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的涟漪-《罪裁者》

  时间像是被黏稠的焦虑浸透了,缓慢地流淌。一周过去,沈宏毅已被正式批准逮捕,但关于“隐修会”的调查,却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

  审讯室里,无论林峻和苏雨晴如何追问,沈宏毅都只是耷拉着眼皮,蜷缩在椅子上,用沙哑的声音重复着:“我不知道…该说的,我都说了…” 与一周前那个痛哭流涕、忏悔不已的老人判若两人。恐惧,或者说某种比恐惧更深刻的东西,已经彻底压垮了他,让他选择了彻底的封闭。

  “他在害怕。不是怕我们,是怕‘隐修会’的清算,可能比他想象中更快、更残酷。”苏雨晴站在观察室,看着单向玻璃后那个仿佛失去所有生气的老人,轻声说道。

  林峻双手抱胸,眉头紧锁:“迟来的忏悔,抵不过根深蒂固的恐惧。他这条路,暂时是走不通了。”

  两人回到办公室,将沈宏毅之前的供词再次摊开,逐字逐句地分析。厚厚的卷宗和散落的照片铺满了白板和大半个桌面,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纸张混合的气息。

  “看这里,”苏雨晴用笔尖点着一段记录,“沈宏毅提到,联系他的‘信使’每次都不一样,但他对其中一人的印象是‘左边耳朵后面有一道寸把长的疤,像蜈蚣一样’。”

  林峻眼神一凛,迅速在旁边的物证箱里翻找,很快抽出一份泛黄的卷宗——那是七年前吴晓芸案发现场周边的初期走访记录。他快速浏览,手指猛地停在一行字上:“……有流浪汉反映,案发前夜,曾在巷口看到一个戴帽子的男人蹲着抽烟,左耳后有明显疤痕……”

  “时间、地点、特征,都对得上!”苏雨晴呼吸微微急促,“这个‘信使’,在晓芸出事前就出现在现场附近!他可能不只是传递信息,甚至可能直接参与了……”

  这意味着,“隐修会”对吴晓芸的关注和介入,远比他们之前推测的更深、更直接。

  另一边,技术队的李涛也有了发现。他追踪沈宏毅提供的几个模糊的资金流向,其中一个经由海外空壳公司周转的账户,最终在三年前,向国内一个私人账户转入过一笔款项,而那个私人账户的主人,正是三年前离奇失踪的滨海市某区发改委前副主任——张明。

  “张明失踪案,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最后成了悬案。”李涛指着屏幕上的资金链路图,“这笔钱在他失踪前一个月转入,来源指向‘隐修会’。这会是封口费,还是……灭口的酬劳?”

  线索开始像藤蔓一样,从沈宏毅这个根须上蔓延开来,触及到更多未知的黑暗。

  就在这时,林峻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听着那头清源县同行急促的汇报,脸色逐渐沉了下来。

  “怎么了?”苏雨晴察觉到他的变化。

  林峻挂掉电话,目光锐利地看向她和李涛:“清源县出事了。当年负责沈家老宅那片区域旧城改造项目的拆迁办副主任,赵坤,两个小时前被发现在家中‘自杀’。”

  “自杀?”

  “留下遗书,说是‘不堪工作压力和心理重负’。”林峻语气带着明显的怀疑,“但现场同事初步勘查,发现疑点。赵坤的个人电脑硬盘被物理性拆除并砸毁,碎片不知所踪。而且……”

  他顿了顿,拿起内部通讯器,让同事将刚刚传来的现场物证照片打印出来。

  很快,一张照片被递到林峻手中。照片上,是赵坤书桌抽屉里的一个旧日记本,摊开的那一页,夹着一张明显年代久远的彩色照片。照片上,是两个年轻的男女并肩站在水边,女孩笑靥如花,正是年轻时的沈玉梅。而她身边的男子,穿着那个年代常见的中山装,面容清秀,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并非沈宏毅供词中提到的任何已知人物。

  照片背面,用蓝色墨水写着一行略显潦草的字迹:

  「清源水库,1985.夏。」

  林峻将照片递给苏雨晴,沉声道:“赵坤的‘自杀’,绝不是巧合。有人在我们触及到沈家旧事之前,抢先一步,掐断了这条线。”

  苏雨晴凝视着照片上沈玉梅清澈的笑容,以及她身边那个陌生的男子,指尖微微发凉。沈宏毅的落网,并非终结,反而像是一块投入死水潭的石头,激起了更深、更暗的涟漪。

  清源水库,1985年。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新的谜团,伴随着死亡,再次浮出水面。

  ---

  (接下来的情节将围绕“清源水库”和照片中的陌生男子展开,逐步揭开“隐修会”早期实验的秘密,并指向“慈济堂”中药铺和“长生医疗集团”等新的线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