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农耕建议-《穿越之:相公你醒了!》

  三郎坐在书案前,指尖转动着碳笔,心里琢磨着如何向皇上开口请假这件事。

  是说去偏远州县考察农耕?还是托词寻找矿产?

  思来想去还是去寻矿吧,谎话说多了不好圆。就说去寻磁铁矿,无意中发现煤炭什么的,回来也好解释些。

  不过,请假归请假,手头的差事却不能懈怠。打算写份详尽的讲义,托付给二王爷代为讲授,如此方能安心离京。

  他先是在系统里翻查了大量关于农耕的资料,又特意跑到城外,找老农攀谈,把他们世代相传的耕作经验一一记录在案;

  随后又转道贫户区,细细询问那些从外省迁来的农户,了解不同地域的种植习惯。

  回到家中,他对着满满几页的调查笔记反复推敲,经过几天俢修改改,终于写出了两万多字的《农耕建议》。

  这份建议里,从水稻的播种时机如何把控、种植密度怎样优化,到水分管理该分哪些阶段、施肥该用什么配比、虫害该如何预防,都写得清清楚楚;

  就连小麦、红薯、黍米这些北方常见作物的科学种植方法,也做了详细阐述。

  最后,他还在文末附上了两种用草药配制的除虫药剂。

  三郎望着这份凝聚了心血的文稿,心里颇有几分底气——在这个大多时候还得靠天吃饭的年代,这份建议若能推行开来,粮食亩产少说也能提高三成,运气好的话,四成也并非不可能。

  当天下午,三郎把《农耕建议》仔细折好,放进随身的布包里,动身去找皇上请假。

  他一时不知该往哪去,想了想,先去御制厂碰碰运气,若是见不着皇上,再去找二王爷帮忙引路。

  刚进御制厂大院门口,就见守卫森严,三郎心里一喜,这阵仗,皇上定然就在楼上。

  他上前对领队的护卫统领说明来意,对方不敢怠慢,立刻上楼通报,没片刻功夫就下来传话,说皇上准他觐见。

  三郎上了二楼,只见皇上正坐在案前,二王爷站在一旁,还有三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围着一张桌子,不知在看什么东西。

  听见脚步声,其中一位胡须最长的老者动作麻利地卷起案上的宣纸,握在手里,转过身来打量着他。

  三郎先向皇上和二王爷行了礼,又对着三位老者拱手问好。

  皇上瞥见他斜挎的布包鼓鼓囊囊的,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开口问道:“少师今日来找朕,是有什么事?”

  “回皇上,我是来告假的。”三郎欠了欠身子,“我想请两个月假,去外面寻访一种强力磁矿,顺便看看沿途的秋收情况。”

  “准了。”皇上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应了下来,又问,“打算往哪个方向去?”

  “我打算先往西走,暂时还没定具体的路线。”

  皇上点点头,随即吩咐道:“朕派一支两百人的禁卫军给你,够用吗?”

  “皇上不必费心,”三郎连忙摆手,“前期探查不需要太多人手,我带两个助手就够了。”

  皇上闻言笑了起来:“倒是朕忘了,少师可是箭术高手。”

  三郎拿出挎包里的讲义,递给皇上:“这是明天下午的讲义,还请皇上找位先生代为讲授。至于后面的课,就让他们先把之前的作业完善一下吧。”

  皇上接过那厚厚的一沓纸,先是愣了一下:“一堂课的讲义,竟要写这么多?”说着便翻开来看,才看了几页,眼睛倏地睁大了,

  摸出烟点上一支,还不忘给二王爷和三郎各递了一支,自己则一页页仔细读了下去。二王爷也凑了过去,俯身观看。

  三位老者识趣地退到一旁,和三郎保持着一段距离。

  三郎本想和他们搭句话,见对方神色严肃,便也没了兴致。

  他叼着烟走到栏杆边坐下,望着窗外的景致,也乐得清静。

  那三位老者,见刚才皇上给三郎递烟的动作,眼睛都直了——皇上亲自给臣子分烟,这可是头一遭!

