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边境线上的西域商队-《丐帮神丐》

  蒙古士兵的刀鞘在夕阳下泛着冷光,我攥着马缰绳的手心里全是汗——刚才那声“商人”说得太急,尾音都有点发颤,要是被他们看出破绽,别说去漠北找魂晶,我们今天能不能活着离开都难说。

  领头的蒙古兵眯着眼睛打量我们,他脸上的络腮胡沾着黄沙,喉结动了动:“你们是哪个部落的商人?要去西夏做什么生意?”

  陈默赶紧催马上前,用比我流利十倍的蒙古话答道:“我们是从克烈部来的,带着些皮毛和香料,去西夏兴庆府换茶叶。最近草原上不太平,怕遇到马贼,才绕路走的这边。”他一边说,一边从马背上的布包里掏出一小块狐皮递过去,“一点小意思,将军拿去做个护膝。”

  那蒙古兵接过狐皮摸了摸,脸色缓和了些,又瞟了眼苏晴——她今天穿了件蒙古女人常穿的蓝色长袍,头上裹着头巾,只露出双眼睛,可那挺直的脊背和握缰绳的姿势,还是透着股英气。

  “这是你家女人?”蒙古兵指着苏晴问。

  陈默赶紧点头:“是我家婆娘,跟着我跑惯了生意,泼辣得很,将军别见怪。”

  苏晴配合地低下头,手指却悄悄按在了腰间的短剑上——那是她特意换的短兵器,藏在长袍里不显眼。我心里捏着把汗,生怕这蒙古兵再多问几句,好在他收了狐皮,挥了挥手:“行了,走吧。过了前面的山口就是西夏地界,那边有西夏兵盘查,把你们的货单准备好。”

  我们连忙拱手道谢,催着马赶紧离开。走出老远,我才敢回头看——那队蒙古兵还站在原地,正盯着我们的背影,我赶紧转回头,心脏还在砰砰直跳。

  “刚才吓死我了,还以为要露馅。”苏晴扯下头巾,长长舒了口气,额头上全是细汗。

  陈默擦了擦额角的汗,苦笑道:“这还只是蒙古边境,后面西夏那边更严。咱们得把‘商人’的戏演到底,不然根本进不了漠北。”

  我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刚才紧张的时候,它又微微发热了,像是在提醒我小心。这一路从襄阳过来,它已经帮我们躲过两次危险——一次是在南阳城外,提前感知到蒙古游骑的埋伏;一次是在树林里,提醒我们有幽冥教的人跟踪。现在想想,要是没有它,我们说不定早就栽了。

  我们沿着山口往里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山口两边的山壁又高又陡,风从山谷里吹过来,带着股寒气,刮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

  “咱们得在天黑前走出山口,不然晚上在山里容易迷路。”陈默拿出地图,借着最后一点天光看了看,“前面有个废弃的驿站,咱们可以在那里过夜,明天一早再去西夏边境。”

  我们加快速度,终于在天完全黑透前找到了那个驿站。驿站看起来废弃很久了,院墙塌了大半,院子里长满了野草,只有一间正房还勉强能住人。

  我们把马牵进院子里拴好,又在门口放了个哨探用的草人——这是陈默教的法子,要是有人靠近,草人会被碰倒,能提前预警。做好这些,我们才进了正房。

  苏晴生了堆火,火光把屋子照亮,我们才看清屋里的情况——地上全是灰尘,墙角结着蜘蛛网,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两把椅子还能用。我们从马背上取下干粮和水,坐在火堆旁吃了起来。

  “你们说,蒙古人怎么会突然在边境加派这么多兵?”苏晴咬了口麦饼,问道,“难道他们已经知道我们要去漠北找魂晶了?”

  陈默放下手里的水囊,皱着眉头说:“很有可能。上次在襄阳粮仓里抓到的李茂,不是说蒙古密使早就开始找传功钵了吗?他们肯定猜到传功钵的最后线索在漠北,所以才加强边境防守,想阻止任何人靠近蒙古王庭。”

  我心里沉了沉,要是蒙古人真的布下天罗地网,我们想潜入蒙古王庭,找到魂晶,难度就更大了。而且大纲里说,蒙古王庭里还有幽冥教的人帮忙守卫,他们跟蒙古人勾结在一起,我们要面对的敌人就更多了。

  “不管有多难,我们都得去。”我握紧了手里的短刀,“传功钵关系到丐帮的命运,也关系到南宋的安危。要是让蒙古人先找到魂晶,激活传功钵,那后果不堪设想。”

  苏晴和陈默都点了点头,眼神也坚定起来。

  吃过饭,我们轮流守夜。我值第一班,坐在火堆旁,手里握着青铜丐钵,警惕地听着外面的动静。夜里的山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山谷的声音,还有马偶尔的嘶鸣声。

  我摸着青铜丐钵上的符文,想起刚穿越到南宋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是个连丐帮规矩都不懂的污衣袋弟子,每天要靠乞讨过日子,还要被其他弟子欺负。要是那时候有人告诉我,我会成为丐帮的执法长老,还要去漠北找什么魂晶,我肯定以为他在说胡话。可现在,这些都成了真。

  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我叫醒苏晴,让她来守最后一班,自己靠在墙角打了个盹。刚睡着没一会儿,就被苏晴叫醒了。

  “林越,快起来!外面有动静!”苏晴的声音很紧张,手里已经握紧了短剑。

  我赶紧爬起来,抓起短刀就往外跑。院子里,我们放的草人已经被碰倒了,远处的山口方向,有一队人马正朝着驿站这边过来,看人数大概有十几个人。

  “是商队还是兵?”我压低声音问。

  陈默拿出望远镜看了看,说道:“像是商队,他们的马背上驮着很多货物,还有几个人穿着西域商人的衣服。”

  我们松了口气,要是商队的话,应该没什么危险。我们回到屋里,把武器藏好,又换上蒙古人的衣服,等着他们过来。

  没过多久,那队人马就到了驿站门口。为首的是个高个子西域人,穿着件白色的长袍,头上裹着红色的头巾,脸上留着络腮胡,手里拿着根马鞭。他看到我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道:“你们是……蒙古商人?”

