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郊,原本属于北军五校的几处大营,如今气氛截然不同。
原有的懈怠和惶惑被一种紧张、甚至有些压抑的肃杀所取代。
营寨门口飘扬的旗帜虽然未变,但进出巡逻的士兵中,却多了许多身披并州样式皮甲、眼神锐利、行动间带着一股剽悍之气的军卒。
他们与原本的北军士兵泾渭分明,彼此间眼神接触都带着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敌意。
最大的屯骑营校场内,尘土飞扬。
吕布高踞在高头大马上,猩红披风如同燃烧的火焰,他手中并未持戟,只是空着双手,但那睥睨的目光扫过校场上正在重新编队、操练的军阵时,依旧让所有接触到这目光的军官和士兵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仿佛被猛虎盯上。
“快!快!没吃饭吗?脚步散乱,阵型不齐,这就是号称精锐的北军?”
吕布的声音如同闷雷,在校场上空滚过,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
“重新列队!弓弩手前置,长枪次之,刀盾居后!步伐要齐,动作要狠!把你们在洛阳城里欺压百姓的那点力气都给某家拿出来!”
在他的厉声呵斥和并州老兵的皮鞭督促下,校场上的士兵们狼狈地重新整队,动作仓促而混乱,不时有人出错,引来一阵呵斥甚至鞭打。
这些原本在何进麾下多少有些骄纵的京师兵马,何曾受过这等对待?不少人心生怨愤,却敢怒不敢言。
吕布的凶名和他身后那些虎视眈眈的并州铁骑,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吕将军,”屯骑校尉韩泓站在吕布马侧,脸色不太好看,他强压着不满,拱手道,“将士们初经整编,尚需时日适应,是否……”
“适应?”吕布斜睨了他一眼,打断道,“韩校尉,敌人会给你时间适应吗?某家在并州与胡人厮杀,稍有迟滞便是人头落地!
如今董卓大军近在咫尺,洛阳安危系于一旦,岂容尔等慢吞吞地‘适应’?
练!往死里练!练不出个样子,就统统滚出军营,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他这话说得极其粗鲁难听,韩泓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周围几个北军出身的将领也面露愠色,但看着吕布那副随时可能暴起伤人的模样,终究没人敢出声反驳。
就在这时,营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队人马簇拥着一人缓缓而入。
为首者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沉稳,穿着一身刺史官服,正是并州刺史丁原。
看到丁原到来,校场上的气氛微微一滞。
吕布皱了皱眉,但还是轻轻一夹马腹,迎了上去,在马上微微欠身:“义父。”语气虽然还算恭敬,但那份桀骜却并未完全收敛。
丁原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一片狼藉、士兵面带疲色与怨气的校场,又看了看高踞马上、威风凛凛的吕布,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他挥了挥手,示意身后的随从停下,自己则驱马来到吕布身边,低声道:“奉先,整军之事,需张弛有度,操之过急,恐生变故。”
吕布不以为然地撇撇嘴:“义父多虑了。这些京师老爷兵,不狠狠操练,如何能战?陛下将整编北军之责交予某家,某家自然要替陛下练出一支能打仗的兵来!”
他特意强调了“陛下”和“某家”,隐隐有将丁原排除在外的意思。
丁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收吕布为义子,看中的是其万夫不当之勇,希望借其武力在乱世中立足。
但随着吕布名声愈响,尤其是在得到皇帝青睐,被委以整编北军、协防洛阳的重任后,这个义子似乎越来越难以掌控了。那份骄狂,几乎不加掩饰。
“奉先勇武,为父自然知晓。”丁原压下心中的不快,语气依旧平和,
“然治军之道,刚柔并济。北军将士久居京师,与边军不同,骤然施以严刑峻法,恐非上策。
且陛下虽让你暂领整编之事,然中枢统筹,仍在陈尚书手中,我等还需谨慎行事,莫要授人以柄。”
他这话既是提醒,也是隐隐的点拨,告诉吕布,你上面还有人管着,别太得意忘形。
吕布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耐,但终究没再反驳。
他对丁原这个义父,还是有几分顾忌的,而且丁原提到陈宫和皇帝,也让他不得不收敛几分。
他哼了一声,道:“某家晓得了。只是如今时间紧迫,若不尽快形成战力,如何应对董卓?”
丁原见他没有直接顶撞,语气稍缓:“董卓之事,陛下与陈尚书自有考量。我等身为臣子,依令行事即可。
当务之急,是稳住军心,让北军将士尽快归心朝廷,而非滋生怨望。”
他顿了顿,看向校场上那些面带疲惫的士兵,扬声道:“传令下去,今日操练至此为止。陛下体恤将士辛劳,特拨发钱粮犒赏,即刻分发各营!望诸位将士感念皇恩,用心操练,早日成军,护卫京畿!”
