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不可能错”-《困兽,生路何求》

  第二日

  教室里的挂钟指向下午四点三十分,最后一科考试的结束铃声刚刚响过。杨晚栀长舒一口气,将笔帽轻轻扣上,伸了个懒腰。她的目光扫过周围,发现顾明夜已经迫不及待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手里挥舞着试卷朝她这边跑来。

  “晚栀!那道立体几何题你最后算出来是多少?”顾明夜的眼睛亮得惊人,额前的碎发因为兴奋而微微颤动,“我用了向量法,但是算到最后一步卡住了!”

  杨晚栀还没来得及回答,南安然和南无恙这对双胞胎已经一左一右地围了过来。南无恙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草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算式:“等等,先别管数学,语文那道古诗词鉴赏你们选的什么?‘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红’到底指什么?我选了A,但交完卷就后悔了!”

  “都让开!”白书妍从后排挤过来,手里拿着几乎被她捏变形的试卷,“物理最后一道大题,你们有没有考虑摩擦力做功?我差点就漏掉了!”

  沈以墨最后一个走过来,推了推眼镜,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英语完形填空第37题,‘take up’和‘take on’的区别,我觉得出题人有问题……”

  六个人很快围成一圈,各自手里攥着试卷,脸上写满了急切与不安。教室里的其他同学已经陆续离开,只剩下他们几个沉浸在考后对答案的热烈讨论中。

  语文之争:《红楼梦》的象征意义*

  “先从语文开始吧,”杨晚栀作为班长,习惯性地维持秩序,“那道关于《红楼梦》的阅读理解,你们选的什么?”

  “当然是c!”顾明夜斩钉截铁地说,“林黛玉葬花象征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南安然立刻摇头:“不对不对,原文根本没提到反抗礼教,我觉得b更准确,就是表达她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

  “你们都没抓住重点!”白书妍插嘴道,“题目问的是‘作者通过这一情节主要想表达什么’,明显是d选项,借黛玉之口抒发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沈以墨推了推眼镜:“从叙事学角度看,葬花情节确实有多重象征意义……”

  “停!”南无恙做了个暂停手势,“我们能不能先统一一下答案?这样吵下去没完没了!”

  “那你们觉得‘红’指什么?”杨晚栀翻到古诗词鉴赏题,“‘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认为是‘花’,有人说是‘血泪’,还有人说是‘晚霞’……”

  “当然是‘花’!”顾明夜拍桌,“不然干嘛叫‘葬花’?”

  “但结合全诗,龚自珍写的是家国情怀,‘红’象征的可能是志士的牺牲。”沈以墨冷静分析。

  “太牵强了!”南安然皱眉,“考试哪有那么多引申义?”

  “语文考试就是考引申义!”白书妍反驳。

  “……”

  六个人面面相觑,最终杨晚栀叹气:“算了,等老师讲评吧。”

  数学大战:立体几何的三种解法

  “那数学呢?”顾明夜迫不及待地翻开试卷,“立体几何那道证明题,我用空间向量做的,得到二面角的正弦值是√3\/2。”

  “什么?”南无恙瞪大眼睛,“我用几何法做的,明明是1\/2!白书妍,你的是多少?”

  白书妍咬着笔帽,皱眉看着自己的草稿纸:“我……我好像算出来是√2\/2……”

  “怎么可能三个不同答案!”杨晚栀急忙拿出自己的草稿本,“让我看看,我建立坐标系后……”

  “坐标系太麻烦了!”顾明夜一把抢过她的草稿本,“直接用向量叉乘多简单!”

  “但容易算错啊!”南无恙不服气地反驳。

  “你们男生就知道炫技!”白书妍翻了个白眼,“老老实实做辅助线不好吗?”

  “够了!”杨晚栀提高声音,“我们一个个来,先看题目条件有没有理解错……”

  正当数学争论白热化时,沈以墨突然幽幽地说:“你们有没有想过,可能题目本身有歧义?”

  五个人同时转头瞪着他,异口同声:“闭嘴!”

  英语辩论:完形填空的世纪之争

  “英语完形填空第25题绝对是选b!”南安然拍着桌子,“‘break down’在这里明显是‘崩溃’的意思!”

  “胡说!”沈以墨难得激动,“上下文明显是指机器‘故障’,必须选c!”

  “你们两个都错了,”顾明夜插嘴,“根据后文的‘emotional’提示,这里是指情绪崩溃……”

  “你英语及格过吗就来掺和?”南安然和沈以墨异口同声地怼回去。

  杨晚栀扶额:“你们能不能冷静点……”

  “冷静不了!”南无恙咬牙切齿,“这道题两分啊!两分!”

  “那第37题呢?”白书妍问,“‘take up’和‘take on’……”

  “当然是‘take up’!”沈以墨斩钉截铁,“表示‘承担’责任!”

  “但‘take on’也有这个意思啊!”南安然不服。

  “语境不同!”沈以墨推眼镜,“‘take up’更正式!”

  “你当这是写论文吗?”顾明夜吐槽。

  “……”

  英语的争论最终以无人妥协告终。

  物理混战:动能定理VS牛顿定律

  物理题则让顾明夜和南无恙差点打起来:

  “动能定理明明可以一步到位!”

  “但你忽略了非保守力做功!”

  “题目说了是光滑斜面!”

  “但第二问有摩擦力!”

  杨晚栀不得不站在两人中间:“停!我们找老师问清楚行不行?”

  “不行!”所有人异口同声,“现在就要弄明白!”

  化学的终极困惑:有机反应机理

  “苯环上连羟基就是酚类,这有什么好争的?”白书妍信誓旦旦。

  “但题目说的是‘可能具有的性质’!”南无恙反驳,“酚羟基和醇羟基反应活性完全不同!”

  “你们看题目给的结构式了吗?”杨晚栀试图调停,“那个取代基的位置……”

  “位置怎么了?”几个人同时凑过来,脑袋几乎撞在一起。

  “……”

  最终妥协:等老师公布答案

  争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六个人口干舌燥,却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最终,杨晚栀叹了口气:“算了,等老师讲评吧,再吵下去也没用。”

  “不行!”顾明夜拍桌,“我一定要知道那道数学题答案!”

  “我也是!”南无恙附和。

  “那你们继续,我先走了。”杨晚栀无奈地收拾书包。

  “等等!”白书妍叫住她,“明天对答案继续?”

  杨晚栀笑了:“行,明天继续。”

  六个人相视一笑,虽然争论不休,但这就是他们的学习日常——热烈、执着,又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