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镜之城”能量辐射的异常陡增,像一声尖锐的警笛,彻底打破了第七区刚刚建立起来的、带着一丝希望的工作节奏。远程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图表上,那代表能量水平的曲线不再平缓,而是如同失控的心电图般剧烈跳动,峰值一度逼近了之前侦察小队遭遇认知扭曲时的阈值!
“他们在强行激活它!”钱教授盯着屏幕,脸色铁青,“这种能量注入模式非常粗暴,完全不顾及系统本身的稳定性,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强行冲开‘枷锁’!”
高空无人机冒着信号被干扰的风险,传回了最新的画面。那镜面般的地表上,之前隐现的能量纹路此刻如同烧红的烙铁般清晰刺眼,并且如同活物般缓缓蠕动、延伸,试图连接成某种更加庞大的阵列。三根棱柱的脉动频率也加快了一倍,发出的银蓝色光芒不再稳定,而是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闪烁。
情况万分危急!一旦“隐修会”成功破坏了昆仑的这个“枷锁”节点,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昆仑信标可能失控,整个“枷锁系统”的平衡也可能被打破,加速南太平洋信标的异动,甚至可能为“门扉”后的存在打开一个致命的缺口!
指挥室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所有人都看着林峻,等待他的决断。
林峻的目光在昆仑和南太平洋两个信标的标记上来回扫视,大脑飞速运转。第七区目前的力量,同时应对两个方向的危机显然捉襟见肘。
“我们不能被动防守,必须主动出击,打断他们的行动。”林峻的声音斩钉截铁,打破了沉默,“但我们的力量有限,必须有所侧重。”
他走到巨大的电子态势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昆仑山的位置:“这里,威胁最直接,最紧迫!‘隐修会’残党很可能就在附近,他们的行动已经开始了!我们必须立刻组织一支精锐突击队,前往昆仑‘死亡谷’,找到并摧毁‘隐修会’的激活装置,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有限度地破坏信标节点本身,以阻止枷锁被打开!”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突击队不仅要面对“隐修会”的武装分子,更要再次踏入“镜之城”那恐怖的认知扭曲场,其危险性不言而喻。而破坏信标节点,更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暂时阻止危机,但也可能对“枷锁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那南太平洋呢?”苏雨晴忍不住问道。深海信标的威胁同样巨大,而且其信息污染正在持续渗透第七区。
林峻的目光转向那片广阔的蓝色区域,眼神深邃:“南太平洋的信标,目前看来处于一种相对‘自主’的低语状态,其威胁模式更倾向于长期和潜移默化。而且,我们刚刚对它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它可能蕴含着理解乃至控制整个‘枷锁系统’的关键。”
他做出了决定:“所以,我们兵分两路!”
“A队,昆仑突击。 由我亲自带队,抽调最精锐的行动人员,配备所有能搞到的最先进的防护装备(包括基于之前经验紧急改进的认知防护设备),目标明确——阻止‘隐修会’,解除激活状态!”
“B队,深海攻坚。 由苏雨晴同志负责牵头,整合能量组、意识组和分析组的所有力量,集中精力攻克深海数据,寻找‘枷锁系统’的控制方法或弱点!你们的任务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能在昆仑行动之外,找到从系统层面稳定或修复枷锁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
兵分两路,双线作战!这是目前形势下,唯一可能打破僵局的选择。A队赌上性命去争取时间,B队则赌上智慧和意志去寻找最终的解决方案。
没有人反对。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背水一战。
命令迅速下达,第七区如同一个精密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A队的集结速度惊人。王铁和赵卫国再次被征召,作为对昆仑环境最熟悉的成员加入。除此之外,还有十余名从各大军区特种部队秘密抽调而来的顶尖好手,他们被告知这将是一次对抗极端恐怖分子的高危任务(部分真相)。所有队员配发了最新式的、加装了特殊镀层以防镜面反射干扰的护目镜和头盔,通讯设备也进行了抗干扰升级,甚至还携带了数台大功率的、能够产生特定白噪音以干扰认知攻击的声波发生器。他们的武器库中,除了常规枪械,还加入了单兵火箭筒和高能炸药,以备破坏信标节点之需。
林峻将自己的指挥权暂时移交给了副手,他将亲自率领A队深入昆仑。在出发前的简报会上,他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坚毅而年轻的脸庞,沉声道:“这一次,我们没有退路。我们身后,就是我们所知的一切。任务艰巨,但我相信你们。记住,活着回来!”
与此同时,B队的工作也全面加速。苏雨晴虽然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她毅然接下了重任。她将分析中心变成了一个联合攻关的指挥部,能量组、意识组、破译组的专家们聚集在一起,围绕那段庞大的深海数据,展开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轮班攻坚。
他们调整了解析策略,不再试图去理解数据的“内容”,而是专注于分析其“结构”和“模式”。他们将数据流视为一个庞大系统的“输出日志”,试图从中逆向推导出这个系统的“控制指令集”或“状态识别码”。苏雨晴则利用自己那独特的、与信标意识连接过的体验,充当着“人肉校验器”的角色,帮助团队辨别哪些能量模式可能代表着“稳定”,哪些可能代表着“警报”或“错误”。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在数据深渊中的盲人摸象。A队在冰天雪地中与可见的敌人和不可见的认知扭曲搏杀,B队则在寂静的实验室里,与无形的信息和侵蚀心智的低语抗争。
第七区的命运,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命运,都系于这两条并行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战线之上。
A队的运输机在夜色中悄然起飞,载着决死的勇士,奔赴那片被称之为“死亡谷”的雪域高原。
而在地底深处的第七区,苏雨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看向屏幕上那依旧混沌一片的深海数据,目光坚定。
“我们开始吧。”她轻声说道,仿佛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所有奋战的研究人员。
决战,已然拉开序幕。
“他们在强行激活它!”钱教授盯着屏幕,脸色铁青,“这种能量注入模式非常粗暴,完全不顾及系统本身的稳定性,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强行冲开‘枷锁’!”