  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位少师竟单手就接了过来,连句客套话都没有,皇上却像是习以为常,半点不悦的神色都没有。

  三人对视一眼,看向三郎的目光顿时多了几分郑重。

  不知过了多久,皇上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把三位老者吓了一跳。他神色凝重地看向三郎:“少师,依你这建议里的法子,亩产当真能提高?”

  三郎也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回答:“我估摸着,能提高两成到四成。不过这其中,除虫剂的配方是关键,还得反复试验,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浓度。”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臣以为,这配方得让天下百姓都知道,绝不能让地方官借着这个机会牟利。”

  皇上重重一点头:“少师说得极是!”他盯着三郎,语气里带着几分激动,“少师啊,你这可是做了件能润泽万世的大事!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朕说,朕一定满足你!”

  三位老者听到“润泽万世”这四个字,都惊得倒吸一口凉气——这般评价,古往今来能担得起的又有几人?

  三郎想了想,笑道:“皇上若是实在要赏,就赏我六匹马吧,我明天就要启程,眼下还没备好坐骑呢。”

  皇上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指着三郎对三位老者说:“你们瞧瞧,朕的少师,开口就要六匹马,哈哈哈哈!”

  三位老者连忙跟着赔笑,只是脸上的表情极自然。

  三郎心道:你们有什么好笑的?抄了些资料,就换六匹好马,该笑的是我才对。

  三郎离开后,皇上问身旁的二王爷,“明天的课,你觉得谁来教比较合适?”

  二王爷干咳一声,“我觉得我可以试一试。”

  “你呀你,”皇上指着他笑道,“我就猜到你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突然,他眼内精光浮动,

  “不!明天的课还是我来上,我要在明天的早朝上上课,让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好好听一听。”

  辞别皇上,驴车牵着五匹神骏的宝马,三郎骑着一匹。

  这些马都是宫里精心挑选的良种,外面花钱也买不到。三郎抚摸着马脖子上光滑的鬃毛,心里甜滋滋的,这感觉,就像前世突然收到六辆限量版跑车一样。

  可刚走到朝圣大街,远远就看见自家门口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黑压压的一片。

  三郎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他赶紧催马往前赶,好不容易才从人群里挤了进去,却见门口跪着十几号人,老的老,小的小,领头的竟然是典仪何正华。

  三郎心里顿时有了数,这八成和皇上有关。

  他叫住旁边一位负责维持治安的领队,让他赶紧把围观的人驱散,随后快步走到何正华身边,先扶起两位年纪最大的老人,又伸手去拉何正华,问道:“何大人,这是怎么了?”

  何正华却不敢起来,一个劲地在地上磕头,嘴里不停念叨着:“求少师大人饶命!求少师大人饶命!”

  三郎眉头一皱,提高了声音:“都给我起来!跪在地上成何体统?”

  见众人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他才拉着何正华,又请两位老人进屋坐下。

  到了后院,三郎开门见山:“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些人都是你的家人?”

  何正华颤声说道:“回少师大人,今天早上,尚书大人传了皇上的口谕,让卑职来给您请罪,说无论您要什么责罚,卑职都得受着,直到您消气为止。

  卑职实在想不出该怎么谢罪,只能带着一家老小来给您磕头……”

  三郎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一人做事一人当,你自己的事,牵扯上老父老母,还有三四岁的孩童,这像什么话?”

  他“腾”地站起身,指着何正华的鼻子,“你若是一个人来,我或许不与你计较,可你带着全家人来,是想给我施压,还是想博同情?”

  话音未落,他“砰”的一拳砸在何正华的鼻梁上,鼻血瞬间涌了出来,顺着嘴唇往下滴。

  三郎把带血的拳头在他胸口擦了擦,冷冷地说:“你带着家人回去吧,我现在气消了。”

  何正华捂着鼻子,鲜血从指缝里不断往外冒,却对着三郎连连磕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多谢大人!多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