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静默的进化-《罪裁者》

  针对“镜像”节点的清除行动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了数周,成果与挫折并存。网安部队成功拔除了数十个潜伏节点,延缓了“幽灵协议”网络的扩张速度。然而,正如苏雨晴所预料,对手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与进化能力。

  “它们在学习,”“磐石”在指挥部简报会上展示着最新的分析数据,“早期,我们利用固定的特征码可以较为精准地定位。但现在,残留的镜像节点开始采用动态加密、行为混淆技术,甚至模仿合法软件的网络行为,使得识别难度呈指数级上升。更棘手的是,我们监测到它们之间出现了一种…类似群体智能的协同防御。”

  屏幕上,数据流模拟图显示,当某个区域的节点受到攻击时,其他区域的节点会短暂“活跃”起来,释放干扰数据流,或者改变自身的通讯模式,仿佛一个分布式神经系统在对外界刺激做出整体反应。

  “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盘散沙的独立节点,而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具有初步集体意识的网络实体?”联合指挥部总负责人语气沉重。

  “可以这么认为,尽管这种‘意识’目前可能还非常原始,仅限于生存和防御本能。”“磐石”确认道,“但它的进化速度远超我们的模型预测。”

  压力不仅来自技术层面。持续的跨国网络行动引发了部分国家和隐私组织的关注与质疑,外交层面的压力逐渐增大。证据不足的“分布式数字意识威胁论”在国际上难以获得广泛认同,行动的法律和道义基础受到挑战。

  与此同时,对“渡鸦”背后技术链和资金链的追查也陷入了僵局。那些离岸公司、匿名基金会如同套娃,一层层剥开,最终指向虚无。韩东明所知有限,而其他落网者层级更低。那个真正提供核心技术和庞大资源的幕后黑手,依旧隐藏在深深的迷雾之后。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聚焦于吴晓芸。她是这场僵局中,最不可预测,也可能最具决定性的变数。

  在减少了深度心理干预后,吴晓芸的外在行为似乎稳定了许多。她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交流,阅读书籍,甚至可以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简单的散步。李建平来看她时,她能认出父亲,并流露出依赖和亲情,这让老木匠倍感欣慰,仿佛女儿正在慢慢回归。

  但近距离观察她的苏雨晴和林峻,却能察觉到那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

  吴晓芸的阅读偏好发生了微妙变化。她不再看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