他这话声音洪亮,清晰地传遍了校场。
原本充满怨气的士兵们听到“钱粮犒赏”,精神顿时一振,脸上的疲惫和不满也消散了不少,纷纷高呼:“谢陛下恩典!愿为陛下效死!”
看到士兵情绪的变化,吕布脸色有些难看,他觉得丁原这是在收买人心,拆他的台。
但他也明白,光靠打骂确实难以让人真心效命,丁原这一手软硬兼施,确实更高明一些。
韩泓等北军将领也松了口气,看向丁原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激。
相比于吕布的粗暴,这位丁刺史显然更懂得如何安抚军心。
丁原安抚完士兵,又对吕布道:“奉先,随为父去中军帐一趟,有些军务还需商议。”
吕布闷声应下,跟着丁原离开了校场。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韩泓身边一名心腹牙将低声道:“校尉,看来这吕将军和丁刺史,也并非铁板一块啊。”
韩泓的目光闪烁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他轻轻地“嗯”了一声,声音很轻,仿佛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回应,并没有多说什么。
但他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对并州集团内部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清楚,这并州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中存在着微妙的裂痕。
这种裂痕或许对于他们这些刚刚被“收编”的北军旧部来说,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毕竟,在吕布独断专行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而在中军帐内,丁原屏退了左右侍从,帐中只剩下他和吕布二人。
丁原的神色异常凝重,他紧紧地盯着吕布,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与他商议。
“奉先,”丁原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你可知道陛下为何让你我来整编北军,却又让陈宫总揽全局呢?”
吕布闻言,嘴角露出一抹不以为然的笑容。
他大大咧咧地坐在胡床上,顺手拿起桌上的水囊,仰头猛灌了一口,然后用手背随意地抹了抹嘴。
“自然是看中某家的勇武,能镇住那些骄兵悍将!”
吕布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负,“至于陈宫……哼,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罢了,懂得什么行军打仗?”
丁原摇了摇头,心中叹息吕布的短视:“奉先啊,你勇武过人,这是你的长处,但切莫因此小觑了天下人,尤其是陛下和陈宫。
陛下年纪虽轻,但心思深沉,手段老辣,绝非易与之辈。
陈宫能得陛下如此信重,总揽机要,岂是等闲?他让我二人来整军,是借你之勇威慑北军,借我之望安抚人心。
但同时,又将调度之权握于他手,这便是帝王心术,制衡之道啊!”
吕布皱了皱眉,他不太
原有的懈怠和惶惑被一种紧张、甚至有些压抑的肃杀所取代。
营寨门口飘扬的旗帜虽然未变,但进出巡逻的士兵中,却多了许多身披并州样式皮甲、眼神锐利、行动间带着一股剽悍之气的军卒。
他们与原本的北军士兵泾渭分明,彼此间眼神接触都带着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敌意。
最大的屯骑营校场内,尘土飞扬。
吕布高踞在高头大马上,猩红披风如同燃烧的火焰,他手中并未持戟,只是空着双手,但那睥睨的目光扫过校场上正在重新编队、操练的军阵时,依旧让所有接触到这目光的军官和士兵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仿佛被猛虎盯上。
“快!快!没吃饭吗?脚步散乱,阵型不齐,这就是号称精锐的北军?”
吕布的声音如同闷雷,在校场上空滚过,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
“重新列队!弓弩手前置,长枪次之,刀盾居后!步伐要齐,动作要狠!把你们在洛阳城里欺压百姓的那点力气都给某家拿出来!”
在他的厉声呵斥和并州老兵的皮鞭督促下,校场上的士兵们狼狈地重新整队,动作仓促而混乱,不时有人出错,引来一阵呵斥甚至鞭打。
这些原本在何进麾下多少有些骄纵的京师兵马,何曾受过这等对待?不少人心生怨愤,却敢怒不敢言。
吕布的凶名和他身后那些虎视眈眈的并州铁骑,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吕将军,”屯骑校尉韩泓站在吕布马侧,脸色不太好看,他强压着不满,拱手道,“将士们初经整编,尚需时日适应,是否……”
“适应?”吕布斜睨了他一眼,打断道,“韩校尉,敌人会给你时间适应吗?某家在并州与胡人厮杀,稍有迟滞便是人头落地!
如今董卓大军近在咫尺,洛阳安危系于一旦,岂容尔等慢吞吞地‘适应’?