  我赶紧走出去,拱手笑道:“是啊,我们是去西夏做生意的。这位大哥是西域来的吧?要去哪里?”

  那西域人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我叫穆罕默德,是从撒马尔罕来的,要去蒙古王庭做生意。最近路上不太平,看到这里有灯光,就过来看看,能不能跟你们搭个伴。”

  我心里一动——要是能跟这个西域商队一起走,我们就能更好地伪装成商人,还能借着他们的名义通过西夏和蒙古的盘查。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当然可以!”我赶紧答应下来,“我们正愁路上没人作伴,有穆罕默德大哥一起,路上也能安全些。”

  穆罕默德高兴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太好了!我们的商队里有很多货物,还有几个会说蒙古话和西夏话的人,跟我们一起走,保证你们顺利通过盘查。”

  我们把穆罕默德请进屋里,又生了堆火,跟他聊了起来。穆罕默德告诉我们,他每年都会来蒙古王庭做生意,主要是把西域的香料、丝绸、珠宝卖给蒙古贵族,再从蒙古买些皮毛、马匹带回西域。他还说,最近蒙古王庭戒备特别严,所有进出的商队都要仔细盘查,还要有蒙古官员签发的“通行令”才能进去。

  “通行令?”我心里咯噔一下,“我们没有通行令,怎么办?”

  穆罕默德笑了笑,从怀里掏出几张羊皮纸:“别担心,我跟蒙古王庭的官员很熟,我可以帮你们办通行令。不过你们得给我点好处——我看你们的马不错,能不能卖给我两匹?”

  我赶紧点头:“当然可以!两匹马算什么,要是能拿到通行令,我们再给你些皮毛当谢礼!”

  穆罕默德很高兴,当场就跟我们敲定了。我们又聊了会儿,穆罕默德说他的商队里还有几个伙计,让我们跟他们认识一下。我们跟着他走出驿站,看到商队的伙计们正在卸货物,他们大多是西域人,也有几个是汉人,看到我们,都热情地打招呼。

  其中一个汉人伙计走到我们面前,拱手笑道:“几位大哥好,我叫王二,是穆罕默德大哥的伙计,负责帮他打理生意。你们是第一次去蒙古王庭吧?路上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我心里暗暗高兴,有王二这个懂行的汉人在,我们就更不用担心露馅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跟着商队出发了。穆罕默德的商队有十五个人,十二匹马,马背上驮着满满的货物,看起来很气派。我们混在商队里,跟着他们一起走,路上遇到蒙古兵和西夏兵盘查,穆罕默德都能拿出通行令和货单,顺利通过。

  走了大概三天,我们终于到了西夏的都城兴庆府。兴庆府比我想象的还要繁华,街道两旁全是商铺,卖什么的都有——有卖香料的、卖丝绸的、卖珠宝的,还有卖小吃的。街上的人也很多,有西夏人、蒙古人、汉人,还有西域人,热闹得很。

  穆罕默德带着我们去了一家西域商人常住的客栈,客栈的老板是个西域人,跟穆罕默德很熟,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我们把马和货物安顿好,穆罕默德就带着我和陈默去蒙古官员的府邸办通行令。

  蒙古官员的府邸在兴庆府的市中心,是一座很大的院子,门口有蒙古兵守卫。穆罕默德跟守卫说了几句,守卫就放我们进去了。

  府邸里的装修很豪华,地上铺着地毯,墙上挂着蒙古人的狼皮和弓箭。我们跟着一个仆人走进正厅,看到一个穿着蒙古贵族服饰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椅子上喝酒,他就是负责签发通行令的蒙古官员,名叫“帖木格”。

  穆罕默德上前,用流利的蒙古话跟帖木格寒暄了几句,又递上了几匹丝绸和一些香料。帖木格很高兴,收下礼物,又看了看我们,问道:“这两位是你的伙计?”

  穆罕默德赶紧点头:“是啊,他们是我的新伙计,第一次跟我去蒙古王庭做生意,还请大人多关照。”

  帖木格看了看我和陈默,又问了几个关于生意的问题,我和陈默照着之前跟穆罕默德商量好的答案回答,没露出任何破绽。帖木格满意地点点头,拿出两张羊皮纸,在上面写了些蒙古文,又盖了个印章,递给我们:“这是你们的通行令,拿着这个,就能进入蒙古王庭了。不过记住,到了王庭,要遵守蒙古的规矩,别惹事。”

  我们赶紧接过通行令,拱手道谢。走出府邸,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有了这个通行令,我们就能顺利进入蒙古王庭了!

  回到客栈,苏晴正在院子里跟王二聊天。看到我们回来,她赶紧跑过来:“通行令拿到了吗?”

  我举起手里的羊皮纸,笑着说:“拿到了!有了这个,我们就能进蒙古王庭了!”

  苏晴高兴得跳了起来,王二也笑着说:“太好了!有了通行令,咱们就能顺顺利利地去蒙古王庭,等做完生意,我还能带着你们逛逛王庭,那里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我心里暗暗苦笑——我们哪有心思逛王庭,我们是来偷魂晶的,要是被人发现,别说逛王庭,能不能活着离开都难说。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跟着商队在兴庆府采购了些货物——主要是茶叶和瓷器,这些都是蒙古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