高空无人机冒着信号被干扰的风险,传回了最新的画面。那镜面般的地表上,之前隐现的能量纹路此刻如同烧红的烙铁般清晰刺眼,并且如同活物般缓缓蠕动、延伸,试图连接成某种更加庞大的阵列。三根棱柱的脉动频率也加快了一倍,发出的银蓝色光芒不再稳定,而是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闪烁。
情况万分危急!一旦“隐修会”成功破坏了昆仑的这个“枷锁”节点,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昆仑信标可能失控,整个“枷锁系统”的平衡也可能被打破,加速南太平洋信标的异动,甚至可能为“门扉”后的存在打开一个致命的缺口!
指挥室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所有人都看着林峻,等待他的决断。
林峻的目光在昆仑和南太平洋两个信标的标记上来回扫视,大脑飞速运转。第七区目前的力量,同时应对两个方向的危机显然捉襟见肘。
“我们不能被动防守,必须主动出击,打断他们的行动。”林峻的声音斩钉截铁,打破了沉默,“但我们的力量有限,必须有所侧重。”
他走到巨大的电子态势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昆仑山的位置:“这里,威胁最直接,最紧迫!‘隐修会’残党很可能就在附近,他们的行动已经开始了!我们必须立刻组织一支精锐突击队,前往昆仑‘死亡谷’,找到并摧毁‘隐修会’的激活装置,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有限度地破坏信标节点本身,以阻止枷锁被打开!”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突击队不仅要面对“隐修会”的武装分子,更要再次踏入“镜之城”那恐怖的认知扭曲场,其危险性不言而喻。而破坏信标节点,更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暂时阻止危机,但也可能对“枷锁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
“那南太平洋呢?”苏雨晴忍不住问道。深海信标的威胁同样巨大,而且其信息污染正在持续渗透第七区。
林峻的目光转向那片广阔的蓝色区域,眼神深邃:“南太平洋的信标,目前看来处于一种相对‘自主’的低语状态,其威胁模式更倾向于长期和潜移默化。而且,我们刚刚对它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它可能蕴含着理解乃至控制整个‘枷锁系统’的关键。”
他做出了决定:“所以,我们兵分两路!”
“A队,昆仑突击。 由我亲自带队,抽调最精锐的行动人员,配备所有能搞到的最先进的防护装备(包括基于之前经验紧急改进的认知防护设备),目标明确——阻止‘隐修会’,解除激活状态!”
“B队,深海攻坚。 由苏雨晴同志负责牵头,整合能量组、意识组和分析组的所有力量,集中精力攻克深海数据,寻找‘枷锁系统’的控制方法或弱点!你们的任务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能在昆仑行动之外,找到从系统层面稳定或修复枷锁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
兵分两路,双线作战!这是目前形势下,唯一可能打破僵局的选择。A队赌上性命去争取时间,B队则赌上智慧和意志去寻找最终的解决方案。
没有人反对。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背水一战。
命令迅速下达,第七区如同一个精密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A队的集结速度惊人。王铁和赵卫国再次被征召,作为对昆仑环境最熟悉的成员加入。除此之外,还有十余名从各大军区特种部队秘密抽调而来的顶尖好手,他们被告知这将是一次对抗极端恐怖分子的高危任务(部分真相)。所有队员配发了最新式的、加装了特殊镀层以防镜面反射干扰的护目镜和头盔,通讯设备也进行了抗干扰升级,甚至还携带了数台大功率的、能够产生特定白噪音以干扰认知攻击的声波发生器。他们的武器库中,除了常规枪械,还加入了单兵火箭筒和高能炸药,以备破坏信标节点之需。
林峻将自己的指挥权暂时移交给了副手,他将亲自率领A队深入昆仑。在出发前的简报会上,他看着眼前这一张张坚毅而年轻的脸庞,沉声道:“这一次,我们没有退路。我们身后,就是我们所知的一切。任务艰巨,但我相信你们。记住,活着回来!”
与此同时,B队的工作也全面加速。苏雨晴虽然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她毅然接下了重任。她将分析中心变成了一个联合攻关的指挥部,能量组、意识组、破译组的专家们聚集在一起,围绕那段庞大的深海数据,展开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轮班攻坚。
他们调整了解析策略,不再试图去理解数据的“内容”,而是专注于分析其“结构”和“模式”。他们将数据流视为一个庞大系统的“输出日志”,试图从中逆向推导出这个系统的“控制指令集”或“状态识别码”。苏雨晴则利用自己那独特的、与信标意识连接过的体验,充当着“人肉校验器”的角色,帮助团队辨别哪些能量模式可能代表着“稳定”,哪些可能代表着“警报”或“错误”。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在数据深渊中的盲人摸象。A队在冰天雪地中与可见的敌人和不可见的认知扭曲搏杀,B队则在寂静的实验室里,与无形的信息和侵蚀心智的低语抗争。
第七区的命运,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命运,都系于这两条并行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战线之上。
A队的运输机在夜色中悄然起飞,载着决死的勇士,奔赴那片被称之为“死亡谷”的雪域高原。
而在地底深处的第七区,苏雨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看向屏幕上那依旧混沌一片的深海数据,目光坚定。
“我们开始吧。”她轻声说道,仿佛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所有奋战的研究人员。
决战,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