练!往死里练!练不出个样子,就统统滚出军营,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他这话说得极其粗鲁难听,韩泓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周围几个北军出身的将领也面露愠色,但看着吕布那副随时可能暴起伤人的模样,终究没人敢出声反驳。
就在这时,营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队人马簇拥着一人缓缓而入。
为首者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沉稳,穿着一身刺史官服,正是并州刺史丁原。
看到丁原到来,校场上的气氛微微一滞。
吕布皱了皱眉,但还是轻轻一夹马腹,迎了上去,在马上微微欠身:“义父。”语气虽然还算恭敬,但那份桀骜却并未完全收敛。
丁原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一片狼藉、士兵面带疲色与怨气的校场,又看了看高踞马上、威风凛凛的吕布,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他挥了挥手,示意身后的随从停下,自己则驱马来到吕布身边,低声道:“奉先,整军之事,需张弛有度,操之过急,恐生变故。”
吕布不以为然地撇撇嘴:“义父多虑了。这些京师老爷兵,不狠狠操练,如何能战?陛下将整编北军之责交予某家,某家自然要替陛下练出一支能打仗的兵来!”
他特意强调了“陛下”和“某家”,隐隐有将丁原排除在外的意思。
丁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收吕布为义子,看中的是其万夫不当之勇,希望借其武力在乱世中立足。
但随着吕布名声愈响,尤其是在得到皇帝青睐,被委以整编北军、协防洛阳的重任后,这个义子似乎越来越难以掌控了。那份骄狂,几乎不加掩饰。
“奉先勇武,为父自然知晓。”丁原压下心中的不快,语气依旧平和,
“然治军之道,刚柔并济。北军将士久居京师,与边军不同,骤然施以严刑峻法,恐非上策。
且陛下虽让你暂领整编之事,然中枢统筹,仍在陈尚书手中,我等还需谨慎行事,莫要授人以柄。”
他这话既是提醒,也是隐隐的点拨,告诉吕布,你上面还有人管着,别太得意忘形。
吕布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耐,但终究没再反驳。
他对丁原这个义父,还是有几分顾忌的,而且丁原提到陈宫和皇帝,也让他不得不收敛几分。
他哼了一声,道:“某家晓得了。只是如今时间紧迫,若不尽快形成战力,如何应对董卓?”
丁原见他没有直接顶撞,语气稍缓:“董卓之事,陛下与陈尚书自有考量。我等身为臣子,依令行事即可。
当务之急,是稳住军心,让北军将士尽快归心朝廷,而非滋生怨望。”
他顿了顿,看向校场上那些面带疲惫的士兵,扬声道:“传令下去,今日操练至此为止。陛下体恤将士辛劳,特拨发钱粮犒赏,即刻分发各营!望诸位将士感念皇恩,用心操练,早日成军,护卫京畿!”
他这话声音洪亮,清晰地传遍了校场。
原本充满怨气的士兵们听到“钱粮犒赏”,精神顿时一振,脸上的疲惫和不满也消散了不少,纷纷高呼:“谢陛下恩典!愿为陛下效死!”
看到士兵情绪的变化,吕布脸色有些难看,他觉得丁原这是在收买人心,拆他的台。
但他也明白,光靠打骂确实难以让人真心效命,丁原这一手软硬兼施,确实更高明一些。
韩泓等北军将领也松了口气,看向丁原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激。
相比于吕布的粗暴,这位丁刺史显然更懂得如何安抚军心。
丁原安抚完士兵,又对吕布道:“奉先,随为父去中军帐一趟,有些军务还需商议。”
吕布闷声应下,跟着丁原离开了校场。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韩泓身边一名心腹牙将低声道:“校尉,看来这吕将军和丁刺史,也并非铁板一块啊。”
韩泓的目光闪烁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他轻轻地“嗯”了一声,声音很轻,仿佛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回应,并没有多说什么。
但他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对并州集团内部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清楚,这并州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中存在着微妙的裂痕。
这种裂痕或许对于他们这些刚刚被“收编”的北军旧部来说,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毕竟,在吕布独断专行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而在中军帐内,丁原屏退了左右侍从,帐中只剩下他和吕布二人。
丁原的神色异常凝重,他紧紧地盯着吕布,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与他商议。
“奉先,”丁原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你可知道陛下为何让你我来整编北军,却又让陈宫总揽全局呢?”
吕布闻言,嘴角露出一抹不以为然的笑容。
他大大咧咧地坐在胡床上,顺手拿起桌上的水囊,仰头猛灌了一口,然后用手背随意地抹了抹嘴。
“自然是看中某家的勇武,能镇住那些骄兵悍将!”
吕布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负,“至于陈宫……哼,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罢了,懂得什么行军打仗?”
丁原摇了摇头,心中叹息吕布的短视:“奉先啊,你勇武过人,这是你的长处,但切莫因此小觑了天下人,尤其是陛下和陈宫。
陛下年纪虽轻,但心思深沉,手段老辣,绝非易与之辈。
陈宫能得陛下如此信重,总揽机要,岂是等闲?他让我二人来整军,是借你之勇威慑北军,借我之望安抚人心。
但同时,又将调度之权握于他手,这便是帝王心术,制衡之道啊!”
吕布皱了皱眉,他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