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刘备的抉择-《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东吴虚伪的“求和”被彻底撕碎,带来的并非犹豫,而是更加炽烈、更加统一的愤怒火焰。

  然而,这火焰该如何燃烧?

  是焚尽江东,还是只灼其肌肤?

  朝堂之上,刚刚经历了一场对外交锋,立刻又陷入了内部战略方向的激烈争论。

  “打!还有什么可说的?!”

  张飞的咆哮再次成为主战派的最强音,他挥舞着粗壮的手臂,眼中血丝未退。

  “碧眼小儿都把咱们当猴耍了!求和是假,备战是真!咱们还跟他客气什么?!”

  “大哥!陛下!发兵!倾国之兵!顺着长江就推过去!直捣建业!活捉孙权老儿和陆逊小儿!”

  “这回非得把他们扒皮抽筋,方解俺心头之恨!灭了东吴,永绝后患!”

  “车骑将军所言极是!”

  “雪耻复仇,正当其时!”

  “灭此朝食!”

  一众激进的将领群情激昂,纷纷附和。

  昨日诸葛瑾的表演和那份白毦兵提供的增兵情报,彻底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战意。

  认为东吴外强中干,正是一举踏平的最好时机。

  御座之上,刘备面沉如水。

  他心中的怒火丝毫不比张飞少,孙权拙劣的缓兵之计,是对他帝王尊严的二次羞辱。

  那双握惯了双股剑的手,此刻紧紧攥着龙椅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倾国东征,一战定乾坤…

  这个念头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尤其是…

  为了云长。

  然而,他目光扫过殿下。

  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头微锁,并未附和主战派的狂热。

  陈到按剑而立,眼神锐利,却同样保持着沉默。

  还有赵云、以及部分文官脸上那不易察觉的忧虑…

  “陛下!”

  诸葛亮终于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如同冰泉流入沸腾的油锅。

  “东吴背信,其心当诛!然,国之大策,不可尽付于意气。”

  他走向那幅巨大的舆图,羽扇精准地点在长江三峡一线。

  “倾国东征,灭吴之战,非一日之功。孙权据长江天险,水军强盛,非北地曹魏可比。”

  “我若举国而去,汉中如何?曹丕新败,然其主力未损,若趁我主力深陷江东泥潭之际,再度南下,汉中若失,蜀中门户洞开,我军将进退失据,首尾难顾!此乃覆国之危!”

  他又将羽扇下移,点在建业方向:“即便曹丕按兵不动,我大军顺江东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吴军以逸待劳,凭江固守。”

  “我军善陆战,而非水战,欲克建业,难如登天!一旦战事迁延,师老兵疲,后果不堪设想。陛下,三思!”

  张飞急了:“军师!你怎地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俺…”

  “翼德!”刘备沉声喝止,目光却看向诸葛亮。

  “孔明,依你之见,当如何?难道这奇耻大辱,就此作罢不成?”

  “自然不是!”诸葛亮斩钉截铁,羽扇重重敲在舆图上的两个点——夷陵、秭归!

  “陛下!诸君!请看!此二城,乃长江三峡之咽喉,入荆之门户!”

  “地势险要,控遏江流!昔日东吴得此二地,则将我锁死於蜀地,难以东出!”

  “我军此番战略目标,不应是急于一举灭吴,而应是——夺回夷陵、秭归!”

  “此乃‘有限惩戒,夺回要地’之策!”

  诸葛亮声音激昂起来,“集中精锐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回此二处战略要冲!打通我军东出荆州之通道!此举,既可重创东吴守军,雪耻复仇,又可夺得日后无论北图中原还是东进雪耻的战略主动权!”

  “更可向孙权展示我大汉兵锋之利,迫使其在惊恐之下,签订城下之盟!届时和约之条款,必远胜今日其虚伪之‘馈赠’!此乃…以战促和,以胜止战之上策!”

  “有限惩戒?”张飞瞪大眼睛,显然觉得不过瘾,“打都打了,就为了两个城?太便宜那碧眼儿了!”

  “车骑将军,非也。”

  陈到踏前一步,接口道,他的目光扫过众将,最终落在刘备身上。

  “丞相之策,非为便宜东吴,实为…以最小代价,谋取最大实利!”

  他手指同步点向夷陵、秭归:“此二城,如同扼住东吴上游命门的铁锁!夺回此地,则我水军可顺流而下,直逼江陵!”

  “东吴则寝食难安,必须时刻重兵布防,耗费巨大国力!而我,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尽在掌握!”

  “反之,若贪功冒进,欲毕其功于一役,一旦受挫,非但灭吴不成,恐连已到手的战果亦将丢失,甚至动摇国本!”

  “陛下,白毦最新情报显示,陆逊已在夷陵一带纵深布防,倚仗地势,营垒相连,正盼着我军主力深入,与之决战!我军岂能如他所愿?”

  陈到的话,结合了战略大局和白毦的具体情报,比诸葛亮的大略更为具体,也更具说服力。

  他看向张飞:“翼德将军欲雪恨,此战便是最好机会!”

  “夷陵地势险峻,非纯凭水军,正需将军这等猛将率精锐步军攻坚拔寨!届时,吴狗的血,足够染红长江!岂不快哉?!”

  张飞张了张嘴,虽然还是觉得不够痛快,但陈到那句“吴狗的血足够染红长江”和“攻坚拔寨”说到了他心坎里,哼了一声,没再反驳。

  刘备的目光在舆图上那两个关键点上久久徘徊。

  他仿佛能看到那险峻的山峦,奔腾的江水,以及插上大汉旗帜后,蜀军战船鱼贯而出的壮观景象。

  打通门户,掌握主动…

  这确实比盲目倾国东征,要稳妥得多,也…

  狡猾得多。

  他又看向关羽。

  关羽微微颔首,沉声道:“二哥,孔明与叔至之言,老成谋国。夺回门户,方是长久之计。此战,某愿为前部!”

  连最恨东吴的关羽也支持有限攻击,这极大地影响了刘备。

  朝堂上的争论渐渐平息,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刘备。

  刘备缓缓站起身,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他做出了决断:

  “善!”

  “即依丞相与骠骑大将军之策!”

  “此战,目标——夺回夷陵、秭归!重创吴军,打通东出门户!”

  “着令!”

  “车骑将军张飞,为前军都督,率精兵两万,即刻开赴白帝城,为大军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骠骑大将军陈到,总督白毦诸营,负责情报、渗透、破袭敌军要隘,为大军扫清障碍!”

  “镇东将军赵云,总督水军并后勤粮草,保障大军侧翼及补给!”

  “汉寿亭侯关羽,坐镇成都,总督禁军,卫戍京师,并协调后方诸事!”

  “丞相诸葛亮,随朕同行,参赞军机,总督全局!”

  “其余诸将,各率本部,听候调遣!”

  “大军克日出发!此战,务求必胜!扬我国威!雪我国耻!”

  “臣等遵旨!必胜!必胜!必胜!” 山呼海啸般的应诺声震彻殿宇。

  战略已定。

  一场目标明确、有限度但足够激烈的惩戒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长江的波涛,将再次被鲜血染红。