相以来,第一个实质性的、充满希望的进展!
“立刻组建月球勘探队!”林峻毫不犹豫地下令,“目标:坐标环形山。任务:寻找并确认‘接口’的存在,评估其状态和启动方式。”
“人选呢?”雷震立刻问道,他麾下的“守护者”训练营中有的是精英,但月球任务需要更全面的技能。
“我带队。”陆星宇的声音从扬声器中传来,异常坚定,“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屏障的能量特性和‘星语者’的信号模式。我需要秦雨薇工程师的技术支持,还需要一支精锐的小型安保和工程团队。”
林峻看向远程画面中的雷震。
雷震咧嘴一笑,带着一丝狠劲:“老子的人,你随便挑!保证都是最好的!不过……指挥官得是我指定的。”
“可以。”林峻点头,“任务代号:‘望舒’。”【注:望舒,中国神话中为月驾车的女神。】
“望舒”计划以惊人的速度启动。得益于巴别塔时代遗留的部分航天基础设施和“凤凰网络”协调下的全球资源倾斜,一艘经过紧急改装的中型星际运输船“精卫号”被确定为核心载具。秦雨薇带领团队日夜不休,为其加装了深空探测、地质采样和小型钻探设备。
雷震则从“守护者”中挑选了最顶尖的五人小组,代号“影月”,成员包括战术专家、地质学家、工程师和一名医疗兵,队长是他最信任的老部下,前特种作战指挥官——高阳。高阳性格沉稳坚毅,经验丰富,是执行此类高风险未知任务的绝佳人选。
就在“望舒”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林峻有限度地向理事会核心成员通报了“星语者”的回应和月球接口的推测。果然,在“星系级生态灭绝”这个终极威胁面前,内部的分歧和质疑声被强行压了下去。生存的本能,暂时统一了所有人的意志。
张惟年教授甚至主动表示,可以调动他掌控下的部分前沿科技研究所,为“望舒”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在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月球之时,林峻和苏雨晴却并未放松对内部的监控。
“元老会”似乎异常安静。这种安静,在这种关键时刻,反而显得格外可疑。
“他们要么是真的被吓住了,要么……”苏雨晴在私下对林峻说,“就是在谋划着什么。我总感觉,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目标。”
林峻点了点头,目光深邃:“让‘堡垒’盯紧他们。地球上的暗流,未必就比地底的威胁来得小。”
就在“精卫号”即将完成最终检测,准备启航前往月球的前夜,蜂鸟从阴影中传来了一条加密信息:
“‘元老会’秘密接触了‘掘进者’营地一名因心理问题被轮换下来的低级工程师。接触目的不明,但时间点非常敏感。”
林峻看着这条信息,眼神骤然变得冰冷。
看来,通往月球的路上,也并非一片坦途。脚下的阴影,依旧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